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武平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武平县 1990~ 2 0 0 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 :1990~ 2 0 0 3年 14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甲型肝炎在 1996年以前在病毒性肝炎构成比中占重要比例 ,1997年以后发病数明显减少 ;乙型肝炎发病率及构成比则在1997年以后逐年上升。结论 :当前控制乙型肝炎是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关键。加强健康教育 ,大力推广甲、乙肝疫苗的接种 ,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并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肝炎分型检测工作 ,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武平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武平县1990~200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3年14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甲型肝炎在1996年以前在病毒性肝炎构成比中占重要比例,1997年以后发病数明显减少;乙型肝炎发病率及构成比则在1997年以后逐年上升.结论:当前控制乙型肝炎是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关键.加强健康教育,大力推广甲、乙肝疫苗的接种,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并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肝炎分型检测工作,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武平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武平县1990~200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3年14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甲型肝炎在1996年以前在病毒性肝炎构成比中占重要比例.1997年以后发病数明显减少;乙型肝炎发病率及构成比则在1997年以后逐年上升。结论:当前控制乙型肝炎是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关键。加强健康教育,大力推广甲、乙肝疫苗的接种,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并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肝炎分型检测工作.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淮安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淮安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 ,进一步指导防治工作。方法 :对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市病毒性肝炎自 1 977年以来出现两次发病高峰 ,分别为 1 980年和 1 992年 ,1 993年开始逐年下降。甲型肝炎发病率及占肝炎的构成比自 1 993年以来也呈逐年下降。乙型肝炎则呈逐年上升 ,发病率以 2 5~ 35岁组最高 ,0~ 1 0岁组发病率自 1 992年开始逐年下降。结论 :小年龄组乙肝发病率下降说明乙肝疫苗接种产生效果。今后肝炎防治策略应在巩固甲肝防制 ,同时注重乙肝防制  相似文献   

5.
陈敏  吴登科  梅华  吴戈  孙灵芝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17-1219
目的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湘西州)1990~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湘西州1990~2010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湘西州1990~2010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由1990年的154.72/10万下降至2010年的43.53/10万,但在甲乙类传染病排位一直在前2~4位波动,变化不大。分型以甲肝、乙肝为主,甲肝的发病构成下降,乙肝发病构成上升。性别分布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090.3,P〈0.01,);职业分布以农民发病最多,占36.08%;年龄分布以5~9岁和20~29岁组高发。结论在抓好甲、乙肝预防接种的同时,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防控措施,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胶南市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胶南市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43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64/10万。男女性别发病之比为2.06:1。发病年龄组以0~9岁发病率最高(44.95/10万),其次为10~60岁年龄组(28.90/10万),6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低(21.25/10万)。职业构成中以农民为主,占39.13%;其次为小学生,占24.10%;再次为工人,占10.06%;其他职业占26.71%。结论: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男性农民和小学生为主。应进一步加强甲肝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不断提高人群免疫屏障,逐步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乙型肝炎流行趋势.方法 整理分析历年来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并通过漏报率调查来校正乙肝报告发病率.结果 北京市急性乙型肝炎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18.51/10 万,校正报告发病率为22.21/10 万.1990-2003年病毒性肝炎总发病数逐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70.78%),而急性乙肝逐年发病水平下降较慢(下降幅度为25.46%),急性乙肝报告病例数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报告数的百分比却呈上升趋势.急性乙肝主要发病集中在20~40岁之问的中青年男性.结论 目前本市乙肝已成为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构成,应注重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以外的其他途径的乙肝病毒传播.  相似文献   

8.
