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创伤评分在急救中的应用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成伟  彭博  蹇华胜 《重庆医学》2007,36(3):249-250
目的 创伤评分是应用量化和权重处理伤员的解剖和生理指标,对伤情的判断,提高救治质量和预测存活可能性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依据.方法 通过用CRAMS记分法和TS创伤记分法对634例创伤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提示TS法轻伤员的死亡率升高,说明其敏感性较低,易遗漏重伤员.结论 CRAMS法较多的应用于院前急救及急诊科的急救,可早期监测复苏急救工作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2.
郎志刚  肖尧 《四川医学》2013,(11):1654-1656
目的 探讨创伤评分(trauma score TS)在急诊救治地震伤员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对2013年4月20日~2013年4月26日我院急诊科救治的241例地震伤员应用创伤评分判断伤情,快速分级,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最后比较各级别患者的抢救率、手术率、死亡率、误分率.结果 创伤评分为1~3分(极重度伤)0例,4~13分(重伤)的为22例,14~16分(轻伤)的为219例,根据伤情级别,快速分诊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救治率达100%,手术84例,误诊13例,无1例死亡.结论 地震伤、群体伤的伤情评估在急救流程中至关重要,运用创伤评分能更加客观有效地判断伤情,及时分诊,提高地震伤员的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院前创伤评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120急救电话中交通事故及其它意外伤害的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收治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急救收治的200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创伤指数评分(TI)法,双号急救收治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边检查,边分类,边救治方法,比较两组轻、重伤人员的救治成功率和死亡率,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此次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现场迅速做出了明显的诊断,成功实现了现场救治延续性治疗,实验组重度伤和严重伤死亡率分别为2.74%和33.33%,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严重伤死亡率与对照组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率为94.38%,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满意率为87.5%,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采用院前创伤评分可快速确定伤情,有利于伤员的合理分流,更好地指导护理资源配置,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根据1990年国际简明创伤定级标准,采用损伤严重度评分法对687例多发伤进行伤情评定,AIS-ISS总计积分18456分,平均ISS为26.82分,表明准确评估创伤严重度,迅速简便的系统检查以全面了解病情明确诊断,按VIPC计划对多发伤进行早期救治,救治成功率由68%提高到90.7%,。大大提高了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应用AIS—ISS对高海拔地区470例多发伤患者伤情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评分法是对伤员伤情严重程度评定的标准方法,准确评估创伤的严重度、提高创伤抢救的成功率是创伤外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评价470例高原地区多发伤患者的伤情,全组死亡率6.81%,ISS16分以上者病死率15.4%,30分以上死亡率为20.53%,随着ISS的增加,各年龄的死亡率也随之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在同一ISS值内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6.
雷凌云 《中外医疗》2008,27(13):11-12
目的 了解院前创伤评分(采用CRAMS记分法)结合院内创伤评分(采用创伤严重度评分法: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在多发骨折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救治及其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期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43例多发骨折合多并脏器损伤患者的CRAMS和ISS评分进行总结,并对其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多发骨折合井多脏器损伤患者的伤情严重度、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与CRAMS评分和ISS评分法密切相关.并随CRAMS评分法分值的降低及ISS评分法分值的升高而增加.其中病死率CRAMS评分法和ISS评分法的极重症级与重症级相比相差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RAMS结合ISS评分可准确反映多发骨折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伤情严重程度和预测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对重症患者的优先救治和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努力提高严重创伤临床救治水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连阳  蒋耀光 《重庆医学》2007,36(22):2247-2248
严重创伤指危及生命或肢体的创伤;或部位伤创伤定级标准(AIS)≥3;或多发伤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其中伤后数小时内早期死亡者约占创伤死亡的30%,早期死亡的原因包括脑、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量失血等,健全创伤救治体系,"黄金时间"内给予确定性处理等有望使早期死亡率下降10%.本文就提高严重创伤临床救治水平的相关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症创伤846例急诊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创伤的急诊救治的方式、措施与救治成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2000年5月~2005年5月我院收治的846例重症创伤(ISS≥16)致伤原因、涉及部位、急诊救治措施、急诊通过时间及救治结果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根据创伤评分ISS≥16的重症创伤病人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交通伤为主要致伤原因。多发伤占87.7%,骨关节、脊柱伤发生频度最大,严重度为颅脑伤占第1位。院前急救仅占48.5%,受伤至入院平均2h。急诊门诊通过时间平均4h20min,伴创伤失血性休克324例,门诊死亡率9.7%,入院后死亡率6.1%。结论:重症创伤救治成功的关键是缩短院前急救时间及门诊通过时间,尽可能减少搬运、减少辅助检查、实施急救一体化治疗。急诊医生从急救、稳定生命体征、初步明确判断、有效的复苏和救命性手术的全面开展到参与综合ICU的监护治疗管理将会减少重症创伤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院前RTS评分促进早期医疗介入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胸部创伤早期伤情特点的分析,探讨在院前急救中应用RTS评分法提高院前急救质量。方法 按是否运用院前RTS将早期胸伤163例分为1998年前、1999年后两组,评分量化早期伤情和生存概率。分组比较两组伤情,考察1999年后组的院前时间、院前出诊率和死亡率。结果163例早期伤情评分和生存概率均降低、运用院前RTS评分的1999年后组院前时间缩短,院前出诊率提高,虽然严重伤情比例高但死亡率较低。结论 胸伤早期的生理紊乱以RTS<7为重度损伤,可导致生存概率改变,院前急救中以RTS评分结果作为分拣转送和提前医学介入的依据,尽早纠正生理紊乱可降低重度胸外伤死亡率。作者建议在院前急救中用RTS评估伤情指导分拣转运,为早期医学干预提供客观指标,可提高急救医学质量和胸伤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比较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与改良创伤评分(RTS)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创伤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1 000例创伤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入院后进行MEWS、RTS评分,分为MEWS评分组和RTS评分组各500例,急救处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MEWS评分组患者急救成功率(90.0%)明显高于RTS评分组患者(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EWS评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RTS评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EWS评分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RTS评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EWS、RTS评分可以评估急诊ICU重症创伤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并为急救处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改良创伤评分指导多发伤的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多发伤的救治 ,“应争分夺秒 ,果断决策治疗方案“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目前国外用多种院前评分判断伤情 ,指导抢救已得到公认[1~ 4 ] 。而国内尚无一种规范的量化评价标准。我们将中华创伤学会创伤评分小组推荐的改良创伤评分[1,2 ] (Revisedtraumascore ,RTS)用于判断多发伤伤员的早期伤情 ,指导救治。在回顾性验证的基础上 ,进行了前瞻性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 1990年 1月~ 1995年 12月收治的符合多发伤标准的伤员 2 10例进行回顾性验证[5] 。其中男 132例 ,女 78例 ;年龄 4~ 76岁 ,平均34.7…  相似文献   

12.
