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33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年2月-1995年6月,用Ivor-Lewis术式,即上腹、右胸后外侧二切口切除,治疗中、下段食管癌338例。手术切除率为95.2%(338/335)。全组有淋巴结转移136例,占4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其中肺部并发症占28.6%,全组无吻合口瘘,无术后30日内死亡和住院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L:88.5%(231/261)、63.1%9125/198)和48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预后评价:附212例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对212例经手术根治性切除及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进行淋巴结转移状态和预后关系的回顾性分析。全组共切除淋巴结3419个,平均每例16.1个,其中癌性转移淋巴结的663个,转移频度19.4%,随访5年生存率19.3%(41/212)。分析结果表明:颈、胸及腹转移部位间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的数量上,1个的5年生存率高于2个及2个以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转移度≤10%与>10%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颈部吻合与胸内吻合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作者认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按数量、转移度分级有助于评价预后和选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手术为主综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33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告1986年3月至1995年12月对337例食管癌的治疗。其中手术175例(51.9%),切除癌肿165例,手术切除率94.3%。手术死亡率1.8%(3/165)。术后发生胸部吻合口瘘3例,颈部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瘘发生率4.2%(7/165)。本组随访率为91.2%。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3.6%、42.5%、31.9%。本组中晚期食管癌较多,采取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前放疗和术后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措施,减少了复发或转移,确实能延长生存期,从而提高了生存率。作者认为,对于中上段食管癌应行全胸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食管癌的经验。[方法]自1988年至1998年对100例食管癌施行切除术,其中上段8例,中段72例,下段20例,手术入路计经左颈、右胸、腹部三切口18例,右胸、腹部二切口49例,右胸后外侧单切口5例,左后外侧单切口 28例,切除食管后均作食管胃一层间断吻合重建消化道。[结果]住院死亡4例,死亡率为4%,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37.2%(16/43)。[结论]食管癌的手术入路应取决于病灶的所在部位;主张一层食管胃吻合术重建消化道;为了提高食管癌术后的生存率,必须作广泛的食管切除及彻底的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高位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的治疗结果(附414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们报告了高位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结果。从1961年7月~1990年12月,手术治疗高位食管癌414例,其中颈段29例、胸上段239例、高位胸中段146例。手术切除率90.8%。吻合口瘘发生率20.5%,喉返神经损伤12%。手术死亡率7.4%,术后1、3、5、10和1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72.3%,39.5%,33.1%,26,6%和20.5%。结果表明,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已成为治疗高位食管癌的重要方法和常规术式。P—TNM分期、手术的根治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术前放疗可明显提高切除率,但未能改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与传统术式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转移率和远期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评价三野淋巴结清扫的优劣。方法同期入组的9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6例行食管癌淋巴结三野清扫(三野清扫组),另外50例接受传统术式(传统手术组)。结果三野清扫组扫除淋巴结39.28枚/例,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13.30枚/例(P〈0.01);三野清扫组患者淋巴结阳性率73.91%(34/46),也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的38.00%(19/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喉返神经损伤和呼吸并发症三野清扫组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三野清扫组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增多;三野清扫组3年生存率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三野清扫术有效地扩大了淋巴结的清扫范围,使食管癌的分期更加准确,同时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也有大量的证据。但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颈胸交界处食管癌36例,其中手术死亡例(5.5%),随访结果表明,全组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39.1%和27.8%。开胸与非开胸手术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0.8%和20.0%,术后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作者指出,颈胸交界部位的食管癌,应做全食管切除,术后应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食管癌的经验。(方法)自1988年至1998年100例食管癌施行切除术,其中上段8例,中段72例,下段20例,手术入路计经左颈,右胸,腹部三切口18例,右胸,腹部二切口49例,右胸后外侧单切口5例,左后外侧单切口28例,切除食管后均作食管胃-层间断吻合重建消化道,(结果)住院死亡4例,死亡率为4%,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37.2%(16/43),(结论)食管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胸段食管鳞癌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120例临床资料完整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喉返神经旁旁淋巴结转移率为34.2%(41/120),其中左侧20.8%,右侧15.8%。