余秀珍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10):972-973,F0004
目的总结彭阳县2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今后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疫情资料来自彭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0-2009年法定传染病的订正年报档案,疫情专报数据;资料分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1990~2009年彭阳县甲肝发病率虽上下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每3-5年出现1个发病高峰。秋冬季发病高峰逐渐由冬季高峰月为主向秋季高峰月为主前移;农村人群发病率高于城镇人群(χ2=24.19,P〈0.01);农村内部以经贸发展及人员流动大的南部乡镇发病率高于发展及流动滞缓的北部乡镇(χ2=66.83,P〈0.01);发病年龄构成以5~19岁各年龄组为主,平均占56.87%,呈5~19岁年龄组发病逐年上升,0~4岁和≥20岁年龄组发病逐年下降趋势,即单峰型发病年龄高峰更加突起,男性发病高于女性(χ2=35.92,P〈0.01);发病职业构成比前5位是学生(45.39%)、农民(33.49%)、散居儿童(12.43%)、干部职员(2.37%)、幼托儿童(1.58%),呈学生发病逐年上升,其他人群发病呈下降趋势。结论甲型病毒性肝炎在彭阳县每年都居病毒性肝炎发病数首位,传染源及暴露因素持续存在、甲肝疫苗接种率低、疫情报告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增强是发病率上升主要原因。防控策略和措施一要加强以学校为主甲肝防治健康教育和宣传,二要提高HepA接种率。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我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 ,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规律 ,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对邯郸市1997~ 2 0 0 1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邯郸市卫生防疫站 1997~ 2 0 0 1年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统计资料 ,内容包括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 ,资料完整无缺项。2 结果2 .1 流行趋势 :1997~ 2 0 0 1年全市病毒性肝炎病例报告数分别为 12 34、 10 6 8、 144 0、 1711和 30 30例 ,发病率分别为15 .43/ 10万、 13.2 3/ 10万、 17.6 0 / 10万、 2 0 .…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如东县掘港地区1994年至2006年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进行分析,为制定控制肝炎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如东县掘港地区1994年至2006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炎发病率1994年至2003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994年至1997年呈逐年上升趋势,1998年后又呈逐年下降趋势。甲型、乙型肝炎比例从1994年的1:1.95演变成2003年的1:13.54,即2003年乙型肝炎发病数是甲型肝炎的13.54倍。掘港地区1994年至2003年疫情资料显示,各乡镇病毒性肝炎发病居前3位的为掘港、环镇、九总,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性。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甲型肝炎以1~5月为发病高峰。甲型肝炎男:女为2.26:1,乙型肝炎男:女为3:1。甲型肝炎发病率以20~59岁年龄组为高,乙型肝炎发病率以20~49岁年龄组为高。肝炎发病以渔民、农民为主。结论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应把肝炎防治列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在抓好儿童、新生儿及中小学生甲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的同时,应进一步扩大疫苗免疫范围。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是流行最广、感染率最高的一种病毒性肝炎。目前 ,在我国肝炎病例中 ,尤其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中 ,乙型肝炎仍占较大比例。我县自 1991年起至今 ,乙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一直高居各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为了解我县乙型肝炎的流行规律 ,掌握流行态势 ,为进—步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我县 2 0 0 3年 14 2例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1.1 人口资料 来源于临猗县统计局 2 0 0 3年人口资料。1.2 疫情资料 来源于临猗县卫生防疫站 2 0 0 3年疫情资料。2 诊断标准按 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近9年法定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及流行特点,科学评价肝炎流行状况,为今后肝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Excel2003和Origin7.5软件对2004~2012年我国法定病毒性肝炎传染病病例进行回顾统计和分析。结果:2004~2012年我国共报告法定病毒性肝炎发病数13 501 863例,年均发病率为112.960/10万,死亡数9 225例,年均死亡率为1.007/10万,在5种类型肝炎中,乙肝发病数最多,共11 088 434例,占病毒性肝炎传染病总数的82.125%。其次为丙肝发病数1 097 768例,占8.130%。每年3月和11月发病率较高,死亡率比上一年降低几率较多且幅度较大。结论:乙型肝炎发病数远远高于其它类型,仍是今后病毒性肝炎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其次丙肝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防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1991~2002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志威  李灵辉  方艳  李艳  罗会明 《广东医学》2004,25(9):1089-1090
目的 了解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及流行特点 ,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 1991~ 2 0 0 2年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和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东省 1991~ 2 0 0 2年病毒性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 ,其中甲型病毒性肝炎呈下降趋势 ,乙型病毒性肝炎低年龄组呈逐渐下降趋势 ,非甲非乙型肝炎发病率较低 ,一直维持在 1/10万左右。男女发病之比为 2 4 1∶1,男性发病相对女性多 ;发病无明显的季节高峰。结论  10年的乙肝疫苗接种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1990-2005年红花岗区病毒性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映红 《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1):790-791
