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后路减压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32例腰椎滑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减压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对32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加钉棒固定Cage植骨融合术,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32个月,3~7个月达到植骨融合,融合成功率为100%;治疗效果按Macnab标准评定,优19例,良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1.3%。结论后路全椎板减压钉棒固定Cage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手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先采取后路切开术,进行复位,再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行内固定,最后选择性实施椎管减压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平均随访3.5年,38例患者术后的Frankel分级评分较术前均有所增加,平均增加了1~2级.结论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基础上选择性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陈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37-137
目的探究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4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患者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效果明显,能有效矫正侧弯角度,缓解疼痛,值得深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玉德  王义雄  蒋贤军 《华夏医学》2009,22(6):1053-1054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腰椎滑脱症患者11例,其中L4椎体滑脱7例,Ls椎体滑脱4例,均行后路脊柱矫形固定器椎弓根钉捧系统复位固定,滑脱椎体全椎板切除减压和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8~30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和螺旋CT检查显示滑脱节段完全复位6例,大部分复位3例,有轻微复位2例;已骨性融合10例.融合时间为5~15个月,1例8个月随访时尚未融合;内固定无松动及折断.末次随访时疗效评定结果: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应用后路脊柱矫形固定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较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配合滑脱椎体全椎板切除减压和植骨融全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减压、植骨治疗5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刀口一期愈合。Cobb角由术前平均16.6°度矫正至术后平均2.6°;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4%恢复至术后平均98%。52例平均随访12(7~32)个月,椎体序列、伤椎高度、椎间隙及Cobb角恢复满意。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复位固定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腰椎滑脱患者应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应用椎间融合器进行椎间融合、维持椎间隙高度,对滑脱椎体及其下位椎体行椎弓根钉固定。结果 34例患者术后滑脱完全复位,2例术后残留Ⅰ°滑脱。34例患者获得随访8~24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疗效评价优30例、良4例,34例患者椎间达到坚强融合。结论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理想、椎间融合率高,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均行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并测量术前和术后患者X线上腰椎冠状面Cobb's角和矢状面的前凸角.结果 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30个月.优10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术后冠状面Cobb's角为5°~20°,平均12.5°;腰椎前凸角为-45°~-20°,平均-31.5°.结论 采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并能重建腰椎序列及稳定脊柱,对巩固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有限化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后路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选择性单侧或双侧椎板间开窗,部分椎板切除,潜行扩大中央椎管、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等有限化减压方法,结合椎间盘摘除、神经根松解、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后路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并椎管狭窄症.结果:术后随访53例,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疗效评价内容包括:腰痛、腿痛、日常活动水平、是否服用止痛药物4个方面.治疗效果优21例,良26例,可5例,差1例,植骨融合率为81%,无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损伤、感染、脑脊液漏、内固定钉误置、拔出、断钉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对退变性腰椎不稳并椎管狭窄症病人,针对性进行有限化减压既可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又尽可能减小对腰椎稳定性的进一步破坏,结合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恢复脊柱稳定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11年2月收治的26例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采取减压,椎体间、椎旁植骨及椎弓根钉棒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治愈:15例.良好:8例.差:3例,总有效率为88.4%.全部病例术后均回访7~25个月,平均回访时间22个月.术后滑脱不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内固定效果均满意.结论 对于腰椎退变性滑脱,应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方法治疗,效果满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13例DLS患者均行椎弓根内固定、狭窄区腰椎管减压和需融合节段的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术后X片示Cobb角平均减小10.6°,所有病例术后下肢原有疼痛明显减轻,随访6个月~8年,参照O tan i评定标准,术后优11例,良2例,可1例,差0例。结论椎弓根钉-棒固定是维持退行性腰椎侧凸矫正后状态的有效方法,后路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和后外侧植骨融合同时应用,具有手术操作相对安全、减压与内固定一次完成、术后能达到即刻稳定和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程度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采用不同术式治疗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自1998年5月至2002年11月手术治疗31例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平均年龄55.8岁(45~71岁).全部患者共分4组:A组为腰椎冠状位畸形较轻、矢状位畸形明显者13例;B组为腰椎冠状位畸形明显、矢状位畸形轻微,行椎管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者5例;C组为腰椎冠状位、矢状位均畸形严重,行后路椎管减压、冠状位原位融合、矢状位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者5例;D组为腰椎冠状位、矢状位轻微畸形伴腰椎管狭窄,行单纯减压者8例.所有病例术后至少随访5年,收录临床结果和影像学资料.术前、术后1年和5年所有患者完成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结果 30例患者全程随访,平均随访74个月(60~94个月).内固定组患者术后1年较术前冠状位、矢状位Cobb角显著改善(q=10.125,P<0.05),术后1年和术后5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031,P>0.05);术后5年,单纯减压组(D组)腰椎冠状位Cobb角较术前呈增大趋势(q=3.071,P>0.05),矢状位Cobb角呈减小趋势(q=0.928,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ODI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显著改善(12.4±7.69比56.8±13.2,q=6.453,P<0.05);术后5年较术后1年略有反弹,但仍显著优于术前(24.9±5.3比12.4±7.69,q=8.148,P<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侧凸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 为彻底减压、重建矢状面和冠状面力学平衡.