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钙通道拮抗剂地尔硫卓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2008年12月我院56例经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心肌桥的患者,予地尔硫卓治疗6个月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56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0例心绞痛消失,例心绞痛减轻,例无效. 结论 地尔硫卓是治疗心肌桥引起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犬由股动脉放血,维持动脉压在5.32~6.65kPa之间90分钟。休克期静脉输入地尔硫0.6mg/kg后再进行休克复苏,并观察150分钟。结果表明,地尔硫具有提高失血性休克犬的平均动脉压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安洪梅 《中外医疗》2009,28(4):91-91
目的总结2年来静脉应用地尔硫卓在不稳定型心绞痛、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等治疗领域体会。方法分析62例室上性快心室率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血压急症,脑卒中,颅脑外科术后并发心绞痛、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在40~190次/min时应用地尔硫卓情况,及应用剂量。结果合理应用地尔硫卓,相应症状均改善。结论静脉应用地尔硫卓,是值得在基层工作的医生在掌握其作用特点后合理应用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地尔硫卓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地尔硫卓。结果地尔硫卓组发病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滴注地尔硫卓可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地尔硫卓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强心、利尿及持续或间断低流量吸氧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同时加用前列地尔(凯时10μg加入5%葡萄糖20ml内静脉注射,2次/d,7d为1个疗程),地尔硫卓30mg.3次/d.20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地尔硫卓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地尔硫卓治疗肺心病伴窦速的疗效。方法:将71例肺心病伴窦速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二组病人均常规给予平喘或糖皮质激素,抗感染、吸氧、化痰等治疗,治疗组再加服地尔硫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地尔硫卓治疗肺心病伴窦速疗效好、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麻醉诱导期静脉注射(静注)地尔硫卓对丙泊酚用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气管插管择期全身麻醉(全麻)患者(ASA Ⅰ、Ⅱ级)30例,随机分成两组:地尔硫卓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开始时,两组分别静注地尔硫卓(0.1 mg/kg,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和生理氯化钠溶液10 mL,再以30nag/(kg·h)恒速泵注丙泊酚至脑电双频指数(BIS)达到50,记录患者入睡时和BIS=50时丙泊酚的用量以及插管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入睡时丙泊酚的用量:地尔硫卓组为(1.27±0.20)mg/kg,对照组为(1.44±0.22)ms/kg,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IS=50时丙泊酚的用量:地尔硫卓组为(1.92±0.30)mg/kg,对照组为(2.16±0.36)mg/kg,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地尔硫卓组插管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地尔硫卓组、对照组诱导期出现平均动脉压<50 mmHg分别有3例、1例,均可用麻黄素治疗,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麻醉诱导期静注地尔硫卓0.1 mg/kg可减少麻醉诱导丙泊酚的用量,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患者随时有发生AMI甚至猝死的危险.因此,迅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一旦UAP得到控制,不仅可以避免其它更为严重的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患者争取到了进一步的治疗(包括介入治疗)的时机.  相似文献   

10.
张建明  朱锋  牟华明  庞小华  杨建军  吴中杰  米庆 《重庆医学》2013,(24):2869-2870,2872
目的评价应用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CSFP患者60例,按照随机、单盲和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胸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变化、6min步行实验的改变和校正的血流分级(TIMI)血流计数及下降程度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尼可地尔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尼可地尔治疗后,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较前减少(P<0.01,P<0.05),6min步行实验距离较前显著增加(P<0.01),校正的TIMI血流计数较前显著降低(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P>0.05)。结论尼可地尔治疗CSFP有较好的疗效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142例,采用心肌梗死溶栓(TIMI)记帧法记录各支冠状动脉的TIMI帧数,冠状动脉平均TIMI帧数大于27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CSF组,68例)和对照组(74例)。对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CSF组与对照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2±0.28)mmol/L vs.(1.29±0.33)mmol/L]、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4.46±2.54)mmol/L vs.(11.81±2.80)mmol/L]、体质指数[(25.91±1.72)kg/m2 vs.(22.82±1.53)kg/m2]、吸烟量[(374.24±182.48)支年vs.(198.68±116.53)支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质指数升高(OR=I.38,95%CI:1.0246~1.8278,P=0.031)、大量吸烟(OR=1.0067,95%CI:1.0025.1.0109.P=0.001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I.12,95%CI:1.1023~1.1291,P=0.0014)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体质指数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大量吸烟作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可能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中出现冠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脉慢血流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配合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心电图ST-T的改变以及冠脉造影时冠脉血流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相比,治疗组病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0.0%(P<0.05);心电图的改善率治疗组为7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6.7%(P<0.05);冠脉造影显示冠脉慢血流改善的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20.0%(P<0.01)。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遗传因素在CSF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证实冠脉正常的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校正的TIMI帧数法(CTFC)分组为慢血流组(143例)和对照组(71例),应用焦磷酸测序法(Pyrosequencing)检测患者C677T基因表型,分析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CSFP的关系.