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痿独取阳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健脾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痿独取阳明”是痿证的重要治则 ,脾虚是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病理基础 ,健脾是治疗CAG的重要法则 ;以痿论治 CAG,治“萎”独取阳明 ,对于防治 CAG及其癌前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这是痿证的重要治疗原则。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如《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言:“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行也。”  相似文献   

3.
阎莉教授作为沈氏芒针继承人,擅长运用芒针治疗神经内科疑难杂症,本文报道1例阎莉教授运用芒针结合中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从“痿证”论治,治以通关利窍,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马生奇  陈有明 《当代医学》2010,16(9):151-151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病症。痿证的病因复杂,有内伤情志、劳倦色欲、外感湿热。但不论是内伤情志、劳倦色欲、还是外感湿热,都是因损伤内脏精气而使经脉失养,导致痿证。其病机主要是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肺热伤津、津伤不布、湿热侵淫、气血不足、肝肾亏损、髓枯筋痿。对于痿证的治疗,历代文献曾有“治痿独取阳明”、“泻南方,补北方”,但不外“补中祛湿,养阴清柳’而已。虽治法众多,但笔者认为在辨证论治中应将调理脾胃作为治疗痿证的重点,其理有三。  相似文献   

5.
认为传统医学理论中对痿证的认识有不足,“治痿者独取阳明”有不完善之处,通过临床实例,提出“久病及肾、阴寒致痿”病机,采用“温肾散寒,通络止痛”治痿,自拟温通汤方,重用温热之品,并注意“u阴中求阳”,补充了痿证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6.
《内经》论痿 ,散见于多篇 ,而以《素问 .痿论》记述尤详。病因分内外 ,构筑了痿证复杂的病因学基础。论病机突出在肺 ,但“肺热叶焦”不能完全概括痿证的一切病机 ;五脏气热和阳明虚、宗筋失养也是其重要病机 ,然又总以气血津液的消损为其基本病机特征。论治疗突出在阳明 ,但“独取阳明”非指独一之法 ,应从广义上理解“治痿独取阳明”之经旨 ,既要重视阳明 ,又须结合其他脏腑经络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才符合《内经》旨意。后世对于痿证理论的阐发 ,也是建立在《内经》论述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7.
手三里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三里为手阳明大肠经经穴,考本穴定位多谓“曲池下二寸”,而命名为“手三里”是因其位置若于曲肘尖处量则为三寸,又能治上中下三部之病,位于手臂故名“手三里”。揣针灸诸穴名义,凡以三里、五里命名者,皆以其能治多经病也。笔者参考近10年有关文献,将手三里临床应用作一概述。1 用于肩臂病症1.1 痿证:《内经》云:“治痿独取阳明。”阳明多气多血,又主宗筋,与四肢不用的关系甚为密切,刺阳明之经穴可振奋阳气,加速经气运行,疏通阳明经络,使之气血津液充足,以润养病变组织,从而使其功能恢复正常。故手三里为治疗上肢痿证的常用穴之一,尤其用…  相似文献   

8.
笔者用维生素B_1在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痿证35例,进一步认识到“治痿独取阳明”在痿证治疗中的意义。现将治疗情况与体会略述于下。 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9例,女6例,男女之比4.8:1,年龄13~73岁,平均年龄27.1岁。病程一月以内25例,一年内7例,一年以上3例。四肢瘫痪25例,偏瘫5例,  相似文献   

9.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肢体痛体会曹保仁(安徽省天长市医院239300)关键词:补阳还五汤;肢体痛:益气化瘀活血法瘀方剂“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系治半身不遂和痿证的名方,由补气药与活血祛瘀药相配伍而成。笔者以该方加蝉蜕、细辛、蜈蚣、制川乌、制草...  相似文献   

