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在不同促排卵方案采用监测内源性黄体生成素(LH)峰、比较内源性LH峰前后注射hCG的周期临床妊娠率的差异,探讨内源性LH峰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各种因素不育患者202例、344周期为对象。其中选用氯米酚(CC)促排卵189个周期(CC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155个周期(HMG组)。用尿LH试纸监测内源性LH峰。结果(1)总周期妊娠率为9.3%(32/344)。临床妊娠与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LH值,基础雌二醇(E_2)、睾酮水平及hCG注射日内膜厚度无显著相关,而与hCG注射日成熟卵泡数呈正相关,与卵泡直径呈负相关。(2)LH峰阳性组与LH峰阴性组患者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12.8%vs 7.1%,P0.05)。在189个CC周期中,LH阳性组的临床妊娠率为14%(7/50),而LH阴性组为5.0%(7/139),有显著差异(P0.05);在155个HMG周期中,二者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12.0%vs 11.1%,P0.05)。(3)两组LH阳性率为32.8%(133/344),阳性组基础LH、E_2水平显著低于LH阴性组(P0.05),但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却明显大于阴性组(P0.01)。结论CC促排卵中等待内源性LH峰出现后注射hCG有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而HMG促排卵中内源性LH峰是否出现可能不影响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克罗米芬(CC)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中比较CC不同使用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使用了CC微刺激促排卵方案新鲜取卵患者共456周期。按CC不同使用时机分为持续使用组(184周期)、后期使用组(203周期)、早期使用5d组(69周期),比较三组患者一般情况、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后期使用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厚度、获卵数、种植率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持续使用组及早期使用5d组(P0.05);三组之间HCG日雌二醇(E2)水平、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大于14mm以上卵泡数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不育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HCG日孕酮(P)水平、未获卵周期率及可移植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使用CC的微刺激促排卵患者,后期使用CC相对能获得较好的获卵情况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孕激素下促排卵(PPOS)方案应用于FSH升高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的临床结局,旨在探索DOR患者最优的控制性促排卵(COH)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中心诊断为DOR行IVF/ICSI-ET助孕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64个周期。根据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采用PPOS方案的117个周期为PPOS组,采用克罗米芬(CC)微刺激方案的147个周期为CC组。比较两组的Gn用量、平均Gn天数、促排过程中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获卵数、优胚率、顶级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 PPOS组患者促排过程中LH最高值[(3.92±0.23)vs.(8.56±0.45)U/L]、HCG日E2水平[(4 703.76±3 149.46)vs.(7 021.02±4 249.32)pmol/L]、HCG日LH水平[(2.52±1.74)vs.(7.49±6.41)U/L]均显著低于CC组(P0.05);PPOS组的Gn用量及用药天数显著高于CC组(P0.05);PPOS组的优胚率(82.63%vs.69.51%)及顶级优胚率(28.39%vs.20.98%)显著高于CC组(P0.05);两组HCG日直径14mm的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正常受精数、卵裂数、可利用胚胎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FET临床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FSH升高的DOR患者,行PPOS方案促排卵能有效抑制早发LH峰,但临床妊娠率与CC微刺激方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来曲唑(LE)或氯米芬(CC)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妇女促排卵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促排卵治疗的211例PCOS不孕妇女,按促排卵方案分为LE+HMG、CC+HMG以及单用HMG组,比较三组排卵率、妊娠率、单卵泡发育率、促排卵时间以及HMG剂量的差异。结果 LE+HMG组排卵率为91.5%,CC+HMG组86.8%,HMG组71.7%,LE+HMG和CC+HMG组显著高于单用HMG组(P<0.01);LE+HMG组单卵泡发育率显著高于HMG组(85.3%vs.60.5%,P<0.01),但CC+HMG与其他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E+HMG、CC+HMG、HMG三组患者的妊娠率分别为25.3%、22.7%和26.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LE+HMG组促排卵时间为(15.07±2.41)d,CC+HMG组为(15.27±2.47)d,HMG组为(16.91±2.66)d,三组中HMG剂量分别为(482.3±168.2)U、(486±169.0)U和(595.5±196.6)U,LE+HMG和CC+HMG组促排卵时间及HMG剂量均显著低于HMG组(P<0.01)。结论 LE或CC联合HMG不仅缩短促排卵时间和减少HMG用量,并且提高了排卵率;此外,LE联合HMG更易得到单优势卵泡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应用高纯度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P-HMG)和普通HMG分别与rFSH联用进行超促排卵的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300例不育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后进行IVF-ET治疗。高纯HMG组(150例)使用高纯HMG与rFSH;普通HMG组(150例)使用普通HMG与rFSH。