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芦北极  孙俊英  魏东  魏学杰 《骨科》2011,2(4):169-171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手术组(B组)、吡拉西坦组(C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6h、24h、72h和5d时取大鼠脊髓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  相似文献   

2.
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s-4,AQP4)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水通道,它主要分布在血-脑,脑-脑脊液界面,意味着AQP4在正常和病理生理情况下维持脑内水平衡起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AQP4在脑内的机构,分布、功能及其在脑水肿的形成及清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涮节机制,研究发现在缺血冉灌注模型中AQP4表达增高,急性水中毒模型中AQP4缺乏鼠水肿程度减轻,而在脑肿瘤等引起的血管源性水肿,去除AQP4后脑水肿程度反而加重,说明AQP4不但涉及脑水肿的形成也可能参与脑水肿的清除,一系列研究表明AQP4受蛋白磷酸化,蛋白相互作用,和供氧等因素的影响,据此,研究各种药物调节AQP4表达的药物对创伤,脑肿瘤及其他原因导致脑水稳态失衡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诱发电位测定运用刺激方法,在中枢神经系统引出的电位称作诱发电位。在感觉系统,包括感觉器、感觉神经和感觉通道上施加刺激,由脊髓和脑部引出的电位称作感觉诱发电位。刺激脊髓和脑的运动中枢或传出通道,记录肢体运动的电位称作运动诱发电位。脊髓作为运动和感觉的通道,损伤后可造成上述两类电位的变化,根据记录部位不同,又各有其称谓。  相似文献   

4.
低温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脊髓损伤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美国每年有约1万人遭受严重的脊髓损伤,年耗资约10亿美元[1] 。脊髓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致残的主要原因是原发性损伤引起的组织水肿、出血和脊髓血管畸形、炎症及肿瘤等造成的脊髓缺血,缺血后血流再通造成进一步损伤。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但效果均不尽人意,其中低温已被很多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用在动物模型和人体上,用来治疗脊髓和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2 ] 。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 低温对脊髓保护的研究历史194 4年,vanHarreveld和Tyler在猫脊髓损伤中证实,脊髓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自噬在脑损伤如脑缺血、脑外伤等方面有较多研究,但在脊髓损伤方面却刚刚起步。笔者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自噬的主要调节机制、自噬与凋亡关系以及自噬与脑损伤、脊髓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更加深入探索自噬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尤其是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可致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其治疗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和外周神经系统(PNS)相比,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脊髓损伤后不能再生的原因主要由于:(1)脊髓髓磷脂的几个糖蛋白成份对神经轴突再生是抑制的;(2)脊髓对损伤的生理反应与周围神经不同,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的巨噬细胞浸润较慢,使抑制性的髓磷脂清除延迟,这主要是血-脊髓屏障的存在;(3)损伤脊髓的远端不能像周围神经一样在损伤后上调表达细胞粘附分子;(4)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扩增,变成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抑制神经再生的胶质瘢痕.归结起来主要是两方面的作用:(1)脊髓轴突神经元本身缺乏再生的能力;(2)它们的再生被抑制性的脊髓微环境所抑制.后者在其中起了更为关键的作用,脊髓髓鞘含有丰富的轴突生长抑制因子,主要有:髓鞘相关糖蛋白( 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cyte-myelin glycoprotein,OMgp),Nogo -A及ephrin - B3,统称为髓鞘相关抑制因子(myelin-associated inhibitor factors,MAIFs[1]),MAG,OMgp和Nogo-A虽然结构不同,但都与相同的MAIFs受体复合体- Nogo受体复合体(NgR1/p75/LIN - GO -1复合体)结合发挥作用,MAIFs的相继发现及对其作用机制逐步深入了解使围绕髓鞘抑制因子的研究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轴突再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在调节细胞代谢、增殖和死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mTOR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mTOR能够参与调节神经保护功能,但roTOR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文综述相关文献,进一步拓深在脊髓损伤中mTOR信号通路在神经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1在大鼠急性肾衰竭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肾衰竭组.在切除右肾后,制作急性肾衰竭模型,每天腹腔注射庆大霉素100mg/Kg体重,连续7d,分别于8d、9d、10d、12d和14d 5个时间点各取6只大鼠,于相应的时间点留取血标本、肾组织,常规检查BUN和Scr;RT - PCR法检查肾组织水通道蛋白-1 mRNA的表达,观察水通道蛋白-1在急性肾衰竭中的表达;HE和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肾衰竭组的Scr和BUN在8d和9d时均明显增高(p<0.05);(2)急性肾衰竭组肾小管受损,以8d时病理损伤最重;(3)对照组与急性肾衰竭组均表达水通道蛋白-1,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肾衰竭组水通道蛋白-1 mRNA表达明显减少;急性肾衰竭组中8d、9d、10d、12d和14d5个时间点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越来越多.