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散光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对15例(30眼)近视散光患者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ARK)后进行角膜地形图的检测分析,发现PARK术后角膜表面的球面性状发生一定的改变:SRI无显著性改变而SAI有显著性改变;SimK及SimK的差值均有显著性改变。术后3个月检查时,角膜地形图主要表现为四种形态:圆形或椭圆形(46.7%)、哑铃形(26.7%)、半环形(10.0%)、中央小岛形(16.7%),且各种形态与最佳视力有着一定的关系。由此证明,角膜地形图的定量分析对PARK术后角膜表面球面性状的评价、手术设计的改进、手术疗效的预测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力  朱涛 《临床眼科杂志》2000,8(6):453-454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后角膜地形图变化。方法 对55例(105只眼)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分析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角膜地形图改变。结果 SRI、SAI较手术前明显升高,simk较术前降低,且角膜地形图呈椭圆或圆形(39.2%),哑铃形(分对称不对称)(26.5%),半不形(21.4%),不规则形(12.3%),中央小岛形(12.9%)。结论 各种形状对手术效果无影响,且随时间延长SAI、SRI值呈下降趋势,考虑与视力回退有关。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随访LASIK后1月病人共137例(196眼),术后3月48例(70眼)。采用随机扫描式消融角膜基质。术后用0.3%氟嗪酸,0.1%FML滴眼10天。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的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地形图。结果:术后1月角膜表面规则系数、角膜表面非对称系数明显大于术前,术后3月无明显改善。术后1月切削形态中平滑型占89.8%,其他形态占10.2%。切削形态随时间延长逐步变规则。术后切削中心平均偏心0.67±0.48mm(0~2.24mm),偏心距离在1mm以内对最佳矫正视力影响不大,偏心方向以鼻侧居多。结论:LASIK手术由于保持了角膜上皮层及前弹力层,术后角膜及切削形态较规则,但仍然存在偏心切削的问题。角膜地形图为临床评估LASIK效果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测量散光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Zhang K  Li Z  Lu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6):448-450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对屈光手术前、后角膜散光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计及散瞳验光三种测量散光的方法,对屈光不正患者360只眼进行检查,同时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后72只眼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95只眼的角膜散光用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术前三组测量方法在散光轴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散光度数上,角膜地形图△SimK和角膜曲率计△K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散瞳验光组与另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RK和LASIK术后△SimK与△K值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对术前角膜散光测量具有相似的临床价值,角膜地形图图形与参数△SimK值有关。但术后角膜地形图△SimK测量的角膜散光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insitukeratomilleusis,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材料和方法术前屈光度为-1.25~-6.00D的近视569只眼,其中137只眼接受LASIK手术,432只眼接受PRK手术,随访6-16个月(平均8.9±2.6个月)。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结果LASIK组术后屈光状态较PRK稳定,回退幅度较PRK小,术后6个月时,LASIK组和PRK组分别有94%和87%屈光度在±1.00D内(p<0.05),分别有84%和71%屈光度在±0.50D以内(p<0.01)。LASIK组术后视力恢复较PRK快,术后1周的平均裸眼视力超过1.0,术后6个月时,LASIK和PRK组中裸眼视力0.5或以上者分别占100%和94%(p<0.01),裸眼视力1.0以上者分别占86%和72%(p<0.01)。结论LASIK不仅适合治疗高度近视,也适合治疗中、低度近视。对于中、低度近视,LASIK的疗效优于PRK。  相似文献   

