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廖秋源 《新中医》1995,27(4):60-61
透脓散加减治疗细菌性肝脓疡的体会廖秋源透脓散乃是《外科正宗·卷之三·肿疡主治方》专门主治一切痈疮内已成脓,无力外溃之方。张秉成曰:“夫痈毒之成脓也,必由正气充旺,方得变化而成。倘或气血衰弱,则不能郁蒸为热,而脓之成也无期。即既成脓矣,亦须赖正气以托之...  相似文献   

2.
肿瘤大致属于中医的积聚、乳岩、石疽、石瘕等范畴。癌毒结滞、蓄而不化是肿瘤发病的根本原因.《中藏经·卷中·论痈疽疮肿》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则生矣.”来·杨士没更是明确指出:“癌者……毒根深藏。”然而不难发现,医家在运用中多把癌毒归为热毒,解毒也常指清热解毒,而忽略了部分痛毒的阴寒之性。从阴阳依存互立的角度讲,有热毒,必有寒毒。金·宾汉卿《疮疡经验全书》中说:”乳岩,此毒阴极阳衰。”已说明了癌毒的阴寒之性.隋·巢元方在《请病源候论》中指出石疽:“此由寒气客于经络,与气血相搏,血涩结而…  相似文献   

3.
<正> 消法是肿疡初起的大法。古人对疮疡的治疗,素来主张“以消为贵”。如王肯堂认为,“痈疽之证,发无定处,欲令内消于初起红肿结聚之际,施以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之药”,所以“内消”是肿疡治疗的首法。它可使疮疡消散于初起,截断其化腐成脓,溃烂破损,结痂愈合的转化过程,亦可防止邪毒入脏入腑呈现恶逆之症而危及生命,实有防微杜渐  相似文献   

4.
仙方活命饮出自宋·陈自明撰《妇人良方》现临床习用薛立斋的校注本之方药,方由穿山甲、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归尾、甘草节、皂刺、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等组成。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效,主治疮疡肿毒初起,脉数有力等阳证而体实者。罗东逸谓:“此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也。”笔者临床用来治疗局部气血痰湿郁滞,或邪入脏腑,气血壅结郁而化热,肉腐成脓所引致诸病,疗效满意。今举验案数则,望同道教正。  相似文献   

5.
阳和汤是中医外科治疗阴疽的主要方剂。清王洪绪《外科症治全生集》的痈疽总论篇说:“未出脓前,痈有腠理火毒之滞,疽有腠理塞痰之凝;既出脓后,痈有热毒未尽宜托,疽有寒凝未解宜温。既患寒疽,酷暑仍宜温暖,如生热毒,严冬尤喜寒凉,然阴虚阳实之治回别。……诸疽白陷者,乃气血虚寒凝滞所致。……殊不知毒即是寒,解寒而毒白化……。”又痈疽治法篇说:“初起之形阔大平塌,不肿不痛,色不明亮,此疽中最险之症,倘误服寒凉,其色变如隔宿猪肝,毒攻内腑,神昏即死。失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里,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凝结,此三味虽酷暑不能缺一也。腠理一开,  相似文献   

6.
窦道属祖国医学“漏”的范畴内,多由于感染伤口毒邪稽留未尽经久不愈,导致气血不足阴阳失调所致.刮杀疗法是治疗外疡的重要手段,《周礼·天官篇》载有“……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杀之齐”其“祝药”指外用药,“刮”是以刀刮除腐肉,“杀”是以腐蚀药物除去坏死组织.  相似文献   

7.
医生名称多     
医生一职,名称特多,而且都有来历。现简介如下:医生 《唐六典》:“医生四十人”原注:“后周医正,有医生三百人。隋太医有生一百二十人。”医士 宋·唐容《真仙岩题名》:“零陵唐容,以端平丙申(1236)清明日,携二子亮元,游真仙岩,同来者医士蒋吉力。”医匠 《急就篇·四》:“笃癃衰废迎医匠”。原注:“医匠治病之工也。”医师 《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食医 《周礼·天官》:“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古馐字)、八珍之齐。”可能是专事营养学的医生。疡医 《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  相似文献   

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五常政大论》又云:“汗之则疮已”.《外科正宗》在肿疡治法中说:“身体拘急,脉紧恶寒,饮热就暖者,邪在表也,宜汗之”.  相似文献   

9.
目前流行的医史书,在论及“炼丹术与制药化学”时,虽然多从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谈起,但论述具体的制药化学实验时,却谈得是晋代葛洪《抱朴子》中的某些药物,如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国医学史》、赵璞珊的《中国古代医学》、车离编的《中国医学史》等皆如此。但在《周礼·天官·疡医》中已有: “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剂,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凡有疡者,受其药焉。力的记载,这种五毒药是什么东西呢?据郑玄注曰:“今医人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壁,置石胆、丹砂、雄黄,矾石,磁石,其中,  相似文献   

10.
疮疡未出脓者谓之肿疡。其未成脓者常用内消法治疗,《外科证治全生集·痈疽总论》告诫我们:“无脓宜消散,有脓勿久留。”故凡治肿疡,首先要辨其是否有脓。有脓则宜托毒排脓,忌用消散之法。若因疮疡用过抗菌素、激素或清热解毒等药物治疗之后,抑制病情,使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肿块较硬,或深部脓肿不易辨脓时,则需穿刺或借助B超确诊。无脓或仅抽到血性液  相似文献   

