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HCG扳机日大卵泡(直径20mm)的比例对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以寻找更加合适的HCG扳机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生殖中心进行IVF/ICSI助孕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 182个周期,根据HCG日大卵泡(直径20mm)在成熟卵泡(直径≥14mm)中占有的百分比分为三组,低比例组≤10%;中比例组10%~30%;高比例组30%,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各组患者的年龄、不育类型、不育年限、体重指数、基础性激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窦卵泡数在高比例组[(11.10±4.11)个]显著低于中比例组[(12.91±4.90)个]和低比例组[(12.91±5.06)个](P0.05);高比例组的Gn使用剂量[(2 445.89±850.87)U]明显高于中比例组[(2 227.74±699.90)U]、低比例组[(2 201.32±740.72)U](P0.05),且使用时间[(11.33±2.25)vs.(10.83±1.75)d]较低比例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三组患者的激素水平[FSH、LH及孕酮(P)]、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CG日每成熟卵泡雌激素水平高比例组[(1 669.48±631.53)pmol/L]显著高于中比例组[(1 451.71±501.2)pmol/L]和低比例组[(1 407.48±582.14)pmol/L](P0.001);与高比例组相比,中、低比例组的成熟卵泡数、获卵数及优质胚胎率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结局:高比例组的生化妊娠率(49.04%)显著低于中比例组(61.93%)(P0.05),与低比例组(58.68%)无显著性差别;高比例组的临床妊娠率(43.31%)明显低于其余两组(58.98%,54.96%)(P0.05)。各组患者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移植胚胎数、移植周期率、取消移植率以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卵泡比例过高会降低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影响妊娠结局,临床上进行HCG扳机时应将大卵泡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月经周期的长短在采用拮抗剂方案的卵巢正常反应人群中对卵泡发育同步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的236例采取拮抗剂方案促排卵且卵巢反应正常的患者,按月经周期的长短分为短周期组(≤28d,101例)和长周期组(≥29d,135例),分析患者启动促性腺激素(Gn)日、Gn启动后第4天、第7天及HCG日卵泡平均直径的变异系数(CV)、IVF助孕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与短周期组比较,长周期组患者平均年龄、BMI、Gn天数、HCG日雌二醇水平、内膜厚度、Gn启动日及Gn刺激第4天卵泡平均直径CV、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长周期组的窦卵泡个数(AFC)[(14.98±4.24)vs.(11.72±4.29)]及基础黄体生成素(bLH)水平[(4.39±2.28)U/L vs.(3.60±1.51)U/L]、HCG日直径≥14mm卵泡数[(10.06±2.19)vs.(9.98±2.04)]、获卵数[(11.81±4.32)vs.(9.65±4.33)]均明显高于短周期组(P0.05),而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6.38±1.24)U/L vs.(6.81±1.53)U/L]、Gn刺激第7天卵泡平均直径CV[(0.122±0.045)vs.(0.143±0.055)]、HCG日卵泡平均直径CV[(0.208±0.037)vs.(0.218±0.041)]、Gn总量[(24.88±7.46)U vs.(29.14±9.56)U]、HCG日孕酮水平[(3.78±2.61)nmol/L vs.(4.45±2.23)nmol/L]均显著低于短周期组(P0.05)。结论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的卵巢正常反应人群,月经周期较长者促排后卵泡发育同步性可能更好、获卵数更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补救ICSI对首次IVF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中心行首次IVF治疗的5 029个取卵周期,IVF受精4~6h后根据第二极体的排出情况判断受精与否,对半数以上卵母细胞未受精的患者实施补救ICSI,其余患者继续行常规IVF,比较补救ICSI组(n=413)及常规IVF组(n=4 616)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临床结局,并计算早期补救ICSI对首次IVF周期临床结局的贡献值。结果早期补救ICSI组原发性不孕患者的比例及不育年限显著高于常规IVF组,输卵管及盆腔因素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常规IVF组,基础FSH显著低于常规IVF组,窦卵泡数显著高于常规IVF组(P均0.01);补救ICSI组获得了较多的卵母细胞数[(9.65±5.20)vs.(8.89±5.48)个]及成熟卵数[(8.36±4.56)vs.(7.88±5.01)个](P0.01),但受精数[(6.22±3.70)个]与优质胚胎数[(2.94±2.76)个]均显著低于常规IVF组[分别为(7.05±4.74)个、(3.40±3.03)个](P0.05),同时多原核(≥3PN)胚胎率(5.85%)也显著低于常规IVF组(8.26%)(P0.01);两组患者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补救ICSI对首次IVF周期双原核(2PN)受精率的贡献值为4.25%,对优质胚胎率的贡献值为3.67%,对临床妊娠率的净贡献值为2.72%,总贡献值为3.49%。