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春玲  孟辉  白文  王少杰 《北京中医药》2006,25(12):741-742
目的 对传统中药煎煮法进行改革,为高温浸泡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6种不同质地的中药材,分别采用传统煎煮法和高温浸泡法煎煮,以水中溶出物干重和有效成分含量为检测指标,比较两种煎煮中药方法的差异.结果 传统煎煮法和高温浸泡法煎出液水中溶出物干重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两种方法汤剂总的煎出物基本一致.而高温浸泡法煎出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均高于传统中药煎煮液(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温浸泡法有效成分含量高于传统中药煎煮法,可进一步推广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传统中药煎煮法进行改革,为高温浸泡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用6种不同质地的中药材,分别采用传统煎煮法和高温浸泡法煎煮,以水中溶出物干重和有效成分含量为检测指标,比较两种煎煮中药方法的差异。结果传统煎煮法和高温浸泡法煎出液水中溶出物干重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两种方法汤剂总的煎出物基本一致。而高温浸泡法煎出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均高于传统中药煎煮液(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温浸泡法有效成分含量高于传统中药煎煮法,可进一步推广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不同煎煮条件下黄连解毒汤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黄连解毒汤为例说明不同煎煮条件对中药汤剂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首先建立黄连解毒汤中多种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煎煮条件下(时间、煎煮次数)中药汤剂中有效成分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水溶性苷类成分(黄芩苷、栀子苷)煎煮20min溶出基本达到平衡,溶出率分别达到82%和60%左右;水溶性生物碱类(小檗碱、巴马汀碱)煎煮30min溶出基本达到平衡,溶出率为45%左右;脂溶性汉黄芩素的溶出较慢,煎煮60min其溶出率仅为31%;西红花苷-Ⅰ煎煮20min含量达到最大,继续煎煮则含量降低。煎煮次数对水溶性成分溶出影响不大,而对脂溶性成分的溶出影响较大。结论煎煮条件对黄连解毒汤中各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及稳定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汤剂,作为中医治病的一种剂型历经几千年而不衰。但作为中药传统剂型的汤剂,因其有适合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原则,具有疗效显著,见效快等优点,目前作为中医最常用的剂型。汤剂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量与汤剂的煎煮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因而与疗效有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煎煮方法的不当,使汤剂不能很好地发挥,既浪费了药物资源又使患者在经济上蒙受一定的损失。故些,有必要对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和质量加认强调,以便中药汤剂发挥应有的疗效。中药汤剂的煎煮有特殊要求的不外乎火候、用水、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煎煮时间、冲…  相似文献   

5.
袋泡剂是在中药汤剂、散剂和茶剂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制药、包装技术制备的一种新剂型。(汤剂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传统剂型,散剂、茶剂也多改为汤剂煎服。汤剂的主要优点是随证加减灵活,吸收快,奏效迅速。但汤剂煎煮麻烦,药材用量大,能源消耗大,服用携带不便。特别是汤剂的煎煮质量难以控制,某些以挥发油为主要有效成分的药材,在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挥发散失,影响治疗效果。)袋泡剂既保持了汤剂的优点,而且有效成分损失少,溶出快、体积小,节省药材,服用方便,是一种值得研究开发的新剂型。现结合我院对川芎  相似文献   

6.
唐进法 《中医研究》2009,22(12):8-9
中药后下是指如薄荷、白豆蔻、大黄等药材因其有效成分在煎煮时容易挥发或被破坏,而后下的一种煎煮方法。其入汤剂宜后下,待其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它是中药汤剂煎煮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中药应用形式,对保留汤剂中药物的有效成分、保证煎药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汤剂是中医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由于汤剂能适应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灵活用药的需要,且药效显著,作用快捷,在中药防病治病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但中药煎煮费时费力且携带不便限制了其应用。中药煎煮机的应用则使这一面貌大为改观。密闭式中药煎煮机由于其内部带有一定压力,使中药材中植物细胞壁易被破坏,有效成分更易溶出,动物药蛋白质更易水解,一些质地坚硬、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也能充分煎出而无须“先煎”;  相似文献   

8.
汤剂是目前临床应用中药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具有加减灵活、疗效迅速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小儿患某些疾病时,也经常需服中药治疗,但如何煎煮和服用中药也有一定的学问.我们根据小儿的用药特点,专门购置了小型粉碎机,采用粗颗粒煮散的方法进行煎煮,并将粗颗粒煮散法所制备药液的颜色、浓度、味道、相对密度及疗效与传统饮片煎煮法比较,结果均优于传统煎煮法,同时,粗颗粒煮散法还有利于药材中所含有效成分的溶出,从而达到对中药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
谢凡  宋英  袁燕  吴萍 《中成药》2015,(2):379-381
目的对茵陈饮片压制,研究前后溶出行为变化。方法采用传统煎煮法和机器煎煮法,以绿原酸为评价指标,考察茵陈饮片压制前后单味药及两者在茵陈蒿汤的煎煮溶出情况。结果在单味饮片和茵陈蒿汤的煎煮中,压制后饮片绿原酸煎出总量比普通饮片略高。结论茵陈压制饮片提高了茵陈有效成分的煎煮溶出,确保了汤剂的煎煮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汤剂不同煎煮方法对药方有效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煎药室制备的复方丹参汤剂进行研究,中药成分包括栀子、丹参、地黄等10味中药材。采用砂锅煎煮、高压煎药机煎煮、两煎常压煎药机煎煮3种方法进行复方丹参汤剂制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煎液内丹酚酸B含量进行测定,使用C18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醛-甲酸-水(10∶30∶1∶59),检测波长为286mm,流速为1.0m 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砂锅煎煮、高压煎药机煎煮、两煎常压煎药机煎煮法所制得的复方丹参汤剂内丹酚酸B的RSD值分别为3.31%、1.16%、1.25%,平均质量浓度为2.534g/L、2.673g/L、2.766g/L。结论:两煎常压煎药机煎煮法更适合中医临床制备复方丹参汤剂,可弥补传统煎煮法不足,保证药物质量。  相似文献   

