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莹 《眼科》2011,20(3):148-150
大量临床研究已证明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使屈光不正患者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和生活质量,整体满意度达95%以上。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出现难治性干眼、暗视力差、虚影等不适,且手术后角膜变薄所带来的潜在危险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要理性看待、慎重实施、个性化设计,客观地认识其利与弊。目前主要关注的焦点包括:(1)个性化设计与适宜人群选择对视觉质量的影响;(2)并发症的控制与严重并发症的管理;(3)角膜生物力学改变与术后远期安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c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术前近视度为-1.50D-20.00D的患者的600只眼,接近视度分为三组:中低度近视组(-1.50D--6.00D)234只眼,194眼行PRK手术,40眼行LASIK手术,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手术前对周边视网膜病变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欲行近视准分子激光手术808例(1611只眼)散瞳检查眼底,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分析病变类型与屈光度的关系,对有眼底病变者给予相应处理或建议。结果 1611只眼中检查发现有视网膜异常或病变的173例(265只眼),总体视网膜病变检出率14.71%。低度、中度、高度、超高度近视组视网膜变性检出率分别为17.17%、12.46%、14.07%、23.03%。4组只眼底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秩和检验,u=1.1547,0.10相似文献   

4.
He Y  Bao Y  Gao W  Li X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2):84-8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对视网膜复位术后屈光不正的矫治疗效。方法 对因不同原因引起视网膜脱离行视网膜复位手术,且术后随访病情稳定时间>7个月的屈光不正患者11例(11只眼)行PRK,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观察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眼底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PRK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t检验,P=0.36)。结论 PRK是治疗视网膜复位术后屈光不正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王铮 《眼科研究》1995,13(2):138-141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研究进展王铮综述陈家祺审校(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510060)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弯曲度来纠正屈光不正的原理虽然已经提出100多年,但由于传统的角膜屈光手术方法精确度和预测性较差,未能被普遍接受。1975年Veb...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屈光不正及其并发症天津医学院世界人工晶体中国天津培训中心赵绍贞,袁佳琴准分子激光(ExcimerLaser)应用于眼科的第一阶段的研究是关于准分子激光所导致的人体组织内的生物物理学变化[(1)、(2)],特别是其脉冲能量、脉冲...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静  李志辉  周跃华 《眼科》2003,12(1):26-27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143只眼)双眼屈光参差均≥2.50D的患者施行LASIK治疗,并对其手术前后的平均屈光度、屈光参差的程度、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分析。随访时间为6个月以上。结果:LASIK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屈光参差的程度明显减小;大部分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保持不变,或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LASIK是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一种有效、安全和可预测性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通过激光切削角膜组织改变角膜前表面曲率,从而矫正屈光不正。由于偶有术后医源性角膜扩张的病例发生,手术后角膜发生怎样的改变是眼科医师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手术后角膜后表面是否发生前移改变、角膜后表面屈光力、曲率、散光度、轴度、非球面特性以及最适球面等是否发生改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提高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丰菊  郭宁 《眼科》2009,18(3):153-156
自70年代至今,屈光手术经过不断的革新、改进,目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成为矫正近视的重要方法。由于其在正常的角膜组织上通过不同方式制作各种角膜瓣后进行激光切削,因而其术后长期的安全性一直是眼科医生担心和关注的主题。本文通过比较临床应用的不同技术方法的利弊,从角膜安全性角度阐述其各自的适应证,以期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Q值调整的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AstroPro-Q软件应用于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接受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屈光近视矫治手术共38眼,等值球镜-5.20±1.51D。以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裸眼视力之比作为手术有效性指标,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有无降低为手术安全性指标。术前及术后1mo记录角膜前表面Q值。手术应用Astra-Pro2.2个性化治疗软件Q程序。做手术前矫正视力与手术后裸眼视力的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术后1mo做角膜前表面实际Q值与手术中目标Q值的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的有效性为0.98。无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情况发生。角膜地形图测量手术前角膜前表面Q值平均-0.08±0.05;手术后平均为0.17±0.09。手术前后Q值变化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有20眼术后测量角膜地形图Q值为负值,18眼为正值。术后实际Q值与手术期望值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stroPro-Q治疗程序用于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术后超过半数眼的角膜地形图Q值提示角膜前表面4.5mm直径范围保持横椭圆形态(Prolate),但是与达到的手术中输入的期望矫正值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1.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性状和视力质量和研究。方法:对23例(38只眼)近视患者于术后1、3、6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随访。结果:PRK术后角膜表面的球面性状发生一定改变。