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孙文垣医案》中脾胃病的辨治特色,学习孙文垣的学术思想精华与辨治方药特点,扩展临证思路,从而提高脾胃病的临床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孙文垣医案》是新安医家孙一奎所著,分为《三吴治验》2卷、《新都治验》2卷、《宜兴治验》1卷。其中辨治痹证颇具特色:宗《内经》之旨析痹证之因,善凭脉辨痹证之病机,善用二陈化裁从痰瘀论治痹证,善用威灵仙、五加皮、海桐皮等治痹证之达药,善调情志以促痹证之康复。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孙文垣医案》了解到孙一奎在临证辨治泄泻、脏腑虚损、气虚中满、气虚发热等杂病时辨治特色突出。指出因虚泄泻者,应温肾阳、益脾气,固本培元;对于脏腑虚损者,应以补养心肾为先,补泻并用;对于气虚中满者,应以温补下元为要,兼升清阳;对于气虚发热者,应甘温益气除热,健脾为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泄泻医案的整理,总结叶天士辨治泄泻的经验,不仅为现代临床辨治泄泻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古代医籍研究及名医经验总结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泄泻医案75例,将医案相关信息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20.0和Clementine12.0统计软件对证候、症状、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最后运用中医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在75例泄泻病案初诊记录中,共涉及证型13种,症状43个,频次≥4的高频症状11个;药物95味,频次≥4的高频药物32味,《中药学》教材收录的常用药物88味;(2)得到有意义的药物因子分组7组,症状聚类组4组,药-药二阶关联7组,三阶关联6组,五阶关联4组。结论叶天士辨证泄泻与现代医家基本一致,均基于脾虚湿盛这一基本病机,结合兼症来辨证;重视肝脾关系,从木乘土辨证泄泻是其特色。治疗泄泻治病求本,而非见泻止泻,以健脾祛湿为基本治则,祛湿注重中下二焦和气对津液的作用是其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6.
孙一奎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也是温补学派代表医家之一。所著《孙文垣医案》蕴涵其丰富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辨治经验。从其医案可以了解到孙一奎临证辨治疾病具有如下规律:元气受病,多从三焦辨治;温补之法,多法益气健脾;气虚发热,多遵甘温除热;痹证论治,多系痰湿相关;补肾固本,多温阳血肉之品。  相似文献   

7.
《孙文垣医案》又名《生生子医案》、《赤水玄珠医案》,系由明著名新安医家孙一奎之子及门人等将其治验按先后顺序汇编而成。全书五卷共载三百九十八案,其中孙一奎运用二陈汤治验达四十余案。二陈汤以燥湿化痰为宗旨,孙一奎灵活运用于各种疾病,治多奇效,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8.
《孙文垣医案》又名《生生子医案》,是明代新安名医孙一奎代表作之一。其中胃脘痛验案颇多,孙氏临证辨治首分虚实,实者多从痰浊、瘀血论治,擅用丹溪二陈燥湿化痰;虚者多从中焦虚寒、脾胃虚弱调治,喜用仲景建中汤温中补虚。  相似文献   

