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一组临床常见的心绞痛综合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血小板聚集是UA发病机制中一个关键环节,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反应导致血栓形成。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间,我们观察了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酸(U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T2DMCI)临床指标相关性,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4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其中以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分为T2DM组(54例)与非T2DM组(86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入组者UA、hs-CRP水平及临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分析UA及hs-CRP与各指标相关性。结果研究组UA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中,T2DM组UA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T2DM组(P均<0.05);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T2DM组高于非T2DM组(P<0.05);随着梗死面积增大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UA、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次第上升(P<0.05);UA及hs-CRP水平与临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呈正相关性(P均<0.05)。结论 T2DMCI患者UA及hs-CRP水平及各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有关,对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清尿酸(U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白蛋白组45例、微量白蛋白组34例)及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体内HbA1c和血清UA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临床白蛋白组和微量白蛋白组等各糖尿病组患者体内HbA1c、血清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白蛋白组的HbA1c、血清UA水平均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组,组间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体内HbA1c和血清UA水平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而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老年冠心病中最危险的一组临床症状群。我们对1990年3月以来收入院的248例UA患者进行了UA发病情况与其相关因素一情绪、精神、饮食、体力、气候、年龄、性格、职业及文化水平等之间关系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补气活血方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尿酸盐转运蛋白(UAT)的影响。方法:选择ASO患者72例,常规ASO控制及西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36例,控制疗法联合补气活血方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36例,收集短期疗效指标(治疗1个月后hs-CRP、UA、UAT水平及临床疗效率)、1年随访结果。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动脉及其分支清晰、无闭塞发生,血清中hs-CRP、UA、UAT水平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s-CRP、UA、UAT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症状改善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随访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显著升高,有效组和无效组hs-CRP、UA、UA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各指标与ASO临床症状呈相关关系,证实hs-CRP、UA、UAT联合检测对疾病转归预测价值高于单独检测。结论:hs-CRP、UA、UAT与ASO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补气活血方可改善hs-CRP、UA、UAT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在治疗中关注血清hs-CRP、UA、UAT的可定量对临床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慎贤  张占柱 《中医杂志》2007,48(6):521-523
目的观察加味四妙汤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尿酸(UA)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加味四妙汤,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片,两组均在治疗1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2周后观察UA、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愈显率65.0%,总有效率8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5%和72.5%(P<0.01);在降低UA和血脂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加味四妙汤能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体征,并降低UA和血脂水平,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7.
中药注射剂配合西药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的症状,缩短心肌缺血缺氧的时间,预防血栓形成,为UA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UA的临床研究文献的检索,将治疗UA有较好疗效的中药注射剂做一综述,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治疗U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现象及中药对其的干预分析其“毒损心络”证的临床表征.方法以西医基础治疗和单纯活血药复方丹参片为对照,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结果通心络胶囊可以明显改善 UA 患者的心电图 ST-T变化(P<0.05),对症状的缓解亦有较好的趋势.结论“毒损心络”证在 UA 中的表现多见血瘀证与风证相兼,以风药入络之品为主组方的通心络胶囊对 UA 的疗效亦一定程度上反证了该观点.  相似文献   

9.
为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寻找新的药物途径,2003年5月-2004年4月,笔者观察了葛根素注射液治疗UA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宣痹三妙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辉 《中医药导报》2008,14(11):36-37
目的:观察宣痹三妙方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尿酸(UA)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宣痹三妙方,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片,两组均在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UA、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愈显率65.0%,总有效率8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5%和72.5%(P<0.01);在降低UA和血脂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宣痹三妙方能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体征,并降低UA和血脂水平,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永继  盛小刚 《中医杂志》2007,48(10):945-948
就近年来现代医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以及中医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辨证治疗等方面的现状做一综述。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各家观点和治疗经验及特色,为UA的中西医治疗提供一些借鉴与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 I)之间的临床综合征,是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病情复杂,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样,且预后具有多方向性,既可演变为SA,又可恶化为AM I。近半数的AM I患者以往患有UA[1],故UA值得高度重视。同时UA是病理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最常见病因之一,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因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对控制UA患者病情的演变方向尤其重要。我们用盐酸胺磺酮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UA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60例,均为  相似文献   

13.
病证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一种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之间的严重而复杂的临床状态,和SA相比,UA具有疼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硝酸酯类药物疗效差、易发展为AMI或发生猝死的特点。文献报道,UA患者有8%~13%在一个月内发展为AMI。现代医学治疗UA,首先强调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药降尿酸(UA)理论思路和用药规律,从临床实际用药出发为开发降UA复方或单味中药提供思路。方法:收集整理具有降UA功效报道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复方,对其用药规律及单味药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符合条件的中药复方185首,相关研究报道最多的依次为四妙散(丸)、桂枝芍药知母汤、当归拈痛汤(丸)等;共使用中药218味,使用频次最多的分别是土茯苓、薏苡仁、牛膝等;从使用较多的10味中药中找到与降UA相关或有潜在降UA可能的活性成分53种。结论:中医药降UA以清热利湿配合活血化瘀及顾护脾胃之品为主。无论是从传统中医理论还是现代药理学研究,都可以证实中医药在降UA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和广阔的前景,值得深入挖掘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冠心病的一种重要表现,它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5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由UA发展而来,因此对UA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2001-2007年我院使用法国产低分子肝素(LMWH)-速避凝治疗UA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防治临床研究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近1年来关于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统计2001年1月-2002年6月相关的中医核心期刊和全国中医院校学报上的关于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文章,并分析其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与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的诊断、病情的分级或分层、疗效的判定标准、UA的规范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共检索到44篇文献,其中有38.6%(17/44篇)未对冠心病心绞痛作UA或SA的分型诊断,有65.9%(29/44篇)的文献在治疗上未将UA和SA区分开,在这29篇文献中,11篇来自省级、中央级中医研究机构和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在观察对象为UA和含有UA患者的34篇文献中,仅3篇提到予以规范的西药治疗;有35篇(占79.5%)所用疗效判定标准为1979年的疗效评定标准。结论:大部分关于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在诊断和临床治疗UA、SA上存在不规范、欠严谨,科学性不够等问题。有关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判定标准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中药灌肠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中药灌肠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口服美洛昔康胶囊治疗。经15 d治疗后,以症状体征评分、血尿酸(血UA)、尿尿酸(尿UA)、血沉(ESR)、急性反应蛋白(CRP)为观察指标,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临床治愈率差异及关节压痛肿胀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血UA的下降及尿UA的增加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起效快。结论:中药灌肠及针刺作为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甘油三酯(TG)、高尿酸(UA)、高血糖(Glu)是临床常见病理表现.一些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清TG、UA、Glu水平三者呈正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临床上对于多种代谢交互紊乱,常同时给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分别降低TG、UA和Glu含量,这种用药方式既不经济,也可能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导师邹澍宣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上应用对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血尿酸水平和血脂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组患者TG、TC、LDL-C、UA、FP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糖尿病患者UA与TG、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均0.05)。UA与FPG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尿酸和血脂水平可以明显反映糖尿病发病进展情况,同时为临床预后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