结论早期补救ICSI取得了和常规IVF相似的临床结局,有效提高了首次IVF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是针对IVF周期受精完全失败或低受精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延长降调长方案的IVF或ICSI周期中,HCG扳机前雌二醇(E2)下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采用延长降调节长方案的1 995个IVF或ICSI助孕周期,以HCG注射前E2下降或升高比例分组:A组,E2降幅≥30%;B组,E2降幅20%~29%;C组,E2降幅0~19%;D组,E2升幅0~19%;E组,E2升幅20%~29%;F组,E2升幅≥30%。为排除Gn减量对结果的影响,将E2下降周期分为Gn减量组和Gn未减量组。结果各组间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和早期流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Gn减量组HCG日卵泡数(18.32±6.44)和获卵数(16.14±6.28)均显著高于Gn未减量组的卵泡数(15.99±7.04)和获卵数(13.50±5.95)(P0.05),但两组间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CG扳机前E2下降对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早期流产率无显著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助孕的236例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6例采用高孕激素状态促排卵(PPOS)方案,120例采用拮抗剂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促排卵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基础性激素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Gn用量[(2 729.25±1 048.50)U vs.(2 769.75±1 055.25)U]、直径≥14mm卵泡数[(3.51±2.44)vs.(3.95±2.77)]、获卵数[(2.86±2.05)vs.(2.86±2.27)]、无可移植胚胎周期取消率(29.3%vs.30.0%)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PPOS方案组2PN受精率(60.8%vs.58.6%)、卵裂率(83.5%vs.82.3%)、优胚率(54.0%vs.46.7%)及取卵周期取消率(6.0%vs.5.8%)略高于拮抗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POS方案组可移植胚胎率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组(72.2%vs.60.9%,P0.05)。PPOS方案组与拮抗剂组的Gn天数[(11.11±4.09)vs.(9.73±2.68)]、早发LH峰发生率(0vs.6.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在POR患者能较好地抑制早发LH峰,增加可移植胚胎率,对于POR患者是较为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和低受精率周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省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的281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方式不同分为3组:R-ICSI组(210个周期):实施早期R-ICSI;IVF组(2062个周期):行常规IVF助孕;ICSI组(539个周期):直接行ICSI助孕。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R-ICSI组的原发不育比例显著高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的平均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及MⅡ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患者的受精率显著高于IVF组和ICSI组(P<0.05);R-ICSI组患者的2PN率显著低于ICSI组(P<0.05),但与IV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的多PN率显著高于ICSI组,但显著低于IVF组(P<0.05);R-ICSI组患者的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IVF组和ICSI组(P<0.05);R-ICSI组患者的着床率显著低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IVF受精失败及低受精的患者行早期R-ICSI可有效克服受精障碍,提高受精率,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长方案降调节超排卵过程中推迟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12月接受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的不孕症患者200例,均采用垂体长方案降调节,按照其与传统注射HCG时机(有3个≥17mm卵泡)相比推迟的天数分组,比较各组的数据及其结局. 结果 所有周期注射HCG的时间均较传统标准推迟2d及以上.推迟2d组182例,推迟3d组17例,推迟4d组1例.推迟3d组与推迟2d组比较,促性腺激素(Gn)天数、注射HCG日雌二醇(E2)水平、卵泡直径≥18mm、≥16mm的卵泡数及≥18mm/≥14mm卵泡数比例明显增多,HCG日最大卵泡直径达到(24.27±1.56)mm,明显增大;卵母细胞回收率、MⅡ卵率、受精率、优胚率等无差异.