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绍斌教授为四川省名中医,师从全国名老中医杨家林,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7年,临床经验丰富。现将魏师运用归肾丸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五子圣愈汤加减治疗月经后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杨清  孙国娟 《山西中医》2007,23(6):45-45
在妇科临床实习期间,笔者跟随导师魏绍斌主任医师门诊。魏师采用五子圣愈汤治疗月经后期有明显的疗效,其遣方用药,颇有心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治疗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中医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中医症状疼痛、身寒、四肢沉重、小便清长及大便稀溏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明显,可缓解疼痛及中医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魏绍斌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四川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工作30年,训古求勤,对妇科疾病尤其是疑难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独具匠心.笔者有幸侍诊其侧,师从恩师,捡珍拾贝,兹将魏绍斌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常用对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胡勇刚  华洁 《新中医》2022,54(17):175-177
目的:观察健脾温肾止泻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儿童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童迁延性腹泻患者74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健脾温肾止泻汤治疗。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至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9%,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大便稀溏、形寒肢冷、神疲倦怠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大便稀溏、形寒肢冷、神疲倦怠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便次数与大便性状恢复至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温肾止泻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儿童迁延性腹泻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症状,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张耀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先涛 《四川中医》2000,18(11):4-4
肠道易激综合征,临床以腹痛、腹泻或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临床上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病变。属中医“腹痛”、“泄泻”、肠癖”、“便秘”等范畴。四川省名中医张耀主任中医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兹将其经验整理如下。1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助纳运 业师认为,本型多由患者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或药物伐使脾胃损伤所致。其症院腹冷痛或隐痛,得温痛减,大便稀溏不爽,或大便干燥,便时艰涩无力,伴见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谈苔薄白,脉细弱。业师常用温中健脾法治之,方用理中汤加味。常用党参、白术、甘草、干姜温中健脾,促进胃肠正常运化;…  相似文献   

7.
大便异常 ,为Ⅱ型糖尿病常见兼症 ,缠绵难愈。或便秘 ,呈栗子样 ,数日 1次 ;或大便次数正常 ,但稀溏或呈糊状 ,便时自觉粘滞 ,便后不爽 ;或虽腹泻 ,但无肠道感染指征 ;亦有上述症状交替出现者。笔者以针药并举治疗本病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以问诊及望舌进行辨证1 1 问诊 问口中的感觉 :口中粘腻则湿邪较重 ;口苦则热邪偏重 ;饮食无味则脾虚较重。问大便形状及排便感觉 :大便干燥 ,呈块状或栗子样则热邪较重 ;大便稀溏或呈糊状 ,便时自觉粘滞 ,便后不爽 ,则示湿邪较重 ;腹泻则阴阳两虚较重。1 2 望舌 舌红色鲜 ,甚至舌尖芒刺 ,苔…  相似文献   

8.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水样便为特征,慢性者往往数年或数十年未愈,时作时止,病程迁延。其发病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致脾胃虚弱,不能升清别浊,脾虚湿盛则濡泄;年长者由于肾阳虚衰不能助脾胃腐蚀水谷而泻,重者完谷不化。慢性泄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健脾补肾方法治疗慢性泄泻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3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慢性浅表性胃炎(除外萎缩性胃炎),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慢性胃炎的68.9%.其临床多具有胃脘不适,或痛或胀,或痞闷,嗳气呃逆,纳食不振,口干口苦,胃脘灼热,嘈杂,大便或干或溏等症状,属中医“胃脘痛”、“胃痛”、“痞满”等范畴。为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我们从1988年8月到1989年12月,对在我院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350例患者,从病程、粘膜病变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现总结如  相似文献   

