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3 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卫生政策设计的构想3.1 农村卫生机构的现状难以承担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职责 农村卫生院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3.1.1 管理体制不上不下 卫生部在给国务院的《关于改革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请示》中提出:“乡(镇)卫生院一般可由乡(镇)举办和管理。目前由乡(镇)管理有困难的可仍由县卫生局领导管理,或者由县卫生局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现状是有的地方提县管,有的地方提乡  相似文献   

2.
乡卫生院实行乡办乡管是农村卫生管理体制的一大改革,指导思想是理顺卫生院的领导关系,加强对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的管理,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这个目的是否能达到,关键取决于乡政府、县卫生局以及乡卫生院能否按所订条款积极履行各自的职责。本文结合我县移交近一年的情况,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目前,各地开始对乡卫生院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尝试。主要做法是把卫生院由卫生局直接领导管理改为由乡政府领导管理。可以预言,这是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但实施这一改革,既要积极  相似文献   

4.
根据部分县卫生局局长、乡镇镇长、卫生院院长对乡卫生院管理体制总体情况的评估座谈,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乡镇卫生院现行管理体制四种形式的利弊所在。提出从初级卫生保健角度出发,乡镇卫生院由乡镇政府全面管理,是乡镇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最佳方案。只有完善乡镇政府管理卫生工作的职能,强化其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加强县卫生局与乡镇政府之间的协调配合,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才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5.
乡镇卫生院直接担负着农村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医学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等工作,建设好乡镇卫生院对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极为重要。笔者认为,只有充分认识乡镇卫生院建设的现状与困境,才能谋其建设发展的策略。 一、乡镇卫生院存在问题 1、管理体制缺乏活力 现行的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为县卫生局管理、乡镇政府管理、县卫生局与乡镇政府分级管理三种模式。对乡镇卫生院传统管理方式县卫生局管理,人事、经济、财产受卫生局调配,只有党的关系挂靠  相似文献   

6.
1984年以来,部分省市本着简政放权、理顺关系、分级管理的精神,改革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把多年来由县卫生局管理为主改为乡镇政府为主管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目前,人们对这项改革的认识还很不一致,有的认为乡卫生院下放给乡政府领导利多弊少,有的认为卫生院  相似文献   

7.
我市农村卫生院已实行县乡分级管理的新体制,即卫生院由县卫生局直接管理逐步改为由乡、镇政府管理。随着改革的深入,作为技术经济实体且大多数为集体所有制的乡、镇卫生院,自主权要进一步扩大,县卫生局对卫生院将逐步由直接管理转为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间接管理。间接管理不同于直接管理,但也不是放松管理或不管理。在一个县范围内,如何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使其发挥较大效益,就是县卫生局在宏观调节上需要做的文章。本文试图在几个具体问题上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主管”     
县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的主管职能究竟应该怎样行使,这是农村卫生事业管理体制的焦点,乡镇卫生院能否保持稳定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卫生局主管的角度和方式,认真探讨县卫生局如何恰当地对乡镇卫生院履行主管职能是完善农村卫生事业管理体制的关键。1“主管”的内...  相似文献   

9.
我县根据对农村卫生院的管理经验,根据现时农村卫生院现状和农村经济状史,从1993年起,对原农村卫生院管理体制进行改革。1墓本做法1.1局乡共管,局管为主农村卫生院实行局乡共管,可以协同发挥最佳管理作用。现农村卫生院既离不开国家财政支持,也离不开乡镇政府扶助;农村卫生工作既需要县卫生局统一规划、指导、督促,又需要乡镇政府参与,支持,局乡共管的体制适应了这一客观需要。由于农村卫生院担负的医疗、预防、保健等项工作,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规范性强,县卫生局有这方面的专业管理人才和管理经验。县卫生局是卫生行政…  相似文献   

10.
一、原管理体制的缺陷 对乡镇卫生院管理,我县经历过三个阶段、三种管理体制。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由个体医生自愿组合、自筹资金创建联合诊所,主要由县卫生协会管理。第二阶段: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后期,联合诊所改为卫生院,转由县卫生局管理。第三阶段:80年代后期,将乡卫生院交乡政府管理。这三种管理体制各有特点,都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对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缺陷和问题。 由县卫生局单独管理乡镇卫生院有以下缺陷:一是部分卫生院管不到。县卫生局是县卫生行政机关,要管理全县的医疗、卫生、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中医事业、卫生执法等,工作繁重,又只有十几个编制,全县有57个乡镇,3 200平方公里地域,卫生局不可能对每一个乡镇卫生院都能进行具体的指导、监督,  相似文献   

