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疗效和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创术治疗 2 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疗效。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 (≤ 7h)和早期组 ( 8~ 72h)。治疗 3个月后统计分析每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病死率、致残率及治愈率。结果 :超早期组再出血率 4 .4 1% ,致残率 18.38% ,病死率 19.85 % ,治愈率 5 7.36 % ;早期组再出血率 4 .2 9% ,致残率 36 .4 3% ,病死率 37.14 % ,治愈率 2 2 .14 %。两组比较 ,致残率、病死率及治愈率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再出血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微创术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病死率低 ,致残率低 ,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6例高血压脑出血分成超早期组(34例)和早期组(32例)施行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超早期组术后死亡4例;获随访28例按ADL分级评定Ⅰ级(良好)5例,Ⅱ级(中残)18例,Ⅲ、Ⅳ级(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早期组术后死亡3例;获随访27例按ADL分级评定Ⅰ级(良好)3例,Ⅱ级(中残)12例,Ⅲ、Ⅳ级(重残)11例,植物生存1例。对两组患者良好-中残率及重残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_c=2.015,P0.05),超早期组疗效优于早期组。结论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如条件许可,应尽早实施立体定向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损害,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以往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或开颅清除血肿的方法。近年来 ,我们应用超早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2 5 2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 12月—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 2 63例 ,接受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外引流术者 2 5 8例 ,发病到手术在 1h~ 7h内 ,符合超早期治疗标准[1] 者 2 5 2例 ,其中男 116例 ,女 13 6例 ,年龄最小 3 8岁 ,最大 91岁 ,平均年龄 63岁 ,高峰年龄段在 5 0岁~ 70岁间。出血部位分布 :基底节区2 12例 (破入脑室 164例 ) ,脑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运动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早期气管切开组(开颅手术后即刻)和常规气管切开组(开颅手术后3 d),每组40例,比较两组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及并发症。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程度1级、2级比例均显著高于常规气管切开组(P0.05),5级比例显著低于常规气管切开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12.5%(5/40)显著低于常规气管切开组35.0%(14/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可有效减轻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     
531595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治疗与功能保留(附21例报告)/张蕴增等//天津医药.-1985,13(8).-491~2 作者对21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在发病后7小时内进行了超早期手术治疗。3例死亡。6例术后肢体、语言未遗留后遗症。9例肌力恢复至4级。3例肌力恢复至2~3级。指出: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后的2~3小时内血肿业已形成,不再增大。在6~7小时内仅为单纯性血肿,超过此期,血肿周围则出现继发性脑水肿,颅内压进一步上升,常可导致  相似文献   

6.
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1995年 8月至 2 0 0 0年 2月在我院行微创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老年组 5 7例 ,年龄 6 0~ 83岁 ,其中6 0~ 6 9岁 2 7例 ,70~ 79岁 2 3例 ,80岁以上 7例 ;男 39例 ,女 18例。非老年组 46例 ,年龄 39~ 5 9岁 ,其中 39~ 49岁12例 ,5 0~ 5 9岁 34例 ;男 2 9例 ,女 17例。两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检查血压升高者 76例 ,均未经过内科治疗 ;活动状态下起病 78例 ,激动时 18例 ,平静时 7例。   2 .病情分级 :根据金谷春之〔1〕标准划分。老年组 :Ⅰ度9例 (15 8% ) ,Ⅱ度 14例 (2 4 6 % ) ,Ⅲ度 2 1例 (36…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30例高血压脑出血行超早期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30例中死亡4例,死亡率13.3%。术后随访6月以上,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法,I级3例,Ⅱ级8例,Ⅲ级9例,Ⅳ级5例,V级1例,生存质量良好率76.9%。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取超早期手术,应用快速、简单的手术方式,能降低死亡率,改善生存质量。因此有手术指征患者应积极争取超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实施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硬币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早期组和超早期组(发病在7个小时之内),其中超早期组20例患者实施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早期组20例患者实施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经过治疗后发现,超早期组患者的治愈率55.0%明显优于早期组患者20.0%,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2)经过治疗后发现,超早期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明显优于早期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清除血肿效果好、电凝定位准确、减少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压迫等优势,有效的避免了再次出血的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选择早期或超早期(出血后7 h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了154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平均随访2年,观察术后病人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Ⅰ级16例(10.4%),Ⅱ级36例(23.4%),Ⅲ级 38例(24.7%),Ⅳ级22倒(14.3%),Ⅴ级4例(2.6%),死亡38例(24.7%).结论 对条件适合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应早期或超早期手术治疗,可明显减少后遗症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治疗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手术治疗经验、疗效及措施.方法对我科1999年2月-2∞4年8月收治的6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经超早期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75.76%,死亡率(包括病情危重自动出院者)为15.15%.结论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病情严重,需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和方法,以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较全面的分型,针对每一类型依据其病情及出血量找出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和巴林左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80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治疗的方法为开颅显微手术和微创治疗(血肿腔置管引流术)。将所有病例按出血部位进行分型,然后将血肿位于脑叶及基底节区的HICH患者按照意识障碍程度分为2组。未昏迷组患者120例,GCS 10~14分;昏迷组患者120例,GCS 4~9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HICH患者分型统计:脑叶出血51例,基底节区出血208例,丘脑出血59例,混合型出血23例,小脑出血18例,脑干出血9例,原发脑室出血6例(继发性脑室出血例数被包含在其他型出血的例数里面),多发脑出血6例。