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替加色罗对肝硬化大鼠肠传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替加色罗对肝硬化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肝硬化替加色罗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肠道传输的变化,同时放射免疫测定大鼠血浆:肠道组织中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及P物质(SP)含量的变化,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硬化大鼠小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变化,并对其分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模型组大鼠小肠动力显著减弱(P〈0.01),血浆及空肠组织中MTL、VIP的含量明显增加,SP的含量则显著减少(P〈0.01),小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分布明显减少(P〈0.01);肝硬化替加色罗组大鼠小肠动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血浆及空肠组织中MTL、VIP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SP的含量及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分布则与肝硬化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替加色罗对肝硬化大鼠小肠运动功能减退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P及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分布变化有关,而MTL、VIP可能未参与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附子大黄配伍对阳虚便秘动物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附子大黄配伍对阳虚便秘动物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观察附子大黄不同配伍比例对阳虚便秘小鼠、大鼠的排便时间、排便量、小肠推进作用的影响;对阳虚便秘大鼠血中胃动素(MOT)、促胃液素(Gas)、内皮素(ET)、生长抑素(Ss)、P物质(SP)及肠神经递质血管活性肠肽(VIP)、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附子大黄配伍组动物的首粒排便时间显著缩短,3h内排便粒数显著增加,小肠推进率明显提高,其疗效优于附子单煎剂或大黄单煎剂;附子大黄配伍组动物血中MOT、Gas、ET、AchE显著升高。[结论]附子大黄配伍对阳虚便秘动物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干预胃肠激素及肠神经递质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舒胶囊对便秘模型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血管活性肠肽及P物质变化的影响,了解腹舒胶囊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黄模型组、腹舒胶囊低剂量组、腹舒胶囊高剂量组、通便灵胶囊组、自然恢复组6组。观察腹舒胶囊对肠道传输功能、大鼠结肠壁病理组织学及结肠肌间神经丛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的影响。结果大黄模型组可见,黏膜慢性炎症;全层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肌间神经丛神经细胞空泡变性,减少。腹舒胶囊组肌间神经丛神经细胞空泡变性,减少;通便灵组、自然恢复组改善不明显。腹舒胶囊组VIP、SP免疫组化大黄模型组、通便灵组及自然恢复组均明显增高。结论腹舒胶囊可促进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递质数量及功能恢复,可促进结肠肌间神经丛病理变化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检测便秘大鼠结肠5-HT的表达情况,探讨5-HT与慢传输型便秘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治疗组,麻仁丸治疗组。空白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便秘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模型建立后,治疗组大鼠分别用莫沙必利、麻仁丸灌胃,观察各组大鼠大便粒数及大便湿重。治疗结束后将大鼠集体处死,取大鼠近端结肠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5-HT的表达情况。使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MD)进行半定量分析。4组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便秘组结肠5-HT的MD值(0.453±0.028)大于空白对照组(0.148±0.011)、莫沙必利治疗组(0.316±0.012)及麻仁丸治疗组(0.291±0.010),t值分别为34.209、15.307、18.296,P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莫沙必利治疗组(0.316±0.012)和麻仁丸治疗组(0.291±0.010)的MD值均大于空白对照组(0.148±0.011),t值分别为35.983、31.919,P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便秘大鼠结肠5-HT的表达增高,可能影响肠神经传导功能,从而导致便秘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补肺汤对肺气虚模型大鼠肠神经系统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气虚模型大鼠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改变,探讨其在肠道动力异常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肺气虚模型组(模型组)、补肺汤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0只。模型组造模同时每天给予蒸馏水灌胃,治疗组造模同时给予补肺汤灌胃。造模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浆VIP、血清NO水平,结肠组织SP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VIP、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药物干预后,治疗组大鼠VIP、NO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SP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气虚模型大鼠肠道动力学的异常受肠神经系统分泌的(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介导和调控;补益肺气法通过调控神经递质水平能促进肠道动力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熄风化湿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浆和结肠组织5-HT和VI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母婴分离+乙酸灌肠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BS-D模型组、低剂量熄风化湿组、高剂量熄风化湿组和西药组,低剂量熄风化湿组、高剂量熄风化湿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低剂量熄风化湿方、高剂量熄风化湿方和匹维溴铵混悬液灌胃2周后,检测大鼠稀便率和腹壁撤退反射评分(AWR),ELISA检测血浆5-HT和VIP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5-HT和VIP含量。