两组均得到较好的妊娠率,推迟2d组64.57%,推迟3d组66.67%;两组间胚胎移植取消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重度)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 结论 垂体长方案降调节中,在传统注射HCG时机的基础上,适当推迟HCG注射时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携带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对不孕症夫妇IVF/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对其中一方携带inv(9)的不孕症夫妇作为研究组,158对与这些患者同一天取卵且夫妇双方染色体正常的不孕症夫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结局,同时比较男方与女方携带inv(9)时治疗结局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女方平均年龄、男方平均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H)、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天数、HCG日雌二醇(E2)、HCG日孕酮(P)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及内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胚胎种植率(34.6%vs.51.1%)及临床妊娠率(53.8%vs.66.1%)略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活产率也无统计学差异(53.8%vs50.8%,P>0.05);男方携带inv(9)时精子活率下降[(16.8±15.7)%vs.(31.7±10.0)%,P=0.03)、精子畸形率增加[(87.8±4.8)%vs.(82.7±2.8)%,P=0.02),同时男方携带inv(9)的不孕症夫妇受精方式为ICSI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方携带inv(9)者(50.0%vs.0%,P=0.01),但两者临床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携带inv(9)不影响IVF/ICSI治疗新鲜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但是携带inv(9)可以影响精子的质量及功能,ICSI比例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对前次采用超短方案促排的卵巢低反应(POR)患者的促排卵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前一周期行超短方案助孕失败,后改用PPOS方案的POR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两次促排卵方案的HCG日血清LH、E2、P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POS方案HCG日直径>14mm卵泡数显著多于前次超短方案组[(4.83±2.82)vs.(3.25±2.53)](P<0.01);PPOS方案的Gn启动量、Gn天数、Gn总剂量均小于前次超短方案,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POS方案获卵数显著多于前次超短方案[(4.29±3.11)vs.(2.76±2.33)](P<0.05);PPOS方案组患者MⅡ卵数、卵裂数、2PN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胚胎利用率均高于前次超短方案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POS方案改善了POR患者HCG日优势卵泡数目及获卵数,为POR患者促排卵提供了新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IVF 3PN、IVF 2PN、ICSI 3PN和ICSI 2PN胚胎的卵裂模式和胚胎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经时差胚胎监测(Time-lapse)培养箱培养的393个胚胎发育动力学参数,根据受精结局分为4组:IVF 3PN组(n=132)、IVF 2PN组(n=150)、ICSI 3PN组(n=11)和ICSI 2PN组(n=100),分析比较各组胚胎的卵裂模式和原核出现时间、原核消失时间、第一次卵裂时间、t4、t3-t5等胚胎动力学参数。结果 IVF 3PN组胚胎第一次卵裂模式异常率(100%)显著高于IVF 2PN组胚胎(4.67%)、ICSI 3PN组胚胎(18.18%)和ICSI 2PN组胚胎(5.00%)(P0.001),而ICSI 3PN组、ICSI 2PN组和IVF 2PN组胚胎之间的第一次卵裂模式异常率无显著差异(P0.05)。IVF 3PN组胚胎原核消失时间[(25.76±1.33)h]显著长于IVF 2PN组[(21.43±1.76)h]、ICSI 3PN组[(21.86±1.63)h]和ICSI 2PN组[(20.14±1.78)h](P0.05),IVF 3PN胚胎第一次卵裂时间亦显著长于其余3组[(27.06±1.59)h vs.(22.64±1.38)h、(22.32±1.56)h、(22.78±1.66)h](P0.05);ICSI 3PN组、ICSI 2PN组和IVF 2PN组胚胎之间的原核消失时间和第一次卵裂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IVF 3PN胚胎与IVF 2PN、ICSI 3PN和ICSI 2PN胚胎的卵裂模式和原核消失时间、第一次卵裂时间等动力学参数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周期中应用补佳乐配伍黄体酮胶囊和单独应用芬吗通对子宫内膜及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126例PCOS患者应用来曲唑促排卵17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内膜准备和黄体支持方案分为芬吗通组67例(92个周期)和补佳乐+黄体酮组59例(8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激素水平、促排卵用药情况、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分型,并观察两组患者妊娠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激素水平和促排卵药物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子宫内膜的厚度分别为(4.6±1.2)mm、(4.4±1.