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头颈部恶性肿瘤切除范围大,颈部血管丰富,渗出物较多,术后需要用负压较大的引流装置引出渗液,以利于颈部皮瓣贴合,减少术区无效腔形成,加速创面愈合<'[1]>.目前各种引流装置很多,负压引流袋负压小(120 mmHg~160 mmHg,1 mmHg=0.133 kPa),易形成血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且不可调节,引流管过长,引流液一部分存于引流管和负压球内,计量不准确,对颈清扫术而言,由于颈部皮瓣剥离面较大,若负压太小,创腔内残液不能充分引出,造成创腔感染影响疗效.我科2007年以来使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引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作用下,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超过自我修复限度而发生癌变的疾病。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仍采用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无论是典型根治术还是改良根治术,手术范围大、损伤大,术中小淋巴管、淋巴网被广泛破坏,创面渗液较多,常致皮下积液,影响皮瓣成活。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感染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有效的引流、及时清除皮下积液对切口愈合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往采用电动吸引器引流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都不能安全有效引流。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4月使用自制玻璃瓶负压引流装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在腮腺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后的应用.方法 30例腮腺患者术后均采用自制的负压引流装置用于术后引流.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面部肿胀轻微,感觉舒适.无一例涎瘘发生.结论 自制的负压引流装置用于腮腺术后的引流,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在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取行颈淋巴清扫术的口腔癌患者80例,按手术时间的先后抽签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引流,对照组给予中心负压引流.在术后第2天评估并记录患者面部肿胀情况,记录术后24 h引流量;记录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例数;在患者伤口拆线时评估伤口愈合情况;记录至引流管拔除期间引流管堵塞例数.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天面部肿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6.00,P<0.05);观察组切口Ⅰ期愈合例数、引流管堵塞例数、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例数分别为40,0,40例,均优于对照组的20,32,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6.67,53.33,80.00;P <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应用于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可有效减少切口肿胀、减少引流管堵塞,有利于患者伤口Ⅰ期愈合,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加强临床观察和术后护理对保证密闭式负压引流球的效果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术后使用负压引流的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经病理证实的颈淋巴结结核患者493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327例,对照组166例。实验组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接负压引流袋行负压引流,而对照组使用橡皮管接普通引流袋行传统引流,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引流管引流时间、局部血肿和伤口窦道的情况、切口Ⅰ期愈合例数及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实验组Ⅰ期愈合率96.02%高于对照组90.96%(P<0.05),局部血肿发生率1.52%低于对照组8.43%(P<0.01),伤口窦道发生率2.14%低于对照组6.02%(P<0.05),引流管引流时间平均3.8d,低于对照组的5.1d。结论 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术后使用负压引流能有效减少切口感染,利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自制颈前负压引流装置,探讨其在用于甲状腺术后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98例使用自制颈前负压引流装置的经验,对制作技巧、观察要点、相关体会讨论分析。结果98例均获成功,97例术后引流量15~160 ml/d,平均33 ml/d,引流时间24~72 h,其中≤36 h者53例、>36~48 h者42例,>48 h≤72 h者3例,平均34 h。结论自制颈前负压引流装置,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价格低廉、效果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变颈部负压引流器的固定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增进舒适感,避免出现脱管、牵拉刺激切口,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将颈部负压引流器放置塑料袋内,再将塑料袋固定在患者手术衣的第一个扣眼内。结果:方便患者取半卧位、坐位或下床活动,促进患者舒适,减少患者负担,患者满意度100%。结论:应用塑料袋将负压引流器固定在患者手术衣第一个扣眼内,固定安全、牢固,操作简单、方便,无需用手托拿,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早生活自理。同时避免脱管、牵拉刺激切口,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痛苦,利于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外科术后采用负压引流可使切口渗出液及积血排出体外,减少死腔形成,减轻感染几率,加速切口愈合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负压吸引装置目前临床上主要有按压式负压吸引装置和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头颈外科术后使用临床常用的负压吸引装置,具有体积大,不易固定,患者下床、翻身活动不便的缺点。我病区采用一次性20 ml注射器,代替临床常用的负压吸引装置,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易发生乳糜漏,其发生率约占颈淋巴结清扫术的1%-2.5%。量较少时的乳糜漏容易处理,较多的乳糜漏处理比较困难。本科近7年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乳糜漏11例,经采用强负压吸引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引流装置在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经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肺复张不满意的气胸患者116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将两只单腔胸腔闭式引流瓶与一条一次性膀胱冲洗管改装组合成负压胸腔闭式引流装置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胸腔引流贮液瓶行负压胸腔闭式引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引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肺复张例数、肺复张时间、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支出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负压引流装置在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中的效果与