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药物动力学参数已生时符合米氏消除药物最优给药方案设计的一种数值方法,其特点是一次给药即可达到稳态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2.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是目前新药研发的一个热点。和小分子药物相比,单克隆抗体药物相对分子质量大,与靶点的结合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用于描述其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行为的PK模型和PK/PD模型也有了新的发展。本文从吸收、分布、消除等方面综述了单克隆抗体药物的PK特征,对当前用于该类药物PK研究的靶点介导药物处置(TMDD)模型和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进行了介绍,并基于药物与靶点作用的4类应用(免疫毒性治疗、靶细胞消除、改变细胞功能和靶向给药)分别介绍了单克隆抗体药物的PK/PD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静脉输液器莫菲氏管内注入药物完全(95%)滴入体内的时间,及其控制方法.方法莫菲氏管内注入一定量的酸溶液代替药物,滴入与95%此溶液中合的加有指示剂酚红的碱溶液,待指示剂变即95%药物滴入体内时间.研究滴速、莫菲氏管内液面高度、压迫莫菲氏管等因素对给药速度的影响.结果 药物滴入体内时间与滴速成反比,莫菲氏管内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挤压莫菲氏管相当于延迟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4.
《药物动力学》教学如何适应社会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动力学》是药剂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研究药物体内动力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通过建立药物动力学教学模型,找出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测求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应用药物动力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使用药个体化、合理化,并达到最有效的治疗作用,为开展临床药学提供基础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米氏消除药物的稳态特性和最佳给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线性过程按米氏方程消除的药物,本文先给出n次静脉推注药物浓度的解析表达式,然后,进一步研究多补给药的稳态特性,给出了稳态药物浓度,最高坪水平,最低坪水平、平均稳态药物浓度、达坪分数和积累系数等的解析表达式,并讨论了它们在制定最佳用药方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本室设计制备的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LNG)阴道避孕环(以20μg/d速度恒速释药)的体内血药浓度和消除动力学进行测定。5名健康妇女于放入此环8d中及环取出后72h内的不同时间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发现放环后药物的吸收和消除特性与国外报道的相似,体内血药浓度变化与其体外释药规律相符。环放入阴道后,药物吸收1h内即达稳态,8h左右出现一个血药浓度峰,以后血药浓度趋于平稳。环取出后的药物消除分二相。取环后24h内,半衰期为14.3h;24~72h内,平均半衰期为61.9h。  相似文献   

7.
肾排泄是许多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甙类)及其代谢物从机体消除的主要途径。若药物的清除全部或部分地以原型经肾排泄,对于肾功能受损的病人其消除速度就慢,半减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致药物作用增强或毒性增加。例如卡那霉素有80%原药经肾脏排泄,当...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为例,从测定指标的选择、动物模型的选择、给药方案的制定、测定方法的建立及评价、模型的确定及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对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实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全面了解一次静注 8 氯腺苷后其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规律及特点 ,为临床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给大鼠单次静注 4种剂量 8 氯腺苷后 ,应用HPLC方法测定在体液和组织中 8 氯腺苷代谢产物8 氯肌苷和 8 氯嘌呤的含量。结果 :8 氯腺苷在大鼠体内迅速转化为代谢产物 8 氯肌苷和 8 氯嘌呤。代谢产物之一 8 氯嘌呤半衰期 (t1/2 )有随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延长的趋势 ,为 10 .15~ 32 .84min。药时曲线下面积 (areaunderthecurve ,AUC)在 8 氯腺苷剂量增加至 15 0mg·kg-1时不成比例地增高 ,呈非线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另一代谢产物 8 氯肌苷的t1/2 约为 10 0min ,在剂量增加至 10 0mg·kg-1时 ,其AUC不成比例地增加 ,呈非线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除脂肪、脑、睾丸组织外 ,8 氯肌苷和 8 氯嘌呤在体内分布广泛 ,其中肝、肾等代谢和排泄器官的含量较高。药物主要以代谢物形式从尿及胆汁中排泄 ,排泄量占总给药量的 39.81%。结论 :静注 8 氯腺苷后 8 氯嘌呤在大鼠血中迅速生成 ,消除也比较迅速 ,8 氯肌苷在大鼠血中出现较晚 ,消除也比较缓慢 ,两种代谢物在用药剂量 2 5~ 10 0mg·kg-1范围内呈线性动力学消除 ,当剂量增加至 10 0~ 15 0mg·kg-1有非线性动力学消除的趋势。两代谢物广泛分布于各组织  相似文献   

10.
