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从1984~1985年对16例疑有肿瘤硬膜外转移的患者作了MRI研究。所有病例均述沿脊柱轴疼痛,并作了全面的神经学检查、平片、99mTC-MDP骨扫描,头4例作了脊髓造影。MRI用丰纳(Fonar)Beta3000永久性磁启动在0.3Tesla(T)作病人仰卧位的矢状面成像。2例作整个脊柱检查,余下者重点检查疼痛区及邻近上下段。用自旋回波(SE)序列与不同回波时间(TE)及重复时间(TR),5例为中等TE/TR序列(48/1800毫秒),6例用中等TE、短TR(48/820毫秒),5例用短TE/TR(28/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髓转移瘤(ISCM)的MRI特征及其病理机制,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临床确诊的ISCM,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15例转移瘤均为单发,位于颈髓3例,胸髓5例,胸腰段脊髓圆锥部7例.MRI表现:T1WI呈等信号12例,低信号3例;T2WI呈高信号14例.等信号1例;增强扫描肿瘤均呈明显强化,7例呈环形强化,4例结节状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ISCM的特征性MRI表现为脊髓内明显强化的环形或结节状病灶,结合临床病史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报告80例脊髓硬膜外转移瘤,41~60岁占52.5%,临床呈神经根和脊髓受损征象,多数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脊椎X片和脊髓造影有典型征象,病灶最多位于胸段,以肺癌及淋巴肉瘤为多。认为血液和淋巴系统播散是瘤转移的重要途径,脊髓受损除因压迫外尚与供血障碍、毒性作用或代谢改变有关,提出早期诊断的意见,早期确诊和及时放疗,才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脊髓内转移瘤相当少见,在尸体解剖中,它占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的0.9—5%。作并报告7例,年龄从48~78岁。男性2例,女5例。原发病灶:乳腺癌3例、结肠癌2例、肺癌1例,原因不明1例。文献报告40%以上来源于肺癌,次为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等。5例曾在CNS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5.
转移到硬脊膜外的肿瘤压迫脊髓是恶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外科手术辅以放射治疗尽管效果不佳(淋巴瘤除外),仍然是目前所采用的治疗方法。诊断越早,神经受损越轻,治疗效果越好。大多数肿瘤侵犯硬脊膜外间隙都由于骨转移引起。因此,有椎体转移者很易发生硬脊膜外脊髓压迫。本文的目的是评价腰椎穿刺和脊髓造影对尚无脊髓压迫临床症状,但有脊柱转移的病人早期诊断硬膜外侵犯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脊髓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脊髓硬膜外血肿(spinalepiduralhematoma)临床上很少遇到。我院神经外科从1989年至1998年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脊髓硬膜外血肿6例,占同期收治的脊髓压迫症的096%。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4例,女2例。发病年龄23~49岁,平均356岁。自首发症状至就诊时间平均13天(3~21天)。2临床及影像学检查:6例患者首发症状均是突然后背疼痛,几小时后出现疼痛部位以下运动感觉障碍,产生脊髓压迫症状。5例行腰穿检查梗阻试验阳性,无血性脑脊液。截瘫4例,脊髓半横断2例,大小便功能障碍5例。3例行胸段脊髓CT扫描,断面可见椎管…  相似文献   

7.
脊髓硬膜外脓肿(spinal epidural abscess, SEA)是硬脊膜外间隙的化脓性感染,由于大量脓液积聚及肉芽组织增生导致脊髓受压,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是神经外科少见的急症之一,临床误诊率及致残率均较高.1972年1月至2003年6月,我科共收治本病患者13例,现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脊髓髓内转移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1,男性,24岁,因“胸背痛,双下肢麻木瘫痪伴大小便障碍1周”入院,既往于3年前因三脑室后部肿瘤致脑积水行V~P分流术及伽马刀治疗,半年后MR复查示肿瘤向鞍区转移,再次行伽马刀,并行全脑及脊髓放疗,术后示肿瘤消失。此次入院体查:T_1平面以下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0级,腹壁反  相似文献   

9.
小儿脊髓肿瘤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组22例中,以腰腿疼及肢体麻木为首发症状者16例,排尿功能障碍5例,头痛、呕吐高颅压表现的1例。其中18例通过脊髓造影和同位素扫描明确诊断;另4例以脊髓压迫症行椎管探查术,术中证实为脊髓胂瘤。本文分析了延误诊断的原因,并提出了早期诊断的临床要点,将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15%-25%[1],本文通过对26例脑转移瘤CT表现的分析,以提高对颅内转移瘤的诊断水平。1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分析了26例脑转移瘤共57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包括肺癌2例,结肠癌2例,胃癌1例),其余21例为已确诊原发灶后,又发现脑内肿瘤(其中肺癌14例,乳癌3例,胸膜间皮瘤1例,肝癌1例,甲状腺癌1例,鼻咽癌1例)。26例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6-69岁,脑内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及视乳头水肿。检查方法:全部应用PICKER-PWS身CT扫描机,扫描基线为听毗线,层厚10mm,层距10mm,连…  相似文献   