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芬吗通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9.6±2.0)mm]显著厚于补佳乐+黄体酮组[(7.4±1.8)mm](P<0.05),HCG日两组子宫内膜类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芬吗通组周期妊娠率(28.3%)与补佳乐+黄体酮组(26.7%)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芬吗通组早期胚胎丢失率(15.4%)显著低于补佳乐+黄体酮组(34.8%)(P<0.05)。在促排卵周期应用中,芬吗通组用于内膜生长的雌激素用量为(12.4±4.2)mg,显著低于补佳乐+黄体酮组[(18.5±2.3)mg](P<0.05);芬吗通组用于黄体支持的孕激素用量为(227.5±13.6)mg,显著低于补佳乐+黄体酮组[(2 365.6±240.8)mg](P<0.05)。芬吗通组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补佳乐+黄体酮组(6.5%)(P<0.05)。结论与补佳乐配伍黄体酮胶囊相比,芬吗通应用于PCOS患者的促排卵周期,其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和获得良好妊娠结局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且使用方便、剂量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HCG日优势卵泡比例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治疗的72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促排卵方案分为拮抗剂方案组(A组,n=259)和PPOS方案组(B组,n=462);按照HCG日优势卵泡的比例将患者再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COS患者促排卵前一周期口服地屈孕酮预处理联合本周期排卵后地屈孕酮黄体支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门诊就诊、口服来曲唑促排卵后指导同房的197例PCOS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顺序通过查询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A组(56例):促排前一周期黄体期口服地屈孕酮预处理+排卵后口服地屈孕酮黄体支持;B组(71例):排卵后口服地屈孕酮行黄体支持;C组(70例):排卵后口服黄体酮胶囊行黄体支持。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间,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发生率A组(5.36%)显著低于B组(11.27%)和C组(10.00%),HCG日内膜厚度A组[(10.58±1.99)mm]显著高于B组[(8.75±1.14)mm]和C组[(8.12±1.15)mm](P均0.05)。异位妊娠发生率A组(0%)显著低于B组(2.81%)和C组(2.85%),孕早期阴道流血率和早期流产率C组(分别为27.14%和11.43%)显著高于A组(14.29%、5.36%)和B组(14.28%、5.63%)(P均0.05)。3组间优势卵泡数、排卵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地屈孕酮预处理联合黄体支持可以有效提高PCOS患者来曲唑促排卵后的子宫内膜厚度,降低LUFS发生率和异位妊娠发生率,从而间接改善妊娠结局。后期需要更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体期长方案IVF/ICSI-ET助孕周期中,HCG扳机前雌二醇(E_2)水平及变化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生殖中心采用黄体期长方案助孕的IVF/ICSI-ET周期1 913个,根据扳机日E_2水平变化分组:A组(1 664个周期),E_2上升;B组(249个周期),E_2下降。为研究E_2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又将A组分为两个亚组:A1组(1 038个周期,E_2≥14 640pmol/L)和A2组(626个周期,E_214 640pmol/L)。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A、B两组的获卵数、移植数、冷冻数和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1组的获卵数和冷冻数显著高于A2组,移植数显著低于A2组(P0.05)。A、B两组鲜胚移植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OHSS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1、A2组的活产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1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A2组,OHSS发生率显著高于A2组(P均0.05)。结论 HCG扳机前E_2升降对妊娠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但扳机前过高的E_2可能会损害子宫内膜容受性继而影响胚胎着床,对妊娠结局造成不利影响。过高的E_2可能增加OHSS的发生率,因此建议对HCG扳机前E_2上升的高E_2患者,可考虑行全胚冷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泡输出率(FORT)结合体重指数(BMI)在评价辅助生殖患者助孕结局中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IVF-ET治疗患者的4 865个周期病历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对比两组的年龄、不孕年限、BMI、基础FSH/LH比值、FORT、窦卵泡数(AFC)、Gn天数、Gn总量、成熟卵泡数(PFC)、获卵数、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胚胎总数等指标;再按照FORT分为低、中、高三组,对比各组各项指标,对BMI与FORT线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妊娠组的Gn总量显著低于未妊娠组[(2 155.39±890.62)IUvs.