11.
一、总体构想以66个中心卫生院 (原区卫生院 )为龙头 ,中心卫生院与原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实行合作经营 ,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站实行一体化管理 ,形成在县 (市 )卫生局直接领导下的区域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区域性卫生服务体系有三大优势 :(一)管理优势。在撤乡建镇之后 ,区委区公所等组织机构消亡 ,原区卫生院更名为中心卫生院 ,直属县 (市 )卫生局领导 ,由于有组织能力、技术权威等历史经验 ,对辖区内卫生事业的管理 ,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二)运行优势。松散的区、乡、村卫生网络将变成立体的、紧密的区域性卫生服务体系 ,达到资源共享、效…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卫生体制的改革,当前乡卫生院普遍由过去的卫生局主管改为乡政府主管。这种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解决了过去卫生局在管理上鞭长莫及的状况。但长期以来,乡卫生院由卫生局“独家管”,从而使乡政府对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了解甚少,另由于乡管卫生院时间不长,对于如何管好乡卫生院缺乏管理经验,也有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卫生院的管理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卫生院的管理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内部运行机制;其二是外部管理体制。外部管理体制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政府与卫生院的关系,这涉及到政府对卫生院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职责以及履行这一职责的具体方式;第二是县卫生局与乡镇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这涉及到县、乡两级人民政府的职责界定和衔接。只有正确地构建这两类关系,才能够形成有利于农村卫生院稳定和发展,并使其有效  相似文献   

14.
强化主管职能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我县农村卫生事业费随着乡财政的建立而切块下划,县卫生局对乡卫生院的管理力度被削弱,乡镇卫生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控,有一半乡镇卫生院已处于解体半解体状态,另一半乡镇卫生院也岌岌可危。一些本来可以控制的传染病在那一期间明显上升;1989年出现脊灰流行,全县发生了52例脊灰病人。1991年县委县政府采纳了县卫生局的建议,果断做出决定:将乡卫生院的管理权全部收归县卫生局,由县卫生局行使乡镇卫生院的干部任命权、人事调配权、  相似文献   

15.
乡镇卫生院区(县)乡分级管理浅析李孝芳(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卫生局210012)1985年元月,我区在南京市实行财政体制切块包干后,经区政府批准,10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区乡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为了巩固改革成果,更快的促进卫生院建设与发展,笔者对10...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芜湖县从1985年7月起全县建立起乡(镇)财政后,农村卫生院随之进行体制改革,行政管理权划归所在地乡(镇)直接领导;卫生经费补助划归乡(镇)财政。县卫生局从过去的决策指挥型向服务指导型转化,主要做好计划、协调、服务与监督工作,协助地方政府管理  相似文献   

17.
乡镇卫生院下放给乡镇政府领导管理以后,卫生行政部门怎么办?什邡县卫生部局的作法是: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帮助建设,提高防治疾病的能力,受到乡镇政府和医务人员的好评。 1987年7月,这个县进行了中心、乡镇卫生院领导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八角、双盛、隐丰三个不同地理条件的乡镇试点的基础上,将全县19个中心、乡镇卫生院下放给乡镇政府领导管理。为此,县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的管理,采取指导完善规章制度,与乡镇卫生院签  相似文献   

18.
通江县位于大巴山南麓,属于不发达的老、边山区。全县七十五个集体乡卫生院,由于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弊端,长期形成技术低,房屋烂,设备无,亏损多的落后状况,不能满足群众防病治病的需要。去年,这个县大胆改革乡卫生院的领导体制,交乡政府直接管理,仅一年就出现可喜的势头。  相似文献   

19.
我县有30个乡镇528个行政村,103万人口,有30个乡镇卫生院,(其中五所为中心卫生院,各个卫生院设有防保科(组):到1986年底共有防保专职人员104人。乡(镇)卫生院防保(组)科是乡村基层与县卫生防疫站的桥梁,防保专业队伍是开展农村卫生防病工作的骨干力量。前几年为了稳定这支队伍,县卫生局根据当时乡(镇)卫生院“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规定重要的防保任务由  相似文献   

20.
乡卫生院交乡政府主管后,农村卫生工作出现了很多新气象,一部分乡卫生院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一、乡政府挑起了农村卫生事业的担子笔者曾分别与12位乡党委、乡政府的主要领导进行了交谈,他们一致认为,将乡卫生院交乡主管是正确的、必要的、可行的,也是符合我国体制改革方向。笔者感受较深的是,过去乡卫生院由县卫生局主管时,乡党委、乡政府肩上没有担子,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