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丁丙诺啡与布比卡因联合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分别于硬膜外腔注入布比卡因(A组、n=28),布比卡因和丁丙诺啡0.15mg(B组、n=30),布比卡因和丁丙诺啡0.3mg(C组、n=32),比较上述3组术后的镇痛效果。结果 联合应用布比卡因和丁丙诺啡具有较好的术后镇痛的效果,0.15mg与0.3mg的丁丙诺啡具有相同的镇痛作用,且前者的副作用较后者少。结论 联合应用0.15mg丁丙诺啡与布比卡因,其镇痛效果确定,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下腹部手术后0.2%罗哌卡因(Rop)或0.2%布比卡因(Bup)与吗啡(Mor)配伍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应。方法 选择经腹子宫全切术的病人6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双盲对照观察,R组(n=22);镇痛药为0.2%Rop+0.01%Mor,采用英国Graseby-9300PCA泵,以LCP模式给药;B组(n=22);镇痛药为0.2%Bup+0.01%Mor,PC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高位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和低位PCEA对病人术后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36例病人分为 两组,胸部手术18例行高位PCEA(H组),下腹部手术18例采用低位PCEA(L组)。术后均经硬膜外腔注入0.125%布 比卡因加0.01%吗啡混合液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结果 两组病人组间对比呼吸频率、潮气量、肺活量、血氧饱和量(Rr、 Vt、VC、SpO2)无显著差别;各组与启动自控镇痛前后比较Vt、VC改善明显(P<0.01)。H组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较L组 明显(P<0.05);启动PCA泵前后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高位PCEA对病人的循环影响较大,可能 与阻滞病人的心交感神经关系密切;PCEA能改善病人术后呼吸功能。无论高位还是低位PCEA均应根据实际镇痛的 个体情况及时调整PCA泵的各项数据,以策安全。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丁丙诺啡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LCP模式丁丙诺啡的最低有效止痛浓度。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效果优的手术病人180例,随机分为六组,以0.2%布比卡因100ml+5mg氟哌利多为基础液,除第Ⅵ组单纯用0.2%布比卡因外,其余加麻醉性镇痛药,Ⅰ-Ⅳ组丁丙诺啡分别为0.1mg、0.15mg、0.225mg、0.3mg,Ⅴ组为吗啡5mg。对比其48小时用药量、手控次数、镇痛效果,副作用。结果用药量和手控次数Ⅱ-Ⅴ组无差异(P〉0.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不同药物镇痛效果的差异。方法:40例在腰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20),术后向关节腔内注入不同的药物。BB组:布比卡因75mg加丁丙诺啡0.2mg;HB组:玻璃酸钠50mg加丁丙诺啡0.2mg。记录术后8、12、24、48小时患者屈膝关节90。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第8、12、24、48小时患者屈膝90°VAS评分HB组显著低于B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无1例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复合丁丙诺啡可有效缓解膝关节镜术后疼痛,其镇痛效果优于布比卡因复合丁丙诺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阴式全宫切除术后硬膜外单次注射丁丙诺啡和/或布经卡因的镇痛效果。方法:180例择期阴式全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5组,分别单次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0.125%布比卡因、丁丙诺啡0.15mg、丁丙诺啡0.15mg 0.125%布比卡因或接自控镇痛泵用吗啡行PCEA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疼痛主要在奇术后的前12h内,以4-8h为著。各镇痛组均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但单纯布比卡因组VAS评分较高,吗啡组较低,吗啡组用药量和副作用明显增加,结论: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用于阴式全宫切除术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其中以丁丙诺啡0.15mg 0.125%布比卡因9ml为佳。  相似文献   

7.
