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DCM),既往曾称为充血性心肌病,它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此型心肌病的特点为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或双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DCM发展至心力衰竭阶段,尤其是右心扩大型心肌病,利尿剂的应用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当中。笔者就心肌病心衰在利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139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系一综合征,以一侧或双侧心室扩大及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衰和猝死。由于目前对扩张型心肌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患者在出现心力衰竭后预后不佳,不少患者可有猝死。在患者住院期间加强护理,对减轻病情,控制病势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正确的服用药物而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2002年9月~2005年4月我科共收治139例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双心室起搏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洁源 《护理学报》2003,10(1):48-49
双心室起搏可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衰。笔通过对7例行双心室起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的护理,认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及起搏功能,对促进患康复、杜绝术后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7例患双心室起搏治疗成功,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可自理。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特点是心肌收缩力减弱,以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猝死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病因与病毒持续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死因主要为心衰和猝死,伴三尖瓣反流者猝死危险性可增加^[1]。  相似文献   

5.
李梅岚 《全科护理》2009,(6):558-558
扩张型心肌病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静脉输注硝酸甘油是救治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但硝酸甘油输注时间长,病人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而不良的情绪会影响硝酸甘油的治疗效果。因此做好该类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对于病情的转归及愈后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扩张型心肌病是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不全为特征的疾病,常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猝死[1]。我科近期收治一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腋静脉血栓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扩张型心肌病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笔者临床护理3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长谦  王彬尧 《新医学》1999,30(7):422-423
进修医生教授,请问什么是扩张型心肌病?其发病情况如何?教授扩张型心肌病(DCM)为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临床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过去曾称为充血性心肌病。该病一般散发,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中、青年多见,男性稍多于女性。在美国,其发病率为20/10万左右,每年新发病例约6/10万;在我国,1989年的一项包括6.6万人的调查发现,扩张型心肌病有52例,但尚缺乏准确的统计。进修医生目前对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如何?教授扩张型心肌病的确切病…  相似文献   

9.
余钷  黄志培 《临床急诊杂志》2010,11(4):214-215,218
目的:探讨应用美托洛尔和卡托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目的在于能否减轻免疫介导心肌损伤及改善慢性心室重构。方法:73例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随机分3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治疗1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2组在治疗1组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卡托普利。观察治疗前后的心率(HR)、心胸比、血压、左室腔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前后HR、心胸比与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LVDd、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组无心衰组好转较心衰组更显著;治疗2组有心衰组好转较无心衰组更显著;③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的增加有关。结论:应用美托洛尔及卡托普利对DCM的干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的慢性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0.
郭庆  林国生  李绪勇  刘亮 《临床荟萃》2011,26(16):1445-1446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特征是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受损,常并发诸多难治性并发症,其5年病死率高达15%~50%,主要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在我国发病率及致死率极高,因此其治疗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的心肌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是左心室受累,可伴有或不伴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芬兰儿童的发病率达2.6/10万。根据2006年美国心脏协会的心肌病分类,DCM属于原发性心肌病中的混合性心肌病的亚型。而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则将心肌病分为5  相似文献   

12.
扩张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以一侧或双侧的心室腔扩大为主要特征,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心排血量降低,导致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3.
李梅岚 《家庭护士》2009,7(6):558-558
扩张型心肌病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静脉输注硝酸甘油是救治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但硝酸甘油输注时间长,病人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而不良的情绪会影响硝酸甘油的治疗效果.因此做好该类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对于病情的转归及愈后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1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张型心肌病为原发性心肌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主要特征为左/右心室或双心室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损害,产生心力衰竭,80%~90%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有各种心律失常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是本病患者常见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β-受体  相似文献   

15.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为主要临床表现,呈进行性加重。心衰时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升高旧,但在DCM中的变化鲜有报告。本文旨在探讨DCM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N终端脑钠肽(NT—proBNP)及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为主要临床表现,呈进行性加重。心衰时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升高旧,但在DCM中的变化鲜有报告。本文旨在探讨DCM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N终端脑钠肽(NT—proBNP)及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其病因可以是特发性、家族/遗传、病毒和(或)免疫性、酒精/中毒性,或是已知心血管的心肌功能损伤程度不能以负荷状态或缺血损害程度来解释(即特异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8.
王秀红  苏凯 《临床荟萃》2007,22(1):33-33
扩张型心肌病(DCM)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并伴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约24%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出现心房泵功能丧失,心脏血流动力学恶化。预后不良。本研究旨在观察DCM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大时限和P波最小时限的差值(Pd)的变化,探讨Pmax、Pd和Pnax+Pd对DCM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eDilatedCardiomyopathyAssociatedwithEuthyroidSyndromeintheElderly:42CasesReportGuoHangyuanFanXiaohongLuDuan,etal(ShaoyifuHospital,ZheijiangUniversity,310016)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uthmdSickSyndrDm,ESS)是指在一些严重的急性和(或)慢性非甲状腺疾病患者中血清甲状腺激素降低,而促甲状腺激素(T‘SH)正常,临床上无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现将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伴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42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我院收住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58例,其中伴…  相似文献   

20.
王晓  周文军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8):1104-1105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左心室或双心室心腔扩大和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与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应答有关,病程晚期常发展为顽固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出现心衰后5年存活率为40%,10年存活率仅为22%。因此,对DCM进行早期治疗,使用药效好、副作用少的药物以延缓疴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对30例DCM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