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提高肾上腺隐匿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意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上腺隐匿性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术前均行B超、CT及实验室检查,拟诊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瘤4例、肾上腺隐匿性嗜铬细胞瘤11例。结果15例均手术切除肿瘤,其中开放手术9例,后腹腔镜手术6例。术中出现血压波动10例,硝普钠控制高血压,去甲肾上腺素处理低血压;4例拟诊肾上腺皮质腺瘤术中均出现血压波动,余11例血压波动6例,其中服用酚苄明患者无明显血压波动。术后病理均为嗜铬细胞瘤。14例术后随访3个月~8年,血压正常,肿瘤无复发。结论综合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诊断意识;术前常规应用仅受体阻滞剂及扩容治疗,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后腹腔镜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2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术前准备、麻醉管理、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等经验。结果术前高血压28例,无典型症状4例。全部手术切除。肿瘤直径3.5~11cm,术后血压正常27例,仍需降压药物治疗5例。31例治愈,1例术中死亡。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麻醉和严格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无典型症状的嗜铬细胞瘤,术前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儿童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11年来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复习文献。结果:24 h尿香草苦杏仁酸(vanillylmandelic acid,VMA)增高4例;血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增高6例;超声、CT、MRI检查均有阳性发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2例。全部患儿均在全麻下手术成功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术后随访1~13年,5例无瘤存活至今,1例复诊发现肿瘤多发转移,家长放弃进一步治疗,2月后死亡。结论:虽然术前充分准备如扩容、控制血压,术中减少对肿瘤的挤压避免术中突然出现恶性高血压、控制术后低血压是至关重要的,但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治方法;组织病理学鉴别肿瘤良恶性很困难;若儿童伴恶性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心悸、视力障碍或腹痛,需警惕此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技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结果 6例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均成功,术后恢复良好,平均手术时间112 min,平均出血量120 m L,术中平均补液量4 660 m L。2~4 d拔除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 d。无明显外科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结论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正确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者娴熟的操作技巧,可以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嗜铬细胞瘤属儿茶酚胺类分泌过多的功能性肿瘤,临床上以高血压为主要症状,但也有少数病例症状不典型而难以诊断。我院遇到1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因无高血压症状而术前漏诊,在术中意外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探讨肾上腺外和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12例肾上腺外和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在充分术前准备后, 经腹行肿瘤切除术.结果:12例均手术成功,无并发症出现,术后症状消失,尿香草基杏仁酸降至正常.结论:经腹手术是治疗肾上腺外和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有效途径,囊内剜除术可减少损伤和出血,膀胱镜检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2008年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5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5例患者中,2例为多发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手术共切除7个肿瘤,瘤体直径1.5cm~10.0cm,平均7.1cm。术后随访15个月~8年,平均3.8年。本组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定性诊断主要依靠血、尿儿茶酚胺及尿香草扁桃酸(VMA)检查。术前控制血压、补充血容量及纠正心律失常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方式以开放手术为主,但在定位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可以尝试腹腔镜手术切除。术后需终生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无功能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水平,完善其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无功能巨大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切除肿瘤,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随访3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无功能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但最终确诊仍需结合病理活检结果。早期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措施,而术前充分扩容、控制血压、术中密切监测血压波动并及时作出相应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术后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2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高血压23例(96%),尿VMA检查24例,阳性21例(88%),B超、CT及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5%,96%及100%。全部病例经手术切除肿瘤并经病理证实,良性23例(96%),恶性1例(4%),术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内分泌学及影像学检查,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监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嗜铬细胞瘤是一种产生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的嗜铬细胞。