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有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和组织分化程度,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长度无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1.2%(21,41),明显高于无喉返神经转移组13.9%(11/79)(P〈0.01)。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局部复发为8.3%,同期非三野清扫食管癌手术组3年局部复发率为18%。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3年生存期为29.3%,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8.2%(P〈0.05)。结论:所有胸段食管鳞癌均应行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有助于提高根治的彻底性、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检测喉返神经淋巴结有助于指导食管癌患者是否行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左胸、颈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并发症的防治及术式的优点,回顾分析了681例左颈胸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痊愈出院653例(95.89%)。术后病理确诊淋巴结转移327例(48.02%),分组标记证实颈、胸和腹3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02%(41/681)、40.38%(275/681)和21.43%(146/681),残端癌发生率为1.32%(9/681),术后心电图异常者较术前增加明显。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77%(345/587)和35.66%(184/516)。初步回顾性分析结果提示,左胸颈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具有食管癌病灶切除彻底,残端癌发生率低,可同时清除颈、胸和腹3组淋巴结,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全胸段食管切除经食管床颈部吻合食管重建术(附831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改进食管癌的手术操作技术,降低残端癌的发生率,提高近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胸外科自1992年1月~1997年5月共完成全胸段食管切除。经食管床颈部吻合食管重建术831例。结果:本组手术死亡率1.8%(15/831);断端癌发生率1.4%(12/83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8%(181/831),其中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6.0%(50/831).全部病例中184倒采用了带蒂舌骨下肌群肌瓣覆盖吻合口术,颈部瘘的发生率降至1.1%(2/184)。结论:进一步证明了增加食管癌患者食管切除长度和彻底清除颈、胸、腹各组区域淋巴结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几项预防颈部瘘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2.
胸部食管癌转移淋巴结数与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目的 探讨胸部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个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颈、胸、腹三切口施行胸部食管癌手术112例,同时施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选择9个可能对食管癌切除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特征性临床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利用累计生存率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总5年生存率为58.4%,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组(A组)为88.4%、转移淋巴结1~3枚组(B组)为50.8%,转移≥4枚组(C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钢  周石林  谭正  梁剑平  肖高明 《癌症》2000,19(2):168-169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例手术治疗问题。方法:1983年1月至1995年10月间,对48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病例施行手术治疗,手术以左侧进胸胃代管弓下吻俣,二切口左侧进胸胃代食管颈部吻合及一切口右侧进胸胃或结工食管颈部吻合完成。结果:手术切除率79.2%,手术死亡率12.5一并发症率35.4%,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吻合口中瘘。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8%、28.9%、18.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食管-胃右侧胸顶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探讨该术式的优势。方法:2006年6月-2011年6月经上腹正中、右胸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142例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食管切缘阳性以及淋巴结清扫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率95.5%,晚期病例根治切除率90.5%,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吻合口出血3例,1例发生胃小弯侧应激性溃疡出血并穿孔。淋巴结清扫846枚,转移淋巴结235枚,淋巴结转移率27.8%;其中锁骨下动脉旁淋巴结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86枚,转移淋巴结16枚,转移率18.6%。结论: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手术,具有手术野显露清楚,直视下吻合口可靠且无张力,肿瘤切除率高,淋巴结清扫较为彻底,保持隔肌完整性,患者术后咳嗽排痰容易,能够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食管癌(Eca)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对1987年~1996年间手术治疗815例Eca中41例胃切除后Eca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1例胸下段Eca行切除并残胃食管弓下吻合术,40例右胸入路行右半结肠代食管术合并颈、胸、腹淋巴结清除术。结果:41例胃切除术后Eca颈、上纵隔、中下纵隔和腹部淋巴转移率分别为34.1%、21.9%和19.6%。