6.
马群  沈政伟 《眼科研究》1998,16(4):284-28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力变化。方法TomeyTMS2TM角膜地形图检查124只近视眼PRK术前、术后1、6月和1年统计值的变化。结果PRK术后眼绝对等级角膜地形图见梯度明显的蓝色低屈光带。SRI和SAI术后1月时比术前和术后6月、1年时高,IAI术前后无变化。近视眼治疗等值球镜屈光度分别与SRI、SAI和IAI的相关系数为0.766、0.461和-0.105。结论PRK术后角膜屈光力稳定性较好,对角膜表面规则性和对称性早期有影响,逐渐恢复正常。PRK角膜切削区带越多,对角膜表面形态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研究小切口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allincisionlenticuleextraction,SMILE)及飞秒激光LASIK(femtosecond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 40例80眼高度近视患者(等效球镜度数为-7.00~-10.50D)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SMILE组20例40眼行SMILE,FS-LASIK组20例40眼行VisuMaxFS-LASIK,观察时间点为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术后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数、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形态等。结果 安全性:术后3个月SMILE组和FS-LASIK组最佳矫正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比例分别为97.5%(39/40)、95.0%(38/40)(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1.15±0.12、1.09±0.14(P>0.05)。有效性:术后3个月SMILE组和FS-LASIK组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比例分别为95.0%(38/40)、80.0%(32/40)(P<0.05),术后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1.11±0.13、0.98±0.14(P<0.05)。可预测性(精确性):术后3个月SMILE组和FS-LASIK组等效球镜在±0.50D的比例分别为95.0%(38/40)、70.0%(28/40)(P<0.05);等效球镜在±0.75D的比例分别为97.5%(39/40)、82.5%(33/40)(P<0.05)。稳定性: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各时间点SMILE组和FS-LASIK组等效球镜度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地形图形态:SMILE组和FS-LASIK组角膜地形图都以平滑型最多,分别占82.5%(33/40)、60.0%(24/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LE及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均安全、稳定,而SMILE有效性、可预测性、精确性、术后角膜形态均稍好于FS-LASIK,矫正高度近视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对比敏感度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观察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的变化,评价这两种手术后视功能的改变,对术前屈光度为-1.75D至-7.75D,在我院接受PRK手术的36只眼和接受LASIK手术的31只眼,采用电生理方法检查手术前后远对比敏感度,用F.A.C.T对比敏感度表检查近对比敏感度。所有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均为1.0以上。结果:PRK和LASIK术后几个月内远、近对比敏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中频段下降幅度最大。对比敏感度于PRK术后12个月、LASIK术后6个月恢复术前水平。结论:PRK和LASIK术后均出现暂时的对比敏感度下降,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恢复较PRK快。  相似文献   

9.
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测仪对38只轻中度近视眼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简称RK)后早期(3周至3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测,发现RK术后角膜的球面性状发生一定改变(SRI无显著改变而SAI有显著改变);RK术后角膜中央变扁区的基本形态为圆形、哑铃状与带状;RK术后角膜普遍变扁,而手术效应最显著的区域位于距光学中心1.33±0.10mm附近。R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定量分析有助于改进手术设计,正确评估手术质量,提高手术效果预测的精确度和减少手术失误。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性状和视力质量和研究。方法:对23例(38只眼)近视患者于术后1、3、6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随访。结果:PRK术后角膜表面的球面性状发生一定改变。随着时间推移,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和表面不规则指数(SAI)均逐渐降低,角膜变得中平滑。模拟角计数数表现一定的回退。术后6个月时,角膜地形图主要表现为四种形态;圆形或椭圆形、哑铃形、半环形、中央小岛形、有珞种  相似文献   

11.
表面角膜镜片术治疗有中央视区瘢痕的圆锥角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光  董东生  吕岚  邹留河 《眼科》1998,7(3):137-139
应用自制的表面角膜镜片对5例已有中央视区瘢痕的中晚期圆锥角膜者施行表面角膜镜片术,术中对4例行前房穿刺,降低眼压,以便充分地压平角膜圆锥,减低近视。结果:术后表面镜片上皮在3 ̄6天内完全再生,经过平均11个月的随访,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1 ̄5行,平均3行。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4 ̄7行,平均5行。近视较术前减少5 ̄15.5D,平均11.0D。讨论:根据本组5例的手术治疗结果,证实对于中央视区有较薄瘢  相似文献   