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后的临床指标:正常受精率、优胚数、囊胚形成率、种植率、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高纯HMG组HCG日的FSH值[(12.25±3.83)U/L]、Gn用量[(1 737.34±464.41)U]和Gn刺激天数[(9.51±1.36)d]均显著低于普通HMG组[分别为(14.36±4.83)U/L、(1 881.53±495.36)U和(9.85±1.59)d](P均0.05)。高纯HMG组的囊胚形成率(66.41%)、种植率(56.21%)、生化妊娠率(78.89%)及临床妊娠率(70.00%)均显著高于普通HMG组(分别为60.66%、41.94%、63.21%、58.49%)(P均0.05)。两组患者的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优胚数、移植胚胎数及早期流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VF周期中应用高纯HMG促排卵可以降低Gn用量、减少Gn用药天数,且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低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既可以诱发卵母细胞成熟及排卵,又不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结局。方法在IVF-ET长方案超促排卵方案中,具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因素的患者根据HCG日使用不同剂量的HCG分成2组:HCG 2 000U组(101人)和HCG 6 000U组(98人),分别比较两组的年龄、基础FSH水平、获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OHSS发生率、流产率等。结果 HCG 6 000U组和2 000U组经比较,年龄、基础FSH值基本相同(P0.05)。HCG 2 000U组中HCG日雌二醇(E2)水平及卵泡数均比HCG 6 000U组略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 2 000 U组获卵率比HCG 6 000 U组显著下降(71.4%vs.75.2%)(P0.05);HCG 2 000U组和HCG 6 000U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7.9%、57.1%,中度OHSS发生率分别为1.98%、8.2%,重度OHSS发生率分别是0和4.1%,HCG 2 000U组的中、重度OHSS发生率显著低于HCG 6 000U组(P0.05)。结论低剂量HCG虽然影响获卵率、但是不影响临床妊娠率,且可以显著减少OHSS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孕激素促排卵(PPOS)方案在FSH升高的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寻求更适宜FSH升高的POR患者的促排卵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的FSH≥10 U/L的POR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接受不同的促排卵方案:PPOS方案组(PPOS组,70例)、添加E_2预处理的PPOS方案组(PPOS+E_2组,70例)和微刺激方案组(微刺激组,70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Gn用药天数、Gn用量、HCG日LH、P、E_2水平、≥14 mm卵泡数、卵泡输出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周期取消率、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结局等。结果 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刺激组Gn用药天数和Gn用量较PPOS组、PPOS+E_2组显著减少(P0.05)。微刺激组HCG日LH、E_2水平、早发LH峰率较PPOS、PPOS+E_2组显著升高(P0.05)。3组间获卵数、2PN受精数、2PN卵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POS+E_2组卵泡输出率显著高于PPOS组、微刺激组(P0.05);PPOS、PPOS+E_2组D3优胚率显著高于微刺激组(P0.05);PPOS+E_2组周期取消率显著低于PPOS组、微刺激组(P0.05)。3组间FET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OR患者行IVF-ET使用PPOS方案,可以更好地控制LH峰,获得较好的优胚率;对于FSH升高的POR患者,PPOS+E_2方案提高了卵泡输出率,能更好地控制早发LH峰,降低周期取消率,是该类患者行IVF-ET较为适宜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IVF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高危人群中使用低剂量HCG诱发排卵,分析注射HCG后次日不同水平HCG的临床结局,及补打HCG的临床效果。方法IVF-ET长方案超促排卵方案中,具有OHSS高危因素的患者HCG日使用HCG 2 000 U诱发排卵,根据次日血中HCG的水平分为HCG≤45 U/L(A组,29人)、45 U/LHCG50 U/L(B组,6人)、HCG≥50 U/L(C组,23人)3组,从HCG≤45U/L(29人)中选择20人进行补打HCG 2 000U(D组),同时选择具有OHSS高危因素的患者HCG日使用HCG 6 000U诱发排卵作为参照组(E组,98人)。比较5组的年龄、获卵率、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OHSS发生率等。结果A、B、C、D、E 5组获卵率分别是58.8%、72.1%、76.6%、67.5%、75.2%,与A组相比,B、C、D、E 4组的获卵率均显著增高(P0.05),B、C、D、E 4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B、C、D、E 5组可用胚胎率分别是53.8%、67.9%、64.3%、66.9%、64.5%,B、C、D、E 4组与A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B、C、D、E 4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B、C、D 4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OHSS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次日血中HCG的水平≤45 U/L,显著影响获卵率和可用胚胎率,若次日补打HCG可获得良好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来曲唑促排卵中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0名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来曲唑促排卵者172人,按剂量分别为2.5mg/d(n=60)、5mg/d(n=62)、7.5mg/d(n=50)三组,在月经第五天服药,服用5d;采用自然周期监测排卵者58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周期第3天(D3)测定基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水平;来曲唑组用药5d后及对照组均于月经周期第10天(D10)再次测定激素水平;所有患者均定期监测卵泡大小以及排卵情况。