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汤建清 《临床医学》2009,29(12):47-4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41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10d,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疗程的低分子肝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均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对进展型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低分子肝素钙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共32例,分成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血糖的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采取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其在血糖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选取收治的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抗凝组、联合组及对照组。抗凝组30例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肝素、奥扎格雷钠及银杏达莫进行治疗;联合组30例患者在抗凝组的基础再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则采用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及银杏达莫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明显比抗凝组及对照组好(P〈0.05)。采用阿司匹林、依达拉奉及低分子肝素对进展性脑梗死进行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川芎嗪、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生理盐水100mL,2次/d,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7.80%,显效率63.41%;对照组总有效率53.66%,显效率39.02%,2组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尿激酶治疗发病6h以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5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min后症状无改善可追加30万U,仍无效可继续追加20万U,共用100万U。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将依达拉奉3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NDS评分减少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97.5%)亦较对照组(70.8%)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尿激酶治疗发病6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比单用尿激酶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复方丹参液、胞磷胆碱、低分子右旋糖酐,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0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在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时照组30例.对照组:灯盏花素40 mg+0.9%盐水250 ml或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1次/d;奥扎格雷钠80 mg+0.9%盐水250 nd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依达拉奉30 mg+0.9%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连用14 d.结果 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5.90±1.60)分,对照组(17.53±2.4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达90.00%(27/30),对照组6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起效时间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41例。常规治疗组应用降血压、降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扩张药等治疗,用20%甘露醇125~250 mL快速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依达拉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30 min,2次.d-1。对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48 h,7、14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2组患者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6.3%、8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48 h后,7、14 d后NIHSS评分值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性脑梗死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作于2004年3月至2005年9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亮 《新医学》1999,30(1):11-1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起病在4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及普通治疗。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治愈率(P〈0.05),总有效率(P〈0.01),明显提高。结论:本疗法疗效理想,应用方便,副反应轻而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LMWH)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将入选的ACI病例分为大剂量组(LMWH5000抗XaIU,3次/d,皮下注射)、中剂量组(LMWH5000抗XaIU,2次/d,皮下注射)、小剂量组(LMWH5000抗XaIU,1次/d,皮下注射)和对照组(阿司匹林100mg,1次/d)。对四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5或P<0.01),尤以大剂量组为著。大剂量组、中剂量组总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但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P<0.05)。四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LMWH均可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权衡疗效、出血性风险和医疗费用,中等剂量LMWH是较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43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LMWH治疗组和对照组,LMWH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0.4ml,每日两次腹部皮下注射,共10天,治疗前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并能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24小时治疗效优于24小时后(P<0.05),CT显示治疗组病灶缩小,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LMWH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肺心病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血液高凝状态及心肺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l)、肺活量(V)以及呼气流量峰值(P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显著改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贺丹 《中国综合临床》2013,(12):1258-126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并评价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在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诊断为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3)。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基本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此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0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价观察组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83.33%(45/54),对照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0.38%(32/53),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x2=4.2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ST—T段回降50%所需要的时间为(2.0±0.6)h,再通时间(1.3±0.4)h;对照组ST-T段回降50%所需要的时间为(3.4±0.5)h,再通时间(2.1±0.3)h,观察组sT-T段回降50%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再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48、3.186,P均〈0.05)。(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4%(24/54),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7.36%(41/53)(x2=3.9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出现再梗死的患者有2例,占3.70%;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治疗中,出现再梗死的患者有9例,占16.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42,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该方案能降低并发症和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LMWH 3200U,腹壁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10d,于停药后10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3%(P〈0.05)。治疗组继发无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未发现血小板减少症等副作用。结论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对比磺达肝癸钠与低分子肝素(LMWH)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本院确诊的ACS患者105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均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等基础药物治疗;在基础治疗上磺达肝癸钠组(50例)每日1次皮下注射磺达肝癸钠2.5 mg,LMWH组(55例)每日2次皮下注射LMWH 0.4 ml,均连用3~8 d.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以及7 d、30 d时心血管事件和治疗期间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磺达肝癸钠组与LMWH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0%比92.7%,P>0.05);7 d、30 d时心血管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7 d:4.0%比7.3%,30 d:8.0%比10.9%,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大出血,磺达肝癸钠组轻微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LMWH组(2.0%比32.7%,P<0.01).结论 应用磺达肝癸钠治疗ACS具有不劣于LMWH的疗效,而且有着良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刘敏 《临床医学》2006,26(10):19-20
目的本文应用法安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观察应用5—7d和14d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20例,应用法安明14d,皮下注射,每Et2次(实验组);对照组120例,应用法安明5—7d,其他治疗均同,观察半年内两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次数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牛率为16.67%,对照组发生率为2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延长应用至14d,较应用5—7d,能更好的减少心血管事件,同时副作用不增加,尤其为择期手术病人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是否应按压10 min对患者皮下出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62例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患者以自身肚脐为界,划分为右侧(试验侧)和左侧(对照侧).右侧试验侧注射后不按压,左侧对照侧注射后常规按压10~15 min,患者均使用相同的注射方法总共完成264例次(每人注射次数为3~7次)注射后,评价左右两侧皮下淤血程度及淤血出现的时间.结果:试验侧注射后的皮下出血程度低于对照侧(P<0.05),注射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出现时间的早晚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不按压比按压10 min以上可有效控制和减少患者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马毳  孙硕  李艳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3):3142-3143,3145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同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100侧,采用随机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不同注射部位、进针角度及注射后不同按压时间所产生的皮下出血、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采用腹部注射法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为34.9%,低于上臂三角肌注射患者的40.4%,腹部注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为0分的患者占34.3%,高于上臂三角肌注射患者的27.8%,不同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程度不同(Z=-2.552,P〈0.05),疼痛评分不同(Z=-5.504,P〈0.01)。采用垂直进针法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为34.3%,低于斜度进针注射患者的41.4%,垂直进针法VAS法评分为。分的患者占23.2%,高于斜度进针注射患者的20.9%,不同进针角度皮下出血程度不同(Z=-0.035,P〈0.01),疼痛评分不同(Z=-2.483,P〈0.05)。注射后按压1、3、5min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7.9%、45.4%和33.7%,出血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524,P〈0.01)。结论腹部注射、垂直进针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具有较低的皮下出血率,患者疼痛程度轻,值得临床推广,注射后适度增加按压时间能有效减少皮下出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