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lutathione peroxidase-3,GPX-3)基因及蛋白在腮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以明确GPX-3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及恶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瘤旁2 cm腺体组织,以及10例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GPX-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对其相对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PX-3 mRNA和蛋白在腮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瘤旁腺体组织,且在腮腺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X-3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GPX-3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及恶性成分比例有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X-3在腮腺良性多形性腺瘤中低表达,且在腮腺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最低,提示GPX-3的低表达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及恶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CNA及P21蛋白在腮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和P21蛋白在瘤旁正常组织(对照组)、良性多形性腺瘤( PA)、恶性多形性腺瘤( MPA)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NA、P21的阳性表达在PA组和MPA组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PA组与MPA组相比较,PCNA阳性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P21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可客观反映PA、MPA细胞的增殖特性,对判断肿瘤的分化和预后有一定作用。 P21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对PA、MPA的早期发生起重要作用。 PCNA及P21蛋白在PA、MPA中的阳性表达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yclin D1,cyclin E,c-myc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以及对于涎腺多形性腺瘤病理学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良性多形性腺瘤,30例细胞丰富型多形性腺瘤和30例恶性多形性腺瘤中cyclin D1、cyclin E、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30例癌旁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对比。结果:cyclin D1、cyclin E和c-myc在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和细胞丰富型多形性腺瘤(P〈0.05),而三者在良性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在细胞丰富型多形性腺瘤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cyclin E、cyclin D1和c-myc蛋白的异常表达与患者性别、是否复发、发生部位、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在恶性肿瘤中,cyclin D1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相关(P〈0.05),cyclin E蛋白的表达于肿瘤的浸润性相关(P〈0.05)。c-myc的过表达与cyclin D1和cyclin E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yclin D1、cyclinE、c-myc共同参与调控细胞周期,可作为预测多形性腺瘤恶变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是多形性腺瘤病理学分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PTEN基因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中基因水平上的作用。方法: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多形性腺瘤瘤旁1cm腺体组织和舌下腺组织(舌下腺结石摘除的腺体)标本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各组之间PTEN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PTEN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表达的阳性率低于腮腺多形性腺瘤瘤旁1 cm腺体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表达的阳性率低于舌下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多形性腺瘤瘤旁1 cm腺体组织与舌下腺组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基因的阳性表达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Ki-67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瘤旁组织(肿瘤外1.0cm)中的差异表达,探讨其作为界定多形性腺瘤安全切除边界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Real-time PCR、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i-67在原发多形性腺瘤与瘤旁组织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石蜡组织标本中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Ki-67在瘤旁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i-67在瘤旁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结论:多形性腺瘤瘤旁组织中Ki-67的表达明显低于肿瘤组织,提示肿瘤外1.0cm为安全切除边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OX-2、cyclinD1在正常腮腺组织、多形性腺瘤(PA)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PA)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其在肿瘤复发、恶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例正常腮腺组织,40例PA及12例CPA中的COX-2和cyclinD1表达.结果:COX-2在PA初发瘤、PA复发瘤及CPA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4%、75%、83.3%,显著高于正常腮腺组织的9.09%(P<0.05),彼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yclinD1在正常腮腺组织、PA初发瘤、PA复发瘤及CPA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7.5%、50%、75%,PA和CPA间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A复发瘤中阳性表达率高于PA初发瘤,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OX-2与cyclinD1在PA和CPA中的表达分别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OX-2、cyclinD1在PA、CPA中的过表达与肿瘤的复发、恶变有明显关系,二者在PA、CPA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正常腮腺组织、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adenoma,PA)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rcinomainpleomorphicadenoma,CPA)β-连环蛋白(B—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D的表达情况,探讨β-catenin、CyclinDl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复发及恶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10例正常腮腺组织、1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1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瘤旁组织、1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11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β-catenin及CyclinDl的表达情况。结果:β-catenin在10例正常腮腺组织中均呈正常表达,而CyclinDl表达均呈阴性;,β-catenin、CyclinD1在腮腺PA瘤旁组织、PA、PA复发、CPA组织中的表达率及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且CPA组与其它各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腮腺PA、CPA中均存在β-catenin异常表达和CyclinDl的过表达,提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激活CyclinD1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在腮腺PA及CPA发生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初步研究CD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初次手术后复发,又再次入院行复发灶切除术的多形性腺瘤病例10 例2 次术后石蜡标本及10 例正常腮腺组织石蜡标本进行CD44v6检测,分析其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关系.结果表明CD44v6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腮腺组织,在复发多形性腺瘤中呈现低表达.CD44v6的表达变异可能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9.