[结果]与IBS-D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稀便率、AWR评分、血浆和结肠组织5-HT和VIP含量显著降低,且随着中药浓度的增高,稀便率、AWR评分、血浆和结肠组织5-HT和VIP含量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化湿方可能通过降低IBS-D大鼠血浆和结肠组织5-HT和VIP含量来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肽(VIP)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化瘀通便汤低、中、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大黄粉灌胃制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RT-PCR法检测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SP和VIP mRNA表达情况。[结果]STC大鼠结肠SP表达显著增高、VIP表达显著降低(P0.01),化瘀通便汤高、中、低剂量组不同程度下调SP表达、上调VIP表达(P0.01)。[结论]STC大鼠便秘的发生可能与结肠组织中SP表达增高、VIP表达降低有关,化瘀通便汤治疗STC的机制可能与下调结肠组织中SP,上调结肠组织中VI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小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体外培养抑制肠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培养的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结肠环行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当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形成细胞薄层覆满玻片时,植入小肠肌间神经丛神经节和结肠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10 d.培养体经固定后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记数VIP阳性神经元占总神经元的百分比,观察VIP阳性神经元和平滑肌细胞的生长关系.结果: 体外培养后VIP阳性神经元占总神经元的百分比为27.3%±5.6%,VIP阳性神经纤维所分布之处,平滑肌细胞明显减少.结论:VIP阳性神经元调节肠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测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血清、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及结肠组织VIP受体1(VIP-Rl)表达的变化,探讨眼针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PF级大鼠,分为对照组、IBS模型组和眼针组,采用慢性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复制D-IBS模型后,进行眼针治疗7d.应用ELISA方法检测VIP含量;采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VIP-R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及VIP-R1表达明显增高和上调(P <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及VIP-R1表达明显下降和下调.结论 眼针治疗D-IBS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血清、结肠组织VIP释放、下调VIP-R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与肠神经系统关系密切,演剂结肠有肠壁神经丛损害,但NGF受体p75在泻剂结肠中的表达和作用尚不明确。目的:研究NGF受体p75在正常大鼠和泻剂结肠大鼠中的表达及其在泻剂结肠形成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大黄和酚酞建立泻剂结肠大鼠模型,以墨汁推进试验测定其传输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正常大鼠和泻剂结肠大鼠的结肠肠壁进行p75检测。观察其在肠壁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肠道传输功能明显减慢,大黄组和酚酞组黑染肠管长度和百分比(黑染肠管长度/肠管总长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1,P〈0.05)。p75存正常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丛中呈阳性表达,在肌间神经丛中多呈弱阳性表达。大黄组中p75表达明显增强,黏膜下神经丛亦呈强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肌间神经从中多呈阳性表达(P〈0.05)。酚酞组黏膜下神经丛呈阳性表达,肌间神绎丛3只呈阳性表达,余表现为弱阳性或阴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p75在泻剂结肠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肠神经丛冲经元细胞的退化变性或凋亡.从而引起泻剂结肠的肠神经系统病理变化,进一步导致结肠动力异常。这种损害与长期应用刺激性泻剂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溃肠宁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致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肠黏膜形态、大鼠血清及结肠黏膜组织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溃肠宁抗UC的相关作用机制以及疗效.[方法]采用TNBS复合50%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分别采用中药溃肠宁和柳氮磺胺毗啶(SASP)作为阳性对照组进行治疗,对比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各组大鼠肠血清以及肠黏膜中IL-6、IL-10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和血清中的IL-6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IL-10的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SASP组结肠及血清中IL-6、IL-10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和模型组相比,结肠和血清中IL-6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IL-10的含量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与西药SASP组比较,中药组结肠和血清中IL-6含量低于西药组,IL-10的含量高于西药组,可见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溃肠宁对TNBS复合50%乙醇法UC大鼠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的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利那洛肽(linaclotide)联合普芦卡必利(prucalopride)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大鼠脑肠肽和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取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选取其中10只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其余40只大鼠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模型后,将其随机分为IBS-C组、利那洛肽组(Lina组)、普芦卡必利组(Pruca组)和利那洛肽联合普芦卡必利组(Lina+Pruca组),每组10只大鼠;各组给药干预。记录各组的24 h粪便粒数并测定24 h粪便含水量,采用腹部回缩反射(AWR)评分测定各组的内脏敏感度,活性炭混悬液灌胃法测定各组的小肠推进率,H-E染色法观察各组肠黏膜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组比较,IBS-C组的24 h粪便粒数及含水量均显著减少,20、40、60、80 mmHg压力下的AWR评分均显著增高,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均<0.05);IBS-C组的结肠黏膜腺体排列较整齐,肌层有断裂,黏膜层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IBS-C组的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5-HT)、血管活...  相似文献   

13.