肽类及蛋白类药物鼻腔给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磊  王娟 《中国医药情报》1995,1(3):172-176
本文对近年来肽类及蛋白类药物鼻腔药系统方面的研究一综述。内容包括鼻腔给药动力学,鼻腔给药后药物的分布,吸收及其影响因素,促进药物鼻腔吸收的药剂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Rowland等人的二房室模型中的消除过程扩展成米氏兼一级消除过程。据此,推导出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和生物利用度的公式;进而得到平均清除率和剂量间的关系以及剂量与平均清除率和血浆浓度呈线性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对非线性过程按米氏方程消除的药物,本文先给出n次静脉推注药物浓度的解析表达式;然后,进一步研究多剂给药的稳态特性,给出了稳态药物浓度、最高坪水平、最低坪水平、平均稳态药物浓度、达坪分数和积累系数等的解析表达式;并讨论了它们在制定最佳用药方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固相萃取结合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体血浆中的氟罗沙星含量进行检测,为氟罗沙星的体内血药浓度监测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测定方法.血样经固相萃取法处理,HPLC-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发现本文建立的方法血样处理简单、杂质少、干扰小.高、中、低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平均为92.78%,在氟罗沙星体内治疗浓度范围内,检测线性关系良好.日内误差与日间误差均低于10%,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能满足药动学研究及血药浓度监测的要求.结果提示固相萃取结合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氟罗沙星浓度重复性好、干扰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 dose methotrexate,HD—MTX)治疗骨肉瘤患者的血药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均相酶免疫分析法对接受HD—MTX化疗的10例骨肉瘤患者按照需要定时测定甲氨蝶呤(MTX)的浓度,分析各时间点MTX血药浓度特点及其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测得MTX0h平均浓度为(953.30±2350)μmol·L-1,72h平均浓度为(0.0860±0.0947)μmol·L-1,其中2例的72hMTX血药浓度大于中毒浓度,出现毒副反应,采用亚叶酸钙(cF)加大剂量、延长用药时间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发应。结论MTX各时间点的浓度存在个体差异,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在血药浓度监测下,及时调整CF的解救时间与剂量,使HD—MTX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盐酸地芬尼多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眩晕的非处方药物。近年来因过量服用盐酸地芬尼多急性中毒的个案时有报道,但至今尚无基于急性中毒患者血药浓度的临床特征报道。目的 通过总结9例因过量服用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结果,分析血药浓度检测在因过量服用盐酸地芬尼多急性中毒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6月-2020年5月因过量服用盐酸地芬尼多急性中毒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的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血药浓度、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9例盐酸地芬尼多急性中毒患者中女7例,男2例;平均年龄(20.7±1.9)岁;平均服药剂量(2 700±1 478)mg;中位服药至就诊间隔时间为3.5(6.5)h;血药浓度为3.15(26.27)mg/L。2例盐酸地芬尼多最高血药浓度≥35 mg/L的患者出现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为3分〕、抽搐、呼吸衰竭、持续性低血压及心脏骤停的严重中毒表现,其中1例死亡。4例最高血药浓度≤2.5 mg/L的患者中毒表现相对较轻,主要为头晕、恶心呕吐、肢体乏力、肢体震颤等症状。首次血液灌流治疗前后动态监测盐酸地芬尼多血药浓度下降(47.51±22.16)%。出院时8例存活,存活率为88.9%,平均住院天数为(4.7±3.3)d。结论 在盐酸地芬尼多中毒患者的诊治中,服药剂量与最高血药浓度的关系不明确,监测血药浓度可能有利于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当患者出现昏迷、持续性低血压和呼吸衰竭时要警惕心脏骤停的风险,血液灌流可有效降低盐酸地芬尼多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剂和标本保存时间对脑钠肽(BNP)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雅培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共检测34例血清和不同抗凝剂血浆中BNP的水平。结果17例患者血清、EDTA-Na2抗凝和肝素钠抗凝血浆中BNP浓度分别为(286.11±87.16)pg/ml、(219.64±65.80)pg/ml和(415.64±122.99)pg/ml,血清中BNP浓度显著低于EDTA抗凝血浆(P〈0.05),而肝素抗凝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EDTA抗凝血浆(P〈0.01);与2h内检测结果比较,17例EDTA-Na2抗凝血浆在4℃放置24h和-70℃保存3个月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抗凝剂对BNP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在BNP临床检测过程中应注意不同抗凝剂对BNP测定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及血浆的放置时间和保存温度,采用厂家推荐的抗凝剂和保存状态,使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以满足临床诊疗需要。  相似文献   

17.
