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笔者通过对慢性病患者行中医情志护理的观察,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如下。1中医情志的内涵中医重视人的精神活动和思想变化,这些因素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归纳为五志(怒、喜、思、悲、恐),后延伸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作为人精神的外在体现,虽不是直接的致病因素,但是如果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则可以引起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导致脏腑经络各项功能的失常,引发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  相似文献   

2.
七情与疾病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一般情况并不致病。七情变化突然、强烈、持久可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  相似文献   

3.
中医心理学,是借助语言,行为等无形的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帮助教育,主要是通过心理方面的影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祖国医学对心理活动变化与疾病关系早有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些理论都说明情志为病:一是直接累及相关脏腑,二是间接通过气和火的作用而致病,影响脏腑气机正常运行,使五脏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着重通过病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浅谈张子和的情志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国泰 《光明中医》2000,15(6):38-39
张子和继承祖国医学心理治疗的法则 ,在治疗精神情志疾病方面有独到之处 ,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至今仍有其实用价值。1 发展情志疗法早在《内经》时代就形成了中医情志疗法的雏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怒伤肝 ,悲胜怒 ;喜伤心 ,恐胜善 ;思伤脾 ,怒胜思 ;忧伤肺 ,喜胜忧 ;恐伤肾 ,思胜恐。”《素问·举病论》有百病生于气之说 ,其中“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等诸多论述 ,对张氏的影响颇深 ,他以此为据 ,发扬光大。如对《素问·举痛论》等有关情志过极而导致全身气机失调的…  相似文献   

5.
詹建  孟胜喜 《陕西中医》2000,21(9):426-427
<正> 本文仅就该书中有关心理护理学即情志护理的论述作一浅析,以供同道参考。 1 重视情志因素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内经》认为,人有喜、怒、忧、悲、思、恐、惊七情,正常情况下,这七种情志对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起着协调作用。但如果突然遭受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可直接伤及五脏,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不同的情志刺激对五脏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如“怒则气上”是指过怒可使肝气横  相似文献   

6.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也称“七情”,是机体的精神状态。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属于正常精神活动的范围。但是,由于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是引起疾病主要因素之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则心神不安,精神焕散,思想不能集中,或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精神错乱,举止失常,甚致发狂。怒伤,则肝气上逆,血郁于上,可致神昏暴厥或呃逆呕吐,腹胀食滞。思伤,则食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致病因素无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调、过度劳倦等。七情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当某些特殊因素致情志太过就会损伤脏腑功能气机而致病,故有“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恐惊伤肾”以及“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泄、惊则气下”之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喜胜忧、恐胜喜、思胜恐、怒胜思、悲胜怒”,此乃中医总结出的一套以情治情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了解病人的情志变化,并运用七情相互转变、相互制约的理论采取以情胜情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现就七情变化及其辨证…  相似文献   

8.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中医学对七情的定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怒喜思悲恐”,揭示了情志的产生。自古以来各代医家都对七情致病有所重视,而“怒”在七情致病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怒”导致了多种疾病的发生,消渴病与其关系密切。现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詹建 《中医正骨》2000,12(8):14-14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比较全面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巨著 ,其中丰富的护理学思想 ,如情志、饮食和生活起居的调养护理等 ,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本文仅就其中有关心理护理学即情志护理学方面的论述作一浅析 ,以供同道参考。1 重视情志因素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内经》认为 ,人有喜怒忧悲思恐惊七种情志。一般情况下 ,七情是人的感情的自然表露 ,对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起着协调作用。但如果突然遭受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 ,可直接伤及五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相似文献   

10.
略论以情胜情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以情胜情疗法的基本概念   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中医的以情胜情疗法始载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素问*五运行大论》均明确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对此,王冰在注释《素问*五运行大论》时说:"怒则不思,忿而忘祸,则胜可知矣.思甚不解,以怒制之,调性之道也.”由此可见,以情胜情疗法,是一种以某种情志活动,去控制另一种情志活动,从而达到治疗心身疾病的治病方法.以情胜情疗法,用于治疗心理疾患乃至心身疾病,具有药物疗法和针灸疗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吴琨在《医方考》中所言:"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须以情胜,《内经》一言,百代宗之,是无形之药也.”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对心理活动变化与疾病关系早有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致为病:一是直接累及相关脏腑,二是间接通过气和火的作用而致病,影响脏腑气机正常运行,使五脏六腑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着重通过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变化状况,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改善病人的心理活动,以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情是战胜疾病的法宝,能促进疾病的痊愈。现将我们的辨证施护中医心理护理方…  相似文献   