9.
通过仔细阅读《孙文垣医案》,发现孙文垣对温疫证的辨治理论体系独具特色。针对孙文垣对温疫证的治疗特点、用药特色以及疫后调理进行阐释,以期对西医学中一些关于烈性传染病的治疗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王仲奇医案》从暑湿交蒸、湿漫三焦、邪伏膜原、午后发热四个方面分析新安医家王仲奇辨治“湿温”的特色。王仲奇认为暑湿交蒸宜清暑化湿,常用佩兰、青蒿、通草、薏苡仁、金银花、连翘、夏枯草、桑叶之类;湿邪弥漫三焦应以畅通三焦气机为要,责之白豆蔻、枳壳、大腹皮、橘叶、杏仁、佩兰、法半夏、青蒿、茯苓之属;邪伏膜原则以疏利膜原为急,多以吴又可之达原饮加减;午后发热经久不愈多以寒凉清解、淡渗利湿为法,偏喜连翘、金银花、栀子、薏苡仁、青蒿、滑石、郁金之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醉花窗医案》中王堉对各类杂病的辨治思想和特色,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醉花窗医案》全文所列医案、医论、地方水土论、药材论、简方验方论等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并结合其他相关古籍,系统总结王堉的学术思想和杂病辨治特色。[结果] 《醉花窗医案》为山西著名医家王堉所著,共收集101案,内容精巧、深刻广泛。王堉立足天人合一,精于脉症,辨证准确,主次分明;认为脾胃健运为摄生之本,当以调胃为先、补脾为重、化痰清热为变;又兼顾肝肾,以“清泄肝热、活血舒郁、益阴养血”次第疗法治肝郁杂病,以“滋水制火”解内伤阴热;并善从三焦气化治疗诸类水湿痰饮杂病;又活用古方验方,与道地药材互补加减。 [结论] 王堉在辨治各类杂病方面独具特色,尊古而不拘泥,思维严谨,辨证用药精准有序,能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各类杂病开拓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学习和临床诊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孙文垣医案》是孙一奎诊疗实践的记录,案中夹议夹论,阐发证治,蕴含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对孙氏三则代表性医案详细分析,借以分析孙氏诊治痰证学术特色。其中积块跳动不止案中,体现孙氏治病求本、怪病责痰的学术特色,治疗中其妙用二陈,对症下药,知常达变,随证易方;脾泄案中,体现孙氏善于析证、圆机活法,且其精研脉诊,急则治标;经闭案中,孙氏去伪存真、补偏救弊,认为气郁痰生、气顺痰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统计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湿热证医案,总结叶天士辨治湿热证的特色.方法:收集《临床指南医案》中167例湿热证相关医案,将医案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收集167首处方,涉及中药163味,出现频次≥30次的药物依次为苦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对咳嗽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发现其治疗咳嗽重视脾、胃、肺、三焦与咳嗽的密切关系,对于客寒包火之证,以"辛解凉温"散之,对于久咳、久嗽者,重在甘补培土以生金,并强调病随体异,治宜通体达变。  相似文献   

16.
对《孙文垣医案》中明确记载心理紊乱状态对疾病影响并有脉象描述的医案42例进行研究,通过频次分析表明:怒的心理紊乱状态在其医案中出现频次最多(22次),其次是忧思的心理紊乱状态(11次)。怒表现最多的脉象为滑脉(38次)、大脉和数脉(各36次)及弦脉(16次)。认为与怒气上逆而致脉道急迫激荡,血流速度加快,搏动流利有关。忧思表现最多的脉象为数脉(36次)、大脉(32次)和弦脉(17次)。认为与因忧思而致气滞、痰、饮、瘀血等有关,但与后世医家论述有别。  相似文献   

17.
孙一奎为明代著名新安医家,一生潜心医学,医术精湛,著述颇丰,《孙文垣医案》为其代表作之一。书中记载孙氏活用仲景经方,重视脉诊,擅于临证化裁,运用经方治验颇多,值得后辈探析之。  相似文献   

18.
19.
《临证指南医案·湿》共载医案52例,集中展现了叶天士论治湿病的学术思想.叶氏遵《内经》将湿分为外受与内生,秉承刘完素三焦理论并有所发挥,用以辨治湿病.其重视体质,治湿先辨体质阴阳而知其寒热,湿热者治以祛湿清热,尤重祛湿;寒湿者治以温化寒湿,然寒湿阴邪,更易伤阳,重在温阳;病久阳衰,常法难治,求变于奇经以获良效.叶氏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孙文垣医案》中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对孙一奎治疗痹证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频数分析结果表明,甘草的使用频数居首位,其次为薏苡仁、黄柏、当归、苍术、威灵仙、五加皮、红花、人参、茯苓等。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甘草、人参、薏苡仁、茯苓聚为一类,当归、红花、防风聚为一类,苍耳子、半夏、陈皮、苍术、五加皮聚为一类,牛膝、白芍、秦艽聚为一类,黄柏、黄芩聚为一类,威灵仙聚为一类。结论孙一奎力主从痰湿治疗痹证,以甘温药物健脾化湿,以苦寒药物辅佐,清化痰湿郁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