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膀胱癌病人行结肠原位代膀胱术后如出现尿失禁需留置尿管,大多数老年人尿道括约肌松弛及盆底肌肉松弛,易造成留置尿管后尿道外口漏尿[1].我科2009年收治膀胱切除术+结肠原位代膀胱术后留置尿管病人1例,尿道外口常出现间断无意识性漏尿,臀部皮肤长期被尿液浸润致浅Ⅱ度压疮,自使用一次性尿路造口袋后,臀部皮肤干燥,压疮愈合.现将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老年病人由于前列腺增生、肥大以及尿道狭窄等原因引起急性尿潴留,行膀胱造瘘留置尿管,可有效解决病人的痛苦。但由于机体功能减退,自身基础疾病多等原因,长期置管会带来感染、出血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有报道,长期留置尿管,感染率与插管时间成正比,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因此应尽可能及早拔管。但对于膀胱功能减退、不能拔管的病人就只能永久置管。我们对35例80岁以上长期置管的老年病人进行观察,分析引起感染的原因,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病人治疗的连贯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全膀胱切除术患者尿路造口解决了排尿这一生理需求,造口袋的使用解除了患者收集尿液的困扰,但常规更换尿路造口袋后,尿液容易积聚在造口周围,浸渍底盘或粘胶部分,使粘胶软化粘稠呈饴糖状而失效,造成漏尿,需1~2d更换1次造口袋,甚至有的患者每天需更换2~3次。频繁更换造口袋,易造成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同时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生活和心情。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们根据临床需要,对已有的尿路造口袋 相似文献
4.
陈小芹 《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2014,(5)
正全膀胱切除术患者尿路造口解决了排尿这一生理需求,造口袋的使用解除了患者收集尿液的困扰,但常规更换尿路造口袋后,尿液容易积聚在造口周围,浸渍底盘或粘胶部分,使粘胶软化粘稠呈饴糖状而失效,造成漏尿,需1~2d更换1次造口袋,甚至有的患者每天需更换2~3次。频繁更换造口袋,易造成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同时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生活和心情。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们根据临床需要,对已有的尿路造口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求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并发症少、价格低廉的男性尿失禁患者护理的方法。方法将男性尿失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保鲜袋接尿。实验组使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接尿。观察两组漏尿发生率、皮炎发生率、护理人员平均每日用于失禁护理的时间及每日平均费用情况。结果实验组漏尿发生率、皮炎发生率、护理人员平均每日用于失禁护理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平均每日费用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尿路造口袋护理男性尿失禁患者,能减少漏尿发生的频率,降低因漏尿而引起的皮炎,减少了护理人员用于失禁护理的时间,且临床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7.
肠造瘘病人术后由于造瘘口失去括约肌的控制,易使灌肠液从造瘘口流出,导致灌肠效果不理想。自2000年以来,我科使用一次性气囊尿管为造瘘病人灌肠18例次,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男性脑肿瘤病人术前留置尿管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男性开颅术后病人对留置尿管的耐受性,避免因尿管刺激引发躁动,探讨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将142例男性脑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全身麻醉前30min留置尿管组(对照组)和全身麻醉后15min留置尿管组(观察组);观察两组病人留置尿管前及留置中生命体征及术后对尿管的耐受性。[结果]两组病人留置前、中生命体征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病人术后不适反应明显轻于观察组病人。[结论]男性脑肿瘤手术病人麻醉前30min留置导尿,有利于减少术后诸多不适反应,避免因尿管刺激而引发的并发症,对病人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一种简便的留置尿管病人夹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对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拔管前需训练膀胱张力.使拔管后能尽早恢复膀胱功能。常用止血钳或其它夹子夹闭引流管以阻断尿液流出,使尿液在膀胱内储存一定时间达到一定量后再排出体外。这种方法由于夹子的剪应力作用使尿管或尿袋引流管容易发生变质,取材不便,影响膀胱功能训练。近几年在我科采用一次性尿袋的帽套代替止血钳或夹子夹闭尿管,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苏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6(29):12-13
留置尿管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重要护理措施,如患者病情重、病程长,而且长期卧床,不习惯在床上排便,就会引起尿潴留的现象,必要时必须进行留置尿管,来减轻患者的痛苦[1].如果留置尿管处理不当,不但会造成泌尿系感染,延误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从而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给患者和家属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留置尿管的进一步认识,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也被广泛用于此类疾病的辅助治疗[2].因此,为提高留置尿管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发生感染,探讨留置尿管患者泌尿系感染的护理体会,特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留置尿管导致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苏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2-13
留置尿管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重要护理措施,如患者病情重、病程长,而且长期卧床,不习惯在床上排便,就会引起尿潴留的现象,必要时必须进行留置尿管,来减轻患者的痛苦[1].如果留置尿管处理不当,不但会造成泌尿系感染,延误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从而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给患者和家属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留置尿管的进一步认识,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也被广泛用于此类疾病的辅助治疗[2].因此,为提高留置尿管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发生感染,探讨留置尿管患者泌尿系感染的护理体会,特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留置尿管导致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苏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8)
留置尿管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重要护理措施,如患者病情重、病程长,而且长期卧床,不习惯在床上排便,就会引起尿潴留的现象,必要时必须进行留置尿管,来减轻患者的痛苦[1].如果留置尿管处理不当,不但会造成泌尿系感染,延误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从而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给患者和家属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留置尿管的进一步认识,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也被广泛用于此类疾病的辅助治疗[2].因此,为提高留置尿管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发生感染,探讨留置尿管患者泌尿系感染的护理体会,特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留置尿管导致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泌尿系外伤患者导尿管留置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泌尿外科收治的138例泌尿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8例患者中行导尿管术后并发尿路感染42例,感染率为30.43%。年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并发糖尿病、导尿次数、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前应用抗生素是泌尿外伤患者导尿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泌尿系外伤导管术后并发UTIC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对患者采用综合预防措施将有助于降低尿路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UCUTI)在临床上较常见,属于医院内感染。2006年7月—2009年6月收治UCUTI病人22例,均符合UCUTI诊断标准。随着原发病的治愈和拔除/更换尿管UCUTI也随之治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2006年7月—2009年6月共收治UCUTI病人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59±12)岁;原发病种:慢性肾盂 相似文献
18.
19.
留置导尿致泌尿系感染的常见菌群及其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留置导尿致泌尿系感染的常见菌群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采取易行实用的预防对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从2000年5月—2003年5月因留置导尿致泌尿系感染而分离出的193株病原菌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分离出19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18株(61.1%),革兰阳性球菌49株(25.3%),真菌26株(13.5%)。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5.8%)、白念珠菌(10.9%)、粪肠球菌(9.3%)、肺炎克雷伯菌(8.3%)、铜绿假单胞菌(5.7%)和表皮葡萄球菌(5.7%)。药敏试验结果提示除真菌外的大多数病原菌出现多重耐药性。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派酮一舒巴坦、头孢西丁和阿米卡星较为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16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酶率23.2%。结论:留置导尿致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最常见,其次为白念珠菌、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合理使用各种侵袭性诊疗技术及抗生素对有效控制泌尿系感染和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