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快速检测临床血清样本中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亚型和耐药突变情况。方法同时用荧光定量PCR和基因芯片2种方法检测211例临床慢性HBV感染血清样本,并用DNA测序对基因芯片HBV分型和耐药结果进行验证。结果211例样本荧光PCR定量结果均大于或等于5.0×10^2IU/mL,基因芯片检出阳性210例,未检出的1例样本定量值小于1.0×10^3Iu/mL。210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的样本,基因芯片检测显示耐药突变病例67例,占31.9%;基因亚型2种,其中B型137例,占65.2%,c型69例,占32.9%,B、C混合感染4例,占1.9%。上述210例样本经DNA测序验证,基因亚型和耐药突变类型完全符合。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具有准确、灵敏、高通量的特点,适用于临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乙肝病毒(HBV)分型和耐药突变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105例HBV病毒携带者血清标本,观察HBV基因分型特点及针对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情况,并结合受试者荧光定量PCR病毒载量、血清HBV标志物及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HBV病毒携带者C型63例(60.0%),B型、C型混合型16例(15.2%),B型26例(24.8%),各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型HBV-DNA载量对数值、HBe Ag阳性率与B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活检结果显示炎症分期G3~G4期、纤维化分级S3~S4级C型乙肝病毒携带者所占比重高于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耐药突变28例(26.67%);204I居多,占11.4%,180M+204V+204I突变共7例,占6.67%。临床耐药种类表现为拉米夫定耐药26例,阿德福韦耐药2例。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对乙肝病毒分型及耐药突变检测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耐药突变基因位点,为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4例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和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阿德福韦酯(ADV)和恩替卡韦(ETV)四种核苷类药物(NAs)耐药及耐药突变位点分布情况、HBV核酸(HBVDNA)定量、HBVE抗原(HBeAg)定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浓度、血小板(PLT)的含量。结果 11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出HBV基因C型61例,B型45例,D型3例,B+C混合型1例,B+D混合型1例,其他基因型5例。其中C型多于B型(P 0.05)。检出39例NAs耐药,耐药率为34.21%;C型与B型耐药无显著差异。C型患者HBeAg定量高于B型患者(P 0.05),PLT计数低于B型患者(P 0.05)。耐药突变位点最多见于rt204I;C型多位点突变高于B型(P 0.05)。LAM和LdT联合耐药最多见,两种及两种以上多重耐药高于单一耐药(P 0.01)。结论本研究中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多为C型,其次为B型。C型患者容易发生肝纤维化,更易发生多位点突变。NAs耐药以LAM和LdT联合耐药为主,多为两种以上联合耐药。检测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基因位点对评价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效果和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基因变异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基因变异并探讨其与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方法:对38例拉米夫定治疗(100mg/d)48w后血清HBV DNA阳性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检测其血清中HBV DNA P基因序列,并推导为相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时和Genbank中标准株序列相比较。结果:G473→R和D477→N变异14例,M550→I变异12例,M550→V变异8例,L526→M变异10例,M550→V变异均伴有L526→M变异2例,M550→I变异伴有L526→M变异,未曾发现L526→M单独变异株,另外发现N(D)480→E2例,N(D)480→S2例,R485→H1例,S505→T2例,L510→M1例,V537→11例,有11例HBV DNA阳性标本未检出变异。结论: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区YMDD变异和L526→M变异是影响拉米夫定疗效的主要因素,G473→R和D477→N联合变异可能是影响拉米夫定疗效的又一重要原因,P基因变异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中 ,遗传和变异延续着生命的过程。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突变正是病毒适应宿主细胞环境和抗宿主免疫系统作用的一种选择 ,也可一开始即以一种稳定突变株的方式传播。然而 ,病毒的变异却严重干扰了临床治疗 ,甚至诱发重症肝炎。本文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多态性进行分析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11月门诊或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5 0例。诊断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规定的诊断标准[1] ,其中 10 0例为拉米夫定治疗半年以上者 ,另 5 0例为常规治疗者。2 …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快速检测临床样品中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突变情况。方法根据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37Rv序列,设计了覆盖rpoB、katG,inhA基因突变区的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制作膜芯片,检测临床样品中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突变情况,以此判断耐药结果。