朱丽娟  严明  田臻  邱嘉旋  徐骎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2):1254-1256,1261
目的:检测Cyclin D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瘤旁涎腺组织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探讨其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 D1在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与瘤旁涎腺组织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另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yclin D1在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以及瘤旁涎腺组织石蜡组织标本中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yclinD1在组织标本中mRNA和蛋白水平不仅在于肿瘤组织中有较强的表达,而且瘤旁涎腺组织中Cyclin D1也有一定量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yclin D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而在瘤旁涎腺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结论:Cyclin D1可能参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两种腮腺肿瘤及瘤旁腺泡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在腮腺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及其瘤旁腺泡中的变化与作用。方法:取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26例腮腺Warthin瘤及其瘤旁腺泡作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研究。以ModFit LT软件进行细胞增殖分析,以Sub—G1法检测凋亡率。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增殖指数(PI)与凋亡率分别为14.30和13.41,属最高值,其次是Warthin瘤,PI为9.95,凋亡率为8.24,而多变形性腺瘤瘤旁腺泡PI为9.53,凋亡率为9.56,Warthin瘤瘤旁腺泡PI和凋亡率分别为8.66和6.67,接近正常腺泡的PI和凋亡率(8.01和6.63)。总体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及瘤旁腺泡PI和凋亡率处于高值,提示其瘤旁腺泡可能处于“准新生物”状态,可能成为肿瘤复发的发源地,而腮腺Warthin瘤及瘤旁腺泡PI和凋亡率接近正常预示着该肿瘤切除后极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基质金属蛋白酶-2、CD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2 )、CD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5 0例初发腮腺多形性瘤(PA ) ,3 2例复发腮腺多形性腺瘤(CPA)及10例正常腮腺组织中CD44v6和MMP2的表达。结果:CD44v6在初发瘤、复发瘤及正常腮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4.0 0 %、78.13 %、2 0 .0 0 % ,彼此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MMP2在初发瘤和复发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0 0 %、5 3 .13 % ,显著高于正常腮腺组织的10 .0 0 % (P <0 .0 5 ) ,而初发瘤和复发瘤间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CD44v6与MMP2在初发瘤及复发瘤中的阳性表达分别有显著相关性(P <0 .0 5 )。结论:MMP2、CD 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复发有明显关系,肿瘤复发可能是其本身所固有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rasP21与P53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表达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rasP21与P53癌基因在该瘤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作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rasP21与P53基因蛋白的表达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在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rasP21表达率分别为78%和100%;P53表达率分别为81%和100%。正常腮腺组织不表达rasP21与P53。各组表达量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实验结果表明,ras癌基因的激活与P53基因突变可能在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及恶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癌基因C-myc的改变与良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研究42例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C-myc癌基因的表达。结果 涎腺多形性腺瘤中C-myc癌基因表达均值高于正常腮腺组织(P〈0.05)。结论 在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的发生过程中,C-myc癌基因有激活和过量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正常涎腺组织及涎腺肿瘤中转录因子Pax9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Pax9在正常涎腺组织、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共48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除1例多形性腺瘤外,其余组织均表达Pax9。