并发症发生率48.7%。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34.1%,无手术死亡。全组3、5年生存率41.6%和15.4%。根治性手术3、5年生存率46.6%和22.2%。姑息手术无1例生存超过5年。3年生存率14.3%。结论:对胃切除术后Eca颈、上纵隔和腹部淋巴结清扫很重要。结肠代食管术为安全有效办法。右半结肠经胸骨前、后径路代食管术是胃切除后Eca手术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综合治疗模式.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不同部位的食管癌1162例采用序贯的腹、胸、颈三切口的手术径路行食管肿瘤切除,应用术前影像、超声定位下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颈部淋巴结抽样活组织快速病理检查三步筛选方法行选择性一期三野淋巴结清扫,一期规范胸腹二野清扫和二期第三野颈部淋巴结清扫.同时,术后积极实施综合治疗.观察总的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结果 1162例食管癌手术中,手术切除率100%.根治性切除97.6%(1134/116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6.4%(191/1162),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6%(7/1162),术后30 d内死亡5例.全组淋巴结转移率52.6 %(611/1162),淋巴结转移度12.1%(3 092/25 564).全组实施一期三野淋巴结清扫348例,阳性准确率为94.8%(330/348),实施一期二野清扫814例,实施二期第三野颈部淋巴结清扫89例.三野清扫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二野清扫(23.6%比13.4%)(χ^2=18.37,P< 0.001),但两者的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三野清扫和二期第三野清扫患者1、3、5年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的淋巴结转移程度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7,P< 0.001),不同的分期决定着患者的预后.本组术后综合治疗实施率为87.2%,手术加术后综合治疗者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69.2%、49.6%.结论 序贯三切口切除食管肿瘤及应用三步筛选法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具有根治彻底、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生存质量高、长期生存率较好等优点,是食管癌外科治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术后积极的综合治疗是今后食管癌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癌手术切除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16例体质差、病变范围广的晚期食管癌手术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116例晚期食管癌中,肿瘤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112例,切除率达96.5%,其中根治性切除占70%,非根治性切除28.5%,姑息性手术4.4%。(2)术后并发症13例,占11.2%,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瘘,脓胸、肺部及切口感染、大出血、脑血栓等。(3)术后1年生存率93.1%(108/116),2年生存率84.3%(86/102),3年生存率58.4%(52/89),4年生存率64.1%(25/39),5年生存率47.6%(10/21)。结论晚期食管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仍是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刘敦序  吴智勇 《癌症》2000,19(9):933-93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前放疗对手术切除率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200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100例接受单纯手术;B组:100例接受术前放疗,2 ̄4周后手术。所有病例接受术后随访,平均52个月。结果:A、B组间切除率,5、10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H组胸上段食管癌切除率、10年生存率高于A组,分别为95%vs76%(P=0.0210);33.58%vs17.24%(P=0.0274)。B组胸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Xiao Z  Yang Z  Liang J  Miao Y  Wang M  Yin W  Gu X  Zhang D  Zhang R  Wang L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6):608-611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495例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随机分为单一手术组(275例)和术后放疗组(220例)。术后3-4周开始放射治疗。双锁骨上区为5周50Gy,25次;全纵隔为5-6周50-60Gy,25-30次。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为39.4%。单一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4474)。单一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的Ⅲ期患者,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13.1%和35.1%(P=0.0027)。术后放疗组的胸内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和吻合口复发率分别为16.2%、3.1%和0.5%,单一手术组分别为25.9%、13.2%和5.8%(P<0.05)。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单一手术组为1.8%,术后放疗组为4.1%(P>0.05)。结论: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提高Ⅲ期食管癌根治术后的生存率,降低放疗部位淋巴结转移率和吻合口的复发率;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提高Ⅲ期食管癌根治术后的生存率,降低放疗部位淋巴结转移率和吻合口的复发率;术后放疗不增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戎铁华  刘广森 《癌症》1995,14(4):280-282
我院自1966年6月至1993年12月共施行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分别1775例及610例,可切除肿瘤并作食管与胃或肠吻合者分别为1592例及496例,前者5例,后者1例发生重度吻合口狭窄,故狭窄率分别为0.3%(5/1592)及0.2%(1/496),二者合计为0.3%(6/2088),本文讨论了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成因,分级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