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古代推拿称之为按跷,后世医家多言"按",而很少言"跷",并且很多医家把"按跷"说成是按摩,其实不然."按跷"的"按"在后世医家的发展下,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用手操作的治疗方法,应称其为按摩;而"跷"是古人用"脚"治疗疾病的方法.按跷是指手、足并用在病人体表做出一定的动作,对人体某些疾病有治疗作用的方法.用足踩有其力度、渗透性大于手法的作用,但手法的技巧要强于足.本人参考古代踩跷文献和推拿手法,结合踩跷临床实践,总结了一套用足操作治疗的方法.基本踩法分为5类(运动关节踩法暂略),有的踩法还应手足并用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2.
踩跷踩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拿古代称为按跷 ,后世医家多言“按”,而很少言“跷”,并且很多医家将“按跷”说成是按摩 ,其实不然。“按跷”的“按”,后世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用手操作的治疗方法 ,应称其为按摩 ;而“跷”是古人用脚踩治疗疾病的方法。按跷是指通过手按、足踩并用在病人体表施行一定的按压等操作而治疗疾病的方法。用足踩的力度及其透入强度一般大于手按所产生的作用 ,但手按的技巧要强于足踩。本人参考古代有关文献和推拿手法 ,结合踩跷的临床实践 ,总结了一套用足操作治疗的方法 (其中有的踩法还应手足并用才能完成 ) ,介绍如下。其基本踩法分为 5类 …  相似文献   

3.
持续牵引加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者自 1 994年 9月~ 2 0 0 1年 1 2月 ,采用持续牵引加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5 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5 0例中男性 2 4 3例 ,女性 1 0 7例 ;年龄 2 2~71岁 ;病程 1周~ 1 2年。本组患者中 ,以腰痛、局部压痛伴患侧下肢放射痛为主症者 2 77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阅读历代文献,探讨踩跷法形成的背景,用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查阅古代著作及近代国内踩跷法研究文献,分析踩跷法形成的时期,治疗病种及应用范围。结果:踩跷法最早用于临床急救,后发展到养生保健,逐步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尤其腰部的保健治疗结论:踩跷法从开始萌芽到成熟、应用、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程,到现在发展成为保健与治疗并举的一种特色手段。  相似文献   

5.
牵引结合踩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因为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使相邻的组织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笔者于2007年8月~2009年8月采用牵引结合踩跷治疗本病156例,疗效满意,并与用牵引配合针刺治疗的7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牵引踩跷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保守疗法中一种,临床运用已久,疗效较好,在我院临床连续应用了40余年.凡腰椎间盘突出症符合牵引踩跷法适应症的患者,临床有效率达到90%以上,临床治愈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7.
牵引踩跷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保守疗法中一种,临床运用已久,疗效较好,在我院临床连续应用了40余年。凡腰椎间盘突出症符合牵引踩跷法适应症的患者,临床有效率达到90%以上,临床治愈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8.
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腰骶部急性筋膜肌肉软组织损伤疾患,常在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发生。1病因及临床表现患者由于过度后伸与前屈,扭转弯曲超过腰部正常活动范围,或久坐突然起立或搬运重物,负重过大或用力过大,或扛抬重物配合不协调,或跌扑或暴力直接打击等因素导致腰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踩跷法联合人工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踩跷法联合人工牵引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6.67%(5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踩跷法联合人工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腰腿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造成踝关节扭伤的外力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来指导临床上手法对本病的内翻力或外翻力所造成的损伤,以掖法和推法为主要的治疗手法;2、足跟部向上受力所造成的损伤,以牵引法为主要的治疗手法;3、足背部受力所造成的损伤,以掖法和推法为主要的治疗手法,但必须在跖屈位操作;4、旋转外力所造成的损伤,以摇法和扳法为主要的治疗手法.临床上在治疗踝关节扭伤时,需从总体上加以分析后,再来确定本文所介绍手法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持续牵引下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持续俯卧位牵引下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症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39例)和C组(38例).三组针刺方法相同,均取夹脊穴配委中、承山等穴,针刺后加电针,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俯卧位持续牵引同时配合电针方法治疗,B组则先仰卧牵引再行电针治疗,C组单纯进行电针治疗,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为95.2%,优于B组的79.5%与C组的65.8%(P<0.05,P<0.01).结论:持续俯卧位牵引下电针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进行性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上对称性、侵蚀性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可造成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破坏,晚期可致关节畸形、功能活动障碍。其2~3年的自然致畸率为60%~70%。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临床还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当前国内外使用的各类药物,只能缓解疼痛、减轻或延缓病情的发展,均不能彻底治愈。由于本病是种常见病,多发病,虽死亡率低,但致残率高,所以康复和保健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十分重要,日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根据RA的发病特点、病因病机及临床演变规律,谈谈该病中医康复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牵引状态下行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牵引状态下行夹脊穴穴位注射,对照组30例常规予以颈椎病推拿配合颈椎牵引.2组均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2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九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教学的基础学科和入门课程,具有涉及范围广、名词术语多、知识结构独特、逻辑思维抽象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远程教育的日益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中医基础理论能否融会贯通,直接影响着每个远程教育学员所有中医学各门课程学习的质量。但是作为中医远程教育初学者,由于相对面授机会少,大部分时间是通过自学来完成的,因此,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广大学员提高学习效率,笔者积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9大学习方法,以供学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维牵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疗效。方法:将110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68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使用五线骨盆测量法对骶髂关节错位明确诊断后,设置合理的参数,采用三维牵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对骶髂关节错位进行整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维牵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疗效明显,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18.
为研究与建立中医证候诊断量表,课题组依托973计划项目基金的资助,以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诊断量表的可行性,初步证实:文献系统评价和临床调查是中医证候诊断量表本底资料的重要来源,德尔菲法是筛选中医证候诊断量表条目达成共识的有效方法,层次分析法定权重能实现中医证候量化诊断的目标,采用诊断性试验设计的敏感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的面积来评价中医证候诊断量表的效能,后续研究,证明了这些技术和方法是可行性的,供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电针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电针组应用电针疗法,以颈三针为主辅以分经辨证取穴,与牵引治疗作对照。结果:电针组50例,痊愈25例,显效18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王宇光  马增春  梁乾德  汤响林  高月 《中草药》2012,43(10):1875-1879
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在国际上的出现,中药安全性问题逐渐受到重视。除经典的毒理学评价外,近年来在中药安全性研究领域包括中药毒性研究方面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效拓展了中药毒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从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对近年来关于中药毒性研究的相关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并结合相关工作,综述了中药毒性研究进展,提出加强中药毒性研究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指导中药的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