(2 400.22±1 049.87)IU](P0.05),而其AFC、PFC、FORT、获卵数、胚胎总数、优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5);FORT低、中、高分组对比中,AFC、Gn总量随FORT值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PFC、获卵数、胚胎总数随FORT值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优质胚胎率在高、中、低FORT组分别为70.81%、67.20%和6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在高、中、低FORT组分别为55.20%、54.25%和4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和正常BMI组相比,正常BMI组的Gn天数、Gn总量显著低于超重组(P0.05);正常BMI组的获卵数、胚胎总数、临床妊娠率均高于超重组(P0.05);FORT和BMI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FORT值可以对辅助生殖患者卵巢反应性、胚胎发育潜能起到预测作用;超重患者控制BMI至正常水平,可有效改善IVF/ICSI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IVF/ICSI治疗的POR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卵泡期PPOS方案组(n=79)和拮抗剂方案组(n=77),观察患者扳机日血清FSH、LH、E2、孕酮(P)水平,以及获卵数、成熟卵数、可用胚胎数、单周期促排卵平均用药费用等和随后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妊娠结局。结果 PPOS方案组患者扳机日FSH、LH、E2、P水平与拮抗剂组相似(P0.05),获卵数、成熟卵数、可用胚胎数稍高于拮抗剂方案组[分别为(3.42±2.00)vs.(3.24±1.91)、(2.91±2.03)vs.(2.69±1.81)、(2.08±1.83)vs.(1.94±1.46)],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PPOS方案组单周期促排卵平均用药费用显著低于拮抗剂方案组[(1 990±1 045)vs.(3 925±745),P0.05);随后的FET周期中,PPOS方案组临床妊娠率、植入率、持续妊娠率均稍高于拮抗剂方案组[分别为(24.24%vs.22.86%、15.38%vs.13.24%、75.00%vs.62.50%),而流产率则低于拮抗剂组(25.00%vs.37.50%),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卵泡期应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可有效抑制LH峰,获得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与以往POR患者促排方案的胚胎实验室及临床结局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更为经济简便,为POR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第一周期采用降调节长方案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未获成功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改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科第一周期长方案促排卵后助孕治疗未获成功,第二周期PPOS方案后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共42例,自身对照两种促排卵方案中激素水平、药物使用、获卵及胚胎情况以及PPOS方案后FET的妊娠结局。结果PPOS方案中Gn天数[(10.33±2.00)d]、Gn总量[(2 325.00±449.08)U]显著低于长方案[分别为(13.00±2.27)d、(3 182.98±904.91)U](P0.05);PPOS方案扳机日血清LH水平[(1.64±1.31)U/L]显著高于长方案[((0.91±1.01)U/L]、孕酮(P)水平[(2.25±0.86)nmol/L]显著低于长方案[(3.87±1.68)nmol/L](P均0.05);PPOS方案的平均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正常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与长方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受精率[(71.82±17.64)%]、优胚数[(3.62±1.97)枚]和优胚率[(62.21±24.04)%]均显著高于长方案[分别为(63.75±15.77)%、(2.79±1.65)枚、(48.48±22.53)%](P0.05)。PPOS方案中有3例患者因无冷冻胚胎取消周期;39例患者行FET(共46个周期),22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周期临床妊娠率47.83%,种植率24.74%,显著高于长方案[分别为7.02%、3.64%](P0.05)。结论对于长方案促排后助孕未获成功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PPOS方案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结局,为促排卵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2)值与B超下直径14mm的卵泡数比值及与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ICSI-ET治疗的不育患者487例,根据HCG注射日E2值/直径14mm卵泡数比值分为3组:比值917.5为A组,比值917.5~1 284.5为B组,比值1 284.5为C组,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 B组获卵数、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其他两组,C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在三组中最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CG日E2值与B超下直径14mm的卵泡数比值对预测IVF最终妊娠结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