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海容 《护理研究》2011,25(4):319-320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疗法(又称Bobath疗法)对双重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9月1日—2009年9月1日来我院康复科就诊的8例双重瘫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并依据下肢运动月龄检查法和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法由康复医师给予康复评定,鼓励进行早期积极康复,8例患儿的家属均配合患儿接受专业康复功能训练,3个月后由同一康复医师采用上述评定方法再次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下肢运动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两项指标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bath疗法能有效地促进双重瘫型脑瘫患儿下肢的正常运动发育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78-4479
着重于分析脑瘫康复患儿运用Bobath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对80例本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脑瘫康复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因而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Bobath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GMFM评分与CPCF评分。观察组CPCF评分、GMFM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obath疗法对CPCF评分、GMFM评分的提高极有帮助,疗效确切,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3.
中医与运动发育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中医配合运动发育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我院 1998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应用中草药熏洗及头针加运动发育疗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脑瘫患儿 10 5例 ,均符合以下标准 :婴儿期出现中枢性瘫痪 ;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它异常 ;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发育落后。10 5例随机分为 4组 ,①试验组130例 ,年龄 <1岁 10例 ,≥ 1岁 11例 ,≥ 2岁 9例。②试验组2 30例 ,年龄 <1岁 8例 ,≥ 1岁 12例 ,≥ 2岁 10例。③试验组315例 ,年龄 <1岁 5…  相似文献   

4.
偏瘫型脑瘫上肢功能的康复是目前儿童康复的难点和热点。镜像疗法作为上肢功能康复的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成本低等优势,近年来也被国内外学者应用于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康复。本文旨在通过综述镜像疗法在偏瘫型脑瘫儿童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偏瘫型脑瘫上肢康复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神经康复重建疗法治疗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4例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推拿、脑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WOND2000F2型神经康复重建仪,对双下肢进行肌电触发的生物反馈刺激。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的变化、用关节量角器测量踝关节被动活动的角度变化,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中D和E功能区进行站立与步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0.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神经康复重建治疗能降低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增加胫前肌肌力和踝关节活动度,明显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15 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 5 0例 (采用针刺疗法 )、康复组 5 0例 (用现代康复疗法 )、综合组 5 0例 (采用针刺结合康复疗法 ) ,3个月后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综合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差值明显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 (P <0 .0 1) ;综合组和康复组治疗后的爬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针刺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综合组和康复组治疗后的爬行能力与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但综合组和康复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疗法是治疗脑瘫的有效方法 ,可提高患儿的ADL和爬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对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37例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20例.除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外,观察组对患儿双下肢进行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中的D项和E项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康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岁以下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共98例,应用PDMS-FM测定其精细运动功能。用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抓握能力标准分(sGr)和视觉运动统合能力标准分(SVI)进行分析。结果:sGr、sVI和FMQ在不同类型的脑瘫之间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四肢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最差,双瘫患儿较好,而偏瘫患儿介于二者之间,两两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3岁以下脑瘫患儿总体的抓握能力较差而视觉运动统合能力较强(P<0.001),四肢瘫患儿在<12月、12—24月和≥24月三个年龄段中,抓握能力均显著差于视觉运动统合能力(P<0.05);双瘫患儿在<12月组中,抓握能力显著差于视觉运动统合能力(P<0.01),在1岁以上的两组中,二者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偏瘫患儿则在12—24月组中,抓握能力显著差于视觉运动统合能力(P<0.05),在<12月和≥24月组中,二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PDMS-FM可以很好地反映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在脑瘫的临床分型和治疗工作中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141-1142
选取我院2014~2015年康复门诊收治的40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Bobath康复疗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矫形支具康复训练,对比两组观察临床康复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各项相关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儿,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中应用Bobath康复疗法,可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各类粗大和精细运动,临床康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脑瘫患儿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框架下的游戏疗法对精细运动功能、发育水平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的89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5例给予ICF-CY框架下游戏疗法。对比两组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发育水平及心理弹性。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抓握(43.56±5.82)分、视觉运动(121.63±18.42)分,均高于对照组(37.63±5.74)分、(108.74±15.71)分(P<0.01);训练后,观察组精细运动(80.89±9.82)分、大运动(84.16±10.65)分、社交(82.71±11.65)分、语言(82.72±12.89)分,均高于对照组(73.67±8.24)分、(74.23±8.81)分、(73.63±10.07)分、(73.23±10.51)分(P<0.001);训练2个月末、训练3个月末,观察组心理弹性(58.97±7.05)分、(74.69±8.52)分,均高于对照组(48.85...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the basics of Bobath Neurodevelopment Therapy (NDT)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s of neurophysiology.
