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目的]评价新方法灌肠效果.[方法]将108例肾衰竭药用炭灌肠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实验组用新方法灌肠,对照组用传统方法灌肠.比较其药物保留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并评价治疗的有效率及病人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药物保留时间延长(P<0.01);治疗后Scr、BUN、Ua较低(P均<0.05);对BUN、Scr、Ua的吸附总有效率较高(P<0.01);病人不良反应症状较少(P<0.05).[结论]新灌肠方法行药用炭液灌肠,能延长药物在肠内停留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可控式压力医用灌注器在药用炭灌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判可控式压力医用灌注器在药用炭灌肠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用可控式压力医用灌注器灌肠,对照组用注射器灌肠。记录灌药时间、药物保留时间、患者有无腹胀、肛门坠胀感,以及治疗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变化。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灌药时间缩短(P0.01);药物保留时间延长(P0.01);患者主观症状减少(P0.05);治疗后Scr、BUN、Ua降低(P0.001)。结论可控式压力医用灌注器行炭液灌肠,能延长药物在肠内停留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药用碳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药用碳(爱西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药用碳30片,研碎稀释于透析液100ml中,保留灌肠,2次/d,疗程14d。在治疗前后,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液,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血清尿酸(UA)等指标。结果药用炭灌肠后BUN、Scr、UA均在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1,P〈0.05),Hb、TP、A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用碳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有明显疗效,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非透析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探讨改进。[方法]对120例慢性结肠炎病人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注射器接尿管(代肛管)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P〈0.01),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物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灌肠方法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及对慢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9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方法。[结果]两组病人灌肠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灌肠天数、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灌肠方法能够有效地延长灌肠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从而提高疗效和缩短灌肠天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时辰中药保留灌肠对药物保留时间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辰时(7:00—9:00)进行灌肠,对照组在常规时间戌时(19:00—21:00)进行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观感受和不良反应、灌肠前排便率、灌肠后出现便意感程度、灌肠后药物保留时间、灌肠前后血肌酐( Scr )、尿素氮( BUN)、尿酸( Ua)的变化。观察周期为30 d(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肛门疼痛、肛门坠迫感与对照组相比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灌肠后出现便意感的人次数及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前平均排便率观察组为83.3%,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52,P<0.01);药物保留时间观察组为(324.12±129.47)min,对照组为(225.32±104.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5,P<0.01);两组患者灌肠后血BUN、Scr、Ua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辰时(7:00—9:00)中药保留灌肠可以增加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并可提高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使用微量泵灌肠法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微量泵灌肠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灌肠法,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灌肠液保留时间、不适反应、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氨水平、病人满意度及护士对两种灌肠法的操作难易度等情况。[结果]两组灌肠液保留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氨水平、不适反应发生率、病人满意度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士对两种灌肠法的操作难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泵灌肠法对肝性脑病病人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可延长灌肠液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进中药结肠透析灌肠方法,改善灌肠过程中患者的主观感受,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透析效果。方法:采用单盲法将120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方法,两组均记录药物保留时间及患者主观感受和不良反应(腹胀、腹痛、肛门疼痛、肛门坠迫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腹胀、腹痛、肛门疼痛,肛门坠迫感减轻(P〈0.01),药物保留时间也明显延长(P〈0.01)。结论:改进后的保留灌肠方法效果较好,适用于慢性肾衰患者行中药结肠透析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中药结肠透析灌肠方法,改善灌肠过程中患者的主观感受,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透析效果。方法:采用单盲法将120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方法,两组均记录药物保留时间及患者主观感受和不良反应(腹胀、腹痛、肛门疼痛、肛门坠迫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腹胀、腹痛、肛门疼痛,肛门坠迫感减轻(P〈0.01),药物保留时间也明显延长(P〈0.01)。结论:改进后的保留灌肠方法效果较好,适用于慢性肾衰患者行中药结肠透析操作。  相似文献   

10.
佟晓霞  史宝松 《全科护理》2011,9(19):1703-1704
[目的]观察自拟祛瘀化癥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桂枝茯苓丸,观察组采用自拟祛瘀化癥汤保留灌肠。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及观察组病人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4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后痛经症状、伴随症状和局部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自拟祛瘀化癥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优于口服桂枝茯苓丸。  相似文献   

11.
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绍娟  李春联  叶石才 《全科护理》2010,8(31):2834-2835
[目的]观察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4h为27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灌肠液外溢4例,对照组12例。[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应用改良保留灌肠法优于传统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12.
孙春田  任广琴  张宪昭 《全科护理》2014,(26):2417-2419
[目的]探讨大黄颗粒保留灌肠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与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40例 SAP 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按照SAP的常规处理原则进行治疗,观察组配合应用大黄颗粒保留灌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病人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自主通便时间、C反应蛋白(CRP )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中转手术的比例。[结果]观察组病人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自主通便时间、CRP 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颗粒保留灌肠辅助治疗SAP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赵飞跃 《当代护士》2009,(10):69-70
目的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双腔球囊乳胶导尿管代替一次性肛管,用一次性输液器控制注药速度,球囊内注水防止药液外溢,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体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均〈0.01)。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灌肠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灌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改良法保留灌肠,两组患者每晚均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及治疗两个疗程后疗效及患者对灌肠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药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灌肠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灌肠法行小剂量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长,疗效好,舒适、简便,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5.
黄雪芬  屈伟荣 《全科护理》2014,(14):1265-1266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的效果。[方法]将62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连续治疗21d,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和61.29%,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谭煦  钟梅香  赵瑞琴 《全科护理》2013,11(5):440-441
[目的]观察痔疮术后病人常规疗法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内痔注射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行中药坐浴、TDP灯照射伤口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6d后观察两组病人伤口疼痛、水肿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术后伤口疼痛及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疗法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痔术后病人可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7.
欧阳红娟 《全科护理》2009,7(25):2257-2259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危重症病人肺部感染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78例危重症肺部感染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组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对照组应用普通吸痰机常规吸痰。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变化情况、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64.1%);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危重症病人肺部感染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观察组先行结肠透析,之后以中药制剂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11盘床症状和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SCr、BUN、β2-MG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中药灌肠治疗CRF有一定疗效,而结肠透析配合中药制剂保留灌肠治疗CRF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