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德冰  吴宗波 《黑龙江医学》2006,30(11):852-853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41),所有病例都给予静脉给药溶栓治疗,治疗组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给予极化液。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对AMI溶栓治疗中心律失常和心脏性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溶栓再灌注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和心脏性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冬氨钾镁用于AMI可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及心脏性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10 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 (5 0例 )溶栓前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对照组 (5 0例 )溶栓前不用门冬氨酸钾镁 ,观察其对溶栓治疗中AMI急性期死亡率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6 .0 %与 10 .0 %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溶栓再通患者死亡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7.4 %与 10 .0 %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4 6 .0 %与 70 %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溶栓前应用治疗AMI可明显改善预后 ,门冬氨酸钾镁可作为AMI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3.
陈明云 《西部医学》2005,17(4):322-323
目的观察镁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并发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11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UK,32例)、溶栓前治疗组(EUM,40例,在UK基础上于溶栓前15分钟开始用镁制剂治疗)和溶栓后治疗组(LUM,44例,在UK基础上于溶栓3小时后开始用镁制剂治疗),分别观察RA发生率、5周死亡率和不良反应。结果EUM组RA发生率低于UK和LUM组,前者与后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UM组与LUM组治疗后心律失常均低于UK组(P<0.05);治疗后心律失常与溶栓前比较,UK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EUM和LUM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EUM和LUM组的5周死亡率均低于UK组(P<0.05);EUM和LUM组的不良反应与UK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用镁制剂治疗AMI,可有效防治RA,改善预后,无不良反应,镁制剂可作为冠心病、AMI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4.
王大军 《医学文选》2003,22(5):649-651
目的 研究门冬氨酸钾镁对尿激酶 (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l)的影响。方法 98例 AMI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 +尿激酶组和 UK组 ,前者在静滴 UK前后加门冬氨酸钾镁静滴。结果 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74.0 %和 70 .8%,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门冬氨酸钾镁 +尿激酶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 (RA)发生率 ,5周病死率显著低于 UK组 (P <0 .0 1 ,P <0 .0 5 ) ;开始治疗前后并发的严重心律失常 (SA)、心力衰竭 (HF)及梗塞后心绞痛 (PIA)的发生率显著低于 UK组 (P均 <0 .0 5 ) ,再梗塞 (RI)及梗塞延展 (IE)的发生率也低于 UK组。结论 UK静脉溶栓前后加用门冬氨酸钾镁 ,可提高 UK溶栓疗效 ,缩小梗塞面积 ,减少并发症 ,并有益于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L-CN)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开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1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及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UK溶栓治疗前后均加用L-CN,对照组则常规溶栓治疗,不加L—CN。结果两组的再灌注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4周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开始治疗后并发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L-CN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可提高溶栓疗效,减少并发症,明显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评价国产溶栓剂尿激酶 (UK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把符合溶栓条件并同意接受该疗法的 80例AMI患者作溶栓组 ,用UK按 2 5万U/kg剂量治疗 ;把同样符合溶栓条件但因各种原因不愿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对照组 (5 8例 ) ,比较两组的再灌注率、住院5周内病死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溶栓治疗组再灌注率(7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2 0 % ) ,(P <0 0 1 ) ,溶栓组 5周病死率 (8 7% )、心力衰竭 (1 5 % )、心源性休克(1 2 5 % )和严重心律失常 (1 0 % )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0 %、4 1 %、34 3%和 2 9 3% )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两组脑出血、严重出血发生率均为零 ,轻度出血发生率溶栓组 (1 0 2 % )高于对照组(1 6 % ) (P <0 0 5 )。 [结论 ]国产溶栓剂UK溶栓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而轻 ,价格较廉 ,适合我国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分析40例经急诊溶栓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再通后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分为再灌注心律失常组(观察组,n=20)及无再灌注心律失常组(对照组,n=20),于溶栓后1、6个月应用心脏超声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患者心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入院时心功能Killip 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LVEF值较对照组低(P<0.05),心功能NYHA分级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靶血管溶栓治疗再通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患者心功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溶栓与非早期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AMI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按溶栓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6 h内进行溶栓),对照组39例(6~12 h进行溶栓),对2组患者进行比较其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5周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5周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MI死患者采用早期溶栓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卡托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 112例 ,均接受溶栓常规治疗后 ,治疗组予卡托普利 ,通过观察病程 4周内心血管重要事件的发生率及治疗 1年对长期预后的影响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BP 10 0~ 14 0mmHg ,治疗组病死率 8.2 % ,低于对照组 9.6 % (P <0 .0 5 ) ;基础心率 >6 0次 /min ,治疗组病死率 (10 .0 8% ) ,低于对照组 16 .5 % (P <0 .0 5 ) ;发病后 6小时入选者治疗组尤其前壁病死率 (10 .0 % )较对照组 (14 % )减少 (P <0 .0 5 )。结论 在AMI早期给予卡托普利是安全和有益的 ,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及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再梗塞的发生 ,改善心功能 ,预防心室重塑 ,特别适用于前壁及基础血压偏高者。  相似文献   

10.