289例严重多发伤的评估及救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评估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至2007年28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资料.结果RTS评分2分185例,RTS评分1分86例,RTS评分0分18例.治愈143例,好转98例,重残19例,死亡29例.结论重视院前急救、正确的创伤评估、早期救治与合理手术及重要脏器的有效支持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定标准Ⅱ(APACHEⅡ)评分对多发性创伤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符合Dorland医学辞典定义的107例多发伤患者的年龄、有无慢性疾病、受伤原因、主要创伤部位、伤后就诊时间、APACHEⅡ评分、并发休克、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害等各因素与重症医学监护室(ICU)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为24.1%。ICU病房的多发创伤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为3:1,创伤部位分布均等;年龄与创伤部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并发症主要为休克、脓毒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急性肾损伤。创伤患者APACHErl评分越高,病情越重,ICU住院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结论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应根据其APACHEⅡ评分的分值尽早对患者加强相应监测,以便尽早发现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创伤指数(TI)结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应用于基层医院对多发伤患者现场急救与转运救治的体会.方法 对福州市第八医院急诊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共接诊的136例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患者中,84例多发伤MEWS<4分(相当于TI11~17分)的患者接回本院医...  相似文献   

15.
创伤评分体系作为评估创伤尤其是多发伤,复合伤的伤势,救治质量,预测生存概率及临床科研量化指标已被逐渐接受,创伤评分主要分为院前评分和院评分两类,常用的院前评分创伤指数,创伤记分法,院前指数,CRAMS记分法,病伤严重度指数,类选对照表等,院内评分包括以简明损伤定级标准为基础的损伤严重度评分和用于评定ICU病人病情及预后的急性生理和既往健康状况评分,其中ISS评分应用最为广泛,但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曾先后出现TRISS、AP、ASCOT、ICISS、NISS等评分方法,目前,国内应用尚未普及,多采用国外的评分标准,且评分手段不一,因此,建立一套快速,简便,实用,适合我国现有医疗体系的创伤评分体系,建立国人及地区性MOTS数据库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多发伤的主要病死原因,探讨早期创伤评分及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收治的179例多发伤病人进行早期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后按分值分组,同时按有无合并颅脑损伤分组,采用包括手术、机械通气、血液净化、胃肠营养等综合治疗。结果 ISS评分≥25时多发伤的病死率显著升高,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结论 早期ISS评分对伤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综合治疗特别是重视颅脑损伤的治疗是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创伤急救评分(CRAMS)联合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法(FAST)在胸腹部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110例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胸腹部多发伤患者,根据是否救治成功,将其分为死亡组(n=13)和存活组(n=97)。2组患者均经CRAMS评分、床旁超声FAST检查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比较床旁超声FAST与CT两种检查方法对胸腹部多发伤的检出率。采用超声诊断仪计算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IVC-CI指数与CRAMS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CRAMS与IVC-CI指数对救治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 床旁超声FAST与CT对所有胸腹部多发伤患者肾损伤、脾破裂、肝破裂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IVC-CI指数以及CRAMS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RAMS与IVCCI指数呈正相关关系(r=0.586,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VC-CI指数与CRAMS评估胸腹部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转诊多发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对患者进行伤情评估,建立多发伤患者院前救治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转运途中死亡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转运途中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程度(96.7%)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在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中有明显、有效的指导作用,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多发伤作为急诊的常见危急重症,并发症多且发生率高,已成为当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的开展、损伤控制理念的提出及使用,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针对致死三联征的进一步研究为多发伤的救治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允许性低血压等新观念在临床上应用为多发伤患者的抢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目前在致死三联征的防治和液体复苏方案仍存在差异,同时我国多发伤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水平是急诊医师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0.
以医院内创伤严重度评分法—AIS—ISS法为诊断标准,对86例严重多发伤在院内阶段的抢救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提示:立即解除威胁伤员生命的各种因素、多发伤的检查与诊断、抗休克、多发伤的手术次序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是救治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