慢传输型便秘乙状结肠VIP,SP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神经病理学基础。方法应用半定量免疫细胞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4例STC和11例非梗阻性直肠腺癌患者的乙状结肠标本进行研究,主要观察肠壁内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的变化。结果常规HE染色下,两组结肠肌间神经丛无明显改变;免疫组化见STC患者乙状结肠壁内VIP含量减少(P<0.05);SP含量明显降低(P<0.001);而粘膜层内无明显变化。结论STC患者结肠壁存在明显的神经病理学变化,其结肠传输减慢可能与肠壁内VIP和SP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和/或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温针灸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SD大鼠100只,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90只造成STC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温针组.分别测定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SP、VIP阳性表达面积.结果 针刺组、温针组可明显缩短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P<0.01),且温针灸效果优于针刺组(P<0.05).STC大鼠结肠SP、VIP阳性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针刺和温针灸均能明显提高结肠SP、VIP阳性表达面积(P<0.01);且温针灸在提高结肠SP阳性表达面积上效果优于单纯针刺(P<0.01).结论 针灸治疗STC有效,其机制与提高结肠SP、VIP阳性表达有关;温针灸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肠动力疾病结肠壁内NOS,AchE及SP阳性神经的分布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一氧化氮(NO)是一种新发现的胃肠道抑制性神经递质,本组探讨NO在肠动力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应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纳盐(NADPH)黄递酶、乙酰胆碱脂酶(AchE)组织化学技术和P物质(SP)免疫组化技术观察7例先天性巨结肠(HD)、14例便秘及34例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人结肠壁内NOS、AchE及SP阳性神经的分布状况,并与13例“正常”结肠组织对照。结果:HD病人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内含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AchE的神经元完全缺失,胆碱能节前纤维异常增生,而有神经节细胞肠段呈正常表现;便秘病人结肠壁内NOS阳性纤维比对照明显增多,而SP阳性纤维则显著减少;IBS便秘型肠壁内NO能神经成分增多,腹泻型者减少。结论:肠NO能神经的紊乱可能与肠动力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内吗啡肽(EM)及μ阿片受体mRNA在“泻剂结肠”大鼠结肠神经丛表达和分布,以进一步明确慢传输性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方法建立“泻剂结肠”大鼠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系统观察结肠神经丛内EM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和数量变化,用原位杂交法测定结肠中μ阿片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泻剂组结肠肌间神经丛EM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10.319&#177;1.612vs7.683&#177;1.359,P〈0.05),μ阿片受体mRNA的表达增强(0.3034&#177;0.0651vs0.1823&#177;0.0150,P〈0.01),远端结肠尤甚。结论EM及其受体参与结肠动力的调控,肠神经递质及受体的异常可能是STC发病的一种重要因素,提示长期应用刺激性泻剂可损伤肠神经系统,导致肠动力异常,加速STC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8(AQP8)的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对D-I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水液代谢的调控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D-IBS模型组、眼针组、眼针+VIP受体拮抗组(针抗组),采用慢性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建立D-IBS模型,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AQP8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QP8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眼针组AQP8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眼针组相比,针抗组AQP8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眼针治疗D-IBS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结肠组织AQP8的蛋白表达,进而调控了结肠的水液代谢,其中AQP8的调控可能是通过VIP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是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的一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的生化指标。根据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便秘型IBS的病因可能是小肠或结肠转运减慢,以及直肠敏感性过低等,但临床单独使用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尽理想。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我们用替加色罗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便秘型(CIBS)患者7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醋酸-电刺激大鼠实验性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给予大鼠慢性反复直结肠灌注醋酸造成炎症刺激,炎症恢复后予小量电刺激诱发高敏感性的肠道发生应激反应,模拟人类IBS,观察痛泻要方对刺激期间大鼠排便量、粪便含水量、血浆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排便量、粪便含水量增加(P〈0.01),血浆SP和VIP减少(P〈0.05);痛泻要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的排便量、粪便含水量减少(P〈0.05),血浆SP和VIP增加(P〈0.05)。[结论]醋酸-电刺激大鼠模型可有效模拟人类IBS,痛泻要方能够改善该模型的排便加速、粪便含水量增加、血浆SP和VIP水平紊乱等症状。  相似文献   

20.
胃电刺激对大鼠十二指肠部分肠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胃电刺激(GES)对胃动力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关于GES后十二指肠肌间丛神经及其递质的变化。目前所知尚少。目的:研究GES对大鼠十二指肠壁内乙酰胆碱(Ach)、一氧化氮(NO)、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释放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GES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GES组(n=10)和对照组(n=6)。选用适宦的刺激参数控制GES组胃慢波,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分析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NO能、SP能和VIP能神经活性的变化。结果:GES组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神经元划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反应阳性纤维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染色增强。易见ChAT、nN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节和阳性神经元细胞体;而SP、VI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和末梢及其染色强度在GES后无明显变化。GES组肌删种经从ChAT、nNOS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SP、VI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则与对照绀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GES后大鼠十二指肠壁内Ach、NO释放增多,VIP、SP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