11.
脊髓硬膜外转移癌的临床、CT和MRI张树生,赵映虹,刘炳坤,李敏脊髓硬膜外转移癌(以下简称转移癌)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自1993年6月至1994年5月,我们共收治经MRI证实的转移癌18例,其中同时作X线平片和CT检查8例。本文着重讨论转移癌...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1999年5月收治颅骨转移瘤继发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5岁。以突发意识丧失3h、四肢抽搐1次入院。家属否认患者有外伤史。查体:血压20/12kPa,脉搏54次·min-1。深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6分。右侧瞳孔直径约4.0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83年收治1例松果体瘤术后出现脊髓压迫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松果体瘤细胞脊髓腔内移植,现报告如下。 患儿 男性,11岁。在8岁时因头疼、呕吐、视力下降伴性器官早熟而住院。头颅平片示松果体钙化并移位;脑室Conray造影为第三脑室后部占位病变。在全麻下经后颅凹正中切口开颅,小脑幕下入路,行松果体瘤大部切除和侧脑室枕大池引流手术。术中见肿瘤约核桃大小,似有包膜,呈鱼肉状、质  相似文献   

14.
骨性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多单发,常于X线片上发现而无临床意义;偶见椎体血管瘤可致硬膜外脊髓压迫综合症.作者报告一例多发的原发性骨性血管瘤并伴有痉挛性轻截瘫,很像骨转移瘤的患者.病例报告:女性,58岁,患者首先感到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偶而跌倒,背部及双下肢有烧灼样疼痛,胸中部有束带感.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而需用拐杖,并发生尿急、排尿不尽感和便秘.入院  相似文献   

15.
引起脊髓压迫的脊椎转移瘤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引起脊髓压迫的脊椎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8例引起脊髓压迫的脊椎转移瘤的临床资料。8例病人均行椎板减压及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手术中充分切除椎板,硬膜一般不打开,用取瘤钳咬除侧方及前方的硬膜外肿瘤,使脊髓充分得到减压。对神经根受累或椎体转移灶压迫神经根导致的严重根性疼痛,可切断一侧神经根,术后进行放疗等综合治疗。结果8例均经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随访1—19个月。1例术后4个月因肝癌死亡,其余均存活至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价采用Frankel分级,术前4例A级的1例无变化,3例恢复到C级;术前2例B级恢复到D级;术前2例C级恢复勉强达E级。所有疼痛均消失,二便功能均有改善。结论部分引起脊髓压迫的脊椎转移瘤经后正中入路肿瘤部分切除、椎板减压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脊髓室管膜下瘤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脊髓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脊髓室管膜下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合术中所见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病理检查显示:室管膜下瘤8例,室管膜下瘤含室管膜瘤成分1例。术后肢体肌力不同程度好转7例,减退2例;括约肌障碍恢复正常1例;短期浅、深感觉障碍均较术前略加重;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2~36个月,非全切病人中肿瘤复发3例。结论脊髓室管膜下瘤少见,手术可缓解病人临床症状,显微镜下全切除是最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脊髓硬膜外脓肿是一种由于细菌感染引起、予后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约占全部脊髓手术病例的0.44%,临床上并不罕见,由于一般临床医师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贻误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亦屡有发生。为此本文拟就本病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一、局部解剖和好发部位硬脊膜外腔是一个密闭的腔隙。颈段十分狭小,自第七颈椎向下逐渐扩大,胸中、下段最宽。而至胸_(11)~腰_2节段则重新变窄。脊髓腹侧面的硬膜与椎体后缘和韧带紧密相连,而后方的硬膜外腔则十分宽阔,约占整个硬脊膜外腔的9/10。据测量,颈段后方硬膜外间隙矢状径平均为0.5~1.5mm,上胸  相似文献   

18.
报告2例比较少见的脊髓硬膜外恶性淋巴瘤。1例是何杰金病;1例是非何杰金淋巴瘤。例1,男,35岁。患者半月来腰部持续性胀痛,双下肢无力,尿便障碍3天,于1990年8月24日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高,T7以下浅感觉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脊髓髓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的肿瘤均获得完整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术后2例肌力较术前出现暂时性减退,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6个月恢复正常;1例截瘫患者肌力由术前Ⅰ级恢复至术后Ⅲ级,6个月恢复至Ⅴ-级,2年后肌力恢复正常,大小便障碍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疼痛症状术后完全缓解;3例术后出现深感觉障碍,6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7例遗留有载瘤神经支配区的麻木;其余患者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MRI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脊髓髓内神经鞘瘤与脊髓关系密切,临床症状较重,影像学特点没有明显特异性,显微镜下精细操作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60例脑转移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0例脑转移瘤的MRI表现。方法 60例患者,男46例,女14例,年龄30~75岁。所有病例均行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60例病人144个病灶。增强前发现病灶96个,增强后发现病灶144例。脑转移病灶104个,完全或部分囊变坏死65个。在60例病人中,原发恶性肿瘤肺癌46例,脑内胶质瘤、肾癌、结肠癌、鼻咽癌、淋巴肉瘤共14例。原发恶性肿瘤肺癌占总数的76.7%,因此,我们针对原发恶性肿瘤肺癌进行详细探讨。结论 MRI增强扫描比平扫能发现更多的脑转移瘤病灶,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大部分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