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疑难病杂志》2016,(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5例,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将baPWV<1 400 cm/s患者123例作为正常组,baPWV≥1 400 cm/s患者312例作为升高组,检测患者各生化指标、体质量指数(BMI),并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及心率变异性指标。对baPWV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正常组与升高组比较,SDNN、SDANN、PNNS0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83、8.202、2.047,P<0.05),而RM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7,P>0.05)。汉族与维吾尔族心率变异性比较中,SDNN、SDAN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1、2.968,P<0.05)。单因素分析中,baPWV与年龄、高血压病程、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呈正相关(r=0.456、0.355、0.321、0.399、0.342、0.303,P均<0.05),与SDNN、SDANN、PNNS0呈负相关(r=-0.432、-0.502、-0.489,P均<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DANN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73(1.042~1.104)、0.978(0.966~0.990),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率变异性,尤其是SDANN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所有患者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和baPWV检测,并查尿微量蛋白。根据baPWV测量结果,将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baPWV〉1400cm/s组(A组)61例,baPWV≤1400cm/s组(B组)45例。结果baPWV〉1400cm/s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baPWV≤1400cm/s组(P〈0.05);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颈动脉斑块评分(Crouse-s)、尿微量蛋白(mAlb)、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较baPWV≤1400cm/s组明显增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baPWV与CIMT、LVMI成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与动脉弹性降低有关;靶器官损害与增加的baPW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极速脉搏波技术UFPWV在评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4例为研究组,按照心绞痛的类型分为稳定组(稳定型心绞痛)34例和不稳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选取同期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二维灰阶超声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极速超声彩色脉搏波技术检测收缩早期脉搏波速度(PWVBS)、收缩晚期脉搏波速度(PWVES);动脉硬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蛋白酶K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吸烟、收缩压、颈动脉内膜、PWV-BS、PWV-E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组比较,不稳定组颈动脉PWV-ES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稳定组和不稳定组患者血清MMP-3、蛋白酶K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稳定组相比,不稳定组血清MMP-3、蛋白酶K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WV-ES高水平患者动脉硬化指标明显高于PWV-ES低水平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UFPWV技术能够评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颈动脉壁弹性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就诊的未经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根据血Hcy水平分组,分为“H型”高血压组57例,非“H型”高血压组29例.测定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并筛查有无颈动脉粥样斑块.结果 (1)与非“H型”高血压组比较, “H型”高血压组的年龄较大、男性所占比率、Hcy、Cr、baPWV、baPWV异常检出率、cIMT、颈动脉斑块检出率、24 h收缩压变异(24 hSBP-SD)较高(P<0.05);(2)在校正了年龄、性别、血脂谱、血糖、动态血压各指标后进行偏相关分析,Hcy与baPWV呈正相关(r=0.331,P=0.007);Hcy与cIMT呈正相关(r=0.250,P=0.037).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cy水平均与baPWV和cIMT相关,可作为baPWV和cIMT的独立预测因子.Hcy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同步记录左右侧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作为反映大动脉弹性的指标。结果合并高血压组与未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PWV>1400 cm/s组的患者既往多数有高血压病史(P<0.05),冠状动脉无病变者在PWV≤1400 cm/s组中显著增高,3支血管病变在PWV>1400 cm/s组中显著增高(P<0.05);年龄、PWV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P<0.05)。结论PWV是显著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因素。测定PWV可以准确评价动脉弹性功能,识别动脉壁早期病理征象,预测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3例,根据baPWV值,将其分为两组:baPWV正常组(baPWV<1 400cm/s)87例,baPWV升高组(baPWV≥1 400 cm/s)22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血糖、血脂、血肌酐、血尿酸、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aPWV升高组患者的年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舒张压变异性均高于baPWV正常组(P<0.05),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baPWV呈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是影响baPWV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高血压患者的关系。方法应用日本COLIN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对195例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baPWV检测,按照诊断学教材高血压诊断及分级将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体检人员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高血压组又分成1级、2级、3级3组,比较各组的baPWV值。结果高血压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脉压(PP)、baPWV值在高血压组明显升高(均为P〈0.001)。高血压1级组、2级组、3级组的baPWV值分别为(1757.68±257.23)、(2007.30±343.96)、(2335.86±297.02)cm/s,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baPWV存在显著差异,且在高血压患者中,随着血压升高baPWV也明显升高,可见血压高低与动脉硬化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背景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最直接、普遍的方法,但因昂贵的仪器设备及技术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通过心电监护仪获得心电R波-脉搏波传导速度(RWPWV),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且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目的 探讨RWPWV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及其诊断界值。方法 2016年7月-2018年12月在赣州市立医院体检人群中,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抽取了1 500名参与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出986名参与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临床病史由经过培训的人员采用标准化问卷进行访谈收集。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正常组67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11例。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WPWV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为金标准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WPWV的诊断价值及诊断界值。