多见的脑叶及基底节区出血的分组比较:未昏迷组中开颅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3.8%,微创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组中开颅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10.6%,微创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HICH应根据分型及意识障碍程度、出血量等因素选择手术方式,摒弃只用一种手术方法的思维模式,既减少了开颅手术带来的大创伤和高花费,又降低了微创治疗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创手术治疗中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01~2018-01收治的56例中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炎性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71%vs 35.71%,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中量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良好的血肿清除效果,利于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与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55例,经头部CT确诊为幕上血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5例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24例)和微创穿刺组(31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及预后。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肿量、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治疗的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年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微创穿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均低于神经内镜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7)min比(150±20)min、(8±3)ml比(184±50)ml、(75.7±10.4)%比(88.5±6.6)%,t值分别为26.820、17.295、5.534,均P<0.01];两组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神经内镜组术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高于微创穿刺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9)分比(42±10)分,t=3.309,P=0.002]。结论神经内镜术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方面可能优于微创穿刺术,可尝试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中小骨窗开颅术,去大骨瓣减压术及锥颅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通过对37例去大骨瓣减压开颅和68例早期显微镜下斜切口中小骨窗开颅术以及42例锥颅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观察比较各组死亡率。结果发现去大骨瓣组死亡9例,死亡率为24.3%,植物生存4例,中小骨窗组死亡11例,死亡率为16.4%。锥颅组死亡22例,死亡率为52.1%。中小骨窗组与去大骨瓣组在血肿清除程度、死亡率和早期预后等方面相差无显著差异,而与锥颅组差异明显。结论显微镜下超早期中小骨窗开颅手术能满足在直视下清除血肿的需要,又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是当前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5.
应用神经内窥镜外鞘经额上入路治疗基底核区出血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窥镜外鞘经额上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的效果。方法对18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于发病24h内选择额上入路,使用内窥镜外鞘作为操作通道,以神经内窥镜及常规吸引器通过内窥镜外鞘进行血肿清除。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55min。术中发现大脑中动脉中央支活动性出血13例。术后1d复查头部CT,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全部清除2例,血肿大部清除(〉90%)11例,部分清除(〈90%)5例。随访时间3~11个月,平均7个月。除1例术后死于冠心病外,ADL评分:Ⅰ级7例,Ⅱ级4例,Ⅲ级3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神经内窥镜结合内窥镜外鞘,使术野有一定的操作空间,避免术中内窥镜物镜的模糊,改善内窥镜的视野。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间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时机.方法:41例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分为4组,即手术距发病时间<6 h组、6~12 h组、12~18 h组和18~24 h组;用再出血率、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病死率、转归优良率等疗效评价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个月时的临床转归优良率:<6 h组>6~12 h组和12~18 h组>18~24 h组(P<0.05),18~24 h组病死率最高,达30%(3/10).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6 h内是微创穿刺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激活、增殖状况。方法:采用大鼠尾状核注射自体动脉血建立脑出血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微创术干预脑出血组(微创组)3组,在3.0 T磁共振下扫描观察血肿变化及鉴定建模成功,在第1、7、14、21天测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检测Nestin与BrdU共表达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和增殖及灶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结果:MRI扫描发现微创术组于7~21 d脑出血后灶周水肿减轻;第7、14天时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小胶质细胞激活受抑制,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均P0.01);微创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表达于7~21 d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但与脑出血组及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MRI仪器可成功观察大鼠微创血肿清除术和脑出血灶周水肿变化。微创术可减轻脑出血后灶周水肿、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增殖,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提高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74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快速小滑窗开颅微创手术。结果术后痊愈22例,生活自理21例,半自理11例,因偏瘫而卧床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6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 方法选择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2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3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发生率为11.25%(36例),经CT检查为原出血部位再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且患者病死率为61.1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与出血量、血压控制、发病后是否使用镇静处理、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凝血机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手术时机等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GCS评分、高血压病家族史、是否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脑出血的部位、脱水药使用、手术方式等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Logistic回归方程,证明出血量>60 mL、收缩压>140 mmHg、凝血机制异常、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术前2 h内INR值≥1.4、发病后进行镇静治疗、发病至手术时间≤2.5 h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与出血量、血压控制、发病后是否使用镇静处理、凝血功能、长期口服抗凝药物、INR值、手术时机等因素显著相关,针对上诉因素采取合适的临床处理,可以降低脑出血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