11.
沈豪 《中药材》1992,15(5):45-46
中药汤剂质量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临床疗效。除煎煮时间、次数、加水量、饮片质量等因素外,汤剂煎煮中特殊处理方法不当也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本文就中药汤剂煎煮几种特殊处理方法存在的若干弊端及改进措施作一简要综述。一、包煎传统方法对花粉类、细小种子类、含淀粉粘液质及绒毛多的药材实行包煎。虽然包煎有利于药物煎煮后的过滤、减少刺激性成分进入汤剂,但是包煎对药材成分溶出的影响则往往被人们忽视。李家仁对车前子、葶苈子、菟丝子包煎药物的浸出机理及煎煮时与4个古方中药成分的影响进行观  相似文献   

12.
李巧如  宋文惠  刘晓玲 《陕西中医》2011,32(12):1658-1659
目的:比较冠心汤湿法粉碎制备与其传统汤剂及煎药机煎煮的汤剂中五种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用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同时测定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丹酚酸B、丹参酮ⅡA含量。结果:冠心汤湿法粉碎制备的汤剂中五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大大高于传统法及煎药机煎煮的汤剂。结论:湿法粉碎制备汤剂,方便快速,提取液有效成分含量高,作为中药汤剂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经方汤剂的煎法与现代用量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中药的煎煮是影响药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仅在《伤寒论》112个方剂中,汤剂就有98个,并且每方后都注明了详细煎服方法,充分体现了张仲景对煎服法的高度重视。《伤寒论》明确煎煮方法,不但强调了煎煮方法的重要性,更与疗效、有效成分的溶出量有关,而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用量的大小。关于经  相似文献   

14.
综述有关中药煎煮方法的文献,从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煎煮容器、煎煮用水量和浸泡处置、煎煮火候和时间、特殊煎煮方式等方面对中药汤剂的煎煮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提出中药汤剂的科学煎煮方法的建立应在继承传统煎煮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中药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根据复方中的各单味药属性进行煎煮数据管理,使传统的煎煮方法理论化、规范化,真正实现中药的科学煎煮,切实提高中药在实际应用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查阅近十年与中药煎药方法有关的研究文献,对自动煎药方法与传统煎药方法煎煮的汤剂对临床效果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在单味中药煎煮后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对比上,传统煎药方法与现代自动煎药方法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在需先煎或者后下的中药煎煮后有效成分含量对比上,2者差异亦不显著;中药复方煎煮后成分对比上,2种煎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均较好,传统煎药方法更符合中医特色治疗模式;现代煎药机具有数据可量化控制,煎药时间短等优点。现代自动煎药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煎煮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自动化煎药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中药升降散汤剂煎煮的影响因素,优化升降散传统煎煮的工艺,提高其中药疗效。方法:以汤剂中的草酸铵和药渣中的大黄素、姜黄素含量为指标,采用L_9(3~4)正交设计对升降散煎煮工艺进行多指标综合优选,采用KMnO_4滴定法测定草酸铵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大黄素、姜黄素的含量。结果:优选工艺为煎煮时间2h,加12倍水。结论:优选出的煎煮工艺可行稳定,能非常好地保留大黄素等有效成分,保证汤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中药汤剂机器煎煮与传统煎煮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探讨,对中药汤剂机器煎煮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意见,以利于中药汤剂机器煎煮业的健康发展,保证中药煎煮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药汤剂煎煮三大要素—时间,火候,煎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中药汤剂煎煮的历史沿革及传统的煎煮中药法,结合徐辉光教授和俄的经验,提出中药煎煮以3次为宜,并将第3汁作次日方药浸泡用水的方法;煎煮时间强调“先短后长”的原则,以利有效成分的析出及挥发芳香或或不耐热尬发的保留。  相似文献   

19.
中药汤剂是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的液体 ,中医临床应用较为普遍。中药汤剂具有吸收快 ,疗效迅速 ,制作简便等特点。如若煎煮不当 ,不但延误患者的病情 ,给患者造成经济损失 ,而且枉费了医师的一番苦心 ,使医师感到茫然 ,所以煎药与医师处方同等重要。故有“三分药 ,七分煎”的说法。1 传统方法传统煎药 ,通常是发散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要避免久煎 ,应当用“武火”迅速煮沸数分钟后 ,再改用“文火”略煮即可 ;而补益或剧毒药物则大多数可以较久煎煮 ,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药力完全 ,或使有毒成分降低到最低水平 ,其它如贝壳、甲壳、化…  相似文献   

20.
煎煮过程对中药复方汤剂临床效果影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中药的煎煮,不仅是有效成分的溶出过程,而且是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分进行化学反应,重新整合的过程。笔者现针对煎煮过程中相关因素对中药复方汤剂临床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