12.
蒋国印 《光明中医》2009,24(12):2357-2358
预防医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历来重视预防医学. 1调养精神意志 人类的思想活动与疾病的产生有很密切的关系,过度疲劳、生物钟的规律被打乱、精神情志活动异常、强烈的精神刺激、精神抑郁和过度的兴奋以及过度的悲伤都会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或正气内虚,易招致外邪而诱发疾病.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精辟地论述了情志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相似文献   

13.
杨菊萍 《河北中医》2003,25(11):864-865
中医学将精神 (心理 )因素列为致病因素之一 ,认为精神 (心理 )、情志方面的变化 ,可以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病证。《内经》把人的心理活动称之为“神” ,神的活动通过“五神”和“五志”来表现。所谓五神 ,即神、魄、魂、意、志 ,分属于五脏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脏又产生五志 ,即喜、怒、思、悲 (忧 )、恐。并认为心在志为喜 ,肝在志为怒 ,脾在志为思 ,肺在志为悲 (忧 ) ,肾在志为恐。各种情志的太过与不极又可影响相应的脏器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非常重视情志变化,早在《内经》时期就有了情志致病的记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记载,从而形成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内伤之说。我们本着这一理论,结合相应脏腑之生理功能,对郁症、肝脏疾患、中风、创伤等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情志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我们在进行基础护理和治疗护理的同时,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与病人交谈,了解其情绪、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情志护理。如骨伤科病人卧床时间长,加之对伤病及日后功能恢…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七情对妇科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适当的七情能舒发情感,有益健康。而当七情太过,超过人体本身的自我调节范围,就会导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失常,称之为七情内伤。《素问·举痛论》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也。”由于七情内伤可使人致病,或使病情反复甚至恶化,尤其是妇人“善怀而多郁,又性喜褊隘”,易为情所伤,故《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之病不易治也……此其情之使然也。”此外女性特殊的生…  相似文献   

16.
浅述怒伤肝     
刘瑶 《光明中医》2012,27(3):620-621
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怒作为七情之一,具有其特殊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怒伤肝,本文论述怒伤肝的原因以及怒伤肝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莉萍 《河北中医》2003,25(9):710-710
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 ,易患多种疾病 ,且病程长 ,并发症多 ,康复慢 ,故做好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1 情志护理《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悲伤肺” ,“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指出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说明情志过极 ,可直接使脏腑功能失调 ,导致病情加重 ,而情志舒展 ,气血和顺 ,则可缓解病情 ,加速痊愈。老年人患病后 ,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 ,了解其心理状态 ,消除其恐惧和悲观心理。并说明不良情绪对身体的不良影…  相似文献   

18.
中医对于怒、喜、忧、思、悲、恐、惊七种基本情绪变化有独特的看法。《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脏腑的机能活动是以气化的形式进行的,如果气机逆乱,就可以导致脏腑机能失调,而出现疾病。因此清·郑树桂在《七松岩集》中说:“若人情志抑郁,怀抱不舒,意兴...  相似文献   

19.
张改花 《山西中医》2003,19(1):63-6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学亦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这种转变蕴含着中医以人为本、辨证施治的精髓。祖国医学很早以前就将七情 ,即 :喜、怒、忧、思、悲、恐、惊列为内伤致病因素 ,称内伤七情。在正常情况下 ,七情是正常生理表现。当某些特殊因素导致情志太过或不及时 ,就会损害脏腑气机 ,故有喜伤心 ,怒伤肝 ,思伤脾 ,悲伤肺 ,惊恐伤肾及喜则气缓 ,怒则气上 ,思则气结 ,惊则气下之说。实践证明 ,在临床护理中及时掌握病人情志变化 ,运用七情相互转变、相互制约的理论 ,采取以情胜情的护理措施是…  相似文献   

20.
中医情志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志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或见情志异常 ,或表现为躯体症状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成熟 ,要求医护人员更加重视对情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现将中医对情志病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 情志病病因病机《内经》中指出所谓七情是指喜、怒、忧、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