正常涎腺的腺泡细胞和导管内衬细胞、多形性腺瘤的上皮细胞、腺淋巴瘤的肿瘤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腺瘤中Pax9弱阳性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而在增殖活跃的细胞如正常涎腺导管的基底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增强,恶性肿瘤中Pax9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与正常和良性肿瘤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ax9在涎腺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骨髓细胞白血病蛋白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的两种异构体骨髓细胞白血病蛋白1长型(myeloid cell leukemia-1-long,Mcl-1L)和骨髓细胞白血病蛋白1短型(myeloid cell leukemia-1-short,Mcl-1S)在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MPA)中的表达,并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7年7月开滦总医院、华北理工大学口腔医学院两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并成功随访的MPA患者56例,良性多形性腺瘤患者52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cl-1L和Mcl-1S在MPA中的表达水平,观察两者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与良性多形性腺瘤组织对比蛋白水平,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组,并经Kaplan Meier曲线分析总体生存时间,Log 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Cox多因素回归生存分析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qPCR分析显示与良性多形性腺瘤组织相比,Mcl-1L mRNA在66.1%(37/56)的MPA患者中呈高表达,Mcl-1L在腮腺、舌下腺及其他部位的MPA中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21±1.07、2.12±1.08、1.83±0.81)均显著高于良性多形性腺瘤组织(1.00±0.19)(P<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Mcl-1L在腮腺、舌下腺及其他部位MPA中的蛋白表达(分别为1.02±0.43、0.71±0.29、0.70±0.30)均显著高于良性多形性腺瘤组织(0.39±0.08)(P<0.01)。Mcl-1L高表达与肿瘤大小(P=0.002)、淋巴结阳性(P=0.045)显著相关。Mcl-1L高、低表达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Mcl-1L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24.79±9.71)个月]显著短于Mcl-1L低表达的患者[(30.59±9.01)个月](P=0.017)。Cox多因素回归生存分析证实Mcl-1L高表达是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cl-1L高表达与MPA患者整体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涎腺多形性腺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1、2的表达变化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和明胶酶谱法分别检测9例普通型和14例生长活跃型多形性腺瘤中MMP-2、9及TIMP-1、2的阳性表达及细胞定位,分析其中酶原与活性酶的含量比例。结果 MMP-2及MMP-2/TIMP-1、MMP-2/TIMP-2的比值在生长活跃型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高于普通型,活性MMP-2、MMP-9酶原和活性酶在生长活跃型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普通型,涎腺良性肿瘤与普通型多形性腺瘤间、涎腺恶性肿瘤与生长活跃型多形性腺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涎腺生长活跃型多形性腺瘤与涎腺恶性肿瘤有相似的MMP-2、9和TIMP-1、2表达特征,而普通型多形性腺瘤中MMP-2、9和TIMP-1、2的表达与涎腺良性肿瘤相近。检测MMPs、TIMPs有助于判断涎腺多形性腺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涎腺多形性腺瘤(salivary pleomorphic adenoma,SPA)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的表达,探讨LOX与SPA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取20例SPA组织标本,并配对20例SPA瘤旁涎腺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LOX mRNA在组织中的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变化,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O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PA组织中LOX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瘤旁涎腺组织(12.81 ±0.92),SPA组织中LO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瘤旁涎腺组织.结论 LOX mRNA和蛋白在SPA瘤组织中均呈高表达,提示LOX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SP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Fas FasL系统在腮腺正常组织、多形性腺瘤及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定量分析技术 ,检测 2 1例正常腮腺、3 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3 2例腮腺腺样囊性癌中Fas和FasL的表达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Fas及FasL在腺样囊性癌中呈阴性表达 ,且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无相关性 ;而在正常腮腺及腮腺多形性腺瘤中均有明显表达 ,但多形性腺瘤中Fas及FasL表达低于正常腮腺 ,其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Fas FasL系统的表达及介导的凋亡失调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的发生、转归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