结果 (1)与基础水平(D3)比较,来曲唑2.5mg/d、5mg/d组用药后(D10)LH、T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FSH、E2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7.5mg/d组用药后FSH、LH、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E2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2)来曲唑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三组用药后(D10)的E2水平均显著降低,LH、T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mg/d、5mg/d组FSH水平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7.5mg/d组FS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促排卵影响到患者的激素水平,其中对FSH水平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预处理在长效长方案降调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长效达菲林长方案治疗的IVF-ET患者共2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预处理组(118例)和非预处理组(136例),预处理组促排卵前给予HMG 75U肌肉注射预处理4d。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各项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处理组Gn天数、Gn使用总量显著低于非预处理组(P<0.05);预处理组HCG日孕酮(P)值、HCG日E2值略低于非预处理组,获卵数略少于非预处理组,MⅡ卵数、MⅡ卵率、可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略高于非预处理组,中度及以上OHSS发生率略低于非预处理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处理组预处理后FSH水平显著高于预处理前及非预处理组,卵泡直径显著大于预处理前及非预处理组(P均<0.05)。结论长效长方案降调节后促排卵前应用HMG预处理可以减少Gn用量、Gn天数,且妊娠率有增高的趋势、OHSS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提示短时间的HMG预处理可能有利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长方案降调节联合国产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的控制性促排卵(COH)方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有效性与经济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改良长方案的9 063个IVF-ET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根据促排卵药启动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促排卵过程中卵泡生长速度及LH水平变化决定患者使用何种促性腺激素(Gn)药物。最终根据患者使用Gn的剂型将患者分为两组:仅使用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为rFSH组;使用HMG或HMG和rFSH联合使用者为HMG组。比较两组促排卵药物的效果及助孕结局。结果比较两组最终结果:rFSH组患者年龄较轻、不育年限较短(P<0.05)。HMG组Gn使用天数及使用总量多,但费用[(2935.28±1 711.64)元vs.(8 413.78±2 049.22)元]明显低(P<0.001)。rFSH组的获卵数、胚胎数增多,但中重度OHSS发生率(2.62%vs.5.09%)也增高(P<0.01)。两组间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受精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早期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GnRH-a降调节后,当血清LH≤1U/L时,使用国产HMG促排卵也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减少促排卵药物的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月经周期的长短在采用拮抗剂方案的卵巢正常反应人群中对卵泡发育同步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的236例采取拮抗剂方案促排卵且卵巢反应正常的患者,按月经周期的长短分为短周期组(≤28d,101例)和长周期组(≥29d,135例),分析患者启动促性腺激素(Gn)日、Gn启动后第4天、第7天及HCG日卵泡平均直径的变异系数(CV)、IVF助孕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与短周期组比较,长周期组患者平均年龄、BMI、Gn天数、HCG日雌二醇水平、内膜厚度、Gn启动日及Gn刺激第4天卵泡平均直径CV、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长周期组的窦卵泡个数(AFC)[(14.98±4.24)vs.(11.72±4.29)]及基础黄体生成素(bLH)水平[(4.39±2.28)U/L vs.(3.60±1.51)U/L]、HCG日直径≥14mm卵泡数[(10.06±2.19)vs.(9.98±2.04)]、获卵数[(11.81±4.32)vs.(9.65±4.33)]均明显高于短周期组(P0.05),而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6.38±1.24)U/L vs.(6.81±1.53)U/L]、Gn刺激第7天卵泡平均直径CV[(0.122±0.045)vs.(0.143±0.055)]、HCG日卵泡平均直径CV[(0.208±0.037)vs.(0.218±0.041)]、Gn总量[(24.88±7.46)U vs.(29.14±9.56)U]、HCG日孕酮水平[(3.78±2.61)nmol/L vs.(4.45±2.23)nmol/L]均显著低于短周期组(P0.05)。结论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的卵巢正常反应人群,月经周期较长者促排后卵泡发育同步性可能更好、获卵数更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联合使用辅酶Q10与维生素E对高龄女性卵巢功能及IVF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因卵巢功能低下行IVF-ET的152个周期的高龄女性(>35岁)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以不同的预处理方案:A组(对照,n=46)、B组(仅维生素E,n=53)和C组(辅酶Q10联合维生素E,n=53);并根据患者年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35~40岁患者纳入组1(A1/B1/C1),40岁以上患者纳入组2(A2/B2/C2)。比较各预处理方案组的卵巢储备指标、卵巢反应性和IVF结局。