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贝母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胥戈 《时珍国药研究》1992,3(4):183-184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5,(5):612-614
目的:优选中药土贝母中土贝母苷甲和土贝母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液中的土贝母苷甲和土贝母总皂苷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来评价并优选土贝母药材的提取工艺。结果:过20目筛的土贝母颗粒加7倍量70%乙醇,以3mL/min流速渗漉为最佳提取条件。结论:此工艺土贝母中的有效成分土贝母苷甲和土贝母总皂苷提取完全,可以作为土贝母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土贝母茎段、叶片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方法及其与土贝母皂苷积累的关系。方法:在MS或B5培养基上,试验不同种类、不同含量的植物生长物质及其组合对土贝母茎段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MS附加2,4-D 2.0 mg.L-1,NAA 0.5 mg.L-1和BA 1.0mg.L-1;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MS附加2,4-D 0.5 mg.L-1和NAA 2.0 mg.L-1。愈伤组织在MS附加2,4-D 2.0 mg.L-1,NAA 0.5 mg.L-1和BA 1.0 mg.L-1的培养基上积累土贝母皂苷的含量最高;在B5附加2,4-D2.0 mg.L-1,NAA 0.5 mg.L-1和BA 1.0 mg.L-1的培养基上经多次继代培养后,可形成较为均一、稳定的愈伤组织系。结论:建立了土贝母茎段、叶片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方法,为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生产土贝母皂苷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花雪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小花雪胆果实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雪胆甲素,雪胆乙素,葫芦素F-25-乙酸酯,β谷甾醇,胡萝卜甙,β-谷甾醇-3-O-(6′-软脂酰基)-β-D-葡萄糖甙,软脂酸,十八碳烷醇,十六碳烷醇。其中β-谷甾醇-3-O-(6′-软脂酰基)-β-D-葡萄糖甙为首次从雪胆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5.
土贝母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中药土贝母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志民  曹林林 《中药材》1998,21(11):548-551
对中药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进行性状、显微及薄层层析鉴别。首次报道了土贝母鳞叶表皮细胞细胞壁的加厚情况。  相似文献   

7.
土贝母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贝母 (假贝母、土贝、大贝母 )来源于葫芦科假贝母属植物假贝母 Babostemma paniculatum ( maxim ) Fran-quet的地下块茎。性微寒、味苦、能消肿。曾用于颈淋巴腺结核未破的痈肿 [1 ] 。近 2 0多年来药理研究证明此药材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癌活性 ,且在抗癌机理方面已渐  相似文献   

8.
土贝母甙甲的定量分析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前文已经报告土贝母抗癌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抗肿瘤作用及其临床前药理试验结果,我们又从土贝母中分离出水溶性强,且具有良好的抗炎、抗癌和强抗促癌活性的土贝母甙甲(tubeimoside l,以卞简称甙甲)。其  相似文献   