目的:探讨红花岗区病毒性乙型肝炎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红花岗区1990-2005年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全区主要传染病及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型,且流行特征发生变化。结论:做好乙肝防控意味着减少全区84%的病毒性肝炎及25%的传染病(甲乙类)的发生,应作为重点控制疾病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积极采取以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沈斌 《现代实用医学》2000,12(4):178-179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肝功能测定和病毒标志物测定 ,而有些医院对病毒性肝炎的检查还应用B超。作者对 2 5 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 38慢性肝炎的B超检查作回顾性分析 ,探讨其诊断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7年 5月~ 1999年 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作过B超检查的病毒性肝炎 488例 ,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 2 5 0例 ,慢性肝炎 2 38例。患者中男 36 5例 ,女 12 3例 ;年龄 12~ 6 5岁 ,中位年龄 2 9岁。 488例中甲型肝炎 2 0 1例 ,乙型肝炎 2 43,丙型肝炎 2 7例 ,其他 17例。血总胆红素升高 2 2 0例 ,最高达45 2 μmol/L ;直接…  相似文献   

16.
廖显明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184-1185
目的 了解罗城县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罗城县1985~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5~2004年罗城县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64.77/10万,年均死亡率为1.12/10万。20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为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伤寒,五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0.26%;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是狂犬病、新生儿破伤风、乙脑、流脑、病毒性肝炎,占总死亡数构成的90.91%。结论痢痰、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是罗城县近20年来的主要传染病,1990年以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发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痢痰、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和淋病、梅毒、HIV等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隆林各族自治县近6年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年至2009年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6年来报告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共736例,人群发病率为33.11/10万,男性高于女性。其中甲肝127例,乙肝503例,丙肝45例,未分型肝炎60例,戊肝仅在2009年发现1例。肝炎病例高发年龄在25~34岁年龄组,农民和学生发病人数占64.54%,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该县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的防治任务仍然严峻,重点应放在农民和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原发性肝癌患者几乎 10 0 %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标记阳性 ,现在对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的基本模式是“乙型、丙型肝炎或肝硬化背景 ,甲胎蛋白 (AFP)和医学影像学的综合分析” ,在日常工作中 ,经常遇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FP异常。1996年 7月~ 1999年 10月在我院住院的 45 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FP的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男性 2 98例 ,女性 15 4例 ,年龄 2 3~ 6 0岁 ,有乙肝病史 1~ 2 0年 ;慢性迁延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14 2例 ,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176例 ;肝硬化活动期 134例。诊断符合 1990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滨州市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滨州市2005—2011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和Excel。结果滨州市2005—2011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45.71/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最高(42.97/10万),戊肝最低(0.35/10万)。病原学分型以乙肝为主,且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未分型肝炎发病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甲肝、丙肝及戊肝发病比例呈上下波动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15—64岁,各型肝炎高发年龄有所不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2506.593,P〈0.001)。结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保持较高水平,防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恩施州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恩施州2004~2009年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恩施州乙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6年平均发病率为80.37/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15~59岁,高发人群为农民、学生。结论乙型肝炎是恩施州报告发病数最多的传染病之一,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应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基础上,对免疫规划对象之外人群推广乙肝疫苗接种是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