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高分辨 2D和多谱勒超声测定 6 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 6 0例正常血压的老年对照组的肱动脉。在袖带加压开放4.5min后 ,血流增加引起的肱动脉扩张反应的增量结果。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百分率 ( 5 .18± 3 .40 )明显低于对照组 ( 8.0 5± 5 .0 6 ,P <0 .0 5 ) ,两组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率无统计学差别。单因素分析发现除高血压外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冠心病史、吸烟史是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比对照组明显降低 ,除高血压外 ,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可能是其损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卡维地洛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经美托洛尔或卡维地洛治疗12wk前后的高血压患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活性(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活性(NTGMD)的变化。并以18例健康作为对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测定卡维地洛治疗前后高血压患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变化。结果:健康对照组的FMD显高于高血压患美托洛尔或卡维地洛治疗前的FMD,而3组间NTGMD的差异无显统计学意义。卡维地洛组治疗后FMD显性升高,NTGMD无显性改变,卡维地洛组治疗后血浆ox-LDL显降低。结论:卡维地洛可能通过其抗氧化活性改善高血压患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超声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勤  蔡运昌  李保罗  田翔  俞杉 《贵州医药》2003,27(7):598-601
目的 采用无创性血管超声检查方法探讨各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88例,根据血压值级别分为三组,所有受检对象均用二维超声测量基础肱动脉内径(D),并用脉冲多谱勒测量基础平均血流速度(V)。阻断前臂血流5分钟后开放血流,再重复测定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的D及V,测算肱动脉内径变化、内径变化率及血流量变化、血流量变化率,并与正常组相比较。结果(1)基础状态下各组间血管内径及血流量差异无显著性;(2)反应性充血后上述四参数均为Ⅱ级组<Ⅱ级组<Ⅰ级组<正常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01);(3)高血压病人血流量变化率与平均血压值呈显著负相关(r=-0.60,P<0.001),内径变化率与平均血压值亦呈显著负相关(r=-0.62,P<0.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血压值升高,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显著加重;无创性超声是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实用、价廉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在早期和中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11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其肾功能及蛋白尿检测结果分为早期组(66例)和中晚期组(51例),对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NO、内皮素-1(ET-1)、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基础状态、反应充血状态及使用硝酸甘油后5 min时的肱动脉内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中晚期组的Ccr、NO水平显著低于早期组(P<0.01),而UAER、ET-1、vWF水平显著高于早期组(P<0.01),且中晚期组患者在反应性充血时及使用硝酸甘油后5 min时的肱动脉内径变化显著低于早期组(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可发生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而在中晚期则发生与平滑肌功能相关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孙晓红  朱蕾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142-1144
目的 评价普罗布考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将64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3例,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的基础上加服用普罗布考:B组31例.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2周。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明显降低(均P〈0.05),甘油三酯(TG)浓度则变化不明显(P〉0.05)。A、B两组FMD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和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血脂、F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罗布考可改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老年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响。方法氯沙坦组为年龄在60岁以上,经应用两种以上降压药物治疗后,收缩压仍≥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的患者,共48例。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50mg/d,共6周,观察加用氯沙坦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经氯沙坦治疗后ET明显下降,血浆NO水平比加药前升高。与对照组比较,ET加药前后均高于对照组;NO加药前比对照组低,加药后比对照组高,而ET/NO的比值,加药后比加药前降低,并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氯沙坦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管的收缩与舒张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组,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A、B组患者均按入组前的降压治疗方案继续用药,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qd;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qd。两组患者均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同组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D和EID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D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且B组患者的FMD改善程度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EI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D和EID水平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少见且轻微。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具有改善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且效果可能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梁勤  蔡运昌 《贵州医药》2003,27(4):378-381
血管内皮及内皮释放的介质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逆转失调的内皮功能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个新趋势。内皮细胞对维持正常的血管功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内皮本身是一个有生理活性的器官,它调节着动脉壁的平衡,在调节血管的舒张及收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内皮功能的临床诊断对于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常见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判定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是形成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30例肥胖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肥胖高血压组)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120 mg,每日3次,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15例非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肥胖高血压组治疗前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9.6%,增加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奥利司他治疗12周后,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增加达14.2%、流速增加达56.7%,FM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肥胖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减重5.3 kg,腰围减少6.3 cm,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13.3/5.7 mmHg(1mmHg=0.133kPa),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奥利司他能降低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体重及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能改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动脉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温勇坚 《北方药学》2016,13(5):68-69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分泌及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为正常组.