商家出售的负压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效果同等,但其价格低廉,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行研发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在严重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0月的40例应用自行研发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治疗的Ⅲ~Ⅳ期压疮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同期40例未行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创面清洁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伤口清洁时间、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伤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行研发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在治疗严重压疮患者方面效果较好,且安全可靠、医疗费用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对于肝硬化,腹水量较大的病人,腹腔穿刺是一项重要的有创操作,诊治过程中需反复进行腹腔穿刺,抽吸腹水。传统方法是应用50mL注射器进行反复抽吸,耗时、耗力。对于腹水量较大的病人利用负压原理应用一次性使用引流器(负压吸引器)为病人抽吸腹水,其操作简便,节省体力。2009年以来本科室运用此方法为12例腹水病人进行腹穿抽吸腹水,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用物准备腹腔穿刺包1个,另备一次性使用引流器1个(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使用筒型引流器由筒体压簧、两通接头、乳胶管、调节阀、放气阀等组成,产品采用环氧乙烷灭菌,一次性使用),腹水病人抽吸腹水装置见图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制封闭式负压冲洗系统在乳腺脓肿伤口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乳腺脓肿切开术后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湿性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自制封闭式负压冲洗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肉芽生长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日均换药次数及换药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肉芽生长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日均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换药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湿性换药法相比,乳腺脓肿切开术后采用自制封闭式负压冲洗系统能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费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雪娇  徐滔 《护理研究》2012,26(21):1969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病,不但可引起肠壁本身解剖与功能上的改变,还可导致全身性生理紊乱,病程复杂多变,病情严重者的病死率相当高[1]。癌性不全肠梗阻是腹腔、盆腔内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所致,也是晚期癌症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此种肠梗阻临床一般称为癌性肠梗阻(CBO),通常无法进行外科手  相似文献   

16.
郝玉琴  郭秀珍  蔡云花 《护理研究》2012,26(27):2551-255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频发,多发骨折和截瘫病人增多,此外随着老龄化阶段的到来,老年卧床病人也相应增加,使压疮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尤为突显。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能够使创面血流增快,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从而加快创面愈合。将VSD应用于压疮病人的治疗护理报道很多,但临床工作中,病人应用VSD后,为防止引流部位受压及引流管的压迫、扭曲,经常采取被迫体位,加之压疮病人自身抵抗力低下、营养不良,故其他部位发生压疮的几率增高。为了控制  相似文献   

17.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of trismus in patients who had previously received curative doses of radiation therapy (RT)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 In addition, we assessed if trismus was associated with quality of life deficits and radiation toxicity. Methods and materials Between February, 2005 and December, 2006, 40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head and neck cancer who had received curative doses of RT to the area(s) of the masticatory muscles and/or the ligaments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Differences in trismus inciden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cancer treatment modalities [i.e., RT vs RT/chemotherapy (CT) and conventional RT vs intensity modulated RT]. Quality of life (QOL) was measured by using four questions from the EORTC QLQ-C30 that address pain and difficulty opening the jaw. Scores regarding impaired eating as a result of decreased range of motion of the mouth were derived from the Modified Common Toxicity Criteria (CTCAE Version 3.0). Results Trismus was identified in 45% of subjects who had received curative doses of RT. No differences were noted in the incidence of trismus between RT and RT/CT or between conventional RT and intensity modulated RT (IMRT). Those with trismus demonstrated more QOL deficits than the non-trismus group. Conclusions Curative doses of RT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 result in trismus in a high percentage of patients, independent of other treatment modalities. Trismus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in this population.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al Medicine 2006 Annual Meeting, San Juan, Puerto Rico.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硬脑膜外负压引流在颅内血肿清除术中防止硬脑膜外血肿形成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74例颅内血肿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均采用硬脑膜外负压引流。结果74例患者无1例发生术后硬脑膜外血肿。结论使用硬脑膜外负压引流可以防止术后硬脑膜外血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