结果在305例临床病例中,共检出阳性病例125例,其中阳性敏感病例64例,阳性突变病例61例,阳性率为40.98%,在125例阳性样品中,共发现有8种突变类型,其中10例531L,占7.94%,19例315M,占阳性样品中总数的15.08%。结论PCR与膜芯片杂交技术可临床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性,并具有快速、简便、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周斌  胡志东 《临床荟萃》2006,21(16):1216-1216,F0003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DNA病毒,HBV感染可引起严重肝脏疾病,HBV感染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导致受感染的肝细胞破坏,由于宿主免疫应答不同,因而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的疾病谱。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近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慢性乙型肝炎与病毒本身核酸序列密切相关。随着HBV全基因序列克隆成功,不同HBV基因结构必然影响病毒蛋白的表达,不同HBV基因亚型有不同的流行特征及致病性。因此,对HBV进行基因分型有利于对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临床诊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BCP区以及P区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20例不同临床类型乙肝患者的血清前C区n t1896、1814,HBVC区基因启动子(BCP)n t1762和1764以及P区n t552、528位点的变异。结果220份血清中未检出1例n t1814突变,n t1896变异率为19.09%(42/220)。其中HB eA g阳性n t1896的变异率为21.4%(9/42),HB eA g阴性n t1896的变异率为78.6%(33/42),后者变异率显著高于前者。BCP双变异的检出率为69.09%(152/220),轻度、中度、重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患者中BCP双变异的检出率分别为21.88%(7/32),66.67%(56/84),100%(28/28),100%(76/76)。BCP双变异阳性与阴性组相比,ALT、A ST、HBVDNA无明显差异,TB il、ALB、CHE相差有显著性。P区YM DD基序n t552、528位点变异率为5.45%(12/220)。结论利用基因芯片对同一份标本可同时检测多位点的变异,快速方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耐药病毒株产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5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1年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样经离心分离血浆,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再进行基因测序和基因分型。结果基因测序和基因型分析结果为A型4例(4.7%),B型28例(32.9%),C型37例(43.5%),D型11例(12.9%),B/C混合型5例(5.9%)。其中发生YMDD耐药突变的基因型突变率分别是A型1例(25.0%),B型5例(17.9%),C型16例(43.2%),D型2例(18.2%),B/C混合型1例(20.0%)。结论 HBV基因型C型发生YMDD耐药突变的频率较高,HBV基因型与YM-DD突变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潮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反向点杂交(RDB)法对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检测,拉米夫定(Lamivudine)耐药患者改用阿德福韦酯(Adefovir)治疗,1 a后测定其HBV DNA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结果 HBV B亚型占92.31%(120/130),HBV C亚型占5.38%(7/130),B+D基因型占3.21%(3/130).检测出24例均为HBV B亚型的耐药突变基因,耐药突变率18.46%(24/130).HBV B亚型与HBVC亚型的HBV DNA和ALT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治疗1 a前后的HBV DNA和AL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潮州地区HBV基因型以B亚型为主,耐药突变基因型是影响疾病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检测HBV YMDD变异的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并与传统实时荧光PCR检测YMDD突变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103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提取血清HBVDNA.用实时荧光PCR检测YMDD突变;用巢式pcR扩增HBV逆转录酶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NTI软件比对结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DNA测序法检测的rt204位点突变与实时荧光PCR检测的YMDD突变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可有效检测低病毒载量标本(500拷贝/ml)和高病毒载量(1010拷贝/ml)标本,同时可以避免高病毒载量标本的抑制效应.与实时荧光PCR相比较,YIDD突变检测符合率为100%,YVDD突变检测符合率97.1%,YIDD与YVDD共生突变符合率76.2%(Kappa=0.853,P<0.0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与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并可同时检出YMDD、YIDD和YVDD.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HBeAg和HBeAb双阳性状态下X区及前C区基因热点变异情况,探讨T1762与T1764及A1896热点变异与HBe转换时相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定量检测乙肝5项标志物,对HBeAg/HBeAb双阳性标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包括X区及前C区在内的DNA片段,并对阳性的PCR产物直接标记测序,测序结果和Genbank中登录的标准序列相比较。