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郑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3,(35):113-114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旨在提高胆囊早期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胆囊小隆起性病变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3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6例患者进行检查,将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手术及病理结果显示,19例患者为胆囊息肉,4例患者为腺瘤,5例为腺瘤恶变,7例为腺癌,1例为腺肌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在12例胆囊恶性病变患者中,超声检查出10例,诊断准确率为83.3%;在23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中,超声检查出22例,诊断准确率为95.7%;1例腺肌症患者得到超声正确诊断。结论对胆囊隆起性病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将病变中的血流信息提供出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鉴别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囊隆起性病变的病理分型及相关超声表现。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50例胆囊隆起性病变患者,根据超声和病理检测出的胆囊隆起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展开观察对比。结果 50例胆囊隆起性病变患者中,首次超声提示:胆囊胆固醇性息肉19例(38%)、胆囊炎性息肉17例(34%)、腺瘤9例(18%)、腺癌或胆囊癌3例(6.0%)、胆囊腺肌瘤2例(4.0%)。诊断符合率较高,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是真的PLG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超声诊断胆囊小隆起性病变具有显著的诊断符合率,它不仅能够清楚地显示病变部位、大小、数目、形态以及血流信号,还能动态监测病变的发展。为早期诊断与鉴别提供了依据。具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现将我院超声检查106例胆囊小隆起性病变诊断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从高分辨实时超声仪广泛用于临床和B超普查以来,在人群检查中发现胆囊隆起性病变为数不少.这些病变以往在手术之前很难发现,而用超声检查则能明确诊断.我院1991年~1995年经B超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经手术与病理诊断证实73例,现就其超声改变探讨如下:1 胆囊隆起性病变分类本文73例中以局部乳头状增生50例,占68.49%,胆囊腺瘤13例,占17.8%,慢性炎症性增生8例,占10.95,乳头,  相似文献   

5.
由于B型超声的广泛应用,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其发病率占胆系疾病的第三位。我们共检病人5340例,检出44例(占0.9%)。本文旨在B型超声对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诊断,良、恶性判断,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结果本组病例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25岁~69岁,平均47岁。病程在6个月以内者14例,6个月~1年10例,1年~3年内10例,3年以上10例。有10例经手术证实为  相似文献   

