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可代表互相独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事物内部的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正如《类经·阴阳类》中曰:“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基础理论》五版教材“阴阳学说”中说 :“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 ,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 ,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并引用张景岳《类经·阴阳类》中“阴阳者 ,一分为二也”,认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概括为阴和阳两类 ,任何一种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 ,而每一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 ,这种事物既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现象 ,在自然界是无穷无尽的”。笔者对这样的理解和定义方式不能苟同。“阴…  相似文献   

3.
有问必答     
最近,四川省青川县骑马区医院赵玉兴同志来信,要求本刊解答下列问题,我们请李成娟同志做一答复,供参考。编者一、阴阳、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阴阳,是一个代名词,它代表着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两种根本对立的矛盾属性。即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有关的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类经》中有:“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如:代表同一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 同一宇宙: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相似文献   

4.
对于“扶正回本”治则的研究,近几年通过临床实践,有所认识和体会,对其治则探讨,简述于下,不当之处,望同道指正。“扶正固本”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1、调整阴阳“阴阳者,神明之府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在人体阴阳是对立而又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它们维持着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亢则害”如有一方偏亢,则可导致  相似文献   

5.
一、以阴阳为本自然界一切变化均以阴阳作为纲领,人与自然界又息息相通,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为此《内经》把四时阴阳作为人类生命之根本。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素问·生气通天论》便直接指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是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人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地取得统一的全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是“阴平阳秘”,如果阴阳一旦失衡将会导致“阴阳离绝,精气乃绝”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正> [篇名解释] 阴阳,是指两种事物不同的属性,它是从相互对立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二字,首见于《周易·系辞上》: “一阴一阳之谓道。”应,相应、相合之义。象,即形象、现象之义。天地自然界之阴阳与人体之阴阳,皆有现象相应相合,故日阴阳应象。马莳:“此篇以天地之阴阳,万物之阴阳,合于人身之阴阳,其象相应,故名篇。”高士宗:“应象者,天地之阴阳,人身之阴阳,皆有形象之可应也。”大  相似文献   

7.
《周易》的两个哲学原理“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是两个哲学命题,讨论的不是一个范畴的内容。“一分为三”《周易》称之为“三极之道”,是对时空的划分,是宇宙的生成论,研究的是事物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秩序;“一分为二”《周易》称之为“一阴一阳之为道”,是事物的属性论,是阴阳的对立统一。既不能把阴阳学说中的阴阳平衡作为“一分为三”的立论依据,也不能把事物的空间结构和时间过程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分割,二者不能混淆。“三阴三阳”是“一分为二”即“一阴一阳之为道”和“一分为三”即“三极之道”的有机结合,是“兼三才而两之…  相似文献   

8.
阴阳虽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但不局限于某一特定事物,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概括为阴阳,任何一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阴和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为阴阳。这种即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现象,在自然界是无穷无尽的。因此,“阴阳”二字,置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就代表着不同的事物。兹将笔者对《内经》中“阴阳”二字的管见所及,略述如下,以共同道在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内经》认为阴阳是宇宙事物的两相,同属一件事物不可分的属性,“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相似文献   

10.
论厥阴病机理即"阴阳气不相顺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任 《河南中医》2005,25(10):8-9
《伤寒论·厥阴病篇》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历来认为,本条是说明了厥证的病机与临床表现。本人认为:“阴阳气不相顺接”不仅是说明了厥证的病机,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厥阴病的基本发病机理。现对其意义试析如下。1“阴阳气不相顺接”包含了气血、脏腑等失调、紊乱阴阳是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结果。任何事物都可以划分为阴阳两类,任一事物内部又可以分为阴阳两个方面,而其中任一方又可以再分…  相似文献   

11.
医学与人类社会的文明息息柏关,水乳交融,医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每一个历程,本文拟就中西医学文化的特征和思维方式略作比较。一般认为,中医源于阴阳、五行的宇宙生成论和生命构造说,中医把阴阳之“气”和五行之“材”看成是宇宙创生和万物生成的物质基础,着重探寻这些物质元素的内在联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阐明了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人体也不例外。《索问·宝命全形论》说:“…  相似文献   