9.
土贝母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翠芹  王喆之 《中药材》2006,29(3):209-211
用土贝母茎段和叶片作外植体培养,可获得大量的试管苗。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 2,4-D 2.0 mg/L NAA 0.5 mg/L BA 1.0 mg/L(单位下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 2,4-D0.5 NAA 2.0。叶片接入MS BA 3.0 NAA 1.0培养基可直接产生不定芽;愈伤组织用MS BA 2.0 IAA 1.0培养基也可产生不定芽。MS BA 2.0 IAA 0.1适于腋芽发育、增殖。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1.0。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选用pH 6.0,琼脂0.8%~1.0%;诱导生根选用pH 5.8,琼脂0.6%~0.7%。经炼苗后,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10.
李晔  李彤晖  吴茵  辛永洁  张晔 《陕西中医》2009,30(12):1655-1656
目的:探讨土贝母苷甲肺靶向微粒的体外释药机理。方法:采用动态透析技术考察制剂的体外释药规律。结果:体外释放试验表明,土贝母苷甲原料药及原料药与载体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简单混合物的体外释放均较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而土贝母苷甲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肺靶向微球的体外释放则均较符合Weibull方程,t1/2明显延长,缓释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土贝母总皂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土贝母总皂苷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土贝母总皂苷的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大范围筛选树脂,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确定了土贝母总苷分离富集的优选操作条件。结果:NKA树脂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解吸效果;优选吸附条件为上样含生药量30mg·mL-1,树脂色谱柱的径高比1∶7,药材∶树脂为1∶4;吸附完全后,先以水洗脱,除去杂质,再以80%乙醇洗脱,可以得到纯度较好的土贝母总苷。结论:NKA树脂对土贝母总苷的吸附量大,解吸容易,确定的吸附与洗脱条件简单可行,所得产品的色泽好、纯度高,此工艺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土贝母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波谱解析和化学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个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的双糖链皂苷:3-O-α-L-吡喃阿拉伯糖(1→2)-β-D-吡喃葡萄糖-贝萼皂苷元-28-O-β-D-吡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酯苷(Ⅰ)。结论:Ⅰ为新天然产物,对K-562和BEL-7402肿瘤细胞显示显著的细胞毒性,但对1%兔红细胞无溶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土贝母中一个新的三萜皂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挺军  李军  屠鹏飞  吕飞杰 《中草药》2006,37(3):327-329
目的对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的三萜皂苷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反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土贝母中分离并鉴定了1个新的三萜皂苷脱木糖土贝母苷丙(dexylosyltubeimoside Ⅲ)。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徐长卿中多糖CPB-4的化学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徐长卿中多糖CPB-4的化学结构。方法 :采用糖组成分析 ,甲基化分析 ,部分酸水解和13CNMR光谱等方法测定CPB 4的糖组成 ,连接方式 ,主链和支链结构及分枝点状况。结果 :CPB-4由L-阿拉伯糖 ,L-木糖 ,L-鼠李糖和D-半乳糖 =0.8∶0.2∶0.2∶1.0组成 ,主链由 1,5连接的半乳呋喃聚糖组成 ;侧链分枝主要位于半乳糖的6位 ,另有少量分枝位于半乳糖的2位 ;分枝的组成包括木糖端基、阿拉伯寡糖及由阿拉伯糖、鼠李糖和半乳糖组成的寡糖链。结论 :CPB-4为一新颖的中性杂多糖。  相似文献   

15.
骨碎补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隋洪飞  尹世强  邹爱英 《中草药》2015,46(20):2992-2995
目的研究骨碎补(槲蕨Drynaria roosii的干燥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再利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高效制备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理化性质及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骨碎补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O-咖啡酰基-12-羟基正十二烷酸甲酯(1)、对羟基苯丙酸(2)、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吡喃阿洛糖苷(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补骨脂素(5)、原儿茶酸(6)及咖啡酸(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骨碎补烷酸酯A,2~5为首次从槲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法测定徐长卿中丹皮酚含量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采用直接蒸馏-大孔树脂-气相色谱法,以正十七烷为内标,对徐长卿中的丹皮酚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在所测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被测物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回收率为99.42%(n=5),RSD为2.28%。  相似文献   

17.
猪毛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目的:研究藜科Chenopodiaceae猪毛菜属植物猪毛菜Salsola collin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方法及IR,MS,1H和13C-NMR等光谱分析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猪毛菜干燥全草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阿魏酸(1),对羟基苯丙烯酸(2),水杨酸(3),小麦黄素(4),selagin(5),acanthoside D(6),小麦黄素-7- O-β-D-吡喃葡萄糖苷(7),小麦黄素-4′-O-β-D-芹糖苷(8),异鼠李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异鼠李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其中化合物1,2,3,5,6和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桂林紫薇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桂林紫薇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桂林紫薇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9个化合物,包括6个三萜,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lupeol,I),木栓烷酮(friedelin,Ⅱ),白桦脂醇(betulin,Ⅲ),阿江三萜醇酸(arjunolic acid,Ⅳ),胶三萜-5-烯-3β-醇(glut-5-en-3β-ol,V),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Ⅷ),三十五烷(pentatriacontane,Ⅸ)。结论:以上化合物I~Ⅵ,Ⅶ,Ⅸ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草珊瑚中香豆素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草珊瑚中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对草珊瑚干燥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氯仿部分和醋酸乙酯部分进行柱色谱分离,根据各种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研究确定各活性化合物的结构。结果:首次从草珊瑚干燥全草中分离得到6种具有抗菌活性的香豆精类化学成分,分别为4,4′-双异嗪皮啶(4,4′-biisofraxidin,1),秦皮乙素(esculetin,2),秦皮素(fraxetin,3),滨蒿内酯(scoparone,4),异嗪皮啶(isofraxidin,5),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6)。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金粟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测定了6种香豆精类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一些化合物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成为抑制口腔细菌的天然药用植物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