6.
B超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对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B超及手术病检确诊的46例胆囊内隆起性病变进行分析,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及病变性质。结果B超对胆囊内隆起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单发或多发的判定比较准确,并可对病变的良、恶性进行初步诊断。结论B超诊断胆囊内隆起性病变是可靠的,是对其进行诊断与鉴别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单纯性结石性胆囊炎及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开腹胆囊切除术,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术式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是在开腹小切151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术式,其通过使用一套微创手术器械,在直视下完成胆囊切除。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开展该手术38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方锦舟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54-154
目的:探讨胆囊隆起性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镇中心卫生院,1997年10月~2009年12月治疗胆囊隆起性病变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结果:8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在本院经腹手术72例,外院腹腔镜手术14例,除1例胆囊癌合并小脑转移,术后52d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隆起性病变的治疗,主要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影像学检查的征象来决定。保守观察和主张早期手术两种观点各有利弊,搜集资料,仔细分析后再进行个体化处理,才是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诊断贲门部隆起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门诊胃镜室2010年12月1日至2021年6月11日间行电子胃镜检查发现144例贲门部隆起性病变者.结果:贲门部隆起性病变以单一部位141例(97.92%)为主,以大弯侧66例(45.83%)较为多见,其余为小弯侧25例(17.36%)、前壁15例(10.42%)、后壁21例(14.58%)、小弯侧后壁7例(4.86%)、小弯侧前壁3例(2.08%)、大弯侧后壁4例(2.78%)、二个部位(前壁+大弯侧)3例(2.08%);病灶大小主要为0.6cm~1.0cm者68例(47.22%);贲门部隆起性病变以合并慢性胃炎132例(91.67%)为主,其次为胆汁反流51例(35.42%)、消化性溃疡24例(16.67%).结论:贲门部隆起性病变好发于大弯侧,易合并慢性胃炎、胆汁反流等疾病,电子胃镜诊断贲门部隆起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04年2月~2005年3月,我单位应用超声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78例,通过随访及手术病理证实,正确诊断率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艾良  尹坚  张洪富 《首都医药》2000,7(12):45-45
胆囊息肉是胆囊粘膜上的隆起性病变,胆囊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有潜在的恶变性,可发展为乳头状腺瘤.目前普遍使用的B超检查难以确定病变的确切性质,临床发现胆囊息肉后,常早期即行胆囊切除术.胆固醇息肉目前尚未见癌变的报道,而胆囊最常见的息肉样病变为胆固醇息肉.故对胆囊息肉的治疗方式有必要进行探讨.现将1993年4月至2000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胆囊息肉并行胆囊切除术的37例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单纯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及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采用的胆囊切除术。传统治疗方法是开腹胆囊切除术(C C),腹腔镜胆囊切除(LC)已经是胆囊切除的常规方法,但两种手术方法均各有利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eholeeysteetomy.MC)是近年微创外科(minimal in vasive surgery MIS)技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之一,新乡市第二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囊壁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声像特点。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胆囊隆起性病变全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IMENS G60S和PHILIP HD7型实时超声诊断仪,控头频率3.5MHz,禁食8h以上常规进行胆囊检查。结果胆固醇性息肉46例,多呈颗粒状或乳头状,有蒂或基底较窄;内部呈强回声或中等回声,后方无声影;大小(0.60±0.21)cm。炎性息肉20例,声像图特征与胆固醇性息肉基本相同,但其内部回声稍低,且常合并有慢性胆囊炎的征象。腺瘤10例形态呈乳头状或分叶状,基底较宽或有短蒂与胆囊壁相连;为强回声,无声影,体积(0.97±0.23)cm。腺肌瘤8例胆囊壁增厚,可呈弥漫型、节段型或底部的局限增厚隆起。胆囊癌2例胆囊壁增厚,内膜破坏,不规则;内壁呈乳头状或分叶状团块,基底宽;平均(1.59±0.34)cm。结论超声对胆囊隆起样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在目前检查方法中仍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正>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是指向胆囊腔内突出的局限性息肉样隆起,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检出率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使用而明显增多。目前已成为胆道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PLG超声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指征。方法 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囊隆起性疾病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B超是诊断胆囊性起病变的最简便有效方法。(2)胆囊息肉<0.8cm,但B超监测有增大趋势及多发息内有直径≥0.8cm者可予手术。(3)息肉伴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症状明显者或胆囊壁异常者可予手术。(4)B超示胆囊壁增厚不规则或腔内肿物轮廓不规则,高度怀疑胆囊癌者可予手术。结论 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指征的选择,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及病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隆起性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特点,以提高此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胆囊隆起性病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固醇息肉占73.6%,炎性息肉14.0%,腺肌病1.7%,腺瘤9.0%,腺癌1.7%;其中胆固醇性息肉多为多发,而腺瘤性息肉多为单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性息肉、腺瘤及腺癌病灶直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隆起性病变中,胆固醇息肉占多数,B超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对多发性胆固醇性息肉,无临床症状者,可不手术;单发腺瘤或炎性息肉主张手术;疑有恶性肿瘤者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普通内镜检查发现的直径超过1.0 cm的黏膜隆起性病变65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分析隆起病变的层次结构及性质。结果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直径>1.0 cm的病例65例,其中食管2例,胃19例,结肠44例。按照病变类型进行分类其中平滑肌瘤2例,间质瘤5例,囊肿3例,息肉47例,癌8例。息肉、恶性肿瘤患者均经黏膜切除(EMR或ESD)或外科手术病理证实,超声提示息肉病变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95.4%,超声提示恶性肿瘤病变与病理符合率100%。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能够清晰显示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起源层次,并对隆起性病变的性质判断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1986年邓绍庆首次报告胆囊息内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GBPL)至今,国内已行手术治疗2344例,现就有关文献复习介绍如下: 1 命名和分类 GBPL命名和分类尚不统一,其实际上为一影像学术语。伊东敬之提出胆囊隆起性病变。B超检查时自囊壁向囊腔内突起,具有中等至强回声,后  相似文献   

19.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是一种胆囊腔内的良性占位性病变,以胆固醇性息肉多见,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因症状轻微,所以该病常造成患者延误[1]。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之一,目前针对胆囊息肉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本文通过对97例超声诊断为胆囊息肉的患者,经手术后病理分析,与胆囊息肉超声假象进行比较,从而可以避免盲目地切除胆囊,及早、及时发  相似文献   

20.
胆囊小隆起样病变,又称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指直径<15mm,向胆囊腔内突出,呈局限性隆起的病变,它分良性和恶性两种。随着B超诊断技术的普遍运用,胆囊小隆起样病变的发现日趋增多,因为它可以引起上腹部疼痛,而且良性者可以恶性变,所以近年来人们对这种病变越来越重视。1988年1月至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