10.
输精管结扎术后综合症,患者有附睾胀满、疼痛等症状。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获得较好疗效。刘××,农民,46岁。1976年作输精管结扎术后,阴囊有坠胀,疼痛感觉,特别是房事过后,症状更加显著。平时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经西医治疗,症状没有明显改变,而要求中医治疗。患者面容忧郁,精神委靡。尺脉沉涩,口腻无味,舌质红、苔黄白、根部有绿豆大的几点瘀斑,大便时干时溏,小便微黄,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笔者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共63例,均为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并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其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6岁,平均39岁;病程1个月~1年15例,1~10年35例,10年以上13例.多泻黄色稀溏样大便,每日3~5次,有粘液、无脓血,便前腹痛,便后缓解,或有里急后重,纳食明显减少,全身疲倦乏力.大便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辨证分为肝郁乘脾型(常见脘腹胀满,腹痛肠鸣,大便稀溏,泻后仍腹痛,两胁胀满不舒,遇情志不畅时诸症加剧,舌苔薄白,脉弦滑)38例,脾虚湿滞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大便稀溏,脘腹胀满或痛,食纳不佳,疲倦乏力,苔薄白,脉濡弱)25例.  相似文献   

12.
封春杰 《新中医》2016,48(12):188-189
正参苓白术散是中医经典配方,药物组成相对简单,由茯苓、人参、白术、白扁豆、陈皮、甘草、山药、砂仁、薏苡仁、桔梗、莲子等几味药物组成,功效以健脾益气为主,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该方加减治疗相关疾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放射性肠炎王某,56岁,女,2014年5月10日初诊。患者因子宫肿瘤而予手术治疗,术后予以化疗及放射治疗,放疗后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大便每天5~6次,进餐后即出现腹泻,均为稀水样大便,腹痛症状不明显,逐渐消瘦。就诊时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四诊见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考虑存在脾虚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温补通络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縮性胃炎(CAG)脾胃虚弱(寒)证的疗效,并加以评价,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脾胃虚弱(寒)证CAG提供依据。方法:按照CAG脾胃虚弱(寒)证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将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接收143例患者分别观察并记录患者胃脘隐痛、胃脘胀满、恶心欲吐、食少纳呆和大便稀溏五种主要症状的表现情况,分别计算5组症状积分;再对每位患者辨证给予温补通络方加减治疗,分三个阶段记录患者各组症状的变化并计算积分;再进行胃镜、病理检查进一步验证。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其1、2、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71.33%、83.91%、91.61%;治疗4周后胃脘隐痛、胃脘胀满、恶心欲吐、食少纳呆和大便稀溏有效率分别为88.46%、91.41%、95.05%、94.18%和94.92%,同时各症状积分明显改善;治疗4周后,患者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病理形态积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温补通络方治疗CAG脾胃虚弱(寒)证疗效较好,缓解症状的同时,可改善患者胃黏膜的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使患者病理恢复趋于正常,从而预防癌前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粘膜局部性或广泛性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粘膜层变薄,粘膜肌层变厚的临床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上腹隐痛,满胀不适,食后尤甚,暖气吞酸,恶心欲呕,或大便稀溏,消瘦,食欲减退等症状为主。该病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  相似文献   

