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雪英  陈华  付秀莲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383-238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和危险因素,采取具有针对性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糖尿病并发医院感染,占全院医院感染的14.64%,占同期糖尿病患者住院数的32.59%;糖尿病患者的医院感染与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并发症及侵入性操作呈正相关;糖尿病医院感染的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肠道感染及侵入性插管部位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结论: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应予重视。应积极控制原发病的治疗,加强对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的保护,特别具有侵入性插管的护理,是预防糖尿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及高危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调查感染高危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收治的20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5例,感染率32.5%,其中高龄、粒细胞缺乏、大剂量化疗是诱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所有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最高,为40.52%(47/116)。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高龄、粒细胞缺乏和大剂量化疗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针对性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降低高危因素的影响,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标本中真菌的分离情况以及发生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3年度微生物学检查结果中真菌的分离以及感染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度全年微生物学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细菌、真菌1499株,其中真菌438株,占29.2%,在我院病原类型的构成中仅次于革兰阴性杆菌之后列第2位;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年龄60岁以上、基础疾病严重、抗菌药物滥用、激素及化疗、侵入性操作等是导致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真菌感染,特别是医院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教育,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重视病原学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真菌感染及耐药率的情况,为预防其感染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2009年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感科)记录的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三年间该院院内真菌检出率为10.7%,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要感染菌种;痰液标本检出率最高,平均为50.6%;抗真菌药物中氟康唑耐药率最高。结论该院2007~2009年真菌检出率及耐药率连续三年均呈上升趋势,须增强预防真菌感染的意识,加强医源性设施和感控工作的管理,加强常规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标本中真菌的分离情况以及发生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3年度临床标本中真菌的分离以及感染病人的基本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3年度全年微生物学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499株,其中真菌438株,占29.22%,在我院临床感染病原学构成中仅次于革兰阴性杆菌而列第二位;其中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年龄60岁以上、基础疾病严重、抗菌药物滥用、长期用激素及化疗药物和侵入性操作等是导致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真菌感染,特别是医院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教育,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重视病原学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刘淑平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3):157-157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为控制医院内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住院病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年间患者医院真菌感染112例,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医院真菌感染与胃肠外营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老龄化、化疗及危重患者辅助机械通气替代治疗等诱因密切相关。结论:临床医生应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有高度认识,对具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进行实验室监测,这对制定实时的防治方案,控制医院内真菌感染、二重感染不良后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菌种分布及主要相关因素,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84例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住院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白色念珠菌感染呈下降趋势,而非白色念珠菌比例升高;高龄、存在基础疾病以及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高.结论 临床上应重视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究医院感染现状,并针对性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详细研究,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记录、整理医院感染发生几率,医院感染具体部位等情况。结果:3256例住院患者,共出现132例147次院内感染,发生医院感染几率为4.1%,发生例次感染几率为4.5%。下呼吸道感染、切口部位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居于前三位。结论:针对医院感染现状与高危感染因素,针对性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对于降低医院感染几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防控措施.方法对85例医院内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真菌感染占全院感染的6.5%,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高危因素主要为患者年龄大、严重基础疾病、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激素、化疗、侵入性操作等.结论要高度重视医院内真菌感染,规范抗生素应用、重视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本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52例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感染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患者免疫力低下等.52例患者均根据痰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对症给予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治疗,49例患者痰菌培养结果转阴,1例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仍然为阳性,2例患者发生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 老年、长期使用抗生素、肺结核反复复发等是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应加强对真菌感染高危患者的预防并及早采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等级医院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原发病及死因的构成比。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搜集1986~2013年有关血透原发病及死因的文献,共搜集3 601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2 432例,按文献数据来源,分为二甲医院、三乙医院、三甲医院,纳入的研究血透原发病的例数分别为871、723和1 523例;纳入研究血透死因的例数分别为312、429和1 207例,分析其原发病及死因构成比。结果  血透患者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49.32%,糖尿病占18.24%,高血压占14.22%;不同时期不同等级医院血透患者原发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糖尿病及高血压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尤以糖尿病为甚。血透患者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42.35%)、脑血管疾病(21.5%)、感染(11.76%);2000年前二甲医院血透患者主要死因为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高钾,2000年后相应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三级医院血透患者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且心血管疾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二甲医院血透患者主要死因与三甲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三乙医院与三甲医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透患者主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其中糖尿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同一时期三级医院血透患者中糖尿病、高血压构成比更高。