丁丙诺啡不同剂量在开胸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锐  钱卫  潘灵辉  黎阳 《广西医学》2001,23(4):772-773
目的:观察三级不同剂的丁丙诺啡在胸部肿瘤开胸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应,方法:55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n=20);丁丙诺啡0.6mg; Ⅱ组(n=18)丁丙诺啡0.9mg;Ⅲ组(n=17):丁丙诺啡1.2mg;三组均加0.165=0.20%布比卡因150ml。采用美国雅培PCA止痛泵、给药模式为:负荷量+持续量+CA,具体为负荷量4ml,持续量1.5-2.0mg/h,PCA量1.5-2.0ml/次,结果:Ⅱ、Ⅲ组优于Ⅰ组,但并发症多,结论:提示丁丙诺啡的浓度在4μg-6μg/ml为宜。  相似文献   

8.
可乐定增效丁丙诺啡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或乐定增效丁丙诺啡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施行中,下腹部择期手术45例行术后镇痛治疗。病人分为3组,每组15例。药物配方为A组可乐定2μg.kg^-1,B组丁丙诺啡2g.kg^-1,C组可乐定1μ.kg^-1加丁丙诺啡2μg.kg^-1两药混合。术后病人疼痛采用VAS评分,4分以上者从硬膜外导管注药。结果:C组镇痛效果,起效、持续时间优于A,B组(P  相似文献   

9.
梁华  郭永军 《宁夏医学杂志》2000,22(12):743-744
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患者,分为3组:A组,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B组,2%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C组,1%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A、B两组均用2%利多卡因作首剂试验量,术中麻醉维持分别用0.75%布比卡因、0.5%布比卡因;C组用1%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作首剂试验量及术中麻醉维持,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麻醉效果评定。结果,利多卡因用量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布比卡因用量A组多于B、C两组(P〈0.05);患者科痛评分A、C两组优于B组(P〈0.05);肌松效果C组优于A组、A组优于B组,结果提示小切口胆切除术中硬膜外使用1%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镇痛好,肌松完善,麻醉效果满意,同单独使用0.75%布比卡因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术后病人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应及其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5组,Ⅰ~Ⅲ组病人术后应用不同药物配方和剂量的PCEA,Ⅳ、Ⅴ组病人术后无镇痛,记录其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对于上腹部手术,术后PCEA联合用吗啡和布比卡因效果较好:对于下腹部手术,术后单用布比卡因PCEA即可。全部病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无显著延长。结论 对于60岁以下的病人,术后适量吗啡、布比卡因PCEA效果好,不延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复安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引起的呕吐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取硬膜外麻醉下施行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80例,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用盐酸丁丙诺啡+芬太尼+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盐酸丁丙诺啡+芬太尼+布比卡因+胃复安+生理盐水进行术后硬膜外镇痛,比较术后呕吐发生情况及镇痛效果。结果:B组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1),但两组问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复安可明显减少硬膜外镇痛后呕吐并发症的发生,且不影响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彭春  周力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00-101
目的探讨罗哌卡岗复合丁丙诺啡用于妇科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罗哌卡因组(L组,n=50例)和布比卡因组(B组,n=50例),分别用0.227%罗哌卡因加丁丙诺啡0.9mg和0.225%布比卡困加丁丙诺啡0.9mg配成100mL溶液注入镇痛泵,在术毕留置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2mL/d持续剂量镇痛48h,观察其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血流动力及呼吸情况的变化以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血流动力及呼吸改变和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运动阻滞程度和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有显著性差异。结论0.227%罗哌卡因复合丁丙诺啡用于妇科手术术后镇痛,其效果确切,并发症少,运动和肠道功能恢复早,是一种安全且行之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丁哌卡因、吗啡用于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技术,与传统肌注止痛药比较,观察160例(ASAⅠ~Ⅱ级)腹部术后患者48小时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n=80),接受全身性阿片类药物止痛;观察组(n=80),用自控镇痛泵向硬膜外注入0.15%丁哌卡因+0.01%吗啡。结果对照组VAS评分高于观察组(P<0.01),48小时VAS评分波动较大。结论PCEA明显优于肌注止痛法,其镇痛效果持续稳定,用药量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丁丙诺啡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丁丙诺啡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各类上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丁丙诺啡3μg/kg 2%利多卡因10ml 0.75%布比卡因10ml,Ⅱ组利多卡因10ml 0.75%布比卡因10ml,比较两组的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阻滞不全比例、镇痛持续时间。结论丁丙诺啡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够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对术后镇痛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欣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138-139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加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30例剖宫产手术(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5例,硬膜外腔注入高乌甲素8mg+0.25%左旋布比卡因4mL共6mL,然后接高乌甲素16rag加1%左旋布比卡因100mL镇痛泵;B组65例术毕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2.5mg加0.25%布比卡因6mL,然后接吗啡7.5—8mg加0.25%布比卡因100mL镇痛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术后疼痛的情况,记录不良反应、术后镇痛效果与PCEA按压次数。结果镇痛作用A、B两组大致相同,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镇痛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皮肤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次数A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高乌甲素加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自控镇痛优于吗啡加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6.