急诊应用绿汀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杨霞  张红欣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4):580-582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绿汀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快速静脉滴注后缓慢给药的方法,治疗AMI患者199例,每天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2.4~3.6g,连用7d,并与对照组做比较。结果治疗组早期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及平均左室周径缩短率(mVcf)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1周后总发生率为12.6%(25/199),对照组心律失常1周后总发生率为46.0%(93/202),2组比较P<0.001。其中治疗组再通后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22例,占15.9%,对照组再通后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48例,占34.3%,2组再通者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AMI早期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不仅能非常有效地抑制溶栓再通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而且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AMI1周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36例AMI患者经尿激酶或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其中76例符合冠脉再通标准,为再灌注组,60例未达到冠脉再通标准,为未灌注组,比较两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发生频率、类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率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灌注组一过性的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缓慢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未灌注组(P<0.05或0.01),再灌注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第2~4h明显高于未灌注组,从第8h开始明显低于未灌注组(P<0.01或0.05),再灌注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率、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灌注组(P均<0.01)。结论再灌注组和未灌注组在心律失常的发生类型、频率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冠脉再灌注可减少AMI心脏性事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王大军 《微创医学》2003,22(5):649-651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钾镁对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l)的影响.方法98例AM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尿激酶组和UK组,前者在静滴UK前后加门冬氨酸钾镁静滴.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4.0%和70.8%,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门冬氨酸钾镁+尿激酶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率,5周病死率显著低于UK组(P<0.01,P<0.05);开始治疗前后并发的严重心律失常(SA)、心力衰竭(HF)及梗塞后心绞痛(PIA)的发生率显著低于UK组(P均<0.05),再梗塞(RI)及梗塞延展(IE)的发生率也低于UK组.结论UK静脉溶栓前后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提高UK溶栓疗效,缩小梗塞面积,减少并发症,并有益于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观察68例老年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监护病房持续心电监护,将68例AMI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扩冠脉、有溶栓适应证者行溶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予静滴门冬氨酸钾镁和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则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室颤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显著改善AMI患者的预后,可作为常规治疗用药;胺碘酮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绿汀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快速静脉滴注后缓慢给药的方法,治疗AMI患者199例,每天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2.4~3.6g,连用7d,并与对照组做比较。结果治疗组早期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及平均左室周径缩短率(mVcf)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1周后总发生率为12.6%(25/199),对照组心律失常1周后总发生率为46.0%(93/202),2组比较P〈0.001。其中治疗组再通后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22例,占15.9%,对照组再通后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48例,占34.3%,2组再通者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AMI早期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不仅能非常有效地抑制溶栓再通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而且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AMI1周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远距离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再通患者再灌注后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首次AMI并成功实施溶栓治疗的住院患者180例.根据Killip分级,Ⅰ级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Ⅱ级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Ⅲ级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溶栓时给予双上肢缺血-再灌注处理:双上肢闭塞5 min,再灌注5min,循环3次.观察溶栓后2h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电图ST段回落率、磷酸肌酸激酶(CK)峰值,术后7、14 d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Killip分级Ⅰ、Ⅱ级患者中,溶栓后2 h内,治疗组室性早搏(PVC)、阵发性室速(PVT)、室颤(VF)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溶栓后2 h治疗组ST段完全回落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治疗组CK峰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LVEF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Killip分级Ⅲ级患者中,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ST段回落、CK峰值及LVEF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距离缺血后适应可减少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水平.在AMI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情况下,是否选择缺血后适应处理,需要进行更大样本、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 (QTd)动态变化及早期再灌注对QTd的影响。②方法 对 34例AMI病人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于溶栓治疗前后同步记录 12导联心电图 ,计算QTd .③结果 AMI组溶栓治疗前QT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 (t=18.70 0 ,P <0 .0 0 1) ;血管再通组QTd较血管未通组降低程度更大、速度更快 (t=3.46 8,3.473,P <0 .0 1) ,溶栓 3h后QTd较溶栓前即明显降低 (t=4.195 ,P <0 .0 0 1)。④结论 成功的溶栓治疗 ,尽早地恢复血流再灌注 ,可明显降低QTd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加镁极化液(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硫酸镁)抑制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对43例符合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加镁极化液(GIKMg)溶栓前治疗组及不用GIKMg单纯溶栓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了解GIKMg液对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结果 溶栓前GIKMg治疗组RA发生率为22.7%,对照组RA发生率为63.8%,两组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 GIKMg液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镁盐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测  朱松  魏红霞 《安徽医学》2002,23(3):44-45
目的探讨镁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9例发病12 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例入院后立即口服巴米尔,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此后每日常规口服巴米尔及硝酸甘油,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 d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每日予25%硫酸镁20ml加入250ml极化液中静脉滴注,10 d一疗程.分别观察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改变、镁盐副反应以及住院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P<0.01),左室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病死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一例出现镁盐副反应.结论镁盐能够有效地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倍他乐克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越  张世新 《疑难病杂志》2005,4(4):193-19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及小剂量倍他乐克对AMI患者HRV改变的干预。方法分析67例AMI患者及年龄、性别与其匹配的正常对照组40例。AMI患者分为倍他乐克组(n=42)及对照组(n=25)。测定2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3个月的24hHRV。对倍他乐克组治疗前后24hHRV时域指标进行多方面分析。结果(1)AMI组HRV各项时域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2)AMI组中前壁梗死各项HRV时域指标虽较下壁梗死低下,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3)AMI组住院期间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HRV时域指标较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显著降低(P<0.05);(4)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25mg/日)3个月后HRV各项时域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恢复(P<0.05);(5)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6)小剂量倍他乐克对不同部位、年龄、性别AMI患者HRV各项时域指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可显著改善降低的HRV,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再灌注心律失常(RAS)的发生情况,评价门冬氨酸钾镁对RAS的抑制作用。方法:86例AMI住院患者接受UK溶栓治疗,治疗组(43例)在应用UK前先静脉点滴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43例)仅用UK治疗。结果:治疗组RAS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严重心律失常(SA)、室性RAS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对RAS有重要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