结果 慢血流组MTHFR基因(TT+TC)基因型和T等位基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 2%、49.3%,Х^2=8.05,P<0.01;42.7%、29.6%,Х^2=6.87,P<0.01),慢血流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94%、36.6%,Х^2=9 90,P<0.01),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慢血流组叶酸(FA)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TT+TC)基因型[OR=1.962,95%CI(1.049~3.669),P<0.05]、Hcy水平升高[OR=1.087,95%Cl (1.012~1.168),P<0.05]、男性[OR=2.507,95%CI (1.347~4.664),P<0.01]和UA水平升高[OR=1008,95%CI(1.003~1.013),P<0.01]患者CSFP发病风险增加.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CSFP发病相关,携带T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IVUS)识别下的冠状动脉斑块特征与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关系,探讨CSFP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CSFP患者65例纳入CSFP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正常患者70例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数据及IVUS相关数据,分析其与CSFP的相关性,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CSFP组具有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CFA)者多于对照组(P<0.05)。CSFP组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OR=3.546,P<0.05)和TCFA(OR=3.827,P<0.05)是冠状动脉非罪犯血管发生CSF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95%CI 0.794~0.916)。结论ACS患者冠状动脉非罪犯血管的TCFA和脂蛋白a水平是CSF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实验帧数(CTFC)方法测定冠状动脉血流缓慢患者血流速度的可行性,分析引起血流缓慢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0年10月至2008年9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疑诊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血流缓慢者78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78例为对照组,两组入选者均采用CTFC法测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组CTFC帧数明显大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h)明显升高,吸烟的比率增大.结论 应用CTFC方法测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缓慢者是可行的,吸烟和LDL-Ch升高可能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的危险因素,戒烟和积极调脂治疗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血浆MMP-2的含量,并同正常患者(NSF)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相比较,以了解MMP-2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中的过度表达,是否可提示此类患者是否存在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所选患者血清MMP-2浓度,其中冠状动脉慢血流32例,正常冠脉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结果 (1)在CSF与NCF两组患者之间血清MMP-2浓度差异呈显著性意义(P<0.01);(2)血清MMP-2浓度在CSF组与ACS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慢性炎症可能是CSF的发病机制;(2)MMP-2的过度表达预示CSF患者可能存在不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1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常规治疗(15例).选取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等匹配而冠脉血流正常的22例患者为正常对照组.③结果 两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胸痛等不适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存在血流缓慢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的基础TFC值观察组分别为50.1±15.6、60.2±12.4、55.9±13.8,常规治疗组分别54.1±11.6、58.2±10.4、61.9±14.8,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8.1±10.6、20.2±13.4、22±13.8;观察组治疗后TFC值分别下降至34.1±12.6、36.2±16.4、33.9±15.8(与基础状态比较,均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TFC分别下降至42.1±10.5、45.2±14.3、39.9±11.6(与基础状态比较,均P<0.05),但仍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基础状态比较,均P<0.05).④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硫氮(?)酮(DT)135~240mg/d对26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发现DT显著降低休息时,运动2、4,6 min、心率、血压和二项乘积,增加运动耐量,延迟运动诱发心绞痛,改善缺血性ST段下移和PEP/LVET,预防心绞痛发作。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疗效更明显,认为DT能改善心肌缺血,特别适用于冠心病伴高血压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ALDH2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疑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625例,以其中造影未见明显病变的5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TIMI帧计数法(TFC)分为慢血流组(36例)与正常血流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基本临床资料、基因型、TFC计数的差异。结果 慢血流组患者的年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血流组[(51.94±9.07)岁 vs (59.36±8.81)岁, P﹤0.05],其他基本临床资料与正常血流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LDH2基因的突变率显著高于正常血流组(χ2=4.584,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显示,ALDH2基因突变型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22, 95%CI 1.084~4.974, P=0.021)。结论 ALDH2基因突变者可能更易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疗效。方法:收集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CSF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观察治疗4、12周后2组患者胸痛症状改善程度,并检测血浆脂联素(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胸痛症状均较用药前改善,血浆APN水平较用药前升高;治疗12周后升高更明显,且治疗组升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4周后hs-CRP及TNF-α水平较用药前降低,治疗12周后降低更明显(P<0.01),且治疗组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对缓解CSF患者的胸痛症状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CSF患者的血浆APN水平,降低血浆hs-CRP和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