结论 水通道蛋白-1在急性肾衰竭组中表达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环氧化酶在大鼠急性打击损伤脊髓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正常和急性打击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环氧化酶(COX)的表达。方法4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手术对照组,脊髓损伤后2、4、8、16、24、48h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两种COX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COX-1蛋白在正常胸椎脊髓组织中有基础性表达,主要分布在脊髓灰质后角和白质后索的神经纤维网中;COX-2蛋白在正常胸椎脊髓组织中也存在基础性表达,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神经元细胞;急性打击脊髓损伤后COX—1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急性打击脊髓损伤后4h,COX-2蛋白的表达开始增高,损伤后24h染色程度达到高峰,并维持至损伤后48h,表达增高主要出现在脊髓灰质的神经元细胞中。结论与环氧化酶在外周组织中的表达特点不同,正常胸段脊髓组织中同时存在COX-1和COX-2蛋白的基础性表达。急性机械打击脊髓损伤后,参与继发损伤的主要环氧化酶亚型是COX-2。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观察到4-氨基吡啶(4-AP)在慢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4-AP系一种神经膜快速钾通道阻滞剂,能提高脱髓鞘轴突的传导功能,也可提高突触的传递功能。研究旨在证实4-AP在脊髓损伤患者硬膜下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从以前静脉用4-AP的12例患者中选取6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30~66岁,均为胸腰段脊髓损伤,伤后时间为2~27年。脊髓损伤程度为:2例完全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Nogo受体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再生极差,神经功能难以恢复。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一直是研究脊髓损伤修复的重要实验内容。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NS)轴突并不是不能再生,外部微环境中的抑制因子可能发挥更为重要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髓磷脂相关抑制物的作用是抑制中枢神经轴突再生的关键因素之一。NgR是CNS3种髓磷脂相关轴突生长抑制蛋白Nogo-A、髓磷脂相关糖蛋白(MAG,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少突胶质细胞-髓磷脂糖蛋白(OMgp,oligodendrocyte-myelin glycoprotein)共同作用的集中点,近期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脑水肿是颅脑创伤后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继发性损伤。其病理改变是过多的水分积聚在脑细胞内或细胞外间隙.引起脑体积增大、重量增加、颅内压增高、脑疝甚至死亡。但目前对脑水肿的治疗仅限于高渗性脱水和外科手术治疗。水通道蛋白(AQPs)是近20年来新发现的一个膜通道蛋白家族。迄今为止,已从哺乳动物组织中克隆出了13种水通道蛋白,它们广泛分布于机体不同组织器官中,在介导水跨细胞膜的流动中起关键作用。其中AQP4在脑内分布广泛.与脑水肿关系密切。本文就近年来AQP4的表达极其与创伤性脑水肿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在临床上常见,但在治疗上仍无有效办法。目前的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是可以再生的,但这种再生能力是潜在的,在正常情况下受到中枢神经系统内在环境的抑制。激发脊髓的再生能力,克服中枢神经系统内在环境的抑制作用,是实现脊髓损伤后修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在临床上常见,但在临床治疗上仍无确切办法。随着交通及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脊髓损伤已成为骨科领域中常见的疾患。目前的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是可以再生的,但这种再生能力有限,在正常情况下受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内在环境的抑制。本文针对损伤轴突再生(regeneration)情况,激发脊髓的再生能力,克服中枢神经系统内在环境的抑制作用,阐述实现脊髓损伤后修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该实验主要是应用双荧光免疫组化方法评定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及脊髓中胶质细胞、神经元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P55受体)表达变化。TNF-α是炎症反应中的主要介质,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系统中的,TNF-α主要由巨噬细胞和雪旺细胞合成释放,也可由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释放,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预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miRNomes改变对脊髓后索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39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组。A组(n=12)坐骨神经损伤造模后7d进行T10节段脊髓后索损伤造模,B组(n=12)仅进行T10节段脊髓后索损伤造模,C组(n=12)仅进行坐骨神经损伤造模,D组(n=3)不进行任何造模操作。A组和B组分别于脊髓后索损伤造模后4h、3d、7d、14d取背根神经节行总RNA提取和Western blot检测,于脊髓后索损伤造模后14d取损伤中心脊髓组织行神经丝蛋白200(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C组于A组各时间点取材的同时取背根神经节行总RNA提取和Western blot检测;D组取背根神经节行总RNA提取和Western blot检测。对A、B两组各时间点背根神经节miRNA表达谱进行微阵列芯片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观察与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有关的miRNA,选出A组中与B组相比变化倍数明显、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靶蛋白为Dusp4的miR-199a-5p进行研究。