尽管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临床情况复杂多变,按照不同患者具体畸形情况、根据个体化原则,合理选择术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在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皮质骨轨迹(CBT)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内固定操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2例进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其中20例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A组),12例采用CBT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等.结果 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VAS评分降低.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2例患者术中一侧因骨质疏松明显,椎弓根螺钉置入后把持力不足并出现钉道切割导致置钉失败,仅行对侧固定,其余患者置钉顺利.B组患者手术置钉过程未出现螺钉把持力不佳、置钉失败、皮质骨钉道骨折断裂等情况,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置钉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全部32例患者术后影像学随访未见螺钉松动、脱落、塌陷等,螺钉、连接棒、融合器均在位,位置佳.所有病例无不良事件产生.结论 应用CBT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腰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肌肉和软组织损伤小、螺钉把持力强等优势,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行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术,对照组行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效果以及骨愈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7.4±18.2)min、(517.5±101.3)m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2.86%(26/28),对照组为89.29%(25/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融合率为92.86%(26/28),对照组为96.43%(27/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术与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术近期疗效及骨融合率均基本接近,但采用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较短,平均术中出血量较少,且融合率要高于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术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后路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手术进行治疗。采用症状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医学结局研究简化量表-36(SF-36)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15±24)min,出血量(550±235)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0.9)年。术前患者平均Cobb角(24.3±10.4)°,腰椎前凸角(22.7±11.3)°,矢状面轴向垂线(SVA)(7.8±6.6)cm,骶正中线(CSVL)(7.0±5.9)cm,患者术后、末次随访平均Cobb角(10.6±8.5)°、(8.9±5.3)°,腰椎前凸角(25.6±14.3)°、(31.8±13.4),SVA(0.5+3.4)、(-1.2±2.7)cm,CSVL(2.9±1.4)、(1.7±1.2)cm,较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仅1例患者发生矫正丢失,无一例发生椎间隙塌陷、神经损伤、钉棒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37例,包括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57.6±5.8)岁,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ODI功能评分。结果本组病例都获得了临床随访,随访(18.5±5.5)个月,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前ODI功能评分(59.6±12.5)分,术后(34.6±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评分(36.3±6.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由术前(25.3±5.7)°矫正至术后(11.4±6.3)°,改善率平均为84.5%;骨融合率达到100%,无椎间融合器移位、椎间隙塌陷、断钉断棒等发生。结论后路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矫形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应用PEEK(polyetheretherketone)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了44例随访1~5年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6例,年龄33~72岁,平均49.2岁,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腰椎滑脱8例,其中合并腰椎管狭窄17例,行单节段融合35例,双节段融合9例。对其术前和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进行比较。并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片对比,对椎间高度变化、融合率和相邻节段的退变进行了评估。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5.4±7.2)分,术后随访1、3、5年时分别为(23.3±3.8)、(23.5±3.7)和(24.0±4.6)分,应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显示术前和术后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融合节段椎间隙平均高度为(7.6±2.8)mm,术后为(10.3±2.6)mm,术后随访1、3、5年时分别为(10.3±2.6)mm、(10.1±2.2)mm和(8.9±2.2)mm,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时有轻度高度丢失,但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融合率为95.5%,发现融合邻近节段病变3例,均为椎间隙变窄。无手术合并症发生。结论应用PEEK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有效恢复椎间高度,提高融合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妍 《河北医学》2011,17(9):1249-1252
目的:探讨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笔者参与了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加融合器置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2例手术患者,对手术配合体会进行总结.结果:12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无...  相似文献   

18.
周大凯 《中外医疗》2016,(19):48-49
目的:分析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0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DLS患者54例,均采取经后路责任阶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结果显示JOA评分、VSA评分、矢状面腰椎前凸角、冠状面Cobb角、矢状位失衡及冠状位失衡水平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效果较好,并发症较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degenerativelumbarspinalstenosiswithscoliosis,DLSSS)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DLSSS患者15例。结果术后随访3~4年6个月(平均3年5个月),术后1年、3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3%。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9年10月,治疗症状性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42例,平均年龄为64.3岁,腰椎侧凸Cobb角平均32°,采用腰椎后路减压,辅助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后外侧融合或椎间融合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采用JOA29分法对术前和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42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9个月,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生活质量提高,术前JOA评分平均11.6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6.1分,改善率平均为83.3%。术后平均矫正角度平均为16°,骨融合率达到100%,无神经损伤及翻修病例。结论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