Treatment of insulin reactions in diabet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 G Brodows  C Williams  J M Amatruda 《JAMA》1984,252(24):3378-3381
Using a modification of the glucose clamp technique, we have studied the efficacy of commonly used foods to correct hypoglycemia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ics. After lowering the plasma glucose level to 55 mg/dL at a steady-state plasma free insulin concentration of about 50 microU/mL, patients were fed 20 g of carbohydrate as milk, orange juice, or D-glucose or 40 g of carbohydrate as orange juice. The data indicate that 20 g of carbohydrate as D-glucose corrects hypoglycemia without rebound hyperglycemia. In an outpatient setting, this treatment also proved effective in spontaneous episodes of hypoglycemia. We conclude that (1) the D-glucose content of the ingested carbohydrate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the glycemic response, and (2) at times of moderately severe hypoglycemia, ingestion of 20 g of D-glucose provides an effective glycemic response for periods of at least 40 minutes. In view of these data, a table is provided listing some common sources of 20 g of D-glucose.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百草枯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百草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为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评估、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方法学支持。方法样品处理采用35%高氯酸处理。流动相为0.1mol · L -1磷酸缓冲液(含75 mmol · L -1庚烷磺酸钠)‐乙腈(88∶12,三乙胺调pH=3.0);流速为1.0 mL · min-1;柱温为28℃;检测波长为258 nm。结果所采用方法在0.2~500μg · 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绝对回收率为100.6%,RSD均小于3%;平均相对回收率为101.31%,RSD均小于6%。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6%,冻融及冻存后百草枯样品浓度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快速,准确、血液中杂质无干扰,适用于百草枯中毒患者血药浓度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诱导及维持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及相应的血浆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35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设定诱导血浆靶浓度为3μg/ml,复合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气管插管,术中维持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2~4μg/ml,记录诱导前、诱导后2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及气腹完毕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停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时相应的血浆浓度。结果:插管即刻HR、SBP、DBP及MAP与诱导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气腹完毕时SBP、DBP、MAP也较诱导前有明显升高(P<0.05),平均苏醒时间为(8.9±3.1)min,相应血浆靶浓度为(1.27±0.32)μg/ml。结论: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时和维持期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术后苏醒较为迅速,是安全满意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高原地区老年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了解血浆Hcy与高原地区老年人心血管危险因素及慢性高原病(CMS)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海晏县(平均海拔≥3000m)281例60岁以上者血浆Hcy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①高原地区老年人平均血浆Hcy浓度为(17.53±4.00)μmol/L,血浆Hcy水平在年龄、民族、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②对照组42例血浆Hcy水平为(15.30±3.70)μmol/L,高血压组、糖尿病组、超重组血浆Hcy浓度分别为(18.04±3.33)μmol/L、(17.97±3.83)μmol/L和(17.52±4.03)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CMS组血浆Hcy浓度为(19.77±4.90)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高原地区老年人血浆Hcy水平在年龄、民族、性别间无明显差异性;②高原地区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及CMS患者血浆Hcy水平均增高,提示血浆Hcy水平增高影响着高原地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C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