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气机升降的病机贯穿于整个《伤寒论》六经病证中,不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还是失治误治均可以导致气机升降失调。张仲景在经方配伍时常注重以出入调升降,以升降调出入,寓升于降,寓降于升,遣药组方以顺应六经气机为基本法则,详审升降之机,使得配伍相得益彰,且层次分明,用药灵活变通,切合病情。认真研究张仲景组方配伍中的调气机理,对于继承和发扬张仲景先师的智慧、经方的发掘整理及经方临床新用等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五经配伍调气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针刺选穴规律。方法:查阅古代相关文献,结合中医理论,分析探讨湖湘针推学术流派"五经配伍调气法"的应用。结果:"五经配伍调气法"来源于湖湘针推学术流派,按照五行生克助制规律,选穴配伍立足于本经本脏(腑),以五经腧穴为核心,突出基本病机及主病经脏(腑)的调治,有针五经、和五行、调治五脏气机之效;文献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病机关键是脏腑气机失调,故可用"五经配伍调气法"以治本病,实证者,疏肝理气以抑木调气,虚证者,健脾补气以培土调气。结论:"五经配伍调气法"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此法亦可尝试用于其他因气机失调所致的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3.
黄芪是中医临床中重要的补气药。早在汉代,张仲景就已经将其配伍规律记载于《金匮要略》中。清代著名医家、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广泛涉猎医书、汲诸家之所长,在临床中对经方进行灵活加减使用,故本文以应用黄芪之经方为例,对《临证指南医案》与《金匮要略》进行对比研究,以应用黄芪之法为切入点,探究其在临床中对张仲景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发现,叶天士在对张仲景7首经方中体现的益气利水法、益气温阳法、益气调营法与益气建中法继承的同时,不拘泥于疾病与证候,重视病机,扩大方剂的主治范畴;不拘泥于方药,重视治法,善用经方合方,是古方今用的典范。:益气利水法以黄芪主益气祛湿,结合“络病学说”,将水气病扩大至痹证;益气温阳法以黄芪配伍乌头补气温经,创制芪附汤;益气调营法继承营卫辨治观,并结合气血理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益气建中法则不拘泥于虚劳之病,扩展至内妇科疾病,同时创制归芪建中汤等。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因此系统梳理古代名家的学术思想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在遣方用药时如何做到继承与发展古今医家学术思想提供直接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敦煌出土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一书,题名为梁朝陶弘景著。书中的内容和记载的方剂有着巨大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展示经方原本状态,提供了更多的经方,提供了完备的经方的体系,展示了严谨的经方配伍理论,有助于揭释经方的配伍规律,纠正了认为经方家和医经家是两个医学体系的观点。《辅行诀》为丰富中医的理论,启示中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桂枝-甘草是经方中常用的配伍组合,两者配伍,辛甘化阳,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是著名的经方药对.文章对桂枝与甘草配伍的意义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总结刘志明应用调气和血攻毒法治疗结肠癌的经验。刘志明认为正气不足,阴阳失调,脾肾亏虚是结肠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气滞、痰凝、血瘀、毒聚是结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气血失和毒聚是结肠癌的重要病理基础。临床上主张辨证应用调气和血攻毒法作为结肠癌治疗的基本治法。调气包括补已虚之气和疏郁滞不畅之气,要求补而不滞,疏其调达,亦常配伍补肾培元之品,以收脾肾同治、先后天同调之效;和血不仅要补不足之气血,还有注意清离经之血和瘀滞之血,慎用太过滋腻之品;攻毒一方面是攻痰凝、湿浊、瘀血、热邪诸邪积聚之毒,另一方面又指攻伐有形之“癌毒”。同时结合导致气血失和毒聚的不同病因或病理灵活辨证,配合多种治法以治病求本、随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芍药汤清热燥湿,调气和血,本为治疗泄痢的要药。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阑尾炎、慢性附件炎、痔疮、放射性直肠炎等,其方药加减扩大了芍药汤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辨证用之均能取得理想疗效。本文对芍药汤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作一综述,旨在为此经方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所载方剂的方后注中对于煎服法、药后调护以及服药禁忌均有详细论述,该内容对于药物疗效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学习、研究经方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经方的方后注内容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本文通过统计经方方后注,分析经方的煎煮用水、煎药的先后顺序及特殊方式,探讨经方煎煮方法的重要性;从药量、服药频次、服药方式及预后方面讨论经方服药方法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又从药后调护及服药禁忌等方面论述经方方后注对其疗效发挥的重要影响,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应用经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半夏能行能降,能散能泄,有和胃化饮、降气平喘、补虚降逆、散结化痰、泄热和胃等功用,临床上配伍灵活,应用广泛。本文介绍了袁红霞教授对半夏方证的理解和临床应用,从半夏方证中,可以体验到经方配伍之严谨,制方之精巧,感受到经方之魅力。  相似文献   