11.
<正> 祝:通"注",敷涂也.例:'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周礼·天官冢宰》)——疡医掌管治疗肿疡、溃疡、金疡、折疡等用的外敷药和去脓血除腐肉的药剂.食:通"饲",给人吃.例:"二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二十多天后少做一些比较厚的粥给病人吃.食:通"蚀",蛀蚀也.例:"内食五脏,而症见于外也."(《薛氏医案·厉疡机要》)——在里面蛀蚀五脏,而症状却在外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外疡内治体     
外疡,通过服药,促使其速消、速溃、速敛者,称为内治。《外科启玄》云:“凡疮疡,皆由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脉不通而生焉。”因此,内治亦为疡科治疗之要法。兹举治案4则,略谈浅见。1 内疏解毒案例:沈××,男,28岁,农民。1974年10月14日诊。患者于5天前右大腿内侧中段生一肿疡,约鸡蛋大,麻木疼痛,漫肿不焮,活动受限,食少便溏。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实。治拟内疏黄连汤。处方:黄连、山桅、炒黄芩、当归身、桔梗、广木香、槟榔、芍  相似文献   

13.
“流注”是发于肌肉深部的多发性脓疡,为外科常见病,施治得当,能使肿疡初起得到消散,免受溃脓及开刀之苦。《医宗金鉴》评介仙方活命饮时谓“此方治一切痈疽,不论阴阳疮毒,未成者则消,已成者即溃,化脓生肌,散瘀消肿,乃疮疡之圣药,诚外科之良方也。”犀黄丸方载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王氏称其能“治乳岩、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等症”。笔者常以二  相似文献   

14.
引言喉科是中医的一科,在《内经》中亦记载了一些喉科的病症,如《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又《欬论》:“心欬之状,欬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灵枢·痈疽篇》:“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从这些记载中,可见古人对咽喉病症已有一定的认识。由于有些喉症,可因内科疾病引发而成,也有些喉症,是某种痈疡发于咽喉所致;故古代医籍,往往将  相似文献   

15.
关靖 《四川中医》2008,26(6):2-3
疮疡指发生于人体体表的各种急、慢性感染性或化脓性的疾病,中医分为三个阶段:肿疡期、脓疡期、溃疡期.陈教授治疗疮疡疾病三十余年,强调整体治疗,重视辨证,倡内外兼治从不偏废.内治法之肿疡期首分阴阳;脓肿期是以聚毒排脓为第一要义,分清补托与透托是关键;溃疡期总以扶正生肌为主,兼清余邪为辅.外治法肿疡期外用药不宜过寒,总宜清热散结、化瘀止痛为主;脓疡期总以排脓泄毒为第一要义;溃疡期外治初期以祛腐为先,待脓腐基本已净时,方可用生肌之品.  相似文献   

16.
“附骨疽”理论的源流“附骨疽”属于《灵枢·痈疽篇》范围。此为“结毒”一类,亦谓之“贴骨痈”。古书说五脏蕴毒,附骨而生,方觉大如伏瓜者为疽,似指附骨疽而言。汉代名医华佗、刘涓子传有痈疽方称“鬼遗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王焘著的《外台秘要》、北宋的《圣济总录》及《外科正宗》、《疡医大全》、《医宗金鉴》等又称附骨疽为无头疽。隋代《诸病源候论》把本病分为附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答     
问;怎样理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答:“发表”,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应用于表证之发汗解表法;“攻里”即“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应用于里实证之攻下法;“远”,即避免、注意之谓;“寒”、“热”,  相似文献   

18.
因毒致瘤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小军 《国医论坛》2001,16(1):25-26
肿瘤大致归属于中医的噎膈、失荣、积聚、胃反、乳岩等范畴。毒与肿瘤有密切的关系 ,《诸病源候论》说“诸恶疮皆由风湿毒所生也”;宋代杨士瀛更明确指出“癌毒上高下深 ,岩穴之状 ,颗颗累垂……毒根深藏 ,穿孔透里”。然而后世医家并未对肿瘤发生发展中“毒”的因素引起足够重视。笔者试从毒的角度对肿瘤的病因、病机进行初步探讨。1 毒的含义毒 ,在医学中其义非常广泛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虽有大风苛毒 ,弗之能害。”《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灵枢·寒热》:“瘰病在于颈腋者 ,此皆鼠…  相似文献   

19.
毒损肺络与SA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医对毒与肺络的认识1 1 毒的涵义中医学中毒之广义指对生物体有危害的各种病邪及物质 ,如外界致病的邪气 ,像《素问·生气通天论》 :“虽有大风苛毒 ,弗之能害” ;或有这种性质的东西 ,即毒物。《素问·征四时论》 :“诊病不问其始 ,忧患饮食之失节 ,起居之过度 ,或伤于毒。”此外 ,亦指药物的偏性 ,或峻厉猛烈之性。如《素问·五常政大论》 :“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素问·脏气法时论》 :“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1 2 肺络的涵义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络包含“经络”之络和“脉络”之络 ,狭…  相似文献   

20.
补托法是祖国医学疮疡内治“消、托、补”三大法则中的主要治法之一。疮疡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按不同时期,不同病情,在消、托、补三法中选方用药始能收到预期效果。疮疡初起须用消法,即用消散的药物使初起的肿疡得以及早消散,免受化脓和开刀之苦。中期疮形已成,脓毒不易外达或溃后脓水清稀,而坚硬不消者,可用托法。如正虚邪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脚散漫,难溃难腐者,用“透托”法,如透脓散,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或毒邪内陷。疮疡后期,毒势已去,精神衰疲,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宜用“补法”大补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