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5,(5):588-589
目的分析心可舒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51例给予心可舒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51例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疗效,并记录两组对象用药前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与疼痛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98%(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下降至(1.16±1.06)次/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降低至(3.85±1.16)min,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用量减少至(0.68±0.13)片/d,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心可舒联合氯吡格雷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肌细胞缺血状态,延长患者的心肌舒张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丹参舒心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n=38)按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联合治疗组(n=40)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每日加服氯吡格雷75 mg和丹参舒心胶囊2粒/次,3次/d,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周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及3月内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电图ST段下移及T波倒置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1.6%);联合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7.5%,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丹参舒心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买泓 《现代保健》2013,(24):11-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合贝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载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肌梗死、死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期间,观察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150 mg/d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75 mg/d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心肌缺血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18.6%(P <0.05)。结论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具有一定效果,但75 mg/d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方案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冠心病严重三支病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6例无法行PTCA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冠心病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合用可明显缓解严重冠脉三支病变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尤其是高敏C-反应蛋白〉9mg/ml的患者,而出血不良反应无显著增加。结论替罗非班为治疗严重冠心病患者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各危险分层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用药4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控制心绞痛,明显改善症状,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明显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UA各危险分层组中的疗效肯定且安全,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总有效率(92.00%)明显优于对照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UAP疗效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9.
吕磊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7):1132-1133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接受紧急PCI术治疗,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等常规的临床治疗,替罗非班组患者在以上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进行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替罗非班组患者在梗死后心绞痛及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5),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紧急PCI术中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进行联合治疗,能降低复合终点的发生率,且出血事件发生率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通心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6.6%,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功能无异常变化,且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并可改善心电ST-T段变化,且用药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64例因冠心病心绞痛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象,对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方案以及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方案,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时持续时长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时持续时长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15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观察组,口服吲哚布芬以及氯吡格雷。治疗6周后,分析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心绞痛频率和持续时间均降低,观察组发作频率(3.1±1.1)次/d,持续时间(42.1±2.7)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4.6%,对照组达8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仅有3例轻微出血症状,1例白细胞减少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运用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的治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湖南旺旺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包括普通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加用替罗非班后,患者的出血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可有效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可使患者的出血率轻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变化不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cTNI水平和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ACE事件发生率为1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减少超敏C反应蛋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黄静萍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9):1392-1393
目的探讨与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0年就诊的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与记录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9例,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49例,总有效率为81.6%;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χ2=10.26,P〈0.05)。两组临床指标变化经比较,对照组ST变化指标治疗前后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ST变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指标其治疗前后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61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80例)和替格瑞洛组(8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氯吡格雷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替格瑞洛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小板凝聚率、细胞因子与相关炎性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替格瑞洛组的NIHSS评分、血小板凝聚率、MMP-9和Ang-Ⅱ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VEGF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P <0.05)。两组的hs-CRP、 IL-6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相当,但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康复率,本文就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7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加行通心络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病情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心电图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的效果十分理想,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灌注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早期组(52例)术前6h使用替罗非班,晚期组(52例)于冠脉造影术后使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PCI术前、术后的TMPG分级,PCI术前测定CK-MB、cTNI,术后于12h、24h复查,观察PCI术后住院期间及1个月后心脏事件(复发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死亡)和并发症(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结果与晚期组相比,早期组术前、术后心肌灌注获得TMPG2-3级比率分别为61%和76%,明显高于晚期组(分别40%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PCI术后12h、24hCK-MB、cTNI升高水平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期间1个月后的心脏事件、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的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PCI术后心肌灌注血流,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释放,并没有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剂量抗血小板聚集药治疗急性心梗患者静脉取血后局部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关系,寻找最佳按压时间。方法选取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术前拜阿司匹林300mg,氢氯吡格雷300mg,嚼服,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4h左右,拜阿司匹林100mgQD口服,氢氯吡格雷150mgQD嚼服,3d以上患者150例,分为三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按压时间分别为5min,10rain,15min,观察有无皮下出血及皮下出血的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发现,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术前拜阿司匹林300mg,氢氯吡格雷300mg,嚼服,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4h左右,拜阿司匹林100mgQD口服,氢氯吡格雷150mgQD口服,3d以上患者静脉取血按压10min即能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为最佳按压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86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43例冠心病基础治疗上加用氯吡格雷(泰嘉)治疗,对照组单用基础治疗,观察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非致死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再次住院率、因症状再发血运重建率、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血管事件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间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在冠心病基础治疗上加用氯毗格雷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