10.
论《金匮要略》痰饮水气病方中甘草的取舒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作为经方常用药,在《金匮要略》痰饮水气篇多有应用,其配伍意义除与健脾药合用以培土制水、与辛散药合用以辛甘化阳外,与利水药配伍,又可借甘草和缓之功使速下通利之品滞药于中,以缓缓渗利中焦水饮。  相似文献   

11.
仲景经方组方严谨,用药精当。仲景经方在治疗原则方面,多采用护胃气的思想;方药配伍方面,常采用生姜、大枣、甘草,顾护中气;药后调护方面,使用攻逐之剂时必佐以大枣或热粥,顾护胃气;剂型运用方面,常采用峻药丸服,寓攻于补,寓补于攻,袪邪不伤正,保护阴阳平衡。重视护胃气思想对临床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仲景部分经方探析顾护胃气思想的运用,期望引起临床医者深思。  相似文献   

12.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本经》日:“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桂枝临床应用广泛,医圣张仲景治病就善于用桂枝,在《伤寒论》、《金匮要略》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现将桂枝在经方中的配伍意义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解读经方治法指导临证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学习、研究及临床运用经方,认识到临床中尽管有诸多病证,但临证组方用药只要能审证求机,并能严格遵守经方配伍用药的三项基本治法以指导临床组方,都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又,研究与应用经方的核心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运用经方治病的关键是临证组方在经方用药理论指导下以变应变,而不是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只有从经方配伍用药中寻找、发掘与提炼组方用药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才能达到学用经方配伍用药以指导临床合理组方.只有如此,才能将学用经方组方的理论性与临床治疗的实践性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将运用经方配伍用药指导临床组方的三项基本原则与治法,浅述于次,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中药的应用是根据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为依据而在临床中应用。为了更加准确地有效地应用于临床,中药相互配伍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配伍是根据具体病情需要,按着用药法则、审慎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以充分发挥药物效能,取得预期疗效的方法。而用药加...  相似文献   

15.
心可舒片组方配伍钩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可舒片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成药,主要由丹参、葛根、三七、山楂、木香组成,药简而力著,其组方配伍方法值得探讨。1活血药配木香冠心病心绞痛属“胸痹”范畴,瘀血的发生贯穿其发病的全过程,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通则,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常与理气药配伍同用。木香辛散、苦降、温通,芳香气窜,可升可降,通行胃肠、三焦气机,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且能健脾和胃。在《药鉴》中言:“盖苦入心,辛入肺,故入心而调诸气。胸腹中壅滞及冷气,并经络中气滞痰结者,皆当用之”。在临床常用的活血行气的中成药中,木香的应用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6.
<正>应用经方治疗疾病往往可取得如风吹云、立竿见影之效。然而,医圣张仲景在经方的论述过程中可谓字字珠玑,对其中诸如药物的选择、炮制、剂量、配伍比例、煎法、服法、药后反应等每一个细节都做了明确的交代。医者在经方的应用过程中要真正地做到如理、如法,才能取得经方之神效。  相似文献   

17.
精、气、神为人之三宝,《黄帝内经》阐释出神与气之重要。本研究从调神、调气的概念及重要性以及针刺调神、调气入手,并具体分析杨骏教授通督调神法和通任调气法,从而为实现针刺“得气”提供条件,利于针刺取效。本研究介绍了杨骏教授临床治疗上常用调神、调气针刺方法,论证调神、调气对针刺取效之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今,慢性疲劳综合征在中年人中尤为多见,常表现为工作积极性下降、呵欠、兴趣下降,其与少阳之气本不足或是少阳气机被阻滞紧密联系。少阳为三阳之枢,少阳之气升发失常则易表现为疲倦。而经方四逆散的药物及配伍适应于少阳之气不调之证。临床上章文春教授擅活用四逆散以疏理少阳之气,拨动气机之枢纽来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医养生学是老年医学中的重要内容。研究中医养生学,并使之因人因地因时而施行,对却病延年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传统的养生学有很多流派,诸如:动形学派,调气学派,静神学派,固精学派等等。本文就调气学派的主要思想和方法作一初步探讨。气,指人体的真气,又名正气,包括元气、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经方的理论和内科杂病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分析经方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与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紧扣经方病机,抓住关健,病证结合,又以经方配伍规律指导临床选用经方并合理加减,进一步探讨经方的临床使用范围和独特疗效,文中所载案例分析虽是管中窥豹,未能够全面展现经方的独特应用,但也可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