随着时间推移,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和表面不规则指数(SAI)均逐渐降低,角膜变得中平滑。模拟角计数数表现一定的回退。术后6个月时,角膜地形图主要表现为四种形态;圆形或椭圆形、哑铃形、半环形、中央小岛形、有珞种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正近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193nm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矫正139例近视、屈光度为-2.25~-9.00D的257只眼的疗效,随访6个月至1年。术后1年随访时,低中度组(≥-6.00D)81.25%的屈光度在±1.00D以内;高度组(>-6.00D)则为69.57%。术后裸眼视力≥0.5和≥1.0者,低中度组为97.5%和77.5%;高度组为100%和73.3%。术后无3级及其以上的、具有临床意义的角膜上皮下混浊。看来,PRK为目前矫正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因其安全性高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技术的限制,曾一度陷入低谷。随着现代激光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发展,该手术逐渐成熟,重新回归临床的视线,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屈光不正或伴不规则角膜眼的首选。现就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术式的演变、并发症控制等方面进行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飞秒激光定制薄角膜瓣技术、改良表层切削技术、波阵面像差与角膜地形图引导技术、眼球定位及联机跟踪技术,以及老视补偿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广泛应用,未来5~10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仍将是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前筛选出亚临床圆锥角膜,是预防屈光手术后角膜扩张及继发性圆锥角膜的关键.为保持角膜生物力学的完整性和更好的视觉质量,可选择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超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非球面性和角膜像差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LASIK,LASEK)49例(94眼)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性和角膜像差值,分析不同术式对其的影响。结果(1)近视术前角膜非球面性Q值为-0.32±0.11,角膜球差为(0.51±0.19)μm,呈正态分布。(2)屈光手术后角膜球差值增加4.37倍(P〈0.01),球差改变与等效球镜改变(r=0.520,P〈0.01)和Q值改变相关(r=0.792,P〈0.01)。(3)角膜非球面性由prolate(Q〈0)变为oblate(Q〉0)(P〈0.01),其变化和等效球镜改变相关(r=0.578,P〈0.01)。(4)术后LASEK组Q值,角膜球差及其变化值均小于LASIK组(P〈0.01)。结论激光本身以及角膜生物力学变化和伤口愈合导致角膜形态变化,从而改变角膜的非球面性,引起术后角膜像差增大。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脱离巩膜环扎术后眼球生物测量及屈光状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视网膜脱离巩膜环扎术后眼部屈光状态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用眼科超声仪、角膜曲率仪、验光仪等对巩膜环扎加压眼内嵴高为4~6 D的86例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86只患眼手术前1天及术后第1,4,12周时前房深度、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眼屈光度、角膜曲率等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前房深度在术后第1,4,12周时较术前显著变浅(P<0.05);眼轴长度无明显变化;晶状体厚度和眼屈光度在术后第1,4周时较术前分别有增厚和向负值偏移(P<0.05),术后第12周时两者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巩膜环扎联合≤1象限加压块组术后第1,4周加压径线的角膜曲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在较高眼内环扎嵴时,术眼术后早期晶状体增厚和前房变浅是眼屈光度负值增加的主要因素,其原因与术后虹膜晶状体隔移位等有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 15: 227-229)  相似文献   

17.
田学敏  冯联兵  吴志鸿  李谊 《眼科》1999,8(4):203-205
目的;了解角膜雾状混浊的程度与屈光度、角膜切削深度以及角膜切削相对深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48例近视患者行准分主光治疗,观察术后3个月时视力及昆浊的情况。结果:术后中你蔗近视患者效果较好,高度近视我有欠矫现象,角膜混浊程度随近视度数及切削深度的增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角膜切削时相对深度超过9%者角膜混浊的发生率明显升高,Ⅱ级以上混浊更为明显。结论: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中低度近视效果理想。屈光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 asik)对临床常见角膜屈光性手术 L asi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放射性角膜切开术 (radial kerato-tomy,RK)后屈光回退的矫治效果。方法 自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 ,对 34例 (6 4只眼 )角膜屈光矫治术后屈光回退 >- 1.5 D患者进行 L asik手术再矫治 ,其中 RK术后 9例 (18只眼 ) ,PRK术后 9例 (17只眼 ) ,L asik术后16例 (2 9只眼 )。术前检查、手术步骤及术后用药同临床 L asik手术 ,术后随访 6个月~ 30个月 ,观察视力及屈光变化等。结果  2 1只曾行 L asik术眼掀开原角膜瓣 ,其他 4 3只眼制作角膜瓣 ,过程顺利 ,全部术眼术后 3~ 6个月裸眼视力由术前 0 .0 2~ 0 .2提高至 0 .5~ 1.2。 5 7只眼 (89.1% )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平均屈光度由术前(- 5 .11± 1.97) D降至术后 (- 0 .16± 0 .5 6 )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L asik手术矫治 RK、PRK、L asik术后屈光回退安全有效 ,但需深入研究和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激光角膜近视手术是目前成人屈光不正矫正的主要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回顾20多年的历程,手术种类越来越多,由原来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逐渐发展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直到近几年由“刀”向“飞秒”的大转化: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等。手术越来越安全,人们越来越重视角膜生物力学的稳定性。特别是,全准分子激光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的出现逐渐代替酒精制上皮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机械刀制上皮瓣的机械法-LASIK(Epi-LASIK),临床应用也显示出其良好的效果。围手术期的检查、评估、用药等越来越精细、重点化和个性化。以往屈光手术后的问题关注点主要在于眼部角膜结构、角膜并发症和视力稳定性方面,现在则更关注单眼角膜像差、地形图与双眼视觉的关系,以及个性化视觉要求、远期角膜结构的稳定性,甚至患者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