血透患者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且心血管疾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黄丽萍  吴伟  洪冬玲 《广西医学》2007,29(6):813-815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对住院时间≥24 h的27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7.0%,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19.7%,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呼吸道感染最多,占50.0% ;其次口腔感染,占40.9%.病原主要为真菌.意识障碍重、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长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脑卒中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我们应积极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7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以华 《广西医学》2008,30(9):1354-1355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统计CHF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高危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8.5%,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占首位;年龄≥60岁、住院时间长≥30 d、合并疾病、心功能差、侵袭性操作等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感染组病死率高于非感染组.结论 CHF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预后较差;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避免高危因素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真菌在医院的感染现状,分析其分布及耐药性,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真菌感染。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真菌感染部位以循环系统为主(26.0%),呼吸系统占第2位(22.2%),恶性肿瘤占第3位(19.1%);感染菌株以白色念珠菌占首位(70.4%),热带念珠菌占第2位(8.5%),光滑念珠菌占第3位(6.2%)。结论真菌感染在临床呈上升趋势,对真菌感染和耐药监测十分重要。念珠菌属是真菌性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真菌感染与使用抗生素、原发疾病、老龄化等危险因素密切有关。要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真菌性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刘云  尹建春  闫俊凤 《医学综述》2012,18(16):2701-2703
目的分析ICU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入住ICU的282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调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0.99%,例次感染率为12.06%,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道、皮肤软组织等;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结论 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对症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住院时间、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与降低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崔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42-1543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常见致病菌及耐药现状,为有效控制和降低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诊治提供真实数据。方法:对一年来门诊和住院老年患者痰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鉴定。结果:革兰阴性杆菌仍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约占61%,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约占32%,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约占7%。药敏统计显示:经验治疗中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呈逐年下降趋势(如葡萄球菌属对苯唑西林、肠杆菌属对三代头孢等);革兰阴性杆菌对泰能、三代头孢、氨基糖甙类药物仍有较好的敏感性;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普遍敏感。结论: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逐年增加,耐药性不断增强,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监测细菌的耐药性趋势,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是预防和控制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当前综合重症加强病房(综合ICU)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特性、分布,为临床治疗及减少真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真菌培养阳性住院患者病例资料,从患者年龄、病种、部位、菌种分布、易患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综合ICU中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7.64%;其中痰液检出率最高67.45%,其次尿液占9.90%;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属占94.34%,是感染主要菌属,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1.89%,是感染主要菌种;易患因素主要有病情危重且复杂、应用侵入性监测和治疗手段、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长期使用激素、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等。结论:综合ICU侵袭性真菌感染近年呈上升趋势,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值得注意的是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属引起的感染正在逐年增加,应重视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传染病专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12月-2011年11月的26,594份传染病患者出院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84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3.19%;感染部位:腹腔感染306例占36.08%、上呼吸道66例次(7.78%)、下呼吸道感染140例(16.51%)、胃肠道40例次(4.72%)、口腔等真菌感染75例次(8.84%)、血液96例次(11.32%)泌尿系统55例次(6.49%)、其他90例占10.61%。主要医院感染诊断为腹腔感染,其次为肺炎。肝硬化及免疫力低下是医院感染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真菌及多重耐药的肠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结论传染病医院的医院感染工作管理重点除了防控传染病院内交叉感染外,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也应注重预防真菌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易感因素,为降低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肺结核患者的资料,观察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及病原学分布特点等。结果 1 304例肺结核患者中有7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6.06%,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见,占66.06%。103份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体89株,检出率为86.41%;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32.58%),革兰阳性菌9株(10.11%),真菌感染51例(57.30%)。单因素χ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60岁及使用其他抗生素是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发生于下呼吸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医院感染的发生与高龄、使用其他抗生素有关,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陈凌玉  沈跃飞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5):359-359,37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和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总结其发病特点。结果24例患者共发生8种不同真菌感染,其中念珠菌是最多见致病菌;感染部位以肺部、泌尿系统和深静脉导管最为多见。所有患者都具有多种高危因素,其中接受侵入性操作、应用广谱抗生素、住院时间长和静脉营养等是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ICU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是多种危险因素的结果,临床应根据其发病特点进行积极防治,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