12.
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学说是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自然界相互关联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属性[1]。运用阴阳学说可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阐释人的生、长、壮、  相似文献   

13.
赵致镛 《四川中医》1993,11(3):20-21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函数关系1.阴阳的对立互根、相反相成。《内经》曰:“阴静阳躁。”又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2.阴阳之间的互相消长。《内经》曰:“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相似文献   

14.
论中医阴阳学说的不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对称”是相对于“一分为二”的“对称”而提出来的。自从“一分为二”领哲学学术潮流之首以来,以其巨大的影响力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中医学也不能例外。几乎中医学所有的教课书,都将“一分为二”列为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规律之一。明人张景岳《类经图翼医易》中的“...  相似文献   

15.
从《黄帝内经》谈阴阳学说与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最早的典籍,它的问世,标志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由于本书对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五运六气、摄生等作了详尽的论述,因些,本书也是中国养生学较早的理论著作,兹就《黄帝内经》中有关阴阳学说与养生的关系,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调适阴阳是保健养生的基本原则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对立双方的概括。《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道者规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自然界是一个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因此,自然界一切事物无不包含阴  相似文献   

16.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皆内涵着阴阳两个对立方面,又有在中的冲气以为调和,阴、阳、冲气是三生万物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对待者数,流行者气,主宰者理。数者,一也。《素问&#183;阴阳离合论》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一,阴阳也,理也,气也。“阳主阴从”是生命科学的纲,“八纲五证”,孝本也。“阴阳”既是“神”,又是神明之府。治病必求于本,阳主阴从也。“扶阳”是其根本;气为阳,血为阴,气行则血行,阳主阴从也。温室气体,热也;营养过剩,二氧化碳过剩,酸性体质,“氧化应激”之源也。一方面阳盛,一方面阳虚,“虚实相兼”;辨本施治,阳主阴从也。治病必求于本。神出于气,而胜于气。气有余,便是火;火,热之极也。气属阳,血属阴,阳主阴从。辨证医学本身就是建立在对多个证据的分析和评估之上,进化论、相对论。辨证论是其核心技术;四诊八纲五证十二型和证病辨证。标本辨证,尤以阳主阴从辨证为要;一分为二,天人合一,是辨证施治的核心评估指标,“气基因合一”理论,是中医理论创新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试论《内经》之“人与天地相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经》认为,人产生于自然界中,与天地有着统一的本源和属性,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必须受自然界的规定和影响。《素问·生气通天论》讲:“夫自古通天者,生于本,本于阴阳。”肯定凡有生命的东西都与天气相通,都和天地一样以阴阳二气为生存的根本,以阴阳的相互作用为运动变化的根据。从这一点出发,《内经》建立了一套“人与天地相参”(《素问·咳论》、《灵枢·经水论》)的理论。也就是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这种统一,主要表现以在下两个方面:1人体的生理过程随着自然界的运动和自然条件的变更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  相似文献   

19.
一、阴阳学说的提出《素问》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生之本,本于阴阳”。人体的一切活动离不开阴阳。中医把人体视为由阴阳两个互相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若阴阳两方的一方偏盛或亏损,使两者失去平衡,就产生各种病理现象,防治疾病就要维持这种平衡和调整失去的平衡井使之恢复。对于人体阴阳实质的研究,我国曾从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进行研究,从一些疾病中研究观察到,阴阳失调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机能失去平衡。由于国外分子生物学迅速  相似文献   

20.
阴阳的"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是哲学思维的两种方法,无论是"一分为二"还是"一分为三",均是建立在对事物抽象出来的"阴"和"阳"两个相对的概念基础之上的,具有平面化的特点。阴阳"一分为三"新解是从宏观(三维立体方面)、微观(细胞DNA水平)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