10.
痿证是由四肢筋络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大地影响。"治痿独取阳明"源于《论》,后在《内经》中有相关的探讨与阐述,是中医治疗痿证的主要理论依据。本文以‘阳明’为基点,从手阳明和足阳明两个方向展开,通过‘津’、‘血’纽带作用,探讨‘阳明’与其他脏腑之间的联系,来剖析"治痿独取阳明"的中医内在原理,从而为临床治疗痿证的遣方用药以及针灸治疗选穴方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重症肌无力为代表的肌肉萎缩性疾病一直是相当棘手的医疗问题,虽然现代医学已研制出多种治疗手段,但药物中绝大部分是需要长期坚持服用的,由此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高昂的费用,对患者身心的摧残和给家庭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一直都是急需解决的。中医学一直对于此类疾病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该文以古籍入手,深入挖掘中医学中痿证的治疗方法,通过查阅各个朝代医家的著作来研究痿证的中医理论框架结构,从病因病机角度分析并总结各医家对痿证的认识。其病因归纳总结为感受温毒、湿邪浸淫、食饮无节、情欲过度、久病虚损。病机归纳总结为肺热叶焦、阳明中虚,临床治法上使用“治痿独取阳明”“泻南补北”无不应手作效。古语有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框架研究即是中医学习之规矩,期望该理论研究为中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因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上以下肢痿软不能步履较为多见,故有“痿躄”之称。《素问·痿论》对本病早有较详细的论述,指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理为“肺热叶焦”,因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而出现痿躄症状,并指出“治痿独取阳明”之说。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有所阐发,如《临证指南医案·痿·邹滋九按》明确指出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说明了肝、肾、肺、胃气血津液的不足,是形成痿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学的角度探讨老年人消渴合并严重痿证的相关病因、病机,通过对临床1例典型病例的描述,四诊合参,简要分析指出该例老年消渴合并严重痿证的病因、病机及相应的证治类型,总结出合理的治疗方法,并根据该治疗方法进行潜方用药,并从历代医家对该病的数种治疗方法中,选取部分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作以简明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中药辨治痿证52例临床总结原国柱,赵贵雄,王世峰(河南省武陟县城关医院,河南454900;河南省修武县卫生局,郑州国棉五厂医院)主题词痿证/中医药疗法笔者数年来、对痿证进行辨证分型,用自制中药复方治疗,疗效较佳,使患者避免了长期针刺之痛苦,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中医学将其归为“痿证”“虚劳”范畴。脾胃、营卫与四肢肌肉联系密切,临床常采用健脾胃、调营卫之法,使脏腑与四肢肌肉得以滋润濡养,使疾病向愈。对近年来盐城市中医院老年病科运用中医药治疗肌少症经验进行总结,认为应从调理肝脾入手治疗该类疾患,着重补益肝血、益气健脾以化生气血、柔筋增肌。基于“肝脾同调”角度辨治肌少症,对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宜宾市名老中医陈大鸣老师,继承和总结前人治疗痿证的经验,结合自己四十余年的临床所得,对西医确诊为“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为“痿证”一病,提出了他独到的具有理法方药特点的见解,数年来先后治愈十余例该病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我在实习中,对陈老治疗本病的经验颇有感受,获益良多,兹整理于后以供同道参  相似文献   

17.
痿证是一种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目前已越来越成为神经科关注的疾病之一.在临床治疗上,往往囿于"治痿独取阳明"而导致认识过于片面.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从《黄帝内经》理论出发,深入剖析痿证发生的病理机制,采取"滋养肺胃""清热利湿""补脾益胃"的治疗原则,并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为基...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教案形式对痿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进行系统阐述,并结合临床对"治痿者,独取阳明"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9.
王任之(1916—1988年)对于痿证的辨证论治颇具特色,其著作《王任之医案》中有诸多治疗痿证的心法:以先贤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情形,从气血交阻、肝肾亏虚、脾肾不足、湿热浸淫、营卫不和等方面论治痿证。王老论治痿证的经验丰富了痿证的理论体系,拓宽了中医治疗痿证及其重症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慢性假性肠梗阻是一种无任何病变阻塞肠腔的情况下出现部分或完全性梗阻的胃肠运动障碍疾病,可继发于结缔组织疾病。目前成人多发性肌炎(PM)伴反复慢性假性肠梗阻(CIPO)国内外罕有报道,中医学根据本病的病机及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痿证中的“肠萎”范畴,治疗从“治痿独取阳明”的角度出发,拟方选用小承气汤合用健脾、化湿药物以顺其胃气,恢复肠道功能,以期提示临床工作者拓宽中医临床思维,注重异病同治,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罕见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