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收缩压(SBP)、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脂肪肝患病率、RWPWV高于正常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WPWV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OR=8.403,95%CI(5.361,13.171),P<0.001〕。ROC曲线显示,当RWPWV截断值取4.58 m/s时,灵敏度为0.698,特异度为0.637,约登指数为0.335,最大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7〔95%CI(0.683,0.751)〕,与机会一致性诊断(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RWPWV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诊断价值;RWPWV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佳界值为4.58 m/s;RWPWV作为筛查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方法,操作简单、经济、适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2型糖尿病(DM)、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DM)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差异。方法:测定115例EH、78例DM、98例EH+DM患者及136例健康人的血压、脉压差、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baPWV,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EH组、单纯DM组baPWV值明显低于EH+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EH组和单纯DM组间baPWV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升高,该值的升高与血压、脉压差、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成都市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74例,其中男性125例,女性149例,年龄(6668±723)岁。采用日本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 在男性患者,baPWV与年龄(r=0331,P<0001)、收缩压(r=0387, P<0001)、空腹血糖(r=0188, P=0036)和中心动脉收缩压(r=0310, P<0001)呈正相关;在女性患者中,baPWV与年龄(r=0416, P<0001)、收缩压(r=0558, P<0001)、舒张压(r=0184,P=0025)、空腹血糖(r=0201, P=0014)和中心动脉收缩压(r=0465, P<0001)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年龄、收缩压、中心动脉收缩压、增强指数、踝臂指数是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收缩压、中心动脉收缩压、增强指数和踝臂指数与baPW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炎症介质(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及PWV作为心血管危险预测因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1例高血压患者按高血压不同水平分组观察,对照组为6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各组的颈动脉-股动脉PWV,取10个测值的均值作为最后的PWV,同时测定101例高血压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FIB、CRP。结果高血压患者组的PWV、CRP、FIB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高血压患者的PWV、CRP、FIB也逐渐升高,高血压1级与3级间达极显著差异;随着高血压患者的PWV增加,CRP和FIB也逐渐升高;不同组别PWV均值与相应组别的CRP和FIB呈正相关,并且尤其与FIB呈显著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的PWV、CRP、FIB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升高;高血压患者的PWV与炎症指标(CRP、FIB)密切相关,作为心血管危险的独立预测因素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度及大小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2名健康人员则设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人员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大小动脉弹性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均大于对照组,而大小动脉弹性则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3级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均大于1级及2级患者,而大小动脉弹性则均小于1级及2级患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高于健康人群,而大小动脉弹状态则差于健康人群,且不同血压分级患者之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入选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基础PWV,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常规组选用厄贝沙坦和硝苯地平缓释片,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降压药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1/d次,治疗6个月,重复测定PWV。结果两组血压控制良好,阿托伐他汀组的收缩压、舒张压、PWV分别低于常规组,收缩压、舒张压、PWV,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除降低血脂外,还具有降压及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WV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冠心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入选102例在本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按冠脉造影的结果 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进一步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所有入选者在冠脉造影前用日本欧姆龙科林一起同步记录两侧baPWV,用超声检测cIMT.结果 冠心病组baPWV、c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中baPWV、cIMT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加重均有增高趋势,其中多支病变、双支病变组baPWV和cIMT均高于单支病变组、对照组,单支病变组baPW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选入的患者baPWV和cIMT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呈正相关(r=0.451,P<0.001).在控制了吸烟、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r-0.391,P<0.01).结论 baPWV和cIMT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动脉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择149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颅外段颈动脉斑块指数(PI).分别以全天平均脉压(PP)第33及第67百分位数(57及67 mm Hg)为界值,将所有病例分为A、B、C三组,比较各组P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总动脉(CCA)狭窄发生率.结果 ①颈动脉PI与平均收缩压、PP均呈正相关,P<0.01;②A、B、C三组间年龄及颈动脉PI呈上升趋势,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CA狭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③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 19.309,95%CI为2.001-186.306,P<0.05)、PP(OR 2.063,95%CI为1.215~3.506,P<0.01)是CCA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颅外段颈动脉PI与PP显著相关.年龄、PP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评价AASI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动脉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自动测量装置测定baPWV。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n=28)、IMT增厚组(n=42)和斑块形成组(n=34)。根据动态血压参数按照文献方法计算AASI,比较三组的动态血压指标、AASI及baPWV,并对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AASI、baPWV与颈动脉IMT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24 h脉压(24 hPP)在IMT增厚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AASI、baPWV在IMT正常组、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AASI及baPWV均呈正相关(r=0.604、0.587,P<0.01),AASI与baPWV呈正相关(r=0.0567,P<0.01)。结论24hPP、AASI以及baPWV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但AASI是更简易的评价早期动脉硬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 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 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