Two factors are continually stressed in therapy: first, postural tension, whose quality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tor coordination, both normal and pathological, and plays a role in shap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normal postural reflex; and secondly, the impact of damage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n the process of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includes the use of inhibition, facilitation, and stimulation by key points of control, preparatory to evoking more nearly normal motor respons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脑性瘫痪( 脑瘫) 的疗效。方法:在社区运用综合康复手段治疗脑瘫90 例,并与在资源中心治疗的78 例比较。结果:168 例总有效率90 .5 % ,社区组91.0% ,资源组89 .9 % ,疗效相似;平均疗程社区组为6.3,资源组为3.5,后者疗程缩短优于前者( P< 0 .01) ;而显效率社区组为58.8% ,资源组为32 .1 % ,前者优于后者( P< 0 .05) 。结论:社区康复和家庭参与为脑瘫康复的一种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巴士球训练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巴士球训练.两组患儿均训练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平衡能力、活动能力及运动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平衡能力、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14.
下肢矫形器在瘫痪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下肢矫形器在脑性瘫痪、偏瘫、截瘫康复治疗中应用的意义,探讨瘫痪康复的有效途径,指导临床实践,帮助瘫痪患者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01/2006-12与矫形器的研制和应用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下肢矫形器,瘫痪,康复”,并限定文献语言为中文.同时手工检索有关专著.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纳入标准:①下肢矫形器的种类、用处.②下肢矫形器在瘫痪康复治疗中应用的效果.③下肢矫形器的改进和发展.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7篇关于下肢矫形器的研制及其在瘫痪康复中的应用的相关报道,排除31篇重复性研究和其他种类矫形器的研究文献,26篇符合纳入标准. 资料综合:下肢矫形器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在脑性瘫痪、偏瘫和截瘫等常见瘫痪性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对提高膝踝关节的控制能力、增强膝踝关节的稳定性、纠正膝反张、膝屈曲、尖足、足内外翻等异常步态、提高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型下肢矫形器的研制与应用使有潜能的患者更大程度地提高了行走能力. 结论:下肢矫形器作为重要的康复辅助器具,已广泛应用到各种瘫痪的康复治疗中.应用下肢矫形器对改善患者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下肢矫形器的改进和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晨间早操在康复科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5月就诊的脑瘫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例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晨间早操。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评分量表)、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评分量表)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晨间早操能更有效地提高住院脑瘫患儿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系统综述感觉统合治疗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主题检索方式,检索Web of Sciences、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1月27日与感觉统合治疗在脑瘫康复中应用的相关文献,提取文献内容,对感觉统合治疗的实施方案、运用于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纳入6篇文献,主要集中在感觉统合治疗对脑瘫儿童姿势控制能力、粗大运动功能、智力水平及认知功能、治疗模式方面的研究。结论感觉统合治疗对于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姿势控制、智力水平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根据儿童的感觉统合障碍程度以及儿童的年龄、性别、耐受性等,为儿童制定合适的康复治疗计划,使得感觉统合治疗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脑瘫患儿除肢体运动障碍外,25%~35%的脑瘫存在流涎症,流涎给脑瘫患儿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如衣服潮湿异味,颊部皮肤刺激,体液减少外,还影响患儿语言发育。另外,心理障碍、社会歧视等方面也不容忽视,给患儿生活带来很大困难。我院康复中心多年来就脑瘫患儿流涎症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技术筛选出想象策略的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4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运用fNIRS技术筛选出有效的想象策略进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不固定想象内容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治疗前后采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UE、ARA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fNIRS技术筛选出的想象策略进行运动想象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运动相关脑区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