结果:对15例HBeAg和HBeAb双阳性患者血清中HBV DNA进行了检测,阳性11例,测序结果显示,11例HBV DNA阳性者均存在T1762和A1764的突变,但仅有4例患者出现了A1896的突变。结论:在乙型肝炎HBe转换过程中均伴有BCP区T1762和A1764的突变,部分存在A1896位点的突变,T1762和A1764的突变要早于A1896的突变,而A1896的突变主要在E抗体产生过程中或产生以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一种新研制的DNA微阵列芯片HBV基因型耐药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224份CHB患者血清标本,提取HBV DNA,应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和直接测序法平行检测HBV逆转录酶区(rt区)位点rtL180、rtA181、rtM204和rtN236的耐药突变.对结果不一致的标本进行克隆测序,以验证检测的准确性.结果 芯片法和直接测序法均成功检测224份标本全部896个位点的耐药基因型,214份标本结果完全一致,其中82份检测到突变,132份为野生型HBV.2种方法检测HBV耐药突变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95.5%(214/224).其余10份标本只用芯片法检测到突变:2份rtL180M突变、2份rtA181V突变、3份rtM204I突变、2份rtM204V突变、1份rtN236T突变,但是直接测序未检测到相应突变.包含突变序列的克隆所占比例为5.0%~15.0%.经克隆测序验证结果与芯片法完全一致.结论 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HBV耐药突变与直接测序法相比符合率高,并可检出低比例耐药突变毒株,有助于早期提示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基因芯片技术在乙肝病毒基因型及YMDD变异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基因芯片技术在HBV基因型及HBVP基因YMDD变异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不同基因型病例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抽提HBV DNA,用PCR方法扩增S基因及P基因部分区域,扩增产物与基因芯片上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杂交结果通过芯片影像读取仪扫描到计算机上,经软件分析可得到HBV基因型、HBVYMDD野生型及YVDD、YIDD变异型结果;部分标本通过HBV preS/S基因序列测序证实。结果38份高病毒滴度标本(HBV DNA定量>1.0×105拷贝/毫升)中22例为B基因型(58%),16例为C基因型(42%);32例为HBV YMDD野生型,2例为YVDD变异型、4例为YIDD变异型。临床情况方面,无症状携带者中有2例为基因型B、3例为基因型C,慢乙肝患者中有16例为基因型B1、2例为基因型C,肝硬化患者中有4例为基因型B、1例为基因型C;B型和C型患者e抗原阳性率分别为54.5%(12/22)和87.5%(14/16)。10份HBV DNA定量<1.0×105拷贝/毫升的标本不能检测出HBV基因型及YMDD变异情况。11例阳性标本的基因测序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1)基因芯片检测HBV基因型及HBV P基因区YMDD变异准确性高、特异性好,同时每次实验得到的信息量多,适合于临床开展应用,但需提高灵敏度;(2)C基因型乙肝患者HBV e抗原阳性率高于B型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接受阿德福韦治疗后HBV的基因变异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门诊接受阿德福韦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对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于治疗的不同阶段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ntPCR-RFLP)技术对HBV病毒基因变异(rtN236T变异和rtA181V变异)进行检测,了解HBV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6个月检测无变异基因;12个月检测出变异基因病例3例;18个月检测出变异基因病例5例;24个月检测出变异基因病例6例。结论阿德福韦治疗对HBV可产生一定的基因变异,与用药疗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病毒核酸是HBV和HCV感染诊断和治疗监测的重要标志物,病毒核酸标准物质是不同实验室间检测结果可比性、试剂溯源性、测量程序的评价和质量控制的物质基础。无生物传染危险性且稳定的标准物质的研究是HBV和HCV核酸检测标准物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改进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基因分型方法初探广州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状态。方法 设计巢式PCR扩增前S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AvaⅡ和DpnⅡ酶切鉴别HBV A—G基因型;并对140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其中随机挑选3份进行克隆测序,并对20份患者血清进行巢式PCR—RFLP重复分型试验,以验证此分型技术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同时采用PCR和巢式PCR对92份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血清进行HBV DNA阳性率检测比较。结果 基因分型与测序结果一致;基因分型重复试验符合率100%;92份HBeAg阴性血清经PCR和巢式PCR扩增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20.7%和68.5%。140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基因型以C型(94份)和B型(42份)为主,偶见A型(4份)。结论 巢式PCR—RFLP HBV基因分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且操作简便,适用于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核酸及核酸类似物、聚乙二醇干扰素α等抗病毒药物的问世,使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抗病毒治疗取得了明显发展,同时对乙型病毒肝炎的实验室检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发展.本研究着重讨论临床抗病毒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应用和重要性,指出HBV DNA的定量检测病毒学应答对于判定抗病毒疗效、调整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案、停药后随访及预测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