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会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观察组)及30例盆底正常女性(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经会阴超声检查各指标(膀胱颈下降距离、尿道旋转角度等)。将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检查结果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金标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检测方法对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尿道倾斜角、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直肠壶腹部最低点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肛提肌尿道间隙均对照组,膀胱颈下降距离等其他指标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92.3%,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检查的78.2%(P0.05)。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9%、53.3%、71.4%、41.0%;三维检查分别为91.7%、93.3%、95.7%、87.5%,三维检查优于二维检查(P0.05)。结论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经会阴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盆底结构,提高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和四维(3D/4D)超声诊断技术在女性盆底常见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产后女性体检人员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78例作为研究组,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12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经会阴部3D/4D超声诊断技术测量三种状态(静息状态、盆底肌收缩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盆底结构参数,并记录膀胱逼尿肌厚度(DWT)、肛提肌的完整性、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尿道后角角度(PUVA)、尿道旋转角度(URA)、肛提肌裂孔面积(LHA)。结果研究组BND、PUVA、URA、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LHA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W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3D/4D超声在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对于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神经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妇产科或康复科门诊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妇女100例。在妇女产后1月采用低频神经电刺激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盆底超声对患者盆底功能进行评估。结果:经过12周低频神经电刺激盆底康复治疗后,盆底超声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患者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和缩肛状态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和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超声对于判断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在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前后,超声可通过盆底器官和组织相关指标量化评估康复效果,以对产妇日后的康复和治疗进行指导,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在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0例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配合缩肛运动,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痊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痊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较为复杂,低频脉冲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盆底康复技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戊酸雌二醇(1mg/d×56d)。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测两组肛提肌裂孔各项指标;比较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采用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估盆底功能变化;采用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12)评估两组性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在静息、缩肛、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LHLP)、前后径(LHAP)、面积(LHA)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盆底肌力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ISQ-12评分明显升高(P0.05),PFIQ-7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且观察组的PISQ-12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FIQ-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能进一步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8,(3):273-274
目的研究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POP-Q分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及2年的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够有效缓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恢复,改善尿失禁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在探查子宫位置形态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相关性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行阴道超声检查的110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有无PFD症状分为PFD组和对照组。用GE Voluson E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检查,观察两组受查者膀胱颈移动度、最大valsalva动作时盆膈裂孔面积及子宫位置形态。结果 PFD组受查者膀胱颈移动度、最大valsalva动作时盆膈裂孔面积及子宫后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可获取女性PFD患者盆底相关功能参数,探查到其子宫位置的异常,其在探查子宫位置形态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成年健康女性肛提肌,为从力学角度进一步认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中心招募的1例健康女性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MRI对其进行盆底组织结构扫描,获取层厚为0.8mm的序列图像,采用医学图像重建软件MIMICS建立盆底组织结构的三维几何模型。结果采用MRI对受试者盆底组织进行超薄横截面位扫描,共计获取192幅图像资料。再对MRI采集的肛提肌组织结构序列图像资料经三维重建获取理想肛提肌三维模型。通过配准和布尔运算获取包含肛提肌、骨盆和闭孔内肌的盆底整体三维结构模型。结论所建肛提肌三维几何结构可真实反映健康女性盆底组织解剖构型,具有一定代表性,可为女性盆底组织的结构的进一步力学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训练在促进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中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治疗的4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对象,依据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盆底肌肉训练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体操训练,盆底肌肉训练组患者增加盆底肌肉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干预前后患者盆底肌电水平。结果 盆底肌肉训练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1, P<0.05);对2组患者干预后,盆底肌肉训练组患者盆底肌电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盆底肌肉训练在促进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中的疗效确切,可提高盆底肌电水平,减轻盆底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女性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可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直肠脱垂及性欲下降,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其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2]。如何快速、无创进行准确诊断,以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应用经会阴超声对女性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检查,总结和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成像已广泛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诊断与治疗中。本文阐述了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四维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PFD疾病中的应用现状,指出超声显像对于女性PFD疾病(如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的诊断与治疗,以及手术引导、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2012年收治的7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及产后操锻炼,观察组行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盆底肌力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电活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有效提高肌肉张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立体成像检测子宫全切术后女性盆底功能异常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接受子宫全切术治疗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在治疗前后3个月对其实施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立体成像检测,观察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肛提肌裂孔情况以及盆底器官的对称程度。结果:60例接受子宫全切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共检出8例盆底器官脱垂的情况,检出率为13.33%;包括膀胱膨出4例(6.67%),直肠膨出1例(1.67%),阴道穹隆脱垂3例(5.00%)。检出肛提肌裂孔面积或前后径、左右径增加的患者45例,检出率为75.00%,其中,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的患者15例(25.00%);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增大的患者14例(23.33%);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增大的患者16例(26.67%)。检出盆底器官对称不良的患者8例,检出率为13.33%。结论:在女性实施子宫全切术后对其实施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立体成像检测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配合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以盆底康复治疗联合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30例患者子宫脱垂转为轻度,1例转为中度;22例可正常排尿,9例排尿症状明显好转。结论:盆底康复治疗结合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对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对54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频率、脉宽.结果 除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没有治愈外,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治愈率为10.0%(1/10),产后盆底损伤患者治愈率为100.0%(32/32).SUI患者显效率为91.7%(11/12),POP患者显效率为70.0%(7/10),总有效率为94.4%(51/54).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盆底肌力评分联合盆底超声在盆底功能障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75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盆底功能障碍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75例作为正常组。2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盆底肌力检查、盆底超声检查。对比2组研究对象盆底肌力评分、盆底超声各参数指标[盆膈裂孔的前后径(AP)、左右径(LR)、面积(HA)],分析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 正常组研究对象盆底肌力评分为(4.50±0.50)分,盆底功能障碍组患者盆底肌力评分为(2.50±0.50)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息、缩肛状态下,相较于正常组研究对象,盆底功能障碍组患者的AP、LR、HA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盆底肌力评分较高是盆底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评分越高越不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AP、LR、HA较高是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数值越高越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ROC曲线显示,盆底肌力评分、AP静息状态、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全盆底补片悬吊系统(Prolift Tm系统)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57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应用全盆底补片悬吊系统进行盆底重建术。结果 5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每台手术平均用时75min,术中出血平均200mL无神经、肌肉、血管的损伤,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好。结论应用(Prolift Tm)悬吊系统进行盆底重建手术能加固支撑盆腔器官到正常的解剖位置,改善生活质量。对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实时三维超声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临床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100例PFD患者,分为有效组(70例)和无效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时三维超声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静息状态下、缩肛状态下、Valsalva动作时各项肛提肌超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有效组各项超声指标均可见改善(均P0.05),无效组各项超声指标均未见改善(均P0.05),有效组各项超声指标均优于无效组(均P0.05)。结论 PFD治疗后不同临床疗效患者的实时三维超声指标具有明确差异,因此实时三维超声能够精准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取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在永康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132例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仅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2~3个月的静息、快肌及慢肌盆底肌肌力进行对照,超声检查分析结果,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肌肌力在静息、快肌及慢肌盆底肌肌力上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在压力状态下膀胱颈、膀胱后壁及子宫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都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取系统的盆底康复治疗即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明显提高盆底肌肌力,改善超声下盆底肌解剖结构,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计女士年近50,每次咳嗽后便会感觉尿液流出,有时剧烈活动后也有这种情况发生,这让她非常困扰。她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诊治,经泌尿外科专家详细检查后发现她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同时伴女性盆腔脏器脱垂,属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又称为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