30例SAS(Anethesiologist Society of America,美国麻醉学家协会)Ⅰ~Ⅱ级成年病人,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或下肢手术。术毕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硬膜外导管注药物,A组:0.25%布毕卡因,6ml/h;B组:0.25%布比卡因,4ml/h;C组:生理盐水,4ml/h。连续给药24h,并定时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的镇痛效果优于C组,但尿潴留的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88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10ml;B组,0125%布比卡因10ml,C组,018%布比卡因10ml,D组,025%布比卡因10ml。于手术结束时一次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术后4、8、12、24h内镇痛效果。结果:疼痛缓解率(Ⅰ+Ⅱ级)在80%以上,完全镇痛率(Ⅰ级)术后8h,A与B组有显著差异(P<005),A与C、D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术后强化药使用率:A与C、B与D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A与D、C与B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镇痛效果及强化药使用情况两项结合认为C组的术后镇痛最佳。  相似文献   

18.
沈华 《中华医护杂志》2007,4(7):608-609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及最低有效浓度。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三组。镇痛配方为:Ⅰ组(n=20)0.135%布比卡因+0.002%布托啡诺:Ⅱ组(n=20)0.135%布比卡因+0.004%布托啡诺;Ⅲ组.(n=20)0.135%布比卡因+0.006%布托啡诺。采用负荷量+持续剂量给药模式,持续剂量上述三组镇痛液背景流速2mvh。结果 ①镇痛效应:VAS评分Ⅱ、Ⅲ组明显低于Ⅰ组p〈0.01,②并发症:Ⅰ、Ⅱ组恶心呕吐及搔痒低于Ⅲ组。结论 布托啡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本对两组ASAI ̄Ⅱ级的术后病人,经术后留置的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1.5mg与0.25%布比卡因10ml进行术后镇痛效果比较。结果吗啡组起效时间11.5±3.2mm,镇痛持续时间38.29±2.58h,布比卡因组起效时间13.4±2.2min,镇痛持续时间6.51±2.45h。认为吗啡组比布比卡因组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后皮下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PCA在剖宫产手术后已广泛应用 ,但皮下自控镇痛 (PCSA)应用较少 ,且与硬膜外镇痛(PCEA)比较更为少见。本研究用两种不同丁丙诺啡配方 ,观察PCSA与PCEA的镇痛效果、镇痛程度及副作用。1 资料与方法择期和急诊产妇 2 9例 ,年龄 2 1~ 2 9岁 ,均为ASAⅠ级。随机分成两组 :S组 (PCSA组 ) ,n =1 5 ,丁丙诺啡 1 .2mg。芬太尼 0 .2mg,氟哌啶 1 0mg,加生理盐水配成 2 0ml,注入澳大利亚产伟氏 2 0mlPCA注射泵。E组 (PCEA组 ) ,n =1 4,丁丙诺啡 0 .75mg,芬太尼 0 .2mg,氟哌啶 1 0mg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