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科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患病率、心力衰竭特点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入住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887例,54.2%为男性,年龄(69.83±13.57)岁。回顾性分析内科ICU患者心力衰竭患病率,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资料评价心力衰竭特点。调查心力衰竭基础心脏病因与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 回归探讨心力衰竭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在887例ICU患者中,≥65岁老年患者占74.1%,53%患者存在器官功能不全;(2)本组内科ICU患者心力衰竭患病率为22.8%(202例),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测的187例心力衰竭患者中,62.5%(117例)左室射血分数>50%;(3)基础心脏病因分析显示,冠心病居心力衰竭基础病因首位(52.5%),其次为瓣膜性心脏病(17.8%),27.2%心力衰竭患者未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疾病;(4)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OR=7.364,95% CI:4.979~10.890,P<0.01)、瓣膜性心脏病(OR=18.023,95% CI:9.280~35.002,P<0.01)、糖尿病(OR=2.154,95%CI:1.227 ~3.784,P=0.0076)、呼吸衰竭(OR=1.527,95%CI:1.045~2.229,P=0.0285)以及肾脏功能不全(OR=2.638,95% CI:1.621 ~4.294,P=0.0001)显著增加内科ICU患者心力衰竭发病风险。结论 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危重症临床实践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发病受到多因素影响。警惕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对危重症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病人并发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问题。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与心肌功能不全的严重度呈正相关。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中,60%~90%心衰病人有频发或复杂的室早,40~60%有非持续性心动过速。一组654例心衰病人(心功能Ⅱ~Ⅳ级)在随访2~3年期间有非持续性室速病人的死亡率较无心动过速者高1倍,这种死亡率的差别经用心脏病病因和左室射血功能修正后仍旧存在。在扩张型心肌病人中,猝死常由缓慢型心律失常或电机械分离所触发。  相似文献   

3.
目前,血液透析(H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最常用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但ESR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是影响其生存的主要原因。据报道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80%以上患有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高出一般人群10~20倍。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是触发和(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关键因素,而VEC功能障碍普遍被认为是ESRD患者的基本特点,并且参与了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本文就血液透析对VEC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垂体-下丘脑-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是机体对抗脓毒症的主要机制.临床发现,严重脓毒症患者肾上腺功能不全总发生率为30% ~40%,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SS)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可达60%,其中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relative adrenalinsufficiency,RAI)占76.6%,绝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占0~3%[1].RAI指脓毒症时血皮质醇水平多数介于或高于生理范围,但相对机体对皮质醇需求量的增加以及肾上腺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低反应性而言,肾上腺功能实际多处于相对不全的状态[2].  相似文献   

5.
目前认为临床上约有三分之一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是由于左室舒张功能衰竭所致。而且在没有出现明确的心力衰竭症状之前,左心室的舒张功能已经出现障碍。我们对临床上诊断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所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其舒张末期左室内经(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并计算R(radigo)、Th(Thickness)比值,以期探讨左室舒张不全心衰患者的R/Th比值的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心衰组 临床上明确诊断为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所致心力衰竭患者24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62±14岁。其中冠心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肥厚型心肌病4例。  相似文献   

