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针治疗Wallenberg综合征后吞咽及构音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Wallenberg综合征后吞咽困难的患者60例,随机分2组,针刺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选用针刺及康复训练,并对患者的吞咽和构音功能进行评定。结果:针刺组吞咽功能愈显率71.4%,对照组为21%,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组构音功能愈显率60.7%,对照组为15.8%,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Wallenberg综合征后采用电针治疗能明显改善吞咽和构音功能,且吞咽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构音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定位头电针配合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30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头电针配合低频电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低频电治疗仪治疗。将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行比较。结果:经颅磁刺激定位头电针配合低频电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吞咽困难的治疗手段有效,能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避免误吸,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头电针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电针治疗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电针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接受针灸及吞咽康复训练,B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2组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摄食-吞咽障碍等级"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有明显改善,A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B组。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5.
王宝玉  成惠娣 《中医药学刊》2010,(10):2224-2226
目的:探讨低频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频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洼田饮水实验评定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吞咽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吞咽功能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低频电针配合康复训练不仅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而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治疗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予针刺、康复训练及吞咽合剂口服治疗,2周后评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康复训练结合吞咽合剂口服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深刺廉泉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深刺廉泉为主的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采用吞咽困难评价量表(video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69.1%(29/42)、总有效率为85.7%(36/42),对照组分别为42.9%(18/42)、66.7%(28/42),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45、4.200,P值分别为0.016、0.040).治疗后,观察组VFSS评分[(7.43±2.27)分比(4.31±1.53)分,t=5.43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9例痊愈患者治疗时间为(12.0±3.0)d、对照组18例痊愈患者治疗时间为(17.8±2.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4,P=0.001).结论 深刺廉泉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缩短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人迎穴治疗中风并发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加电针双侧人迎治疗;对照组30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73.3%,P〈0.01,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电针双侧人迎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效果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六泉穴解惑刺法配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六泉穴解惑刺法配合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联合吞咽康复训练。连续治疗30天后评估洼田氏饮水试验、录像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积分、VFSS法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泉穴解惑刺法配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优于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联合吞咽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六泉穴刺法配合情志护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六泉穴刺法配合情志护理)、对照组40例(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在饮水试验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吞咽困难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泉穴刺法配合情志护理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SSA)、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洼田饮水分级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吞咽言语诊治仪配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46),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吞咽言语诊治仪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以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言语诊治仪配合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以电针颈夹脊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与单纯吞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在病情稳定后行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吞咽康复训练前接受针刺治疗,选穴以颈_(2-6)夹脊穴为主,配风池、廉泉,电针选断续波,频率5 Hz,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后分别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记录吞咽能力分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以电针颈夹脊穴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人迎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针刺人迎穴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两组治疗4星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吞咽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人迎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脑梗死患者,按会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采用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7例单纯采用电针治疗。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后休息2天,治疗30次后,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的Banhel指数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单纯电针疗法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肌电引导下人迎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传统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引导下人迎穴位注射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3.3%,总有效率2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肌电引导下人迎穴位注射可有效提高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三联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新三联疗法(电针、神经肌肉电刺激、多功能艾灸仪)联合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均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新三联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疗程短、成功率高、整体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Vitalstim穴位电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方法:8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予以基础脑卒中治疗的同时使用改装的Vitalstim电针仪刺激风池、廉泉、天突、金津、玉液等穴;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前后对洼田吞咽能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电视透视、生存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洼田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困难评分,以及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电视透视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Vitalstim穴位电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明显,且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采用吞咽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项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吞咽康复训练。30天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吞咽功能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针、头皮针加电针交替应用治疗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8例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配至针刺组和康复训练组.针刺组采用体针加电针、头皮针加电针交替治疗,体针取患侧风池、完骨、翳风、廉泉、金津、玉液;头皮针围刺.对照组由语言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为1个疗程,共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