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出热(EPidemic haemorrhagic fever简称EHF)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血压下降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等为临床主要特征。临床过程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根据出血热的临床及病理上的损害特点,可分为有肾损综合征型和无肾损综合征型两种类型。流行性出血热即为有肾损综合征型;我国新疆地区所发现的出血热则为无肾损综合征型,也称新疆出血热、由蜱传播,国内已分离出病毒。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滩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鼠类是主要传染源。肾综合征出血热有三大主症:发热、出血、肾损害。典型病历经过五期: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相似文献   

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和急性肾衰竭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急性肾衰竭是其主要死亡原因,其中又以少尿期为多见。我地区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地,在少尿期除应用血液透析治疗外,应用前列地尔静脉注射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可明显缩短少尿期,降低血肌酐,减少死亡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易银  李威  张薇  代丽丽  郭彩萍 《北京医学》2011,33(12):1021-1022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发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典型病例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3大主征及发热期、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所制定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对以往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护理措施得当,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患者顺利渡过此期,进入下一病程。结论:熟悉发热期病程发展,注意病情观察,提高预见性,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出血热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是患者安全度过病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肾综合征出血热(下称肾综出血热)是一种由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已成为对人民健康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典型病程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如何积极有效地防止肾综出血热患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我县地处闽东山区,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每年秋冬季和春季是本病的流行期,秋冬季为高峰流行期。多年来,经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护士长:今天查房的内容是有关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急救知识和护理。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以急性起病,三大主症(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为主要特征,常见并发症是心衰和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腔道出血和继发感染,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是能治愈的。下面请责任护士报告病历。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an tan virus)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典型病例临床上可分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近年来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在我们确山每年还有死于出血热少尿期病人,现将我院2002~2004年10月收治的出血热各  相似文献   

9.
刘凤莉  黄峰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1100-1100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并伴有全身多脏器损害病死率较高,现将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分为5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因对高热无特殊的治疗方法,常使高热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为此,我们采用了中药成品制剂安宫牛黄丸100例进行临床治疗,收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把临床分析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与肝脏损伤的关系,我们对9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进行肝功能指标的追踪观察.结果表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发热期肝功能指标已发生明显的异常,少尿期持续或缓慢下降,进入多尿期后下降较迅速,至恢复期趋于恢复,表明肾综合征出血热时发病早期已发生肝细胞损伤,而且最明显.肝脏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多脏器损伤中的重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12.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主。典型病例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其中少尿期并发急性脑出血是出血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做好少尿期液体管理 ,防止脑出血发生 ,是降低出血热死亡率的一个重要环节。1 临床资料1998年 7月~ 1999年 12月我科共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 4 8例 ,其中男 37例 ,女 11例 ,2例并发急性脑出血。2 护理2 1 按传染病常规护理 ,进行虫媒隔离。2 2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防止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及脑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症出血热,为自然免疫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和恢复期.  相似文献   

14.
周影  赵勇  包淑萍 《北京医学》2011,33(6):478+483-478,48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特征。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5期临床经过,易并发多器官损害及功能衰竭[1]。  相似文献   

15.
<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鼠为主要传染源。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是以发热、休克、出血或肾功能损害为主要表  相似文献   

16.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由于EHFV对人体呈泛嗜性感染,因而能引起多器官损害。在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移行阶段都可并发肺损害,其发生率在60%左右一,本文对8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肺功能损害作观察,以便明确HFRS患者肺功能损害的形成原因、程度及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属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呈现季节性发病特点,每年4月~6月为小高峰,11月至来年1月为大高峰。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临床经过,为一自限性疾病[1]。临床以急性起病、发热、出血、低血压和肾脏损害为特征,可并发全身系统损害,现将并发心脏损害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观察对象我院自2001年至2003年10月共收住肾综合征出血热197例,并心脏损害76例中,小高峰26例,大高峰50例;男56例,女20例,年龄15岁~72岁;发热期入院53例,低血压休克期入院8例,少尿期入院15例。患者既往无器质性心脏…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低血压及肾损害,典型者呈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本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死率高,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20.
肾综合征出血热起病急 ,病情凶险 ,近年来抗病毒治疗对缩短病程、减轻脏器损害 ,减少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科自 1997~ 2 0 0 1年应用干扰素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98例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9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均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早期的住院患者。诊断依据符合 1996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分为治疗组 49例 ,对照组 49例。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无论是治疗组、对照组均按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变化 ,按每期的治疗原则给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疗法基础上入院后给予干扰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