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图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定期回院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流程图居家自我护理,每周五通过电话随访、上门回访等方式了解患者PICC知识掌握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PICC穿刺后皮肤护理、PICC置管后洗澡方法、外露管护理、敷贴更换方法、PICC堵管原因、PICC置管并发症、PICC管滑脱原因、冲管及换药时间、手臂活动注意事项等知识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感染、穿刺点出血、静脉炎、导管脱出、导管堵塞、管腔出血、血肿、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流程图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患者置管护理知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失效模式在PICC感染控制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内,在本院实施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261例。对照组(117例)采用普通护理模式;实验组(144例)采用失效模式。利用失效模式分析引起PICC感染的主要因素,并选取4个高优先风险数( RPN)值的失效模式,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的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RPN值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失效模式可降低PICC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肿瘤患者实施PICC置管中防治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将预见性护理措施运用于置管前、置管时及置管后.对照组35例肿瘤患者置管后采用PICC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PICC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堵塞、血源性感染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显著减少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和输注刺激性药物带来的痛苦,而由于留置PICC导管引起的并发症却不能忽视^[1,2]。我科自开展PICC技术至今已有11年历程,曾有患者置管后发生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局部感染或过敏等情况,但发生静脉血栓较少见,现将发生1例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策略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PICC)置管预防相关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未实施集束化策略;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策略。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集束化策略可显著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风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2007年7~12月,我们成立PICC护理小组对54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进行护理,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89例应用PICC置管的肝癌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 89例PICC置管的肝癌患者中88例无感染、静脉炎、堵管发生,1例因院外并发穿刺点感染拔管。结论对进行PICC置管的肝癌患者应加强穿刺点及局部皮肤的护理,预防感染、堵管及静脉炎的发生,及时观察和处理并发症,可以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感染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期,我们收治了1例在家日常维护不当引起局部感染的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癌症患者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需要长期输液和化疗的PICC置管120例癌症患者,自置管日起给予精心的观察和护理。结果:120例患者中8例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经溶栓、抗凝治疗10 d后症状缓解,无1例发生栓子脱落引起重要器官栓塞。结论:癌症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是较严重的并发症,给予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后,可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外周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其材质大多为硅胶,柔软、有弹性,且与组织相容性好,对血管刺激性小。导管不透X线,通过放射影响学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大面积的无菌屏障可降低导管的感染。据国外文献报道,PICC导管的感染率<3%。由于PICC导管从肘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降低了颈部、胸部穿刺置管的严重并发症(血胸、气胸),PICC导管还能保护血管,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适,为患者提供长期治疗和营养的途径,不会影响患者肢体活动或限制患者的体位。同时可减少医务人员的意外伤害(针刺伤、血管污染等),且操作简便,临床护理工作效率高,但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现对我院妇科2011年1月至6月期间32例应用PICC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图在肿瘤外科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流程图实施护理。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应用本院自行设计患者《PICC知识掌握程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PICC理论知识、敷贴更换知识、换药及冲管知识、洗澡时PICC保护方法、穿刺皮肤护理、PICC外露管护理、PICC堵管原因、PICC导管脱落注意事项、手臂活动方法等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点感染、静脉炎、血管内导管感染、导管脱落、导管堵塞、管腔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流程图能有效提高肿瘤外科患者PICC置管知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PICC)置管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PICC置管的化疗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PICC置管的常规维护及换药,进行常规的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静脉血栓、导管漂移、导管脱出、导管破裂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导管维护的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维护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导管堵塞、导管破损、感染、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于PICC置管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提高和并发症的减少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适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ICC在传染病危重患者静脉输液和抢救中的优势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总结106例传染病患者应用PICC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在传染病输液治疗和抢救中的优势、并发症及护理对策。结果PICC留置时间为1~137 d,静脉炎发生率8.5%,局部渗血65.1%,经护理干预后继续留置。结论PICC解决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护患纠纷及护理人员被感染的机会,确保了危重患者静脉治疗和抢救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自1992年德国医生Forssmann首次使用以来,因其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而被广泛使用。PICC的应用可能引起并发症,如导管阻塞、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导管脱出或缩进、导管异位、血栓形成等,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1]。我科2013年6月收治1例PICC置管后11个月因未按时进行维护而导致感染患者,予以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PICC置管患者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主要通过采取对PICC置管患者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进行PICC置管风险识别、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加强护理人员PICC置管相关知识培训、穿刺点渗血的防范、严防感染、溶栓、加强患者PICC置管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等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进行风险控制。认为风险管理有效地减少了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PICC置管输液及化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管理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优越性。方法:对83例患者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管理。重点加强对置管前患者的评估、置管过程中严格的无菌技术及最大无菌屏障及置管后规范维护。结果:83例患者中75例置管顺利,维护良好;4例发生导管异位,经调整后位置正常;3例静脉炎经处理后治愈;1例患者因发生静脉血栓给予非计划拔管。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管理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体现了无比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回顾性分析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及维护的标准操作流程,对护士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能力。结果降低了PICC置管期间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破损、导管感染的发生率(P0.01或P0.05)。结论实施PICC置管及维护风险管理,可以减少置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ICC在传染病危重患者静脉输液和抢救中的优势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总结106例传染病患者应用PICC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在传染病输液治疗和抢救中的优势、并发症及护理对策。结果PICC留置时间为1~137 d,静脉炎发生率8.5%,局部渗血65.1%,经护理干预后继续留置。结论PICC解决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护患纠纷及护理人员被感染的机会,确保了危重患者静脉治疗和抢救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PICC置管术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和术后化疗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避免高渗液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及组织坏死。方法经患者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静脉输液。结果40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输注各种药物后无1例出现药物外渗及严重导管并发症,保证了各种治疗顺利完成。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而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