12.
LASIK与PRK治疗高度近视的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毕宏生  王兴荣 《眼科》1999,8(2):67-70
为比较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随访半且且资料完整的LASIK(143只眼)和PRK(129只眼)两组治疗高度近 虱,并按屈光度分为A、B、C3个组,对两种术式在不同度数,不同治疗时期的术后视力,屈光度,并发症等进行系统的的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L式和P式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95.8%和79.8%;裸眼视力≥1.0者为74.1%和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及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手术前后的视网膜电图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网膜电图差异均无显著性。由此推测,准分子激光屈光性手术中,激光切削时的冲击力及负压吸引对视风原功能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RK和LASIK术后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不同屈光度患者804只眼术前、术后的眼压、角膜厚度及切削深度,应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对眼压测量的影响。结果:角膜厚度随屈光度增加而变薄,术前眼压与屈光度和角膜厚度无关,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眼压明显低于术前,且高度近视组低于中低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患者术后眼压降低的原因可能主要由于手术导致角膜中央变薄,前弹力层被破坏,使角膜形态学改变,由此引发气体动力学的变化,使得气体压平眼压计读数发生误差,眼压值变低。故应对气体眼压计读数进行修定,防止屈光性手术后激素性青光眼的漏诊造成的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及原位角膜磨镶术病人手术前后的视觉对比敏感度及激光干涉视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视觉对比敏感度及激光干涉视力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手术中,准分子激光切削时的冲击力及负压吸引,对视网膜的功能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LASIK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廉井财  叶纹  周得佑 《眼科》1999,8(1):3-7
目的:探讨LASIK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应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928只眼。结果:术中主要并发症有薄角膜瓣、不完全角膜瓣、游离角膜瓣、角膜瓣偏离中心、层间异物残留、角膜瓣皱褶和结膜下出血等;术后主要并发症有眩光、欠矫或过矫、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角膜瓣异位、角膜瓣边缘瘢痕及角膜中心色素沉着等。结论:对手术技术的熟练掌握及有效地处理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马彦  李志辉 《眼科》1998,7(2):76-78
对445例(855只眼)进行只矫正近视而未同时作散光矫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观察3~12个月。结果表明,无论观察3个月,6个月,12个月术后散光增加病例明显少于散光减少的病例,同时与RK术后散光变化情况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明显优于术后有激光增加趋势的RK术,散光的改变与手术中眼球转动,停机,激光切削中心与光学中心偏离,激光能量不稳定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假晶体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涛  邹留河  李航  董东生  吕岚  王荣光  李纳 《眼科》1998,7(3):143-145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假晶体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探讨术中对原人工晶体的处理。方法:假晶体大泡性角膜病变14例(14只眼)。原人工晶体类型为后房型人工晶体12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2例。手术方法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2例,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人工晶体取出术2例。结果:术后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所有植片均透明,矫正视力0.02以上12例(0.1以上4例)。随诊3 ̄22个月,13例植片透明  相似文献   

19.
角膜厚度改变与暴露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添场  童绎 《眼科》1997,6(1):38-39
应用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76例15O只眼角膜暴露前后的厚度改变,结果显示角膜暴露前中央厚度平均为548.4±47.0μm,暴露3分钟后平均为536.2±49.3μm,5分钟后平均为519.9±51.6μm,10分钟后平均为493.6±49.8μm。角膜暴露3分钟与5分钟角膜厚度改变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暴露5分钟与10分钟角膜厚度改变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角膜暴露5分钟后45岁以上者角膜中央厚度改变明显高干45岁以下者(P<0.01)。不同眼别及性别间角膜暴露后的厚度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角膜暴露时间越长,其厚度改变越明显,年龄大,角膜暴露后更易脱水变薄。提出放射状角膜切开术中应尽量缩短角膜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20.
眼球前段重建术治疗严重真菌性角膜炎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永峰  孙秉基 《眼科》1997,6(1):50-51
采用眼球前段重建术治疗严重的真菌性角膜炎12例,术中彻底切除病灶,并包括虹膜、晶体和前段玻璃体。随访2 ̄3个月,除1例复发行眼内容剜出术外,均无复发。结果表明,本术式可有效地控制真菌感染,保住了眼球,并为以后的增视性手术奠定了基础,但其远期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