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对27眼翼状胬肉术后加用贝复舒滴眼液治疗,并进行观察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翼状胬肉术后应用贝复舒滴眼液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我们收治1例酒精过敏伴右腓骨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60岁。1年前因车祸致右腓骨骨折,在外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区用碘酊、酒精常规消毒,术后患肢出现大量红色皮疹,诊断为接触性皮炎、酒精过敏,但患者强调注射时用酒精消毒皮肤,未出现异常。经积极对症治疗,患者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控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我们对189例206眼翼状胬肉采用单纯切除,辅以环磷酰胺点眼。结果:经过1年至3年的206眼16眼复发,复发率为7.8%。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翼状胬肉术后用环磷酰胺高渗糖溶液点眼,是预防翼状胬肉复发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单纯切除后复发率高。笔者从1997年至2002年对31例(31眼)原发和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施行翼状胬肉转移术和术后局部滴用0.05g/L丝裂霉素,随诊六个月到十二个月,观察其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5.
素高捷疗眼膏能促进细胞代谢,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再生修复,已得到充分的肯定。为了观察素高捷疗眼膏对翼状胬肉术后治疗效果,我院自1995年对翼状胬肉手术应用此药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时工共观察翼状胬肉术后有角膜损伤者220例,年龄20~65岁。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110例,对照组110例,用药组除常规术后用抗生素眼膏外,换药时加用素高捷疗眼膏1次/天。对照组每天换药时只用抗生素眼膏,不用素高捷疗眼膏。1.2换药方法翼状胬肉手术结束后即用素高捷疗点眼。以后每天换药均用素高捷疗眼膏点眼…  相似文献   

6.
赵娟  关娟  周历  盛豫  司艳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158-815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140例154眼,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42例45眼施行单纯胬肉切除术;B组48例53眼施行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C组50例56眼施行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随诊2个月~1 a,观察术后胬肉复发的情况。结果 A组复发率为33.3%;B组复发率9.4%;C组复发率10.7%。A组较B组、C组复发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不能完全阻止胬肉复发,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和生物羊膜移植术疗效优于单纯胬肉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陈夏冰 《现代护理》2007,13(17):1658-1659
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贝复舒滴眼治疗翼状胬肉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贝复舒滴眼治疗翼状胬肉病人术前术后心理变化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运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病人情绪稳定,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复发率仅为5%,全部病人均无严重眼部并发症和全身毒性反应。结论通过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贝复舒滴眼治疗翼状胬肉病人的对症护理,使病人对该病有较充分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使疾病得到较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贝复舒滴眼治疗翼状胬肉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60例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贝复舒滴眼治疗翼状胬肉病人术前术后心理变化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运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病人情绪稳定,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复发率仅为5%,全部病人均无严重眼部并发症和全身毒性反应.结论 通过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贝复舒滴眼治疗翼状胬肉病人的对症护理,使病人对该病有较充分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使疾病得到较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角膜浅层异物剔除术后滴用贝复舒滴眼液对角膜上皮愈合的作用。方法:将54例(54只眼)角膜浅层异物剔除术后有创面损伤的患者,随即分为两组,30只眼应用贝复舒加环丙沙星滴眼液为治疗组。另24只眼只滴用环丙沙星滴眼液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在角膜创面愈合时间上,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贝复舒滴眼液对角膜浅层异物剔除术后的角膜创面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黄准  张文兰  柯建林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25-1927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007~2010年间在本院接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结果,为选择更理想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病例总计141眼,分别采用A组单纯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术(40眼),B组单纯胬肉切除加自体结膜瓣移植术(30眼),C组单纯胬肉切除加丝裂霉素C的辅助疗法(34眼),D组单纯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术(37眼) 四种显微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随访48个月,比较各组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A组复发率为20%,B组术后无一例复发,C组的复发率为5.8%,D组的复发率为13.5%,四组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5,P〈0.05),四组患者均有部分病例发生了周边角膜云翳.[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或联合丝裂霉素C辅助疗法是治疗翼状胬肉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胬肉复发的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行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移位术后的 81例、 86眼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2例、 4 5眼术后局部滴用 0 0 0 5 % (0 0 5g/L)丝裂霉素C ,2次 /d ,共 6d ,对照组 39例、 4 1眼不用丝裂霉素C ,两组均滴用润舒眼液 ,随访 11~ 2 0个月。结果 :对照组复发率为 2 5 6 4 % ,治疗组为4 6 5 % ,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治疗组角膜创面愈合延迟 ,但无角膜损害。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移位术后滴用 0 0 0 5 %丝裂霉素C ,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胬肉复发率 ,延迟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术前后使用艾氟龙滴眼液对治疗翼状胬肉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侵入角膜2-4 mm的翼状胬肉病人82例(90眼),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后眼压、角膜愈合及胬肉复发情况。结果随访6月-3年,实验组有2眼眼压高,角膜修复时间为(5.64±1.26)d,5眼复发;对照组有1眼眼压高,角膜修复时间为(5.53±1.15)d,12眼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84,P〈0.05)。结论术前及术后使用艾氟龙滴眼液能安全有效降低翼状胬肉复发。  相似文献   

14.
赵明涛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1094-1095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治疗中采用翼状胬肉转位术并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翼状胬肉104例患者106眼在显微镜下行转位术治疗并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对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106只眼中,治愈101眼,复发5只眼,治愈率为95.2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翼状胬肉转位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是一种高效、简单的翼状胬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病人术后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眼表舒适度。[方法]将60例(6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瓣移植的翼状胬肉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30眼)。观察组在手术结束时立即佩戴角膜绷带镜,对照组不使用角膜绷带镜。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绷带镜的护理,对手术当日、术后患眼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3d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3d患眼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3d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联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等术后不适症状,促进角膜上皮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4例行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7例(57眼),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首、治疗后1周、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Schirmer I)测试、角膜荧光染色(FL)、干眼自觉症状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BUT、SchirmerI、FL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后两组BUT、Schirmer I、及干眼自觉症状评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与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206只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另一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随访6~24个月,观察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复发:游离结膜瓣移植组22只眼(21.6%),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5只眼(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明显优于游离结膜瓣移植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杨华艳  裴国宾 《临床医学》2000,20(11):15-16
翼状胬肉为眼科常见病,其原因至今尚无确切定论,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如何提高手术疗效,防止或降低术后复发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作者自1992年10月开始采用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43例45眼,经随访观察,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翼状胬肉是眼科一种常见眼表疾病.手术是惟一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可达30%~50%。复发后的手术难度加大,且更易复发。2003-08~2006-08我们采用胬肉病灶广泛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及术后贝复舒点眼,治疗复发性胬肉32例,效果良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心理干预、膳食指导、遵医用药、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帮助翼状胬肉手术患者自觉执行遵医行为,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