15.
王氏保赤丸对婴儿肺炎喘嗽的治疗与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喘嗽是小儿呼吸系统疾患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喉间痰鸣为主要症状,当它发生于婴儿,特别是6个月之内的婴儿时,其起病急,病情重。现代医学的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均属此范畴。对肺炎喘嗽患儿的治疗一般使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但在使用抗生素三四日后,往往会出现纳呆,甚则恶心呕吐,大便稀溏。化验室大便常规检查:性状或稀或溏,镜检为不消化食物,或脂肪球,甚则出现霉菌。以上这些现象临床称之为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现象。为防止出现以上症状,笔者在患儿入院时即使用王氏保赤丸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广州市慢性乙型肝炎各常见证型与大便异常症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广州市2所医院6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程度指标、大便异常情况、症状体征、中医辨证分型等一手资料,统计分析揭示大便情况(a.泄泻或大便稀溏,b.大便黏滞不爽,c.大便时干时溏,d.大便正常,e.便结或便秘)与慢性乙型肝炎、各证型、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612例慢乙肝病例中,大便异常发生率为70.91%。其中,男女大便异常发生率分别为72.28%和6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大便异常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50岁年龄组大便异常发生率为75.52%,51~65岁为88.27%,明显高于31~40岁和18~30岁年龄组。大便异常发生率顺位为b、a、e、c。612例慢乙肝病例辨证分型顺位为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湿困脾胃证、肝肾阴虚证、肝血瘀阻证5型,各证型大便异常发生率顺位为肝胆湿热证、湿困脾胃证、肝郁脾虚证、肝血瘀阻证、肝肾阴虚证。肝胆湿热证患者中,94.61%的患者大便异常,其中b型异常发生率最高,为86.53%;湿困脾胃证患者中,85.57%的患者大便异常,其中也是b型异常发生率最高,为54.64%;肝郁脾虚证患者中,51.75%的患者大便异常,其中a型异常发生率最高,为40.35%。612例慢乙肝患者中,重度患者38例,92.10%的患者大便异常,其中a型异常发生率最高,为47.37%;中度患者303例,98.02%的患者大便异常,其中b型异常发生率最高,为80.86%;轻度患者271例,仅37.64%的患者大便异常,其中b型异常发生率最高,为25.09%。中重度患者大便异常发生率均极高,轻度患者则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也可能与慢乙肝病情发展及用药影响胃肠道功能有关。结论:大便异常实为慢乙肝患者极常见的一种症状,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大便黏滞不爽、泄泻或稀溏是其中最常见的大便异常,值得临床医者关注。肝胆湿热证是广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常见证型,且同时也是大便异常发生率最高者,其中又以大便黏滞不爽最为高发,可以部分印证便溏不爽为岭南慢乙肝湿热证临床的极为常见症状、应纳入肝胆湿热证证型辨证的主症之假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用加味理中汤治疗慢性腹泻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6例,均为2008年8月~2009年4月门诊患者.男25例,女21例;年龄50~60岁,平均56岁;病程1~2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日5次以上,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时发时止,伴腹痛,腹胀,纳差,神疲倦怠,或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  相似文献   

18.
参照卫生部2002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胃炎中属脾胃虚弱症。主症:胃脘胀满或隐痛,胃部喜按喜暖,大便稀溏,乏力;舌质淡,边有齿痕。次症:食少,气短,懒言,呕吐清水,口淡,脉细弱。具备主症3项,次症2项,即可诊断为慢性胃炎。该病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西医治疗临床疗效不理想,且易复发。近年来我们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40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慢性结肠炎以大便稀溏,病程缠绵为主症。一般责之脾虚不运,治疗以健脾止泻为常法。但因其病机错综复杂,通常疗效不佳。1998年以来,我们从肝、肺入手,使用痛泻要方治疗慢性结肠炎5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3例,男性21例,女性32例;年龄17~78岁,平均52岁,其中50~70岁28例;病程3个月~8年,平均3年。全组病例均有大便稀溏,肠鸣腹痛症状。纤维结肠镜检查45例有不同程度的溃疡、糜烂,余者有充血、水肿、触之易出血等症状。2 治疗方法2.1 药物组成 防风15g,白芍…  相似文献   

20.
张娴娴  孙维峰  徐伟  王天 《中医杂志》2011,52(22):1925-1927
目的观察泄浊除痹方对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脱落7例,剔除1例)随机分成泄浊除痹方组28例和空白对照组30例,泄浊除痹方组口服泄浊除痹方颗粒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空白对照组不用药物治疗,仅进行临床观察。两组均观察20天,于观察前后检测血尿酸,采集患者中医临床四诊资料进行中医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泄浊除痹方组与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泄浊除痹方组痰涎、神疲乏力、四肢沉重、小便黄赤、大便稀溏等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小便清长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空白对照组患者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泄浊除痹方对高尿酸血症痰湿阻滞患者相关中医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