并用RT-qPCR技术对各组miR-199a-5p及A、B和D组Dusp4 mRNA表达进行检测,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Dusp4蛋白以及A、D组p38蛋白和p-p38蛋白,对A组和B组脊髓后索损伤中心脊髓组织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的恢复情况。结果:芯片分析结果显示miR-199a-5p在A组各个时间点表达与D组相比明显下调,B组miR-199a-5p在脊髓后索损伤后4h表达与D组相比上调,3d、7d和14d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RT-qPCR结果显示A组各时间点miR-199a-5p表达与D组相比下调(P<0.05),B组miR-199a-5p在脊髓后索损伤后4h表达与D组相比上调(P<0.05),3d、7d和14d的表达量与D组比较无明显变化,C组各时间点miR-199a-5p表达与D组比较无明显变化。A组和B组各时间点Dusp4 mRNA表达与D组相比无明显变化。A组Dusp4蛋白在脊髓后索损伤后各个时间点与D组比较均有上调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组Dusp4蛋白在脊髓后索损伤后4h表达与D组相比显著下调(P<0.05),脊髓后索损伤后3d、7d、14d与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C组Dusp4蛋白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与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A组p38蛋白及p-p38蛋白的表达变化趋势与miR-199a-5p趋势一致。在脊髓后索损伤后14d,与B组比较A组损伤中心尾端脊髓NF-200表达明显增加,且损伤中心尾端脊髓白质纤维束形态规整、后索纤维束排列有序。结论:大鼠坐骨神经预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miR-199a-5p表达下调可以促进脊髓后索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研究坐骨神经预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microRNA表达谱变化,探讨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机制。方法 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与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有关的microRNA,并用RT-qPCR技术、Western blot技术、免疫荧光染色、反义miRNA寡核苷酸抑制剂等技术验证。结果 单纯脊髓后索损伤组miR-124-3p在大鼠脊髓后索损伤后7 d、14 d明显上调;坐骨神经预损伤组,脊髓后索损伤后7 d、14 d背根神经节中miR-124-3p明显下调。与正常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相比,抑制miR-124-3p后GAP-43表达增加,神经元轴突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各时间窗STAT3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坐骨神经预损伤组STAT3蛋白在脊髓后索损伤后7 d和14 d表达上调而单纯脊髓后索损伤组脊髓后索损伤后7 d和14 d STAT3蛋白表达下调。与正常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相比抑制miR-124-3p的神经元STAT3免疫荧光增强、轴突延长,p-STAT3、GAP-4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正常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相比AG490+AMO-124共同处理的神经元轴突长度无明显差异,STAT3表达明显上调,而p- STAT3和GAP-43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miR-124-3p下调通过STAT3蛋白的上调促使GAP-43蛋白表达增加是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其病理过程主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个损伤阶段。在骨折、压迫等导致的原发性损伤后,继发的炎症反应、组织缺氧、神经元坏死凋亡、局部抑制性微环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的变化进一步加重了脊髓损伤,进而导致严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1-2]。因此,探究SCI后病理生理改变的发生机制对于脊髓损伤的  相似文献   

19.
嗅鞘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由于自身的再生能力差和外在环境抑制,神经不能再生。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部分,发育成熟的脊髓损伤后神经不能再生是功能永久丧失的主要原因。为促进脊髓神经的再生,各国学者所采用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2)拮抗生长抑制因子的应用;(3)电刺激有应用;(4)外周神经移植;(5)雪旺氏细胞(Schwanncells,SCs)移植;(6)神经干细胞移植;(7)胚胎组织移植;(8)基因治疗;(9)嗅鞘细胞(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OECs)移植。在这些方法中,嗅鞘细胞移植被认为是修复脊髓损伤最有前景的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Ⅴ(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s Ⅴ,β-1,4-GAIT-Ⅴ)在正常和损伤脊髓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变化。方法 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7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按Allen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并分别按伤后6、12、24、48、72h、7和14d取材。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的β-1,4-GalT-Ⅴ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中。体外转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Ⅴ RNA探针。原位杂交分析β-1,4-GalT-Ⅴ mRNA在正常和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变化。结果 β-1,4-GalT-Ⅴ在大鼠正常脊髓灰质中表达。脊髓损伤后12h表达明显增高,持续到72h表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β-1,4-GalT-Ⅴ在脊髓灰质中表达,并在脊髓损伤后表达发生变化,提示β-1,4-GalT-Ⅴ在脊髓损伤中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