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干预,对照组给予清脑降压片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ET水平(51.69±5.21)pg/m、SBP(146.62±11.35)mmHg、BBP(82.34±4.96)mmHg低于对照组(59.36±5.06)pg/m、(162.35±12.64)mmHg、(89.60±4.58)mmHg,观察组NO水平(69.64±6.52) μmol/L高于对照组(61.35±8.83)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降压作用较好,能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调节血管内皮分泌功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经2周导入期后熏将41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熏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21例)和美托洛尔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熏采静脉血测定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熏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结果:卡维地洛治疗6月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效下降熏空腹胰岛素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升高熏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均明显改善。美托洛尔治疗后,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均轻度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卡维地洛可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粥样斑块的关系.方法 对36例正常人(NC组)和76例2型糖尿病人(DM组)的血浆Hcy、体重指数(BMI)、血压、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和餐后2h血糖(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IMT和颈动脉粥样斑块Crous积分等分别进行测定;同时将76例2型糖尿病人根据Hcy水平分为Hcy增高组(Ⅰ组36例)和Hcy正常组(Ⅱ组40例).结果 (1)DM组与NC组比较:DM组Hcy、FPG、2hPG、HbA1C、收缩压(SBP)、IMT、斑块Crous积分均高于NC组(均P<0.05);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低于NC组(P<0.01).(2)Ⅰ、Ⅱ和NC组间比较:3组之间年龄、BMI、TG、TC、HDL-c、LDL-c无统计学差异;Hcy在Ⅰ组高于Ⅱ组和NC组(均P<0.01);SBP、FPG、2hPG、HbA1c在Ⅰ、Ⅱ组均高于NC组(均P<0.05).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在Ⅰ组明显低于Ⅱ组和NC组(均P<0.01),Ⅱ组又低于NC组(P<0.05);IMT、斑块Crous积分在Ⅰ组大于Ⅱ组和NC组(均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血浆Hcy水平、年龄、收缩压呈负相关(分别r=0.48,P<0.01;r=0.27,P<0.05;r=0.26,P<0.05);斑块Crous积分与血浆Hcy、年龄呈正相关(分别r=0.56,P<0.05;r=0.39,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易合并高Hcy血症;高Hcy血症可影响动脉硬化的各个阶段,可能是2型糖尿病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夏枯草联合卡托普利、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夏枯草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2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SBP、DBP、FBG、HbA1c、TG、LDL-C、ET-1、IM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NO、FMD、NM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05),但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前后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复方夏枯草联合卡托普利、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能够在降低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基础上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伊贝沙坦对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的肾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2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和非伊贝沙坦组.伊贝沙坦组口服伊贝沙坦150~300mg,每日1次;非伊贝沙坦组口服钙拮抗剂和(或)β受体阻滞剂.两组继续服用降糖药物,治疗6周.治疗前后观察尿素氮(BUN),肌酐(Cr),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24h尿微量白蛋白(UAE)等指标.结果伊贝沙坦治疗后,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24h尿微量白蛋白(UAE)降低更加显著(P<0.01),较非伊贝沙坦组也明显降低(β2-MGP<0.05,UAEP<0.01).结论伊贝沙坦在降压治疗中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A组),接受常规降糖药治疗和阿托伐他汀10mg/d;实验组35例(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用药12周后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浓度、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T-1水平有所降低(P〈0.05),血浆NO水平和FMD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NO的升高水平和FMD较A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均有所改善(P〈0.05,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降压疗效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和门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根据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选择降压和降糖方案,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血糖水平时的降压疗效,同时检测治疗开始与结束时的空腹血糖(FPG)、血浆内皮素(ET-1)及尿清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结果随着治疗过程中血糖水平的逐渐改善,血压达标人数明显增加。经过4~6周的降糖治疗,血糖接近达标(6.1~6.9mmol/L)和达标(<6.1mmol/L)时,血压达标率分别为82.35%和95.59%,和血糖≥7.0mmol/L(血压达标率51.47%)及≥7.8mmol/L(血压达标率27.94%)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治疗前后患者FPG、血浆ET-1及UAER均明显下降。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降压疗效关系密切,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利于血压的治疗,从而改善内皮功能,更好地预防靶器官损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拉西地平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及单纯高血压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和单纯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单纯高血压和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各25例,服安慰剂 2 wk后服用拉西地平2 mg,如血压未降至正常,则渐增到4,6 mg或 8 mg,po, qm, pc,共 6 wk。结果: 2组治疗 2wk后收缩压分别下降达(3.4±0.6)kPa或(3.5±0.6)kPa,(P<0.01);舒张压分别下降达(2.0±0. 3) kPa或(2. 2± 0. 4) kPa( P< 0. 05)。治疗 4 wk及6wk,均显示收缩压进一步下降;舒张压均维持原疗效;治疗6wk期间对心率、血糖、血脂均无显著影响。结论:拉西地平治疗单纯性或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ISH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mg,每晚1次口服,疗程1年。分别在治疗前后监测血压、脉压(PP)、血脂的变化,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并采用超声法检测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P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BP及P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O的水平、FMD明显升高,ET-1的水平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对老年ISH患者有协同降压的作用,且可缩小PP、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张立娟  田冬梅  童平  王芳  杨昕 《中南药学》2014,(12):1251-1254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OC)与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血脂及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临床资料完善的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119名,测定其OC、糖脂代谢指标及hsCRP,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采用Person偏相关分析,比较OC与其他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并与不同水平Hb A1c组的糖脂代谢、OC等指标行t检验。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清OC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s-CRP呈负相关(P<0.05),与空腹胰岛素、HOMA-β呈正相关;与HOMA-IR、TG、TC、LDL、HDL无相关性。低Hb A1c组的HOMA-β和OC水平显著高于高Hb A1c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hs-CRP和HOMA-IR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OC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Adiponectin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研究对象105例根据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EH+T2DM组),各组分别测定脂联素(Adiponectin)、血栓调节蛋白(Tm)、一氧化氮(NO),并进行对比及相关分析。结果:与NC组比较,EH+T2DM组和EH组Tm明显增高(P〈0.05),血浆Adiponectin和NO明显降低(P〈0.05)。与EH组比较,EH+T2DM组的Tm明显增高,血浆Adiponectin和NO明显降低(P〈0.05)。EH+T2DM组血浆Adiponectin水平与Tm呈显著负相关(r=-0.353、P〈0.05);与NO呈显著正相关(r=0.279,P〈0.05);Tm与NO呈明显负相关(r=-0.319,P〈0.05)。血浆Adiponectin和NO是平均动脉压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EH患者体内存在Adiponectin、NO和Tm的异常表达,合并T2DM患者更为显著。血浆Adiponectin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进而在EH、EH合并T2DM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此为早期干预EH+T2DM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