位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由于其异位性和缺乏特异性症状,在临床上极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据报道,对于无症状的患者,术前未明确诊断且未进行充分术前准备将导致死亡率上升高达47%[1]本院麻醉科术中处理未预料的异位嗜铬细胞瘤一例,结合文献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嗜铬细胞瘤属少见的肾上腺髓质功能性肿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干扰了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若术前不予以充分准备,在术中血压波动大,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我科近5年来收治了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经过术前充分的扩容、补充血容量等准备,术中严密监测,术后精心护理,未发生任何并发症,20天左右均康复出院。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分别为18岁、24岁、34岁、45岁,左侧肿瘤2例,右侧2例,瘤体直径4cm~5cm。临床症状3例为阵发性高血压、心悸、心率在100次分以上为主,1例有持续性高血压,其中3例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进行探讨,提高疾病诊断效率,减少误诊。方法:对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7例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CT和MRI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两种影像资料的特征。结果:本组17例患者均为单发瘤,10例右肾上腺,7例为左肾上腺;CT术前的诊断为嗜铬细胞瘤9例,诊断准确率为88.9%,1例误诊为神经鞘瘤;7例MRI术前诊断为嗜铬细胞瘤,诊断准确率100%。结论: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可有效提升术前诊断准确率,确保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 本院1956—1977年收治经手术证实之嗜铬细胞瘤10例及外院会诊2例,共计12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20—50岁占9例。最幼15岁,最老54岁。症状出现时间2月至13年不等。高血压类型:持续性3例,阵发性7例,高血压史不详2例。肿瘤部位在肾上腺内6例,其中右侧4例,左侧2例。在肾上腺外6例,其中腹主动脉旁5例,颅内1例。经病理检查9例为良性嗜铬细胞瘤,2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另1例未作病理检查。结果手术死亡2例。余8例高血压患者中7例切除肿瘤后血压均明显下降。1例肿瘤未切除,因肿瘤和腹主动脉粘连紧密,术前诊断不清,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 ,本人在进修学习期间 ,分析了 136例嗜铬细胞瘤病历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6例 ,男 71例 ,女 6 5例 ,临床高血压 131例 ,其中阵发性高血压 5 9例 ,持续性高血压 72例 ,无高血压症状 5例 ,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外 14例 ,其中 2例位于膀胱 ,其余位于肾上腺内 ,13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2 诊断依据 定性诊断 :136例全部行尿儿茶酚胺测定 ;定位诊断 :136例全部行超声、CT、MRI、131I-MIBG检查 ,36例行血管造影检查。1.3 术前准备 使用α -受体阻滞剂 ,起始用量酚苄明 10mgq8h或…  相似文献   

15.
报道恶性嗜铬细胞瘤20例,占本院近40年来收治嗜铬细胞瘤总病例数的10.5%。20例中表现有高血压17例,尿儿茶酚胺升高16例。肿瘤位于胸腔纵膈2例,肾上腺3例,腹主动脉旁7例,盆腔4例,膀胱壁4例。手术所见及长期严密随访是早期诊疗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关键。并就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依据、误诊原因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32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过程.术前均行超声、CT、膀胱镜及儿茶酚胺(CA)和香草基扁桃酸(VMA)检查,32例术前均获得定位及定性诊断.所有病例术前准备10~14 d后,行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果:32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病理均明确诊断,无恶变;术后均随访1~7年,血压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超声、CT、膀胱镜是最主要的定位诊断,CA 和 VMA 是最主要的定性诊断;手术是治疗膀胱嗜铬细胞瘤的最有效方法,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仍是嗜铬细胞瘤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刘志贵 《华夏医学》2001,14(4):500-502
嗜铬细胞瘤虽为良性肿瘤 ,但临床表现极为险恶 ,手术与麻醉风险极大 [1 ] 。我院自 1992~ 2 0 0 0年对 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施行了肿瘤切除术无 1例死亡 ,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 8例 ,男性 6例 ,女性 2例 ,年龄 2 5~ 6 8岁。肿瘤发生在肾上腺 7例 ,高血压 7例 ;心电图检查 :窦性心动过速 6例 ,其中 2例合并左室肥大并劳损 ,频发性室性早搏1例 ;血糖、尿糖增高 4例。本组术后经病理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2 术前准备 术前均用酚苄明 2 0 mg,3次 /d,2周以上 ,视血压、脉搏调整剂量 ,血压或心率控制不好者加用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1992年以来收治的16例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12例(75%),其中14例尿VMA高于正常,B超、CT和MRI定位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7.5%、87.5%、100%。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15例,恶性1例;肿瘤位于肾上腺者15例(93.7%),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6.3%)。结论:强调定性和定位诊断的重要性,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27例,其中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1例,右侧14例,双侧1例.结果27例后腹腔镜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时间150-191min,平均176min,术中出血90-135ml,平均102ml,术后住院时间5±2d,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中、术后未发生重大并发症,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安全可行的,能充分体现腹腔镜手术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腹腔镜手术很好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4例单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22例,侧卧位,经腹膜后途径的腹腔镜下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开腹组22例,行传统的外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观察记录术中出现高血压的次数、低血压的次数、血压波动的幅度、升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结果 手术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出现术中高血压的比例腹腔镜组比开腹组低,肿瘤切除后出现术中低血压的比例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术后疼痛程度较轻.结论 腹腔镜组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传统外科手术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