结果 (1)35~40岁患者:C1组窦卵泡数(AFC)显著高于A1和B1组(P<0.05),且C1组bFSH、bE_2水平显著低于A1和B1组(P<0.05);而B1组bFSH水平显著低于A1组(P<0.05),但AFC与之无统计差异(P>0.05);C1组Gn总量、Gn天数显著低于A1和B1组,且促排卵E_2峰值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获卵数均显著高于A1和B1组(P<0.05),而A1与B1组比较以上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40岁以上患者:C2组AFC显著高于A2和B2组(P<0.05),且C2组bFSH、bE_2水平显著低于A2和B2组(P<0.05);B2组bFSH、bE_2和AFC与A2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2组Gn总量、Gn天数显著低于A2和B2组,且促排卵E_2峰值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获卵数均显著高于A2和B2组(P<0.05),而A2与B2组比较以上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个年龄组内各预处理方案之间比较,优胚数及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论对于35~40岁或者40岁以上女性患者,辅酶Q10联合维生素E可协同改善高龄女性的卵巢储备和卵巢反应性,对IVF结局的影响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尚有一定的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来曲唑在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来曲唑治疗的184例NO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睾丸体积不同分为3组:A组(81例)(睾丸体积≥12ml),B组(63例)6ml≤睾丸体积12ml,C组(40例)睾丸体积6ml。比较各组患者用药前后的睾丸体积、精液质量、性激素水平变化及睾丸活检组织病理情况。结果 184例NOA患者在规律用药后,所有患者精液标本离心沉淀后镜检未见精子。睾丸体积和体重指数在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用药后睾丸活检未见生精功能活跃的病理表现。各组患者用药前后催乳素(PRL)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第7天,3组的FSH和LH显著上升(P0.05),A组和B组的E_2显著下降(P0.05),3组的T值较用药前显著上升(P0.05)。用药第14天,3组的FSH和LH继续上升,A组和B组的T值继续上升,均显著高于用药第7天(P0.05)。最后一次活检前,A、B组的FSH和LH较用药第14天上升减缓(P0.05),C组的FSH和LH则显著下降(P0.05),3组的T值较第14天有所下降(P0.05)。结论来曲唑在治疗NOA患者中未见明显优势,或许需要多中心、大样本数据对这一结论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体期长方案IVF/ICSI-ET助孕周期中,HCG扳机前雌二醇(E_2)水平及变化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生殖中心采用黄体期长方案助孕的IVF/ICSI-ET周期1 913个,根据扳机日E_2水平变化分组:A组(1 664个周期),E_2上升;B组(249个周期),E_2下降。为研究E_2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又将A组分为两个亚组:A1组(1 038个周期,E_2≥14 640pmol/L)和A2组(626个周期,E_214 640pmol/L)。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A、B两组的获卵数、移植数、冷冻数和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1组的获卵数和冷冻数显著高于A2组,移植数显著低于A2组(P0.05)。A、B两组鲜胚移植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OHSS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1、A2组的活产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1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A2组,OHSS发生率显著高于A2组(P均0.05)。结论 HCG扳机前E_2升降对妊娠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但扳机前过高的E_2可能会损害子宫内膜容受性继而影响胚胎着床,对妊娠结局造成不利影响。过高的E_2可能增加OHSS的发生率,因此建议对HCG扳机前E_2上升的高E_2患者,可考虑行全胚冷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不同促排卵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行促排卵治疗的120例PCOS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随机分配至不同促排卵方案治疗组:克罗米芬组(n=40)、来曲唑组(n=40)、尿促性素组(n=40).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与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Ⅱ型排卵障碍患者进行不同助孕治疗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9年1~12月因Ⅱ型排卵障碍就诊的244例患者(共432个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为PCOS患者分为PCOS组和非PCOS组,其中PCOS组分为宫腔内人工授精组(IUI组,143个周期)和单纯促排卵治疗组(非IUI组,140个周期),非PCOS组均行IUI治疗(149个周期),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并分析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按照患者类型分析:在PCOS患者中,IUI组的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及Gn总量均显著大于非IUI组(P<0.05),IUI组继发不孕的比例显著高于非IUI组(P<0.05)。(2)按照助孕类型分析:IUI治疗方案中,PCOS组的女方年龄、基础FSH及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小于非PCOS组(P<0.05),而体重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AMH)、基础LH、基础T、HCG日E2水平、HCG日优势卵泡数、Gn总量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非PCOS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患者类型(P=0.016)及HCG日子宫内膜厚度(P=0.004)对临床妊娠率有显著影响。结论促排卵治疗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治疗方法,PCOS患者较非PCOS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是Ⅱ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