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药物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肥厚型心肌病(HCM)和冠心病(CAD)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种疾病。然而,两病并存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本研究分析了HCM合并CAD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特点及药物治疗,以供诊治参考。  相似文献   

2.
1995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共接诊被误诊为冠心病的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HCM)16例,现作一临床分析并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①性别年龄:男4例,女12例;年龄61~78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冠心病心电图的异同。方法本文选择了3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年龄32~58岁,男性18例,女性12例。另选32例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年龄36~61岁,男性17例,女性15例。对两组患者做心电图检查,并对比观察两组心电图在治疗前后的不同及相互差异。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ST段压低、倒置T波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易分辨。两组R波差异明显,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在ST段压低、倒置T波、R波方面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尤其是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除仔细分析心电图结果外,还应结合其病症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辨别患者病情,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冠心病的心电图,并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冠心病患者59例(A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5例(B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胸前十二导联ECG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ECG差异。结果 A组R波(>0.25 mV)为70.91%(39/55),高于A组50.85%(3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ST段压低84.75%(50/59),高于B组65.45%(3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波倒置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特别是典型症状易被误诊为冠心病,临床可应用ECG进行检查、分析,并结合临床症状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6.
老年期及老年期肥厚型心肌病:附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昶  赵德容 《天津医药》1992,20(1):16-19,F002
  相似文献   

7.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类似冠心病 ,但经其它辅助检查不支持冠心病的诊断。现报告我院所见 7例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心电图认识。1 临床资料病人 7例 ,男 6例 ,女 1例 ;年龄 1 9~ 49岁 (平均 38岁 ) ;病程 3个月至 5年。临床均无心绞痛表现 ,其中 6例男性均在健康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而来本院就诊。临床诊断均依据二维超声心动图 ,心尖局限性心肌肥厚约 2 0~3 0cm ,无左室流出道梗阻 ,左室内径正常 ,无瓣膜病变。心电图表现 :RⅤ4 、Ⅴ5电压增高 ,伴巨大倒置T波 ,ST段压低表 1  7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例号性别年龄 (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治特点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针对其诊治过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例患者经过内科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获得缓解,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后果。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内科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临床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和心室造影可作出诊断。结论通过药物治疗减弱心肌收缩、减轻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维持正常窦性心律、防止心动过速和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11.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 《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9):23-23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思路与方法。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36例患者,所有病例均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确诊。通过对该3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记录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总结出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和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进一步采用超声心动图确诊。结果根据对3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显示,本组患者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者16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者1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0例。由此可见,心肌肥厚型心肌病也不少见。结论根据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作出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本病组织学特征为心肌细胞肥大、形态特异、排列紊乱。本病病死率较高,多见于青年人,而老年人较少见[1]。由于其许多症状与冠心病症状相似  相似文献   

14.
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已被公认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征性改变,但临床上常因忽视这一表现而将其误诊为冠心病,甚或广泛前壁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我院2010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例,均误诊为冠心病。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35岁,于2010年9月以间断性胸闷,活动后加重1h收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可,血压120/75mm Hg  相似文献   

15.
1病历摘要患者男,41岁。因胸闷、心悸两个月入院。当地医院查心电图(ECG)示:ST-T改变。拟冠心病治疗,然ECG无改善遂来本院就治。体格检查:T36.4℃,R20次/min,P66次/min,BP105/70mmHg。心尖搏动明显,心界向左稍扩大,心率66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  相似文献   

16.
2011年美国ADDF/AHA推出的肥厚型心肌病(HCM)诊断指南对临床HCM诊断和治疗提出了规范的参阅意见,再次强调临床应对HCM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综述就指南中涉及到的HCM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进行概括及解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劳力性呼吸困难多见,有26例(37.4%)。55例有心电图结果中,53例(97.2%)心电图异常,其中45例(82.6%)ST段压低,31例(57.8%)左胸导联T波倒置,27例(48.6%)左心室肥厚,11例(20.2%)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检查示非对称性54例(78.4%),对称性15例(21.6%),心尖肥厚型5例(6.5%),梗阻型12例(18.0%),非梗阻型57例(82.7%)。结论HCM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结合临床表现与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8.
【病例】 男 ,61岁。劳累后出现心前区疼痛 ,持续数秒自行缓解 ,未引起重视 ,2年来共发作 3~ 4次。半个月前清晨因心前区疼痛而醒 ,疼痛向后背部放射伴出汗 ,持续 2~ 3分钟自行缓解 ,无晕厥、黑蒙 ,此后每日发作 1~ 3次 ,活动及休息时均有 ,持续 10分钟左右自行缓解 ,心电图有ST T段改变 ,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服中药治疗 ,效果不明显。既往高血压病史 7年。入院查体 :血压 15 0 /90mmHg ,唇无发绀 ,无颈静脉怒张 ,心界不大 ,心率 70 /min ,律齐 ,A2 =P2 ,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双下肢无凹性水肿。心电图示 :V3 …  相似文献   

19.
李文英  吕坤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904-904
患者,男,65岁,因反复发作劳力性心前区疼痛7年,复发加重1月入院。7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劳力性心前区疼痛,心电图示“V1-V3呈QS型”。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经处理后胸痛消失出院。此后反复发作劳力性心前区疼痛,每次均按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治疗,疼痛能缓解,1月前上述症状再次发作,伴明显心累气促,夜间不能平卧而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20.
肥厚型心肌病核素心室造影结果分析临汾卫生学校附属医院(041000)张继强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能反映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改变,对肥厚型心肌病(HCM)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1,2〕。本文对近几年我院临床确诊的HCM患者的平衡法门控核素心室造影结果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