6.
高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喻平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115-1116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力衰竭患病率正在逐渐增高,据统计,我国≥80岁人群的患病率高达6%~10%,个别地方死亡率高达40%。临床上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常是多种病因共存,病情复杂,预后差,死亡率高。我院附属医院内科2006年6月~2007年7月共收治病历资料较完整的高龄心力衰竭患者68例,对患者较早地开展了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349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同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左室射血分数是否正常(定义为LVEF≥50%)将患者分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LVEF≥50%,n=225)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LVEF< 50%,n=124),分别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等相关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67 d,一级终点为全因病死率.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分别有4例(1.8%)和6例(4.8%)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4).两组二级终点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Cox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水平(HR=1.092,95% CI:1.040 ~1.149,P<0.01)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影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因素为患者心功能分级水平;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长期病死率相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的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高于健康人^[1,2]。高HCY血症使动脉粥样硬化、动静脉栓塞、高血压、脂质紊乱、胰岛功能亢进发生率增高,从而导致死亡率升高^[3]。高HCY血症已被公认为是重要的肾脏病相关危险因素之一,并与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独立的联系^[4]。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82例行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治疗。30例同期MHD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于透析前测定血生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指标,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指标,算出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然后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PTX组与普通MHD患者相比,LVH、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依次为96.3%和63.33%、79.27%和43.33%、75.6%和26.6%)(P<0.05或P<0.01),瓣膜钙化显著(P<0.01)。进一步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VMI与透析龄、血磷、血iPTH呈正相关(r依次为0.47、0.76、0.68,P均<0.05)。结论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左心室肥厚(LHV)、左室功能异常较普通MHD患者更常见,程度更重,此类患者可考虑尽早行PTX,以降低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老年心衰的预后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力衰竭在发达国家中是心血管中发病率唯一呈上升趋势的疾病,是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住院的最常见原因,虽然近年来治疗上有较大进展,但其预后仍然不佳,判断预后的量化指标临床就显重要,本文就此加以概述。 1 左心射血分数与心衰预后的关系 在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力衰竭功能分级同病死率关系密切,经近年来的临床观察研究表明,左室射血分数低于20%者有75%发生重大临床事件(死亡、心脏骤停、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射血分数大于50%者仅有22%发生重大临床事件(P<0.01)。因此,左心射血分数可作为发生心力衰竭及不良预后的预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而入院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及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找出有价值的预警指标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对434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其入院时的各项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及入院后的第一次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院内死亡率为11.9%;发现6个与院内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冠心病史(OR值1.845,95%置信区间1.016~3.351)、高钠血症(OR值3.631,95%置信区间1.571~8.391)、低钠血症(OR值2.310,95%置信区间1.133~4.713)、高钾血症(OR值3.188,95%置信区间1.542~6.590)、血尿素氮升高(OR值3.450,95%置信区间1.699~7.005)和血肌酐升高( OR值2.334,95%置信区间1.256~4.339).结论 既往冠心病史、合并肾功能不全、异常血钠、高钾血症提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近年研究表明,高血压是终末期肾病(ESRD)行血液透析(H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透析患者心力衰竭和死亡,HD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约占80%。欧洲的记录显示50%-85%的充分HD的患者血压没有完全控制。导致H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普通人群的10~20倍。积极控制高血压可以改善HD患者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对于提高HD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新型的中性合成树脂吸附治疗HD患者顽固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流行病学[1]表明,心力衰竭(CHF)中至少50%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正常。CHF的症状是由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所致,即为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或接近正常,并排除其他瓣膜性心脏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HFPEF常合并房颤,其发生率高达30-40%[2]。大量研究[3]表明,运动康复对心力衰竭患者是安全的,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稳定的心力衰竭病人,如果长期不活动,则病人的健康状况变化死亡率增加。从所周知,运动训练可以增加这些病人的运动能力。而且,运动训练可以减轻体重提高生存质量。进行运动训练后,肌肉主动运动增加、周围组织的耗氧量增加。一些学者研究了中度心力衰竭病人的低强度运动。运动后,病人的运动能力增加了20%。这些研究发现,中度心力衰竭病人和左室射血分数在运动后,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运动训练对严重的和终末期心力衰竭病人(左室射血分数< 20%)的效应还不明确。笔者通过此文的目的是评估一种中等强度有氧跨步训练并配生脉液是…  相似文献   

15.
<正>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引发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伴心室舒张末压增高,而心室收缩功能轻度受损,左室射血分数尚处于正常范围内的一种心力衰竭。国外研究显示,HFpEF占全部心力衰竭患者的22%~73%[1-3],我国HFpEF占全部心力衰竭患者的  相似文献   

16.
BNP值与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B-型钠尿肽(BNP)主要从心室分泌的心脏激素,反映心室负荷过重及左心功能,BNP与左室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NYHA分级密切相关,是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最强标志物,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力衰竭的指标[1]。2003年2月-2004年10月,我科对42例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BNP检测用于指导心力衰竭治疗,在护理工作中,我们高度重视BNP检测值,并根据BNP检测结果按心功能分级进行预见性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3年2月-2004年10月入院的42例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龄68~100岁,平均年龄81岁,冠心病3…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评估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及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共180例的临床资料,将102例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未发生组,78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发生组,对比两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通过ROC分析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预测准确度。结果:与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的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明显升高,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末端B型利钠肽原是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无相关性(P>0.05);N末端B型利钠肽原预测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ROC AUC为0.982。结论: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有较高准确性,可作为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纳入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心力衰竭住院并随访的患者,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组(HFrEF,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组(HFmrEF,40%≤LVEF<50%)、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9.
<正>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MHD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MH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早、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10倍。虽然传统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血管钙化等在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中普遍存在,但最近许多研究提示,ESRD患者超乎寻常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并不完全与传统的危险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edial infaction,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死亡率高达30%~90%,单纯的药物治疗长期生存率仅为10%~15%,早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可缩小心肌缺血区域及梗死面积,促使左室功能恢复,纠正心功能不全,为进一步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时机,有效的改善预后,从而将患者的生存率提高至50%以上[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