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提高小儿静脉输液舒适度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0年10月我科住院患儿为实验组,2010年3月~2010年6月的住院患儿为对照组,分别给予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法.结果 两组患儿在输液全过程中,实验组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故障发生率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一针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率实验组大于对照组.结论 小儿在输液的全过程中,护士给予积极的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及一针穿刺成功率,减少输液故障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对医院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便携式智能输液机(PITM)用于儿科输液的效果。方法将500例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PITM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重力输液器输液。结果实验组的重复穿刺例数、重新穿刺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O.01);实验组重新穿刺7例(2.7%),重新穿刺时间(5.03±0.40)min,对照组重新穿刺26例(10.7%),重新穿刺时间(19.94±0.91)min;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实验组为236例(94.4%),对照组为106例(42.4%)。实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ITM可降低重复穿刺率,提高工作效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患儿均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按建档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穿刺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科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方法 将132例患儿家属随机分成对照组64例和实验组68例,对照组入院后采取常规入、出院宣教,实验组在常规宣教基础上根据患儿不同情况作出合适的宣教计划并实施.结果 患儿家属受教育有效率,对照组为62.2%,实验组为88.3%;静脉输液1次成功率,对照组为72.9%,实验组为89.7%;患儿家属对护士满意率对照组为79.7%,实验组为96.1%.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取“适时、按需、反复宣教,不拘形式随机宣教”有利于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及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可获得良好的宣教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儿科实施无痛管理对缓减患儿疼痛及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应用无痛管理模式)和对照组各50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疼痛程度、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治疗及干预依从率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家长满意度、患儿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疼痛程度明显较对照组更轻;且行为情绪评分、哭闹评分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实施无痛管理在提升护士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疼痛程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辅以丁卡因表面麻醉更有利于缓减疼痛度、提高患儿依从性,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提高儿科急诊输液患儿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对500例急诊输液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主要由家属负责,不提供人性化服务。观察组主动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创造出良好的输液环境。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重复穿刺率、输液过程舒适度和就诊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结果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重复穿刺率分别为85.2%和14.8%;而观察组为95.2%和4.8%。输液舒适度和就诊满意度对照组为83.6%和79.2%,观察组为96.4%和90.4%。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可以显著地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响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患儿150例,调查输液部位、患儿家属看法、护士心理活动及失败原因。结果:0.5~2岁的婴幼儿静脉穿刺失败率高于6个月以下婴儿、学龄前儿童及学龄期儿童。穿刺部位的选择、患儿的个体差异及家属的心理因素、护士的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与否。结论:护士在静脉输液中注意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善于总结经验可以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静脉输液药量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将60例住院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观察两组在使用不同的穿刺拔针法后对小儿静脉输液中药量的影响。结果应用改良法穿刺拔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际输入体内药物量与用药量的比例、患儿疗效、家属满意率、医生对治疗效果满意率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改良法穿刺拔针可减少反复排气而损失的液体量及输液器中的残余药量,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心理护理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静脉输液患者12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在输液前、输液中及输液后给予心理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满意率和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输液满意率和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在提高患者的输液满意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记奖励法对外科手术住院患儿围术期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78)和观察组(n=78),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标记奖励法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围手术期静脉输液依从性、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穿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穿刺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记奖励法应用于外科手术住院患儿的围手术期静脉输液治疗及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利于提高穿刺工作效率及成功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母乳喂养在婴儿手背静脉行留置针穿刺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的婴儿,共9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干预组46例,采用摇篮式将患儿抱入怀中,母亲哺乳时行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45例,采用摇篮式将患儿抱入怀中行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儿行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疼痛评分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疼痛评分、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干预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母乳喂养在婴儿手背静脉行留置针穿刺中能有效缓解疼痛,和谐护患关系,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彭伟利  周利侠 《吉林医学》2014,(25):5733-5734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3例儿科住院患儿,按照治疗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细节护理,并对两组患儿输液结束后情况(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差错率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实施细节护理后,提高了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0年2月于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260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非心理护理组)130例和观察组(心理护理组)13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满意率进行研究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家长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在门诊小儿输液患者中进行心理护理对于提高小儿治疗依从性及提高家长满意率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时静脉抽血穿刺的方法,减轻受检者抽血穿刺时的疼痛,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将400例健康体检静脉抽血穿刺者(要求血管状况良好)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的静脉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比较两组受检者疼痛、一次穿刺成功率情况及进针时间。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疼痛、一次穿刺成功率及进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实验组个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而在穿刺成功率及进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的静脉抽血穿刺法可有效减轻体检者抽血穿刺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效缩短抽血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两种静脉置管术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比较两组穿刺禁忌证、一次置管成功率、完成穿刺所需时间、输液效果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5.0%、57.0%)、完成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6±10)、(36±13)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穿刺禁忌证占12.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8.57%,观察组无穿刺禁忌证,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穿刺禁忌证和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能监测中心静脉压,对照组可监测中心静脉压。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无穿刺禁忌证限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条适用范围广、安全的输液通道;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完成穿刺所需时间短,能较迅速地建立静脉通道,为快速抢救病人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6.
钟燕 《吉林医学》2013,(30):6350-6351
目的:探讨减少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加药时泡沫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输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的患者3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加药法,试验组采用倒瓶加药法。观察两组加药产生泡沫及加药后排气成功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加药泡沫产生率明显降低,一次性排气成功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瓶加药法能显著降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加药泡沫的产生及明显提高排气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PICC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PICC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将PICC置管的1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与同期经周围静脉留置输液的15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次数、留置时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护士用于静脉穿刺时间这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减少多次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置管注入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镇痛分娩的效果以及对产程、分娩方式、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10例足月初产妇,排除硬膜外置管和阴道分娩禁忌证,完全随机分为镇痛组(130例)和对照组(80例),镇痛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行硬膜外置管注入0.20%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液进行自控镇痛(PCEA)。注药浓度为6 mL/ h,自控量:3 mL/次,锁定时间为20 min。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记录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以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等。结果:镇痛组硬膜外置管注药后15~20 min,97.04%的产妇无痛,VAS 评分(0.26±0.027),6.2%的产妇有轻度的运动神经阻滞,45~60 min 后所有产妇均能自如的活动双下肢。镇痛组活跃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催产素使用率也高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 Apgar 评分、剖宫产率、助产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置管用于产妇自控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较轻:能加快活跃期,但是能延长第二产程,增加催产素使用率;对剖宫产率、助产率无明显影响,不影响新生儿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输液治疗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环境干预、心理干预、静脉输液前干预、静脉穿刺前干预、输液过程中干预、拔针与按压穿刺点干预。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输液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2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输液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升家长满意度及患儿输液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2,(32):71-72,76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微生态制剂等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d.d),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同时加用喜炎平7.5mg/(kd.d),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退热改善时间、腹泻改善时间及总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显效率37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63.3%,研究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